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經夬傳卷五【中】

九二:孚乃利用禴,無咎。與五為應,往必見任。體夫剛德,進不求寵,閑邪存誠,志在大業(yè),故乃利用納約于神明矣。

[疏]正義曰:九二與五為應,往升於五,必見信任,故曰“孚”。二體剛德,而履乎中,進不求寵,志在大業(yè),用心如此,乃可薦其省約于神明而無咎也,故曰“孚乃利用禴,無咎”。

《象》曰:九二之孚,有喜也。

[疏]正義曰:“有喜也”者,上升則為君所任,薦約則為神所享。斯之為喜,不亦宜乎?

九三:升虛邑。履得其位,以陽升陰,以斯而舉,莫之違距,故若“升虛邑”也。

[疏]正義曰:九三履得其位,升於上六,上六體是陰柔,不距於己,若升空虛之邑也。

《象》曰:“升虛邑”,無所疑也。往必得邑。

[疏]正義曰:“無所疑”者,往必得邑,何所疑乎?

六四:王用亨于岐山,吉,無咎。處升之際,下升而進,可納而不可距也。距下之進,攘來自專,則殃咎至焉。若能不距而納,順物之情,以通庶志,則得“吉”而“無咎”矣。岐山之會,順事之情,無不納也。

[疏]正義曰:“王用亨于岐山”者,六四處升之際,下體二爻,皆來上升,可納而不可距,事同文王岐山之會,故曰“王用亨於岐山也”!凹獰o咎”者,若能納而不距,順物之情,則得吉而無咎,故曰“吉無咎也”。

《象》曰:“王用亨于岐山”,順事也。

[疏]正義曰:“順事”者,順物之情,而立功立事,故曰“順事”也。

六五:貞吉,升階。升得尊位,體柔而應,納而不距,任而不專,故得“貞吉,升階”而尊也。

[疏]正義曰:“貞吉,升階”者,六五以柔居尊位,納於九二,不自專權,故得“貞吉,升階”。保是尊貴而踐阼矣,故曰“貞吉,升階”也。

《象》曰:“貞吉,升階”,大得志也。

[疏]正義曰:“大得志”者,居中而得其“貞吉”,處尊而保其“升階”,志大得矣,故曰“大得志”也。

上六:冥升,利于不息之貞。處貞之極,進而不息者也。進而不息,故雖冥猶升也。故施於不息之正則可,用於為物之主則喪矣。終於不息,消之道也。

[疏]正義曰:“冥升”者,冥猶暗也。處升之上,進而不已,則是雖冥猶升也,故曰“冥升”。“利于不息之貞”者,若宴升在上,陵物為主,則喪亡斯及;若潔已脩身,施於為政,則以不息為美,故曰“利於不息之貞”。

《象》曰:“冥升”在上,消不富也。勞不可久也。

[疏]正義曰:“消不富”者,雖為政不息,交免危咎,然勞不可久,終致消衰,故曰“消不富”也。

坎下兌上。困:亨。困必通也。處窮而不能自通者,小人也。

[疏]正義曰:“困”者,窮厄委頓之名,道窮力竭,不能自濟,故名為“困”。亨者,卦德也。小人遭困,則“窮斯濫矣”。君子遇之,則不改其操。君子處困而不失,其自通之道,故曰“困,亨”也。

貞,大人吉,無咎。處困而得“無咎”,吉乃免也。

[疏]正義曰:處困而能自通,必是履正體大之人,能濟於困,然后得吉而“無咎”,故曰:“貞,大人吉,無咎”也。

有言不信。

[疏]正義曰:處困求濟,在於正身脩德。若巧言能辭,人所不信,則其道彌窮,故誡之以“有言不信”也。

《彖》曰:困,剛揜也。剛則揜於柔也。

[疏]正義曰:此就二體以釋卦名,兌陰卦為柔,坎陽卦為剛,坎在兌下,是“剛見揜於柔也”。剛應升進,今被柔揜,施之於人,其猶君子為小人所蔽以為困窮矣。

險以說,困而不失其所亨。處險而不改其說,“困而不失其所亨”也。

[疏]正義曰:此又就二體名訓以釋亨德也?搽U而兌說,所以困而能亨者,良由君子遇困,安其所遇,雖居險困之世,不失暢說之心,故曰“險以說,困而不失其所亨”也。

其唯君子乎?貞,大人吉,以剛中也。處困而用剛,不失其中,履正而能體大者也。能正而不能大博,未能說困者也,故曰“貞,大人吉”也。

[疏]正義曰:“其唯君子乎”者,結嘆處困能通,非小人之事,唯君子能然也!柏,大人吉,以剛中”者,此就二五之爻,釋“貞,大人”之義。剛則正直,所以為貞,中而不偏,所以能大。若正而不大,未能濟困,處困能濟,濟乃得吉而無咎也,故曰“貞,大人吉,以剛中”也。

有言不信,尚口乃窮也。處困而言,不見信之時也。非行言之時,而欲用言以免,必窮宅也。其吉在於“貞、大人”,口何為乎?

