舍命救人的斷指英雄
那是一場只有張家界天子山才能感知的生死賽跑。2002年10月9日下午,在景區(qū)當轎夫的中年土家族農民趙明健捂著血糊糊的右手向山下一路狂奔——采藥時被五步蛇咬傷右手指,為防止毒汁擴散,他用柴刀砍掉兩個指關節(jié),而兩個小時之內若不能趕到醫(yī)院救治,生命將告終結!
一個小時的狂奔后,趙明健突然聽到一陣絕望、撕心般的“救命”聲,他立即收住了奔跑的腳步。
呼救聲來自山路旁的懸崖。懸崖旁的石塊上站著一對焦急絕望的中年男女,他們是上海來的游客,單獨外出游玩時不幸滑入了斷崖上。
在深山長大的趙明健清醒地知道:這是一個一年半載也人跡罕至的斷崖,如果此時他不去救助,兩個生命將可能隨著時間的推移,悄然地枯死在懸崖間!
盡管自己的生命已進入倒計時,趙明健毅然將救助之手伸向了游客。此時,他右手斷指的血液凝固、手指已成紫色、喉嚨如哽……毒素正在不斷擴散。他側身往山下一看,腳底是萬丈絕壁。因手無法接觸到游客,趙明健招呼他們沿著峭壁上突出的石塊往上爬……趙明健緊貼地面,左手終于拉住了游客,而他受傷的手觸及地面,鉆心般的疼痛……
一分鐘、兩分鐘、三分鐘……經過30分鐘緊張而艱難的努力,兩位游客終于被拉了上來。
當他們知道這位救命恩人生命已進入倒計時,雙雙跪倒在趙明健面前含淚致謝。來不及問姓名、住址,早已是臉色蒼白的趙明健已經跑上了荊棘的山路。
趙明健跌跌撞撞跑回老家武陵源區(qū)中湖鄉(xiāng)寶月村時,已完全昏迷,被村民抬進了鄉(xiāng)衛(wèi)生院。蒼天有眼,趙明健終于擊退了死神,但因耽擱太久,毒性深入體內,造成右手肌肉局部壞死,給以后的勞動和生活帶來了極大不便。而趙明健說:用自己的一點點不便,換回了兩位游客完整的生命,有什么比這種回報更具價值呢?
我們在尋找趙明健“那一瞬”的動機時,驚訝地發(fā)現(xiàn)這個質樸農民平凡人生中的無數(shù)一瞬間:1993年春,在湘西一次洪水中救起溺水休克的10歲女孩;2002年,在郴州的礦井中,冒死從井底背出中毒昏迷的兩位工友;2006年,在武陵源寶峰湖,冒死救起落水的韓國游客……在危難時刻,他總是用默默一瞬,溫暖他人。
平凡英雄出手,只是一瞬,卻長時間讓我們?yōu)橹鸷场Zw明健那根斷指,如同從來沒有被功利污染過的天子山御筆峰,立起了時代道德驚天而永遠的標高。
- 上一篇:妻子照顧殘疾丈夫13年 夫唱婦隨捐角膜
- 下一篇:孤寡老人的好孝子
- 佛說人生哲理 佛說人生感悟的句子
- 維摩詰所說經原文
- 這樣回向最有效
- 打坐的方法 初學打坐的正確方法
- 禪宗小故事十三則
- 神奇的求財方法
- 馬祖道一:想盡辦法令弟子開悟
- 《信心銘》釋義
- 禪宗公案大全
- 禪修打坐時是睜眼好還是閉眼好?
- 令人開悟的佛教禪詩一百首!
- 為什么要上香
- 如何戰(zhàn)勝心魔?
- 《金剛經》的十大威力
- 景德傳燈錄
- “即心是佛”的參禪之道
- 慧可斷臂求法是真的嗎?二祖斷臂求法的故事
- 六祖慧能_禪宗慧能大師的一生
- 打坐導致性欲沖動,怎么辦
- 臨濟宗歷代傳人
- 十惡八邪
- 看別人不順眼是自己修養(yǎng)不夠
- 《禪門日誦》簡介
- 千休萬休皆不如一休
- 參透生死令人動容 圣嚴法師圓寂前曾拒絕換腎
- 禪定境界分別為哪九個層次呢?
