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尚也會打電話
十年前,一位小女孩跟著她的爸爸經過我的辦公室,看到我在打電話,居然一臉詫異的問她爸爸:“和尚怎么會打電話?”聽到后,使我感到哭笑不得。其實,在生活中,經常聽到有人講“和尚還會用手機、和尚還會用電腦、和尚還打的、和尚還會開小車、和尚怎么也坐飛機等等。”說這些話的并不都是孩子,很多成年人都這么說,甚至很多人還帶著不屑、不理解、戲虐的口吻和表情。
其實,這些人對佛教的知識非常缺乏和了解。大多數人都認為佛教是落后的、迷信的;認為佛教永遠都應該是過著原始人的生活,每天都應該面對著青燈古佛,深居深山而不染世塵。
佛教,與其它宗教區(qū)別就是:佛教是講科學的,佛教是領先于時代的。佛教浩瀚的經典,歸納起來其實就是一句話:“求得諸法實相。”“諸法”即是對宇宙中萬事萬物的總稱,“實相”即真理、真相。佛教無論是教人學習也好,修行也好,其最終的目的就是讓眾生覺悟宇宙中萬事萬物的真理和真相。試想如果佛教是迷信的,不講科學的,那么還有必要去追求真理和真相嗎?
釋迦牟尼佛,從出家修行學道,到菩提樹下得到圓滿覺悟,說法四十九年,談經三百余會,終其一生都是在追求真理、覺悟真理、宣揚真理。那么釋迦牟尼佛覺悟的真理是什么呢?他覺悟到宇宙萬物都是有因緣和合而成,非某種超人的神創(chuàng)造,亦無超人的神主宰。萬物皆有規(guī)律,一切皆由因果。他覺悟到物有成、住、壞、空;人有生、老、病、死。一切萬物皆有四大(地、水、火、風)所組成,四大又是無常的,運動的,互換的,非有的又非非有的、非空的又非非空的。故有“色(物質)即是空(物質運動過程),空即是色,色不異空,空不異色”的至理經典。
殆至釋迦牟尼佛之后,歷代高僧大德無不是在宣揚真理闡釋科學,如中國唐朝高僧一行大師本名張遂,(公元683年-727年)是中國唐代的天文學家和比丘(佛教指和尚)。漢族,邢州巨鹿人(今河北省邢臺市),咸亨四年(公元673年),出生于魏州昌樂(今河北魏縣)。青年時期出家當了和尚,一行是他的法名。他的主要成就即是全世界第一位最精確的測出地球子午線的長度,編制《大衍歷》!洞笱軞v》結構嚴謹,演算合乎邏輯,在日食的計算上,首次考慮到全國不同地點的見食情況。《大衍歷》比以往的歷法更為精密,為后世歷法所師。另外僧一行還是發(fā)現恒星運動的第一個中國人,他用“渾天銅儀”、“黃道游儀”等儀器,測定了150多顆恒星的位置,多次測定了二十八宿距天體北極的度數。從而發(fā)現恒星在運動。根據這個事實,張遂推斷出天體上的恒星肯定也是移動的。于是推翻了前人的恒星不運動的結論,英國天文學家哈雷(公元1656――1742)年也提出了恒星自己移動的觀點,但比僧一行的發(fā)現晚了一千多年。
近代,研究佛法同時研究科學的佛教學者也很多。在此不一一枚舉。佛教與科學其實是密不可分的。孫中山說過:“佛學是哲學之母,研究佛學可補科學之偏。佛教乃救世之仁,佛學乃救世之母。”愛因斯坦:“沒有宗教的科學是瞎子,沒有科學的宗教是瘸子。如果有一個能夠應付現代科學需求,又能與科學相依共存的宗教,那必定是佛教。”魯迅:“釋迦牟尼真是大哲,我平常對人性有許多難以解答的問題,他居然早已明白地啟示了。”
一直以來,佛教就自身存在的世界觀認為“佛教是教育,而不是宗教。”佛教自古以來就是承擔著教育眾生覺悟宇宙人生的真理,從而解脫無明和煩惱的束縛。佛是眾生的根本老師,相當于博士生導師,菩薩相當于大學教授,法師相當于老師。師者:傳道、解惑、授業(yè)也。試想,作為教育和普度眾生的老師來說,如果落后于時代,甚至是被時代所淘汰,那么如何去教化眾生呢?