[疏]正義曰:處困求通,在於修德非用言以免困。徒尚口說,更致困窮,故曰“尚口乃窮”也。

《象》曰:澤無水,困。君子以致命遂志。澤無水,則水在澤下,水在澤下,困之象也。處困而屈其志者,小人也!熬庸谈F”,道可忘乎?

[疏]正義曰:“澤無水,困”者,謂水在澤下,則澤上枯槁,萬物皆困,故曰“澤無水困”也!熬右灾旅熘尽闭,君子之人,守道而死,雖遭困厄之世,期於致命喪身,必當遂其高志,不屈撓而移改也,故曰“致命遂志”也。

初六:臀困于株木,入于幽谷,三歲不覿。最處底下,沈滯卑困,居無所安,故曰“臀困于株木”也。欲之其應,二隔其路,居則困于株木,進不獲拯,必隱遯者也,故曰:“入于幽谷”也。困之為道,不過數歲者也。以困而藏,困解乃出,故曰“三歲不覿”也。

[疏]“初六臀困于株”至“三歲不覿”!鹫x曰:“臀困于株木”者,初六處困之時,以陰爻最居窮下,沈滯卑困,居不獲安,若臀之困于株木,故曰“臀困於株木”也!叭胗谟墓取闭,有應在四,而二隔之,居則困株,進不獲拯,勢必隱遯者也,故曰“入于幽谷也”!叭龤q不覿”者,困之為道,不過數歲,困窮乃出,故曰“三歲不覿”也。

《象》曰:“入于幽谷”,幽不明也。言幽者,不明之辭也。入于不明,以自藏也。

[疏]正義曰:“幽不明”者,《象》辭惟釋幽字,言幽者,正是不明之辭,所以入不明,以自藏而避困也。釋株者,初不謂之株也。

九二:困于酒食,朱紱方來,利用享祀。征兇,無咎。以陽居陰,尚謙者也。居困之時,處得其中。體夫剛質,而用中履謙,應不在一,心無所私,盛莫先焉。夫謙以待物,物之所歸;剛以處險,難之所濟。履中則不失其宜,無應則心無私恃,以斯處困,物莫不至,不勝豐衍,故曰“困于酒食”,美之至矣?,北方之卦也。朱紱,南方之物也。處困以斯,能招異方者也,故曰“朱紱方來”也。豐衍盈盛,故“利用享祀”。盈而又進,傾之道也。以此而征,兇誰咎乎?故曰“征兇無咎”。

[疏]“九二困于酒食”至“無咎”!鹫x曰:“困于酒食”者,九二體剛居陰,處中無應。體剛則健,能濟險也。居陰則謙,物所歸也。處中則不失其宜,無應則心無私黨。處困以斯,物莫不至,不勝豐衍,故曰“困于酒食”也!爸旒浄絹,利用享祀”者,紱,祭服也?,北方之卦也。紱,南方之物。處困用謙,能招異方者也。故曰“朱紱方來”也。舉異方者,明物無不至,酒食豐盈,異方歸向,祭則受福,故曰“利用享祀”!罢鲀礋o咎”者,盈而又進,傾敗之道,以征必兇,故曰“征兇”。自進致兇,無所怨咎,故曰“無咎”也。

《象》曰:“困于酒食”,中有慶也。

[疏]正義曰:“中有慶”者,言二以中德被物,物之所賴,故曰“有慶”也。

六三:困于石,據于蒺藜,入于其宮,不見其妻,兇。石之為物,堅而不納者也,謂四也。三以陰居陽,志武者也。四自納初,不受已者。二非所據,剛非所乘。上比困石,下據蒺藜,無應而入,焉得配偶?在困處斯,兇其宜也。

[疏]“六三困于石”至“不見其妻兇”!鹫x曰:“困于石,據于蒺藜”者,石之為物,堅剛而不可入也。蒺藜之草,有剌而不可踐也。六三以陰居陽,志懷剛武,己又無應,欲上附於四,四自納於初,不受己者也,故曰“困于石”也。下欲比二,二又剛陽,非己所據,故曰“據于蒺藜”也!叭胗谄鋵m,不見其妻兇”者,無應而入,難得配偶,譬於入宮,不見其妻,處困以斯,兇其宜也,故曰“入于其宮,不見其妻,兇”也。

《象》曰:“據于蒺藜”,乘剛也!叭胗谄鋵m,不見其妻”,不祥也。

[疏]正義曰:“乘剛”者,明二為蒺藜也。“不祥也”者,祥,善也、吉也。不吉,必有兇也。

九四:來徐徐,困于金車。吝,有終!敖疖嚒,謂二也。二剛以載者也,故謂之金車。“徐徐”者,疑懼之辭也。志在於初而隔於二,履不當位,威令不行。棄之則不能,欲往則畏二,故曰“來徐徐,困于金車”也。有應而不能濟之,故曰“吝”也。然以陽居陰,履謙之道,量力而處,不與二爭,雖不當位,物終與之,故曰“有終”也。

