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奘精神 第10節(jié):第二章 隨機而變,智慧勝于機巧(3)
"玄奘當(dāng)去之時,已再三表奏,但誠愿微淺,不蒙允許。無任慕道之至,乃輒私行,專擅之罪,唯深慚懼。無任慕道之至,乃輒私行,專擅之罪,唯深慚懼。"
唐太宗問得厲害,玄奘回答得既誠懇,又巧妙:自己當(dāng)年離開大唐的時候已再三上書表奏,只不過是因為誠心不夠,才沒有被允許。玄奘沒有把不被允許出關(guān)的責(zé)任歸咎于當(dāng)時的國策和各級地方官員,試想一下,假使玄奘辯解說是皇帝陛下您下旨不允許百姓出關(guān),而現(xiàn)在我功成歸來,那豈不是說唐太宗當(dāng)年的國策有誤,讓皇帝大大的下不了臺階?當(dāng)然,玄奘也可以說是各級官員沒有審批通過我的請求,這樣一來,唐太宗該怎么辦,是打哈哈不聞不問,還是順著玄奘的意思懲治那些當(dāng)年堅決執(zhí)行自己命令的官員?
自己是沒有責(zé)任了,卻得罪了一大批當(dāng)朝官員,這是玄奘愿意看到的結(jié)果嗎?
顯然不是。
所以,玄奘這前半句回答,聽起來是在打馬虎眼,實際上卻包含了很多層意思--當(dāng)時的情況我都明白,現(xiàn)在事情都過去了,皇帝陛下您大可不必多想,所有的責(zé)任只在我"誠愿"不夠。相信任何一個領(lǐng)導(dǎo)都愿意聽到這樣的回答,但是玄奘沒有一味示弱服軟,他的后半句話才是綿里藏針:但是實在是因為我太想去學(xué)習(xí)最精神的佛法,所以才私自偷渡出關(guān),這完全是我個人的罪過,至今仍然感到非常的愧疚和害怕。
實際上,玄奘是在用誠懇的表白向唐太宗表明不論在哪種條件下自己都一定會出關(guān)取經(jīng)的決心,這種決心的流露,本身就是一種剛強的表現(xiàn),聰明如唐太宗者又豈會感覺不到。
人與人相處有很多巧妙的地方,像唐太宗這等英名強勢的君王,他未必喜歡唯唯諾諾只會聽命應(yīng)承的臣子。唐太宗有脾氣,更有氣度,他能容人,所以才會欣賞像魏征這等剛直倔強的大臣。正所謂英雄惺惺相惜,玄奘在謙恭中隱藏著的堅毅與決心,也許在當(dāng)時就已經(jīng)打動了唐太宗。
所以,這一問只不過是唐太宗的一個小小的"見面禮",想看看玄奘有什么反應(yīng),他當(dāng)然不會真的去追究玄奘私自出關(guān)的罪過,所以又說:
"師出家與俗殊隔,然能委命求法,惠利蒼生,朕甚嘉焉,亦不煩為愧。"
玄奘回答得妙,唐太宗給自己找臺階下的話就更妙:他既不說當(dāng)年的國策是對是錯,也不說玄奘偷渡出關(guān)的行為是對是錯,而是話鋒一轉(zhuǎn),說法師您是僧人,怎么能跟那些凡夫俗子相提并論,這等于給當(dāng)年的國策又做了一次解釋--那是針對俗人的,與法師您無關(guān),對您不起作用。再說,法師您不顧危險西行求法本來就是對天下蒼生有好處的事,我贊許感激還來不及,您大可不必為這個擔(dān)心害怕。
一問一答一轉(zhuǎn)折,是玄奘和唐太宗的第二次"過招",兩個人什么都沒有明說,偏偏又把所有要說的意思都表達(dá)得清清楚楚,還顧及了對方的面子,給彼此臺階下,這就是智者的對話。
第二次"交鋒",雙方又打了一個平手,唐太宗顯然意識到坐在自己面前的這個和尚不好對付,于是放下試探嚇唬的心思,把對話的重心轉(zhuǎn)到了西行上來,好奇的問道:
"但念彼山川阻遠(yuǎn),方俗異心,怪師能達(dá)也。"
意思是說,從大唐到印度路途遙遠(yuǎn)、山川阻隔,還要經(jīng)過風(fēng)俗民情完全不同的地方,法師您又是如何到達(dá)西天的呢?面對領(lǐng)導(dǎo)和上級的關(guān)心和好奇,大多數(shù)人在首先會松一口氣,然后暗自慶幸,終于到自由發(fā)揮的時候了,于是就會滔滔不絕的講述一路上發(fā)生了什么事情、經(jīng)歷了哪些艱難困苦,由此博取更大的同情心。但是玄奘沒有這么說,而是避實就虛的把唐太宗又夸贊了一番:
