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戒] 彌多的口業(yè)
彌多的口業(yè)
佛陀的大弟子中,有一個駝驃比丘,是一位已經(jīng)證得圣果的羅漢。他的精勤修習(xí),儀容威德,受到大眾贊美,由于他辦事的才干,做事妥善,佛陀將僧團(tuán)中的一切總務(wù)都交給他負(fù)責(zé),如僧眾們的生活所需,一切的物品添置,或僧房的修理改造,凡是所有的雜事,都由他辦理。駝驃尊者對于這些工作,辦得頭頭是道,有條不紊,大家都非常佩服。所以,在僧團(tuán)中他被譽為營事第一。
不過,盡管如何的有才干,沒有辦法叫大家都稱心,不出怨言,尤其在千萬人的僧團(tuán)中做事,的確不容易。因此,有一兩個人對駝驃比丘的做事方法并不感到滿意。
僧團(tuán)中有位彌多比丘,在每次的托缽中,所得到的都是一些粗糙的飲食,他不但不反省自己的福薄無德,反而怨怪別人。有一天,他就去找駝驃尊者辯論。
「駝驃尊者!你所做的一切事情,雖然有很多人對你稱贊,可是我就是不滿意你的做法,不贊成你的為人!
「大德!我自己覺得很慚愧,佛陀把這個責(zé)任交給我,我雖然不才,但愿盡我最大的力量,讓大家都能夠得到適意,得到方便,那敢企望各位的稱贊!
彌多比丘并不理睬駝驃尊者的解釋,又憤憤地說道:「對于你分配區(qū)域托缽的事,我第一就不滿意,你每次都把最偏僻,最貧窮的地方分配給我,我從來就沒到過城里去托缽。還有信眾供養(yǎng)的袈裟臥具,你都把好的給別人,把最壞的拿給我。你這樣料理僧事,實在太不公正,如果你不改變作風(fēng),我會找機會打擊你!
「噢!大德!你應(yīng)了解,只要我們精進(jìn)修道,福德具備,信眾們一定會爭著請你去供養(yǎng)。對于自身所遇到的好壞福報,自己應(yīng)反省,怪不得人的。尤其要到城市去托缽的人,必須有莊重的威儀。佛法如一面鏡子,我們應(yīng)該時時拿出來照照自己!
駝驃尊者的好意勸解,彌多比丘并不感謝,反而更加懷恨,并且到處造謠誹謗。這個消息傳遍了各處,彌多的姊姊是一位出家的比丘尼,知道弟弟口出惡言,罪惡無比,因此再三的勸化弟弟,不得惡口謗人,可是彌多并不聽勸。后來僧團(tuán)中的很多長老都不喜歡彌多的造謠,沒有人喜歡和他在一起。
有一天,佛陀由此因緣,召集大眾說法,佛陀莊重地向大眾說道:「諸比丘!一個喜歡造謠,搬弄是非的人,是最不受大家歡迎的。像這一次彌多比丘的造謠,他不但害不了別人,反而害到自己,F(xiàn)在他到什么地方,都沒有人肯和他在一起,他到了王舍城,王舍城的長老就叫他去舍衛(wèi)國;他到了舍衛(wèi)國,舍衛(wèi)國的長老就叫他往王舍城。你們看,這不是自作自受嗎?」
佛陀的話一點也不錯,惡口的人不是罵別人,實際上罵的是自己。
- 因果報應(yīng)
- 嫖娼有報應(yīng)嗎?真實的嫖娼報應(yīng)
- 佛典故事
- 禪宗公案
- 邪淫現(xiàn)世報:二男女車上縱欲釀車禍被燒死
- 我懺悔,我的報應(yīng)來了-淫人妻者,妻淫人
- 學(xué)佛與富貴
- 與賣淫女風(fēng)流一次 70歲花心老漢染惡疾
- 被燒死的蛇
- 佛學(xué)故事
- 百喻經(jīng)故事全集譯注
- 善財童子五十三參簡介
- 邪淫的隱形果報 誰都逃不掉
- 念地藏經(jīng)招鬼?不敢念地藏經(jīng)的請進(jìn)來
- 民間故事
- 大難不死 意外獲得足以致富的特異功能
- 一行禪師:《故道白云》
- 鳥為食亡,人為色死
- 孝的故事
- 金剛經(jīng)故事
- 一盆洗腳水的警示
- 損友導(dǎo)淫 精盡喪命
- 佛教因果報應(yīng)的真實案例
- 淫色最容易觸犯,不斷淫欲心難清靜
- 人和動物的感人故事
- 善護(hù)口業(yè),免遭大難
- 智慧故事
- 心經(jīng)故事
- 戒邪淫故事
- 這兩個因果故事,讓你了解什么是業(yè)障
- 兩性關(guān)系
- 地藏經(jīng)故事
- 十大弟子傳
- 為老公念心經(jīng),菩薩真的加持為其開智慧了
- 學(xué)會心平氣和
- 夫妻姻緣天注定,能改變嗎?