[疏]“九四來徐徐”至“有終”!鹫x曰:何氏云:“九二以剛德勝,故曰‘金車\’也!薄靶煨臁闭,疑懼之辭。九四有應於初而礙於九二,故曰“困于金車”。欲棄之,惜其配偶疑懼,而行不敢疾速,故“來徐徐”也。有應而不敢往,可恥可恨,故曰“吝”也。以陽居陰,不失謙道,為物之所與,故曰“有終”也。

《象》曰:“來徐徐”,志在下也。下謂初也。雖不當位,有與也。

[疏]正義曰“有與”者,位雖不當,執(zhí)謙之故,物所與也。

九五:劓刖,困于赤紱,乃徐有說,利用祭祀。以陽居陽,任其壯者也。不能以謙致物,物則不附。忿物不附而用其壯猛,行其威刑,異方愈乖,遐邇愈叛。刑之欲以得,乃益所以失也,故曰“劓刖,困于赤紱”也。二以謙得之,五以剛失之,體在中直,能不遂迷困而徐能用其道者也。致物之功,不在於暴,故曰“徐”也。困而后乃徐,徐則有說矣,故曰“困于赤紱,乃徐有說”也。祭祀,所以受福也。履夫尊位,困而能改,不遂其迷以斯祭,祀必得福焉,故曰“利用祭祀”也。

[疏]“九五”至“利用祭祀”!鹫x曰:九五以陽居陽,用其剛壯,物不歸已。見物不歸,而用威刑,行其“劓刖”之事。既行其威刑,則“異方愈乖,遐邇愈叛”。兌為西方之卦,赤紱南方之物,故曰“劓刖,困於赤紱”也。此卦九二為以陽居陰,用其謙退,能招異方之物也。此言九五剛猛,不能感異方之物也。若但用其中正之德,招致於物,不在速暴而徐徐,則物歸之而有說矣,故曰“乃徐有說”也。居得尊位,困而能反,不執(zhí)其迷,用其祭祀,則受福也。

象曰:“劓刖”,志未得也!澳诵煊姓f”,以中直也。“利用祭祀”,受福也。

[疏]正義曰:“志未得也”者,由物不附己,己德未得,故曰“志未得”也!澳诵煊姓f,以中直也”者,居中得直,不貪不暴,終得其應,乃寬緩修其道德,則得喜說,故云“乃徐有說,以中直也”!袄眉漓,受!闭,若能不遂迷志,用其中正,則異方所歸,祭則受福,故曰“利用祭祀,受!币。

上六:困于葛藟,于臲卼,曰動悔、有悔,征吉。居困之極,而乘於剛,下無其應,行則愈繞者也。行則纏繞,居不獲安,故曰“困于葛藟于臲卼”也。下句無困,因於上也。處困之極,行無通路,居無所安,困之至也。凡物窮則思變,困則謀通,處至困之地,用謀之時也!霸弧闭,思謀之辭也。謀之所行,有隙則獲,言將何以通至困乎?“曰動悔”,令生有悔,以征則濟矣,故曰“動悔有悔,征吉”也。

[疏]“上六困于葛藟”至“征吉”。○正義曰:葛藟,引蔓纏繞之草,臲卼,動搖不安之辭。上六處困之極,極困者也。而乘於剛,下又無應,行則纏繞,居不得安,故院“困於葛藟於臲卼”也。應亦言“困於臲卼”,“困”因於上,省文也!胺参锔F則思變,困則謀通,處至困之地”,是用謀策之時也。“曰”者,思謀之辭也。謀之所行,有隙則獲,言將何以通至困乎?為之謀曰:必須發(fā)動其可悔之事,令其有悔可知,然后處困求通,可以行而獲吉,故曰“動悔,有悔,征吉”。

《象》曰:“困于葛藟”,未當也。所處未當,故致此困也。

[疏]正義曰:“未當也”者,處於困極,而又乘剛,所處不當,故致此困也。

“動悔,有悔”,吉行也。

[疏]正義曰:“吉行”者,知悔而征,行必獲吉也。

巽下坎上。井:改邑不改井,井,以不變?yōu)榈抡咭病?/p>

[疏]正義曰:“井”者,物象之名也。古者穿地取水,以瓶引汲,謂之為井。此卦明君子脩德養(yǎng)民,有常不變,終始無改,養(yǎng)物不窮,莫過乎井,故以修德之卦取譬名之“井”焉。“改邑不改井”者,以下明“井”有常德,此明“井”體有常,邑雖遷移而“井體”無改,故云“改邑不改井”也。

無喪無得,德有常也。

[疏]正義曰:此明井用有常德,終日引汲,未嘗言損;終日泉注,未嘗言益,故曰“無喪無得”也。

往來井井。不渝變也。

[疏]正義曰:此明性常!熬,絜靜之貌也。往者來者,皆使?jié)嶌o,不以人有往來,改其洗濯之性,故曰“往來井井”也。

汔至亦未繘井,巳來至而未出井也。羸其瓶,兇。井道以巳出為功也。幾至而覆,與未汲同也。

[疏]正義曰:此下明井誡,言井功難成也。汔,幾也。幾,近也?,綆也。雖汲水以至井上,然綆出猶未離井口,而鉤羸其瓶而覆之也。棄其方成之功,雖有出井之勞,而與未汲不異,喻今人行常德,須善始令終。若有初無終,則必致兇咎,故曰“汔至亦未繘井,羸其瓶,兇”。言“亦”者,不必之辭,言不必有如此不克終者。計獲一瓶之水,何足言兇?以喻人之修德不成,又云但取喻人之德行不恒,不能慎終如始,故就人言兇也。

