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華人佛教 > 禪宗 > 禪宗公案 >

送一輪明月給他

  一位住在山中茅屋修行的禪師,有一天趁夜色到林中散步,在皎潔的月光下,他突然開悟了自性般若。

  他喜悅地走回住處,眼見到自己的茅屋遭小偷光顧。找不到任何財物的小偷,要離開的時候才在門口遇見了禪師。原來,禪師怕驚動小偷,一直站在門口等待,他知道小偷一定找不到任何值錢的東西,早就把自己的外衣脫掉拿在手上。

  小偷遇見禪師,正感到愕然的時候,禪師說:“你走老遠的路來探望我,總不能讓你空手而回呀!夜涼了,你帶著這件衣服走吧!” 說著,就把衣服披在小偷身上,小偷不知所措,低著頭溜走了。

  禪師看著小偷的背影走過明亮的月光,消失在山林之中,不禁感慨地說:“可憐的人呀!但愿我能送一輪明月給他。”

  禪師不能送明月給那個小偷,使他感到遺憾,因為在黑暗的山林,明月是照亮世界最美麗的東西。不過,從禪師的口中說出:“但愿我能送一輪明月給他。”這口里的明月除了是月亮的實景,指的也是自我清凈的本體。從古以來,禪宗大德都用月亮來象征一個人的自性,那是由于月亮光明、平等、遍照、溫柔的緣故。怎么樣找到自己的一輪明月,向來就是禪者努力的目標。在禪師的眼中,小偷是被欲望蒙蔽的人,就如同被烏云遮住的明月,一個人不能自見光明是多么遺憾的事。

  禪師目送小偷走了以后,回到茅屋赤身打坐,他看著窗外的明月,進入定境。

  第二天,他在陽光溫暖的撫觸下,從極深的禪定里睜開眼睛,看到他披在小偷身上的外衣,被整齊地疊好,放在門口。禪師非常高興,喃喃地說:“我終于送了他一輪明月!”

  明月是可送的嗎?這真是有趣的故事,在我們的人生經(jīng)驗里,無形的事物往往不能贈送給別人,例如我們不能對路邊的乞者說:“我送給你一點慈悲。”我們只能把錢放在盒子里,因為他只能從錢的多寡來感受慈悲的程度。

  我們不能對心愛的人說:“我送你一百個愛情。”只能送他一百朵玫瑰。他也只能從玫瑰的數(shù)量來推算情感的熱度,雖然這種推算往往不能畫上等號,因為送玫瑰的人或許比送鉆戒者的愛要真誠而熱烈。

  同樣的,我們對于友誼、正義、幸福、平安、智慧……等等無價的東西,也不能用有形的事物做正確的衡量,我想,這正是人生的困局之一,我們必須時時注意如何以有形可見的事物來奧妙地表達所要傳遞的心靈信息?杀氖窃趥鬟f的過程中常常會有“落差”,這種落差常使骨肉至親反目;患難之交怨憤;恩愛夫妻仳離;有情人終于成為俗漢。

  這些無形又可貴的感情,與禪師的某些特質(zhì)接近,是“只可意會,不可言傳”;是“不立文字,教外別傳”;是“當下即是,動念即乖”;是“云在青天水在瓶”;是“平常心是道”!

  這個世界幾乎沒有一種固定的方法可以訓練人表達無形的東西,于是,訓練表達無形情感的唯一方法就是回到自身,充實自己的人格,使自己具備真誠無偽、熱切無私的性格,這樣,情感就不是一種表達,而是一種流露。 在一個人能真誠流露的時候,連明月也可以送給別人,對方也真的收得到。

  我們時時保有善良、寬容、明朗的心性,不要說送一輪明月,同時送出許多明月都是可能的,因為明月不是相送,而是一種相映,能映照出互相的光明。

  因此禪師說:“但愿我能送一輪明月給他!”是真正人格的馨香。它使小偷感到慚愧,受到映照而走向光明的道路。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