當今科學昌明,高科技的工具層出不窮,給人們帶來了極大的便利,大大的提高了工作的效率。佛教是世界性的宗教,佛教信徒遍布全球,僧人們能合理利用先進的工具去普度眾生,利益眾生,既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時也方便了廣大信徒。唐玄奘去西天取經的時候騎的是白龍馬,那是當時最先進的交通工具了,而今天的飛機和汽車為什么就不可以為弘法利生做貢獻呢。當我們得到美國信徒的邀請,去參加一個講經交流活動,假如時間為一個星期,如果我們還去騎白龍馬的話,那么到美國的時候人家的法會早已結束,F在的E-mail、msn、QQ等即時信息工具,縮短了世界的距離,也加速了工作的效率。本來我們可以用E-mail、msn或QQ就能解決的問題,我們卻不去用,還要去用馬車或郵差去送郵件,我想這樣的事情只有傻瓜才去做了。
佛法在時間,不離世間覺;離世覓菩提,猶如尋兔角。道家也有“大隱隱于世,小隱隱于野”之說。真正的修行人,是要與眾生打成一片,要引領眾生領先于時代,要做到隨緣不變,不變隨緣,從而達到自覺覺他,覺行圓滿的最高境界。
- 上一篇:佛經里的秘密
- 下一篇:生生世世的愛——一個真實的輪回
- 因果報應
- 嫖娼有報應嗎?真實的嫖娼報應
- 佛典故事
- 禪宗公案
- 邪淫現世報:二男女車上縱欲釀車禍被燒死
- 我懺悔,我的報應來了-淫人妻者,妻淫人
- 學佛與富貴
- 與賣淫女風流一次 70歲花心老漢染惡疾
- 被燒死的蛇
- 佛學故事
- 百喻經故事全集譯注
- 善財童子五十三參簡介
- 邪淫的隱形果報 誰都逃不掉
- 念地藏經招鬼?不敢念地藏經的請進來
- 民間故事
- 大難不死 意外獲得足以致富的特異功能
- 一行禪師:《故道白云》
- 鳥為食亡,人為色死
- 孝的故事
- 金剛經故事
- 一盆洗腳水的警示
- 損友導淫 精盡喪命
- 佛教因果報應的真實案例
- 淫色最容易觸犯,不斷淫欲心難清靜
- 人和動物的感人故事
- 善護口業(yè),免遭大難
- 智慧故事
- 心經故事
- 戒邪淫故事
- 這兩個因果故事,讓你了解什么是業(yè)障
- 兩性關系
- 地藏經故事
- 十大弟子傳
- 為老公念心經,菩薩真的加持為其開智慧了
- 學會心平氣和
- 夫妻姻緣天注定,能改變嗎?
- 吃虧是在給自己積福
- 梅蘭芳父親傾囊布施 終獲善報
- 當代最受歡迎的佛學大師及其代表作
- 智商不高 卻很幸福
- 鸚鵡婆羅門的白狗
- 不生病的人
- 善不等于被傷害
- 濟公是真實存在的嗎?濟顛和尚的神奇?zhèn)髡f
- 濟公和尚重建凈慈寺的神話傳說
- 缺點的功德
- 菩薩與鳥窩
- 偽善世界不可信
- 惡婦害婆終害己
- 同樣供養(yǎng)跛腳修行人,善人得金銀,惡人得毒蛇
- 文殊菩薩仗劍刺佛的故事
- 《慈悲三昧水懺》的神奇來歷
- 愚人集牛乳喻的原文、譯文、寓意
- 鴿王自救,貪欲是人性中致命的弱點
- 道信大師倒插柏的傳說
- 武則天、獻明肅皇后和玉泉寺的故事
- 施者的放下
- 遇事不加分析,妄下判斷,只會犯下可笑的錯誤
- 持蓮觀音是什么菩薩?持蓮觀音的故事
- 三歲小孩都懂得的道理,八十高齡也未必做得到
- 愚人食鹽的原文和譯文及道理
- 迦旃延尊者度化惡生王的故事
- 心平氣和 自度度人
- 馬需調教,樹要修剪,人需約束
- 心性要平和柔和
- 用實際行動展現自己的魅力、體現自己價值
- 從來不丟東西的婦人,只因她前世做了這件事
- 世俗王子從圣人走向神壇,釋迦牟尼佛的一生簡介
- 盲人摸象告訴我們一個什么道理?
- 《大方等如來藏經》萎花喻的故事
- 人生不管是順境還是逆境,都要用好心情來對待
- 借花獻佛的由來,釋迦牟尼前身以花供養(yǎng)燃燈佛
- 以感恩的心面對世界
- 以平等心面對蕓蕓眾生,是菩薩的道德
- 梁武帝與佛教有什么關系,四次舍身入寺的是哪個寺?
- 佛陀度化慳貪長者修大布施
- 宋文帝問法求那跋摩的故事
- 知足并感恩,要知道別人的好并懂得回報
- 盲人打燈籠,即與人方便,也與己方便
- 禪師救蝎子,不因天性而放棄天性
- [其他漢傳法師]怎么才能把現前之事入到唯心之理
- [其他漢傳法師]為什么做了這么多的供養(yǎng)卻沒有功德?
- [紅茶]工夫紅茶為什么叫工夫紅茶?
- [禪宗公案]什么是道?清凈之水
- [生活故事]和尚也會打電話
- [哲理故事]量大才好做事,樹大方能遮陰
- [佛與人生]心存佛念 不忘念佛
- [佛學常識]出家僧人的四威儀
- [正凈法師]禮佛發(fā)愿懺悔文
- [佛源法師]投胎是個大問題,信愿堅固就不會走錯路
- [夢參法師]念佛念到什么程度能往生?看破放下
- [綠茶]金山翠芽屬于什么茶?鎮(zhèn)江金山翠芽的產地與特點
- [禪宗文化]禪偈是什么意思?
- [哲理故事]山銳則不高,水狹則不深
- [佛經故事]鸚鵡婆羅門的白狗
- [佛與人生]弘法利生道場的人才應當順于法去成就保護
- [佛學常識]生理期和孕婦能去寺廟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