《彖》曰:巽乎水而上水,井。音舉上之上。

[疏]“《彖》曰”至“水井”!鹫x曰:此就二體釋“井”之名義。此卦坎為水在上,巽為木在下,又巽為入,以木入於水而又上水,井之象也!鹱ⅰ耙襞e上之上”!鹫x曰:嫌讀為去聲,故音之也。

井養(yǎng)而不窮也,“改邑不改井”,乃以剛中也。以剛處中,故能定居其所而不變也。

[疏]正義曰:“井養(yǎng)而不窮”者,嘆美井德,愈汲愈生,給養(yǎng)於人,無有窮巳也。“改邑不改井,乃以剛中也”者,此釋井體有常,由於二五也。二五以剛居中,故能定居其所而不改變也。不釋“往來”二德者,無喪無得,“往來井井”,皆由此剛居中,更無他義,故不具舉《經》文也。

“汔至亦未繘井”,未有功也。井以巳成為功。

[疏]正義曰:水未及用,則井功未成,其猶人德事被物,亦是功德未就也。

“羸其瓶”,是以兇也。

[疏]正義曰:汲水未出而覆,喻脩德未成而止,所以致兇也。

《象》曰:木上有水,井,君子以勞民勸相!澳旧嫌兴,井之象也。上水以養(yǎng),養(yǎng)而不窮者也。相猶助也?梢詣诿駝裰,莫若養(yǎng)而不窮也。

[疏]正義曰:“木上有水”,則是上水之象,所以為井!熬右詣诿駝裣唷闭,勞謂勞賚,相猶助也。井之為義,汲養(yǎng)而不窮,君子以勞來之恩,勤恤民隱,勸助百姓,使有成功,則此養(yǎng)而不窮也。

初六:井泥不食,舊井無禽。最在井底,上又無應,沈滯滓穢,故曰“井泥不食”也。井泥而不可食,則是久井不見渫治者也。久井不見渫治,禽所不向,而況人乎?一時所共棄舍也。井者不變之物,居德之地,恒德至賤,物無取也。

[疏]“初六并泥”至“無禽”。○正義曰:初六“最處井底,上又無應,沈滯滓穢”,即是井之下泥污,不堪食也,故曰“井泥不食”也。井泥而不可食,即是“久井不見渫治,禽所不向,而況人乎?故曰“舊井無禽”也!鹱ⅰ熬卟蛔冎铩薄!鹫x曰:“井者不變之物,居德之地”者,《繇》辭稱“改邑不改井”,故曰“井者,不變之物,居德”者,《系辭》又云:“井,德之地”,故曰“居德之地”也!蹲ⅰ费源苏,明井既有不變,即是有恒,既居德地,即是用德也。今居窮下,即是恒德至賤,故物無取也,禽之與人,皆共棄舍也。

《象》曰:“井泥不食”,下也!芭f井無禽”,時舍也。

[疏]正義曰:“下也”者,以其最在井下,故為井泥也!皶r舍也”者,以既非食,禽又不向,即是一時共棄舍也。

九二:井谷射鮒,甕敝漏。谿谷出水,從上注下,水常射焉。井之為道,以下給上者也。而無應於上,反下與初,故曰“井谷射鮒”。鮒,謂初也。失井之道,水不上出,而反下注,故曰“甕敝漏”也。夫處上宜下,處下宜上,井巳下矣,而復下注,其道不交,則莫之與也。

[疏]正義曰:“井谷射鮒”者,井之為德,以下汲上。九二上無其應,反下比初,施之於事,正似谷中之水,下注敝鮒,井而似谷,故曰“井谷射鮒”也。鮒謂初也。子夏《傳》云:“井中蝦,呼為鮒魚也!薄爱Y敝漏”者,井而下注,失井之道,有似甕敝漏水,水漏下流,故曰“甕敝漏”也。

《象》曰:“井谷射鮒”,無與也。

[疏]正義曰:“無與也”者,井既處下,宜應汲上。今反養(yǎng)下,則不與上交,物莫之與,故曰“無與也”。

九三:井渫不食,為我心惻,可用汲。王明,并受其福。渫,不停污之謂也。處下卦之上,復得其位,而應於上,得井之義也。當井之義而不見食,脩巳全潔而不見用,故“為我心惻”也。為,猶使也。不下注而應上,故“可用汲”也。王明則見照明,既嘉其行,又欽其用,故曰“王明,并受其福”也。