- 佛教中的禪宗五祖是誰?禪宗五祖弘忍大師介紹
- 佛家經典禪語
- 一生絕不能做的兩件事
- 心口不一 貴耳賤目
- 馬祖道一:對佛像吐痰也是菩薩境界
- 指月錄
- 野狐禪公案三則
- 龐蘊居士的神奇故事
- 上無片瓦蓋頭,下無寸土立足
- 聽雞蛋和你講話
- 在修道路上,管好你的這些動物和這條蟲子
- 月在佛教中的寓意
- 大和尚“絕情”度貧母
- 禪宗七祖
- 禪宗的起源與二十八代祖師
- 禪修已收納所有佛法
- 佛法工夫在于覺不覺悟
- 修行者每天發(fā)四弘誓愿的用意
- 修佛法者,首先立堅志
- 佛教并非都勸人割愛出家
- 一會善一會惡不能長久,唯有懺悔慚愧才可長久
- 看清因緣才能在修行的同時影響他人
- 非空非有 即空即有
- 信佛就要明白世法的值不值得當中是覺悟還是顛倒
- 游報恩寺,讓白居易暫離紅塵,享受了無盡禪味
- 希運禪師古詩《塵勞迥脫》解釋
- 從五言律詩《余住無方所》看拾得無牽無掛,逍遙自在
- 寒山和尚的大乘佛詩《嗔是心中火》講了什么?
- 王維的《過香積寺》表達了什么?
- 心本無生因境有
- 當說別人時要不斷地省察自己
- 道謙禪師送信開悟的故事
- 聽其言,觀其行,辨其心
- 用心去看世界
- 禪宗成就的是什么佛?
- 不能自我反省,再卓越超群也只能英雄氣短
- 心有一絲掛礙就不能自在
- 禪宗與其他宗派的區(qū)別,禪宗的特色
- 現(xiàn)前修為最終一念圓滿
- 《修心要論》是弘忍作的嗎,是本什么樣的書?
- 真正理解了佛法才是真修行
- 三界內外是空無物的
- 佛法講最后圓滿身不依據(jù)身份背景做佛事
- 深悟深參心行處
- 從禪詩《飯覆釜山僧》看詩人王維供養(yǎng)僧人飯食
- 持佛號的心是始覺 所持的佛號是本覺
- 白話詩僧王梵志《我有一方便》蘊蓄的佛理和處世哲理
- 自己要覺悟好人生
- 時而轉彎,時而放平
- 學會自利利他
- 詩僧王梵志詩作《城外土饅頭》解說
- 從有求到無求 從有學到無學
- 佛法在世間 不離世間法
- 唐代詩人綦毋潛夜宿龍興寺的的所見所聞
- [放生起源]寺院設立放生池在經典或傳統(tǒng)上有什么根據(jù)?
- [感應故事]心經故事
- [白茶]什么是白茶,有哪些品種?
- [白茶]什么是白茶?白茶的簡單介紹
- [佛與人生]面對別人的批評,應該怎么做?
- [佛學常識]八關齋戒的解釋、戒相、功德利益
- [佛學常識]袈裟是什么意思?為什么叫福田衣?
- [佛學常識]為什么把佛法僧三者稱為“寶”?
- [佛學常識]為什么要皈依三寶?歸投三寶令身心安穩(wěn)
- [人物故事]佛教貧女供燈的故事與啟示
- [佛經故事]釋迦牟尼佛和菩提達多的雙頭鳥故事
- [佛學常識]食存五觀指的是什么?
- [人物故事]阿育王的小王妃須阇哆,持戒穿素服得寶珠
- [禪宗公案]老修行人“三十年不冒煙”的故事
- [佛經故事]富孩子變窮孩子,《法華經》窮子喻的故事
- [佛學常識]布施的意思與種類
- [佛經故事]伽尸比丘尼身披袈裟出生的因緣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