"奘聞乘疾風(fēng)者,造天池而非遠(yuǎn);御龍舟者,涉江波而不難。自陛下握乾符,清四海,德籠九域,仁被八區(qū),淳風(fēng)扇炎景之南,圣威鎮(zhèn)蔥山之外,所以戎夷君長,每見云翔之鳥自東來者,猶疑發(fā)于上國,斂躬而敬之,況玄奘圓首方足,親承育化者也。既賴天威,故得往還無難。"
這段話的前面一大半都是玄奘對唐太宗的恭維,關(guān)鍵在最后一句,意思是正因為有了陛下的德威,所有出發(fā)和回來都談不上有什么特別的困難。玄奘這樣說可能是出于兩點考慮:
- 玄奘精神
- 玄奘精神 第1節(jié):前言
- 玄奘精神 第2節(jié):第一章 進退由心,大德之境(1)
- 玄奘精神 第3節(jié):第一章 進退由心,大德之境(2)
- 玄奘精神 第4節(jié):第一章 進退由心,大德之境(3)
- 玄奘精神 第5節(jié):第一章 進退由心,大德之境(4)
- 玄奘精神 第6節(jié):第一章 進退由心,大德之境(5)
- 玄奘精神 第7節(jié):第一章 進退由心,大德之境(6)
- 玄奘精神 第8節(jié):第二章 隨機而變,智慧勝于機巧(1)
- 玄奘精神 第9節(jié):第二章 隨機而變,智慧勝于機巧(2)
- 玄奘精神 第11節(jié):第二章 隨機而變,智慧勝于機巧(4)
- 玄奘精神 第12節(jié):第二章 隨機而變,智慧勝于機巧(5)
- 玄奘精神 第13節(jié):第二章 隨機而變,智慧勝于機巧(6)
- 玄奘精神 第14節(jié):第二章 隨機而變,智慧勝于機巧(7)
- 玄奘精神 第15節(jié):第三章 無權(quán)無勢,也能成為命運的強者(1)
- 玄奘精神 第16節(jié):第三章 無權(quán)無勢,也能成為命運的強者(2)
- 玄奘精神 第17節(jié):第三章 無權(quán)無勢,也能成為命運的強者(3)
- 玄奘精神 第18節(jié):第三章 無權(quán)無勢,也能成為命運的強者(4)
- 玄奘精神 第19節(jié):第三章 無權(quán)無勢,也能成為命運的強者(5)
- 玄奘精神 第20節(jié):第三章 無權(quán)無勢,也能成為命運的強者(6)
- 第一節(jié) 愚人食鹽喻
- 第一回 拜眾童子
- 1.為步行而行
- 第二節(jié) 愚人集牛乳喻
- 第二回 拜文殊師利
- 第三節(jié) 以梨打破頭喻
- 第三回 拜德云比丘
- 摩登伽女與阿難(一)
- 第一回 溯源流書生說法 警癡頑菩薩化身
- 第五節(jié) 渴見水喻
- 第四節(jié) 婦詐稱死喻
- 第四回 拜海云比丘
- 第五回 拜善住比丘
- 第一節(jié) 千金小姐!萬金和尚!
- 第一卷:法戒錄 總勸
- 前言
- 第八節(jié) 山羌偷官庫衣喻
- 第六節(jié) 子死欲停置家中喻
- 第六回 拜彌伽
- 第九回 拜休舍優(yōu)婆夷
- 第七回 拜解脫長者
- 第七節(jié) 認(rèn)人為兄喻
- 第八回 拜海幢比丘
- 第五十三回 拜普賢菩薩
- 摩登伽女與阿難(二)
- 第十節(jié) 三重樓喻
- 摩登伽女與阿難(三)
- 第十回 拜毗目瞿沙
- 第一節(jié) 序說
- 第十一回 拜勝熱婆羅門
- 第十五節(jié) 醫(yī)與王女藥令卒長大喻
- 第十二回 拜慈航童女
- 第九節(jié) 嘆父德行喻
- 第一章 我的生命被顛覆了
- 第三章 一兩個鐘頭走完一生(2)
- 第十五回 拜具足優(yōu)婆夷
- 2.牧牛
- 第十三回 拜善見比丘
- 第十四回 拜自在主童子
- 哲理故事300篇(1-5)
- 以「慈悲觀」離「瞋念」
- 一串佛珠 無限祝福
- 曹溪一覺 了知生死不相干
- 云居簡和尚的故事
- 菩薩的化身
- 算命與改運的故事
- 一個奇怪的老人
- 想做什么就抓緊去做吧!