[疏]“九三井渫不食”至“王明并受其福”!鹫x曰:“井渫不食”者,渫,治去穢污之名也。井被渫治,則清潔可食。九三處下卦之上,異初六“井泥”之時,得位而有應於上,非“射鮒”之象。但井以上出為用,猶在下體,未有成功。功既未成,井雖渫治,未食也。故曰“井渫不食”也。“為我心惻”者,為,猶使也。井渫而不見食,猶人脩巳全潔而不見用,使我心中惻愴,故曰“為我心惻”也!翱捎眉,王明,并受其福”者,不同九二下注而不可汲也,有應於上,是可汲也。井之可汲,猶人可用。若不遇明王,則滯其才用。若遭遇賢主,則申其行能賢主既嘉其行,又欽其用,故曰“可用汲,王明,并受其!币病

《象》曰:“井渫不食”,行惻也。行感於誠,故曰“惻也”。求“王明”,受福也。

六四:井甃,無咎。得位而無應,白守而不能給上,可以修井之壞,補過而巳。

[疏]正義曰:“六四,井甃無咎”者,案:子夏《傳》曰:“甃亦治也,以磚壘井,脩井之壞,謂之為甃!绷牡梦欢鵁o應,自守而巳,不能給上,可以脩井崩壞。施之於人,可以脩德補過,故曰“井甃無咎”也。

《象》曰:“井甃無咎”,脩井也。

[疏]正義曰:“脩井”者,但可脩井之壞,未可上給養(yǎng)人也。

九五:井洌寒泉,食。洌,絜也。居中得正,體剛不撓,不食不義,中正高絜,故“井洌寒泉”,然后乃“食”也。

[疏]正義曰:馀爻不當貴位,但脩德以待用。九五為卦之主,擇人而用之。洌,絜也。九五居中得正,而體剛直。既體剛直,則不食污穢,必須井絜而寒泉,然后乃食。以言剛正之主,不納非賢,必須行絜才高,而后乃用,故曰“井洌寒泉,食”也。

《象》曰:“寒泉”之食,中正也。

[疏]正義曰:以“中正”者,若非居中得正,則任用非賢,不能要待寒泉,然后乃食也。必言“寒泉”者,清而冷者,水之本性,遇物然后濁而溫,故言寒泉以表絜也。

上九:井收。勿幕有孚,元吉。處井上極,水巳出井,井功大成,在此爻矣,故曰“井收”也。群下仰之以濟,淵泉由之以通者也。幕猶覆也。不擅其有,不私其利,則物歸之,往無窮矣,故曰“勿幕有孚,元吉”也。

[疏]正義曰:收,式胄反。凡物可收成者,則謂之收,如五穀之有收也。上六,處井之極,“水巳出井,井功大成”者也,故曰“井收”也!拔鹉挥墟,元吉”者,幕,覆也。井功巳成,若能不擅其美,不專其利,不自掩覆,與眾共之,則為物所歸,信能致其大功,而獲元吉,故曰“勿幕有孚,元吉”也。

《象》曰:“元吉”在上,大成也。

[疏]正義曰:上六所以能獲“元吉”者,只為居“井”之上,并功大成者也。

離下兌上。革:巳日乃孚,元亨利貞,悔亡。夫民可與習常,難與適變;可與樂成,難與慮始。故革之為道,即日不孚,“巳日乃孚”也。孚,然后乃得“元亨利貞,悔亡”也。巳日而不孚,革不當也;诹咧,生乎變動者也。革而當,其悔乃亡也。

[疏]正義曰:“革”者,改變之名也。此卦明改制革命,故名“革”也!八热漳随凇闭,夫民情“可與習常,難與適變,可與樂成,難與慮始”。故革命之初,人未信服,所以“即日不孚,巳日乃孚”也。“元亨利貞悔亡”者,為革而民信之,然后乃得大通而利正也;诹咧,生乎變動,革之為義,變動者也。革若不當,則悔吝交及,如能大通利貞,則革道當矣。為革而當,乃得亡其悔吝,故曰“元亨,利貞,悔亡”。

《彖》曰:革,水火相息,二女同居,其志不相得,曰“革”。凡不合,然后乃變生,變之所生,生於不合者也。故取不合之象以為“革”也!跋ⅰ闭,生變之謂也,火欲上而澤欲下,水火相戰(zhàn),而后生變者也!岸印,而有水火之性,近而不相得也。

[疏]“《彖》曰”至“其志不相得曰革”。○正義曰:此就二體釋卦名也。水火相息,先就二象明《革》.息。生也;鸨厩。澤本潤濕。燥濕殊性。不可共處。若其共處,必相侵克。既相侵克,其變乃生,變生則本性改矣。水熱而成湯,火滅而氣冷,是謂“革”也!岸印闭,此就人事明“革”也。中、少二女而成一卦,此雖形同而志革也。一男一女,乃相感應,二女雖復同居,其志終不相得。志不相得,則變必生矣,所以為“革”。

“巳曰乃孚”,革而信之。文明以說,大亨以正,革而當,其悔乃亡。夫所以得革而信者,“文明以說”也!拔拿饕哉f”,履正而行,以斯為革,應天順民,大亨以正者也。革而大亨以正,非當如何?