- 吃虧是在給自己積福
- 梅蘭芳父親傾囊布施 終獲善報
- 當(dāng)代最受歡迎的佛學(xué)大師及其代表作
- 智商不高 卻很幸福
- 以「慈悲觀」離「瞋念」
- 一串佛珠 無限祝福
- 曹溪一覺 了知生死不相干
- 云居簡和尚的故事
- 菩薩的化身
- 算命與改運的故事
- 一個奇怪的老人
- 想做什么就抓緊去做吧!
- 鸚鵡婆羅門的白狗
- 不生病的人
- 善不等于被傷害
- 濟(jì)公是真實存在的嗎?濟(jì)顛和尚的神奇?zhèn)髡f
- 濟(jì)公和尚重建凈慈寺的神話傳說
- 缺點的功德
- 菩薩與鳥窩
- 偽善世界不可信
- 惡婦害婆終害己
- 同樣供養(yǎng)跛腳修行人,善人得金銀,惡人得毒蛇
- 文殊菩薩仗劍刺佛的故事
- 《慈悲三昧水懺》的神奇來歷
- 愚人集牛乳喻的原文、譯文、寓意
- 鴿王自救,貪欲是人性中致命的弱點
- 道信大師倒插柏的傳說
- 武則天、獻(xiàn)明肅皇后和玉泉寺的故事
- 施者的放下
- 遇事不加分析,妄下判斷,只會犯下可笑的錯誤
- 持蓮觀音是什么菩薩?持蓮觀音的故事
- 三歲小孩都懂得的道理,八十高齡也未必做得到
- 愚人食鹽的原文和譯文及道理
- 迦旃延尊者度化惡生王的故事
- 心平氣和 自度度人
- 馬需調(diào)教,樹要修剪,人需約束
- 心性要平和柔和
- 用實際行動展現(xiàn)自己的魅力、體現(xiàn)自己價值
- 從來不丟東西的婦人,只因她前世做了這件事
- 世俗王子從圣人走向神壇,釋迦牟尼佛的一生簡介
- 盲人摸象告訴我們一個什么道理?
- 《大方等如來藏經(jīng)》萎花喻的故事
- 人生不管是順境還是逆境,都要用好心情來對待
- 借花獻(xiàn)佛的由來,釋迦牟尼前身以花供養(yǎng)燃燈佛
- 因果報應(yīng)
- 佛典故事
- 禪宗公案
- 佛學(xué)故事
- 百喻經(jīng)故事全集譯注
- 善財童子五十三參簡介
- 民間故事
- 一行禪師:《故道白云》
- 孝的故事
- 金剛經(jīng)故事
- 人和動物的感人故事
- 智慧故事
- 心經(jīng)故事
- 戒邪淫故事
- 地藏經(jīng)故事
- 十大弟子傳
- 楞嚴(yán)經(jīng)故事
- 觀世音菩薩傳
- 480位禪宗大德悟道因緣
- 感恩的小故事
- 玉琳國師
- 禪理故事
- 《欲;乜瘛钒自捊
- 動物寓言故事
- 因果日記
- 百業(yè)經(jīng)故事集
- 改變命運的方法
- 禪宗開悟
- 放下就是快樂
- 禪宗小故事
- 南傳法句經(jīng)故事集
- 孝親尊師故事
- 佛典寓言
- 殺生故事
- 摩登伽女與阿難的故事
- 名人勵志故事
- 紀(jì)曉嵐寫的因果故事
- 邪淫惡報感應(yīng)錄
- 世間百態(tài)
- 星云大師故事
- [夢參法師]念經(jīng)時忽然看見異相是怎么回事?
- [黑茶]黑茶是怎么做出來的?
- [禪宗思想]禪門機鋒盛行于唐宋兩朝原因是什么?
- [生活故事]我欠乞丐一塊錢!
- [人物故事]以「慈悲觀」離「瞋念」
- [在家修行]放松對修行有什么幫助?
- [入門須知]佛教和佛像什么時候傳入中國?
- [凈界法師]念佛是心力帶動佛力,還是佛力帶動心力?
- [黃茶]黃茶是怎么做出來的?
- [禪宗公案]親者不問,問者不親
- [生活故事]一串佛珠 無限祝福
- [哲理故事]事從容則有余味,人寬容則有余年
- [心經(jīng)]《心經(jīng)》的大智慧(一百四十四)
- [佛與人生]寬恕別人就是善待自己
- [佛學(xué)常識]《宋高僧傳》是怎樣一部書?
- [凈界法師]煩惱罪業(yè)生起的病根是什么?
- [白茶]白毫銀針是白茶嗎?白毫銀針名字的由來與沖泡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