- 鸚鵡婆羅門的白狗
- 不生病的人
- 善不等于被傷害
- 濟公是真實存在的嗎?濟顛和尚的神奇?zhèn)髡f
- 濟公和尚重建凈慈寺的神話傳說
- 缺點的功德
- 菩薩與鳥窩
- 偽善世界不可信
- 惡婦害婆終害己
- 同樣供養(yǎng)跛腳修行人,善人得金銀,惡人得毒蛇
- 文殊菩薩仗劍刺佛的故事
- 《慈悲三昧水懺》的神奇來歷
- 愚人集牛乳喻的原文、譯文、寓意
- 鴿王自救,貪欲是人性中致命的弱點
- 道信大師倒插柏的傳說
- 武則天、獻明肅皇后和玉泉寺的故事
- 施者的放下
- 遇事不加分析,妄下判斷,只會犯下可笑的錯誤
- 持蓮觀音是什么菩薩?持蓮觀音的故事
- 三歲小孩都懂得的道理,八十高齡也未必做得到
- 愚人食鹽的原文和譯文及道理
- 迦旃延尊者度化惡生王的故事
- 心平氣和 自度度人
- 馬需調(diào)教,樹要修剪,人需約束
- 心性要平和柔和
- 用實際行動展現(xiàn)自己的魅力、體現(xiàn)自己價值
- 從來不丟東西的婦人,只因她前世做了這件事
- 世俗王子從圣人走向神壇,釋迦牟尼佛的一生簡介
- 盲人摸象告訴我們一個什么道理?
- 《大方等如來藏經(jīng)》萎花喻的故事
- 人生不管是順境還是逆境,都要用好心情來對待
- 借花獻佛的由來,釋迦牟尼前身以花供養(yǎng)燃燈佛
- 因果報應(yīng)
- 佛典故事
- 禪宗公案
- 佛學(xué)故事
- 百喻經(jīng)故事全集譯注
- 善財童子五十三參簡介
- 民間故事
- 一行禪師:《故道白云》
- 孝的故事
- 金剛經(jīng)故事
- 人和動物的感人故事
- 智慧故事
- 心經(jīng)故事
- 戒邪淫故事
- 地藏經(jīng)故事
- 十大弟子傳
- 楞嚴(yán)經(jīng)故事
- 觀世音菩薩傳
- 480位禪宗大德悟道因緣
- 感恩的小故事
- 玉琳國師
- 禪理故事
- 《欲;乜瘛钒自捊
- 動物寓言故事
- 因果日記
- 百業(yè)經(jīng)故事集
- 改變命運的方法
- 禪宗開悟
- 放下就是快樂
- 禪宗小故事
- 南傳法句經(jīng)故事集
- 孝親尊師故事
- 佛典寓言
- 殺生故事
- 摩登伽女與阿難的故事
- 名人勵志故事
- 紀(jì)曉嵐寫的因果故事
- 邪淫惡報感應(yīng)錄
- 世間百態(tài)
- 星云大師故事
- 玄奘精神 第5節(jié):第一章 進退由心,大德之境(4)
- 玄奘精神 第6節(jié):第一章 進退由心,大德之境(5)
- 玄奘精神 第7節(jié):第一章 進退由心,大德之境(6)
- 玄奘精神 第8節(jié):第二章 隨機而變,智慧勝于機巧(1)
- 玄奘精神 第9節(jié):第二章 隨機而變,智慧勝于機巧(2)
- 玄奘精神 第10節(jié):第二章 隨機而變,智慧勝于機巧(3)
- 玄奘精神 第11節(jié):第二章 隨機而變,智慧勝于機巧(4)
- 玄奘精神 第12節(jié):第二章 隨機而變,智慧勝于機巧(5)
- 玄奘精神 第13節(jié):第二章 隨機而變,智慧勝于機巧(6)
- 玄奘精神 第14節(jié):第二章 隨機而變,智慧勝于機巧(7)
- 玄奘精神 第15節(jié):第三章 無權(quán)無勢,也能成為命運的強者(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