[疏]“巳日乃孚”至“其悔乃亡”!鹫x曰:“巳日乃孚,革而信”者,釋“革”之為義,革初未孚,巳日乃信也!拔拿饕哉f”者,此舉二體上釋“革而信”,下釋四德也。能思文明之德以說於人,所以革命而為民所信也!按蠛嘁哉闭,民既說文明之德而從之,所以大通而利正也!案锒,其悔乃亡”者,為革若合於大通而利正,可謂當矣。革而當理,其悔乃亡消也。

天地革而四時成,湯武革命,順乎天而應乎人,革之時大矣哉!

[疏]“天地革而四時成”至“大矣哉”!鹫x曰:“天地革而四時成”者,以下廣明《革》義,此先明“天地革”者,天地之道,陰陽升降,溫暑涼寒,迭相變革,然后四時之序皆有成也!皽涓锩,順乎天而應乎人”者,以明人革也。夏桀、殷紂,兇狂無度,天既震怒,人亦叛亡。殷湯、周武,聰明睿智,上順天命,下應人心,放桀鳴條,誅紂牧野,革其王命,改其惡俗,故曰“湯武革命,順乎天而應乎”。人計王者相承,改正易服,皆有變革,而獨舉湯、武者,蓋舜、禹禪讓,猶或因循,湯、武干戈,極其損益,故取相變甚者,以明人革也。“革之時大矣哉”者,備論革道之廣訖,總結嘆其大,故曰“大矣哉”也。

《象》曰:澤中有火,革。君子以治明時。歷數時會,存乎變也。

[疏]正義曰:“澤中有火,革”者,火在澤中,二性相違,必相改變,故為革象也!熬右灾螝v明時”者,天時變改,故須歷數,所以君子觀茲革象,脩治歷數,以明天時也。

初九:鞏用黃牛之革。在革之始,革道未成,固夫常中,未能應變者也。此可以守成,不可以有為也。鞏,固也。黃,中也。牛之革,堅仞不可變也。固之所用常中,堅仞不肯變也。

[疏]正義曰:鞏,固也。黃,中也。牛革,牛皮也。“革”之為義,變改之名,而名皮為革者,以禽獸之皮,皆可“從革”,故以喻焉。皮雖從革之物,然牛皮堅仞難變。初九在革之始,革道未成,守夫常中,未能應變,施之於事,有似用牛皮以自固,未肯造次以從變者也,故曰“鞏用黃牛之革”也。

《象》曰:“鞏用黃!,不可以有為也。

[疏]正義曰:“不可以有為”者,“有為”謂適時之變,有所云為也。既堅忍自固,可以守常,“不可以有為也”。

六二:巳日乃革之,征吉,無咎。陰之為物,不能先唱,順從者也。不能自革,革巳乃能從之,故曰“巳日乃革之”也。二與五雖有水火殊體之異,同處厥中,陰陽相應,往必合志不憂咎也,是以征吉而無咎。

[疏]“六二巳日”至“無咎”!鹫x曰:“巳日乃革之”者,陰道柔弱,每事順從,不能自革,革巳日乃能從之,故曰“巳日乃革之”!罢骷,無咎”者,與五相應,“同處厥中,陰陽相應,往必合志,不憂咎也”,故曰“征吉,無咎”。二五雖是相應,而水火殊體,嫌有相克之過。故曰“無咎”。

《象》曰:“巳日革之”,行有嘉也。

[疏]正義曰:“行有嘉”者,往應見納,故行有嘉慶也。

九三:征兇,貞厲。革言三就,有孚。巳處火極,上卦三爻,雖體水性,皆“從革”者也。自四至上,從命而變,不敢自違,故曰“革言三就”。其言實誠,故曰“有孚”!案镅匀陀墟凇倍q征之,兇其宜也。

[疏]正義曰:九三陽爻剛壯,又居火極,火性炎上,處革之時,欲征之使革。征之非道,則正之危也,故曰“征兇,貞厲”。所以征兇致危者,正以水火相息之物,既處於火極上之三爻,水在火上,皆“從革”者也。“自四至上,從命而變”,不敢有違,則“從革”之言三爻并成就不虛,故曰“革言三就”,其言實誠,故曰“有孚”也。既“革言三就有孚”,“從革”巳矣,而猶征之,則兇,所以“征兇”而“厲貞”。

《象》曰:“革言三就”,又何之矣。

[疏]正義曰:“又何之矣”者,征之本為不從,既“革言三就”,更又何往征伐矣。

九四:悔亡,有孚改命,吉。初九處下卦之下,九四處上卦之下,故能變也。無應,悔也。與水火相比,能變者也,是以“悔亡”。處水火之際,居會變之始,能不固吝,不疑於下,信志改命,不失時愿,是以“吉”也。有孚則見信矣。見信以改命,則物安而無違,故曰“悔亡,有孚改命,吉”也。處上體之下,始宣命也。

[疏]正義曰:九四與初,同處卦下。初九處下卦之下,革道未成,故未能變。九四處上卦之下,所以能變也。無應,悔也,能變,故“悔亡”也。處水火之際,“居會變之始,能不固吝,不疑於下”,信彼改命之志,而能從之,合於時愿,所以得吉,故曰“有孚改命,吉”也。

