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華人佛教 > 佛教故事 > 人物故事 >

立志西行求法

  立志西行求法

  中國最早的留學生是誰,筆者在此難以考釋斷言。但自在西漢未年東漢初期(1世紀前后)佛教傳入中國后,西行取經的僧人、學者為數不少。東漢明帝永樂七年(64年)曾派遣朗中蔡愔、博士弟子秦景赴天竺(印度古稱)求法。東晉時期法顯等高僧也相繼學訪,但論成就、論貢獻、論作用和論影響,非玄奘莫屬。他是“青出于藍勝于藍”。以唐僧西行取經故事創(chuàng)作的《西游記》小說,在我國是家喻戶曉,而玄奘的名字在印度政界、學術界和文化界也是盡人皆知的。他被印度領導人喻為“中印文化合作的象征”。

  玄奘,出身仕官世家。從小天資聰慧,13歲剃度出家,當了和尚,改用此法名。他生長的年代,適逢隨末唐初之際,國內佛教盛行,可謂“天下僧尼,數盈十萬”。與此同時,道教儒學思想也十分興盛。由于佛教內部派別甚多,典籍不全,許多疑難之處,眾說紛紜,為了弄清是非,“以問所惑”和“以釋眾疑”,探究一個統一說法,推動佛學發(fā)展,玄奘決定前往印度這個佛教創(chuàng)始之地取經求法。出國前,他苦研佛經,勤學梵文,并到各地遍訪著名的佛學大師。當聽說有位印度高僧戒賢法師在那爛陀(意為“蓮花”)寺講學后,他就痛下決心、立志西行。他曾向朝廷申請官派留學,但遭拒絕,遂決定自費出行,并于貞觀元年(627年)8月,趁國內饑荒之機,逃出京都長安,踏上西行求法之途,一路克服重重阻險,跋山涉水,路經西域各地,翻山越嶺,于貞觀二年(628年)到達高昌國。年底,抵達迦濕彌羅國(今克什米爾地區(qū))。

  翌年,在該國鉆研梵文經典。兩年后,歷盡艱險,展轉到達中印度那爛陀寺,開始了其留印游學生涯。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