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華人佛教 > 禪宗 > 禪宗思想 >

北大才子柳智宇出家應該是新聞嗎

  北大才子柳智宇要出家的消息,引起媒體和網(wǎng)民的極大關(guān)注。有很多人責備他的做法,對他的出家“感到遺憾”。

  網(wǎng)民的反應可以看到,一來,中國人的心態(tài),至今對宗教并不寬容。如果在美國,一個大學生畢業(yè)后去做牧師,絕對是平常得跟去吃個麥當勞一樣平常的事。美國總統(tǒng)可以手按《圣經(jīng)》宣誓就職,中國公開談一下佛教,就有這么“異類”嗎?當然,我并不認為佛教是宗教,因為一說起“宗教”一詞,想到的就是西方意義上的神化的宗教。真正的佛教是智慧覺悟,是智慧的教化,不是盲目的信仰。這里只是隨順現(xiàn)行的習慣,把佛教說成宗教而已。二來,可見中國人對佛教的誤解,仍舊是那么深。

  很多貌似中肯的評論者,也只是把這位同學出家的選擇看做一種選擇的自由,認為每個人都有選擇的權(quán)力。這貌似公允,但實質(zhì)上掩埋著內(nèi)心對佛教的誤解和輕視。從真正佛教的意義上,出家的意義,遠不只如此。

  一個有思想有擔當有慈悲心的人,如果真的出家為僧,真的是為了尋求佛陀的智慧,那不僅不應是“感到遺憾”的事,而是值得特別慶賀的事。因為他所覺悟到的智慧,會撒播人間,有更多的普羅大眾,會因此而得到真正的安樂幸福了。

  真正的佛教,決不是只貪圖一己清凈的。而是要“莊嚴國土,利樂有情”的。按照禪宗說法,真正提倡佛法,要能“變大地為黃金,攪長河為酥酪”,讓佛教的智慧傳播開去,讓這個社會人人幸福安寧。到今天,出家為僧仍舊被中國人看做是“失敗者”和“感到遺憾”,佛教界似乎應該真的好好反省了。

  唐宋的文明興盛,背后主要的原因,就是因為正信佛教的思想傳播深遠。宋代有三分之二的士大夫參禪,都以自己跟佛教高僧有交流而感到榮幸。當然,那個時候的佛教,主要就是禪宗。這也就是為什么我現(xiàn)在認為,真正要提倡佛教的精神,禪宗不拘形式、直承佛教智慧心法的做法,最值得注意。要象唐朝百丈禪師那樣,提倡把心的覺悟和日常的農(nóng)務緊密結(jié)合,在時時刻刻體會生命的自如無礙。一直到清朝前期,康熙、雍正、乾隆,都是學禪悟道的,康乾盛世,難道是空穴來風嗎?

  尤其在今天,佛教要弘揚,必須要有適應當下的形式,而不是死守那種說了幾千年的話語,讓人遠避而不及。真正的出家,不在形式,而是“心出家”?梢詮氖乱磺挟a(chǎn)業(yè)職業(yè),而在時時處處,心靈清凈無礙。近代日本繼承了禪文化的精神,把精神的凈化落實到現(xiàn)實中,所以才有日本社會的精致,才有日本企業(yè)的嚴謹敬業(yè),才有茶道、花道這些日常生活中時時也能見到的清凈優(yōu)雅。日本人提倡“工作坊就是道場”,這也就是人人都在工作中,但卻也“出家”了。因為心都專一純凈在當下,渾然無我,這種精神,不是出家是什么呢?誰說佛教是脫離社會的事呢?連基督教這樣本質(zhì)上脫離智慧而靠信仰立足的神化的宗教,都在歐美社會中能跟現(xiàn)實打成一片為社會服務,最應該立足凈化和安樂人間的佛教,何以仍舊被人視為逃避現(xiàn)實的懦弱者從而避而遠之?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