《象》曰:“改命”之吉,信志也!靶胖尽倍。

[疏]正義曰:“信志”者,信下之志而行其命也。

九五:大人虎變,未占有孚!拔凑级凇,合時心也。

[疏]正義曰:九五居中處尊,以大人之德為革之主,損益前王,創(chuàng)制立法,有文章之美,煥然可觀,有似“虎變”,其文彪炳。則是湯、武革命,廣大應人,不勞占決,信德自著,故曰“大人虎變,未占有孚”也。

《象》曰:“大人虎變”,其文炳也。

[疏]正義曰:“其文炳”者,義取文章炳著也。

上六:君子豹變,小人革面。居變之終,變道巳成,君子處之,能成其文。小人樂成,則變面以順上也。

[疏]正義曰:上六居革之終,變道巳成,君子處之,雖不能同九五革命創(chuàng)制,如虎文之彪炳,然亦潤色鴻業(yè),如豹文之蔚縟,故曰“君子豹變”也!靶∪烁锩妗闭,小人處之,但能變其顏面,容色順上而巳,故曰“小人革面”也。

征兇,居貞吉。改命創(chuàng)制,變道巳成,功成則事損,事損則無為。故居則得正而吉,征則躁擾而兇也。

[疏]正義曰:革道巳成,宜安靜守正,更有所征則兇,居而守正則吉,故曰“征兇,居貞吉”也。

《象》曰:“君子豹變”,其文蔚也!靶∪烁锩妗,順以從君也。

[疏]正義曰:“其文蔚”者,明其不能大變,故文炳而相映蔚也!绊樢詮木闭,明其不能潤色立制,但順而從君也。

巽下離上。鼎:元吉,亨。革去故而鼎取新,取新而當其人,易故而法制齊明,吉然后乃亨,故先“元吉”而后“亨”也。鼎者,成變之卦也。革既變矣,則制器立法以成之焉。變而無制,亂可待也。法制應時,然后乃吉;賢愚有別,尊卑有序,然后乃亨,故先“元吉”而后乃“亨”。

[疏]正義曰:鼎者,器之名也。自火化之后鑄金,而為此器以供烹飪之用,謂之為鼎。亨飪成新,能成新法。然則鼎之為器,且有二義:一有亨飪之用,二有物象之法,故《彖》曰“鼎,象也,明其有法象也”!峨s卦》曰“革去故”而“鼎取新”,明其亨飪有成新之用。此卦明圣人革命,示物法象,惟新其制,有“鼎”之義,“以木巽火”,有“鼎”之象,故名為《鼎》焉。變故成新,必須當理,故先元吉而后乃亨,故曰“鼎,元吉,亨”也。

《彖》曰:鼎,象也。法象也。

[疏]正義曰:明鼎有亨飪成新之法象也。

以木巽火,亨飪也!昂囡儭,鼎之用也。

[疏]正義曰:此明上下二象有亨飪之用,此就用釋卦名也。

圣人亨,以享上帝,而大亨以養(yǎng)圣賢。亨者,鼎之所為也!案锶ス省倍Τ尚,故為亨飪調和之器也。去故取新,圣賢不可失也。飪,孰也。天下莫不用之,而圣人用之,乃上以享上帝,而下以“大亨”養(yǎng)圣賢也。

[疏]正義曰:此明鼎用之美。亨飪所須,不出二種,一供祭祀,二當賓客。若祭祀則天神為大,賓客則圣賢為重,故舉其重大,則輕小可知。享帝直言“亨”,養(yǎng)人則言“大亨”者,享帝尚質,特性而已,故直言“亨”。圣賢既多,養(yǎng)須飽飫,故“亨”上加“大”字也。

巽而耳目聰明。圣賢獲養(yǎng),則巳不為而成矣,故“巽而耳目聰明”也。

[疏]正義曰:此明鼎用之益。言圣人既能謙巽大養(yǎng)圣賢,圣賢獲養(yǎng),則憂其事而助於巳,明目達聰,不勞己之聰明,則“不為而成矣”。

柔進而上行,得中而應乎剛,是以元亨。謂五也。有斯二德,故能成新,而獲“大亨”也。

[疏]正義曰:此就六五釋“元吉亨”,以柔進上行,體巳獲通,得中應剛,所通者大,故能制法成新,而獲“大亨”也。

《象》曰木上有火,鼎。君子以正位凝命。凝者,嚴整之貌也。鼎者,取新成變者也。“革去故”而鼎成新。“正位”者,明尊卑之序也。“凝命”者,以成教命之嚴也。

[疏]正義曰:“木上有火”,即是“以木巽火”,有亨飪之象,所以為鼎也。“君子以正位凝命”者,凝者,嚴整之貌也。鼎既成新,即須制法。制法之美,莫若上下有序,正尊卑之位,輕而難犯,布嚴凝之命,故君子象此以“正位凝命”也。

