當前位置:華人佛教 > 禪宗 > 禪宗公案 >

無念深有禪師悟道因緣

  瑞州黃檗無念深有禪師,俗姓熊,黃州麻城人。無念禪師十六歲時,曾患痘風,生命垂危。他的叔叔和兄長商議道,讓他出家或許能保住一條性命。果然,他的病不久就好了。無念禪師于是前往蕩山落發(fā)。

  一日,有一位老僧告誡無念禪師道:“十方一粒米,重如須彌山。若還不了道,披毛戴角還。”無念禪師聽了,悚然驚醒,于是決志參訪,自誓今生定要究明生死大事。

  在行腳途中,無念禪師曾經(jīng)聽到有一位僧人舉這樣一則公案——

  有僧問大休禪師:“如何是西來意?”大休禪師道:“黃瓜茄子。”

  無念禪師不明其旨,遂生大疑惑。于是遍參江浙名宿,卻一無所得。

  后聽說大安禪師在廬山接眾,無念禪師遂前往參禮。

  大安禪師一見無念禪師,便問:“汝號甚么?”

  無念禪師道:“無念。”

  大安禪師又問:“那個是無念?”

  無念禪師茫然無對。于是便留在大安禪師座下請益。

  一天晚上,無念禪師正在坐上用功參話頭,忽然聽到外面哭笑二聲相觸,猛然驚悟。后來有一天,他在廚房里,偶然看見一盆面放在地上,行走不便,于是將面盆掇起來,放入柜中。柜子旁邊正好有一只果籠子,無念禪師準備順手將它推到一邊,不覺失手,觸動了柜蓋,柜蓋正好打在他的頭上,這意外的一擊,將他心中的疑滯,一下打掉了。無念禪師當即豁然大悟,通身汗流,大笑道:“遍大地是個無念,何疑之有?”

  萬歷辛巳年(1581),無念禪師前往龍湖,與李卓吾居士同至駟馬山。當時有一講經(jīng)師也來到那里。

  李卓吾居士問講經(jīng)師:“清凈本然,云何忽生山河大地?”

  講經(jīng)師于是依文解義,說了一通。

  李卓吾居士未置可否,回頭看了無念禪師一眼,問道:“無念,你說看。”

  無念禪師正要開口擬對,李卓吾居士忽然推了一下無念禪師怕膝蓋,說道:“這個聻(呢)?”

  無念禪師當即猛然省悟。原來,“十地菩薩,夢見眾生身墮大河,欲救度故,起勇猛心,發(fā)大精進,人法兩空,始得入門,全無交涉”。于是作偈云:

  “四十余年不住功,窮來窮去轉無蹤。

  而今窮到無依倚,始悔從前錯用功。”

  無念禪師后出世于瑞州黃檗。

  下面請看他的三則接人因緣——

  1.有僧問無念禪師:“道果有耶?果無耶?”

  無念禪師道:“說有說無,二俱成謗。”

  那僧便問:“如何即得?”

  無念禪師道:“無念即得。”

  那僧又問:“如何是道之體?”

  無念禪師道:“滿口道不著。”

  那僧又問:“四大離散時如何?”

  無念禪師豎立拳頭,說道:“者(這)個不屬四大。”

  [這里的“者個”指代自性。禪宗語錄中,這種用法很普遍。]

  2.有僧問:“見性成佛是否?”

  無念禪師道:“是。”

  那僧又問:“性能是無形底,如何得見?”

  無念禪師道:“性是有形底,只是你不見。”

  那僧道:“請和尚指出我看。”

  [凡夫聞說性是無形的,便執(zhí)著于無形,殊不知有形的萬物當體即性?墒侨粽f性是有形的,凡夫又必定執(zhí)著于某個特定的有形。所以,宗門大德接人,往往有無俱遣,不立一法,不廢一法。從這僧的問話來看,正是犯了這兩種執(zhí)著。]

  無念禪師道:“我說你不見。”

  3.有僧問:“如何出離生死?”

  無念禪師喚那僧。那僧應諾。

  無念禪師道:“從者(這)里出。”

  那僧道:“和尚說底,某甲不曉得。”

  [凡夫執(zhí)著心強,聞說“這個”,便以為真有個“這個”可得,卻不知從當下一諾一應中去體取。那僧正是患了這個毛病,結果當面錯過。]

  無念禪師道:“等你曉得,堪作甚么?”

  這三則公案,雖然淺白,卻不失宗門直接之風格。讀者可細心體會其中的意旨。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