初六:鼎顛趾,利出否,得妾以其子,無咎。凡陽為實而陰為虛,鼎之為物,下實而上虛。而今陰在下,則是為覆鼎也,鼎覆則趾倒矣。否謂不善之物也。取妾以為室主,亦“顛趾”之義也。處鼎之初,將在納新,施顛以出穢,得妾以為子,故“無咎”也。

[疏]正義曰:“鼎顛趾”,趾,足也。凡陽為實而陰為虛,鼎之為物,下實而上虛。初六居鼎之始,以陰處下,則是下虛上實,而鼎足倒矣,故曰“鼎顛趾”也。“利出否”者,否者不善之物,鼎之倒趾,失其所利,鼎覆而不失其利,在於寫出否穢之物也,故曰“利出否也”!暗面云渥,無咎”者,妾者側媵,非正室也。施之於人,正室雖亡,妾猶不得為室主。妾為室主,亦猶鼎之顛趾,而有咎過。妾若有賢子,則母以子貴,以之繼室,則得“無咎”,故曰“得妾以其子,無咎”也。

《象》曰:“鼎顛趾”,未悖也。倒以寫否,故未悖也。

[疏]正義曰:“未悖也”者,倒趾以出否,未為悖逆也。

“利出否”,以從貴也。棄穢以納新也。

[疏]正義曰:“以從貴”者,舊,穢也。新,貴也。棄穢納新,所以“從貴”也。然是去妾之賤名而為室主,亦從子貴也。

九二:鼎有實,我仇有疾,不我能即,吉。以陽之質,處鼎之中,有實者也。有實之物,不可復加,益之則溢,反傷其實。“我仇”,謂五也。困於乘剛之疾不能就我,則我不溢,得全其吉也。

[疏]正義曰:實謂陽也。仇是匹也。即,就也。九二以陽之質,居鼎之中,“有實”者也,故曰“鼎有實”也。有實之物,不可復加也。加之則溢,而傷其實矣。六五我之仇匹,欲來應我,“困於乘剛之疾不能就我,則我不溢”而“全其吉”也,故曰“我仇有疾,不我能即,吉”。

《象》曰:“鼎有實”,慎所之也。有實之鼎,不可復有所取。才任巳極,不可復有所加。

[疏]正義曰:“慎所之”者,之,往也。自此巳往,所宜慎之也。

“我仇有疾”,終無尤也。

[疏]正義曰:“終無尤也”者,五既有乘剛之疾,不能加我,則我“終無尤也”。

九三:鼎耳革,其行塞,雉膏不食。方雨虧悔,終吉!岸Α敝疄榱x,虛中以待物者也。而三處下體之上,以陽居陽,守實無應,無所納受。耳宜空以待鉉,而反全其實塞,故曰“鼎耳革,其行塞”,雖有雉膏,而終不能食也。雨者,陰陽交和,不偏亢者也,雖體陽爻,而統(tǒng)屬陰卦。若不全任剛亢,務在和通,“方雨”則悔虧,終則吉也。

[疏]“九三鼎耳革”至“終吉”!鹫x曰:“鼎耳革其行塞”者,“鼎”之為義,下實上虛,是空以待物者也!岸Χ敝,亦宜空以待鉉。今九三處下體之上,當此鼎之耳,宜居空之地,而以陽居陽,是以實處實者也。既實而不虛,則變革鼎耳之常義也。常所納物受鉉之處,今則塞矣,故曰“鼎耳革,其行塞”也!帮舾嗖皇场闭,非有體實不受,又上九不應於己,亦無所納,雖有其器,而無所用,雖有雉膏,而不能見食也,故曰:“雉膏不食!薄胺接晏澔,終吉”者,“雨者,陰陽交和,不偏亢者也。雖體陽爻,而統(tǒng)屬陰卦。若不全任剛亢,務在和通”,方欲為此和通,則悔虧而終獲吉,故曰“方雨虧悔,終吉”也。

《象》曰:“鼎耳革”,失其義也。

[疏]正義曰:“失其義也”者,失其虛中納受之義也。

九四:鼎折足,覆公餗,其形渥,兇。處上體之下而又應初,既承且施,非巳所堪,故曰“鼎折足”也。初已“出否”,至四所盛,則巳絜矣,故曰“覆公餗”也。渥,沾濡之貌也。既“覆公餗”,體為渥沾,知小謀大,不堪其任,受其至辱,災及其身,故曰“其形渥,兇”也。

[疏]“九四鼎折足”至“其形渥兇“!鹫x曰:“鼎折足,覆公餗”者,餗,糝也。八珍之膳,鼎之實也。初以“出否”,至四所盛,故當馨絜矣,故以“餗”言之。初處下體之下,九四處上體之下,上有所承而又應初,下有所施,既承且施,非己所堪,故曰“鼎折足”。鼎足既折,則“覆公餗”也!颁,沾濡之貌也。既覆公餗”,體則渥霑也。施之於人,知小而謀大,力薄而任重,如此必受其至辱,災及其身也,故曰“其形渥,兇”。

《象》曰:“覆公餗”,信如何也。不量其力,果致兇災,信之如何?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