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一回
第八十一回
于是玄龍?zhí)嶂銉,一股勁逃回海底龍宮。
阿修羅將兵直追到龍宮外,高呼叫戰(zhàn)。
海龍王一站出來,大聲斥責(zé)地問。
「這是本王的領(lǐng)地,你們阿修羅來到本王面前胡鬧,未免太失禮!」
「你的龍群才失禮,奪走了我們俘虜?shù)难阃,最好快快交出來!不然我們可不客氣!?/p>
這時玄龍站出來說:「報告大王,這雁王已答應(yīng)了給我『愛的慧眼』。我們拿了『愛的慧眼』就好,尸體給他們!」
「我們不相信!我們要聽雁王親口說!」阿修羅大將與軍師不相信雁王會這么輕易答應(yīng)給這么珍貴的無敵寶物,而且聽來他還要犧牲自己的生命。
于是玄龍就把雁王交給海龍王,說:「他已答應(yīng)了。您可以問他!
海龍王接手抓著雁兒時,就被他慈愛的磁場與眼神攝受。他開始明白了這「愛的慧眼」是怎么一回事。
「我們要雁王親口說!」阿修羅們堅持要求。
雁王覺得這些阿修羅與龍群的舉動太不可思議了。他吞一吞口水,便開口說話了。
「你們要怎么樣的『愛的慧眼』?」雁王一開口,大眾即刻被他的慈悲攝受,一時也答下上話來。
「就是……就是你所得到的無敵的眼!拱⑿蘖_的哨兵見將領(lǐng)們答不出來,便代答了。
聽到「無敵」,海龍王也點點頭,他的王后也說這「愛的慧眼」能消除所有的敵人。
「是這雙肉眼『無敵』嗎?」雁王看了看大眾,繼續(xù)說:「如果這雙肉眼就是無敵的『愛的慧眼』,就是能消除敵人的『眼』,那我怎么還能被俘虜呢?玄龍又怎么能把我給逮住呢?」大家聽了也覺得有道理。那「愛的慧眼」究竟在何處?大家心里都在疑問。
「『愛的慧眼』在我的心里。不是在我的肉身上,而是在智慧的心里。是我得了這個智慧的心,讓我心中沒有敵人,也就所向無敵!
「啊!」大眾此時才恍然大悟。
「所以我答應(yīng)給玄龍的是這個智慧心,不是肉眼。任何人得了這個智慧心的『愛的慧眼』,心中就很容易生起『真愛』,心中有『真愛』,就沒有了敵人,也就無敵!
看著雁王雙眼流露出無限慈光,大家的心都被攝受。
「那就請您傳授我們這『愛的慧眼』吧!」
于是,海龍王設(shè)起法座,請雁王上座傳授「愛的慧眼」。于是雁王就唱起了「愛神」在夢中教他的「愛的慧眼」。
大家聽了雁王正氣浩然的歌聲,尤其是海龍王后,都決心要好好修習(xí)「愛的慧眼」,徹底消除自己心中的敵人。接著雁王又傳授其他導(dǎo)向滅苦的法,以及如何守護臨終一念,如何選擇下一個生命等方法。大眾都很信服攝受。
接著阿修羅將兵也請雁王到阿修羅王宮里,再傳一次「愛的慧眼」。
雁王在這兩地傳授「愛的慧眼」與其他的「法」,攝受了許多的阿修羅與龍族。這兩種眾生都是以嗔心稱名,今回得了消除嗔心之法,不只他們自己受了法惠,周圍的眾生,亦因他們嗔心大減,而少受了許多傷害。
眾天神們都隨喜雁王的功德,特別是帝釋天王。阿修羅們愿培育「愛的慧眼」,調(diào)服自己的嗔心,他可少了很多麻煩。不然總要常常應(yīng)付來自阿修羅挑釁而生起的戰(zhàn)事,這會讓他周旋得很累。
回到人畜界,雁王的畜壽只剩下三個星期。他開始有點為小燕著急了。而此時小燕在哪里呢?
。ù藭r,小燕在做什么?且看下回。)
- 第一節(jié) 愚人食鹽喻
- 第一回 拜眾童子
- 1.為步行而行
- 第二節(jié) 愚人集牛乳喻
- 第二回 拜文殊師利
- 第三節(jié) 以梨打破頭喻
- 第三回 拜德云比丘
- 摩登伽女與阿難(一)
- 第一回 溯源流書生說法 警癡頑菩薩化身
- 第五節(jié) 渴見水喻
- 第四節(jié) 婦詐稱死喻
- 第四回 拜海云比丘
- 第五回 拜善住比丘
- 第一節(jié) 千金小姐!萬金和尚!
- 第一卷:法戒錄 總勸
- 前言
- 第八節(jié) 山羌偷官庫衣喻
- 第六節(jié) 子死欲停置家中喻
- 第六回 拜彌伽
- 第九回 拜休舍優(yōu)婆夷
- 第七回 拜解脫長者
- 第七節(jié) 認(rèn)人為兄喻
- 第八回 拜海幢比丘
- 第五十三回 拜普賢菩薩
- 摩登伽女與阿難(二)
- 第十節(jié) 三重樓喻
- 摩登伽女與阿難(三)
- 第十回 拜毗目瞿沙
- 第一節(jié) 序說
- 第十一回 拜勝熱婆羅門
- 第十五節(jié) 醫(yī)與王女藥令卒長大喻
- 第十二回 拜慈航童女
- 第九節(jié) 嘆父德行喻
- 第一章 我的生命被顛覆了
- 第三章 一兩個鐘頭走完一生(2)
- 第十五回 拜具足優(yōu)婆夷
- 2.牧牛
- 第十三回 拜善見比丘
- 第十四回 拜自在主童子
- 哲理故事300篇(1-5)
- 持蓮觀音是什么菩薩?持蓮觀音的故事
- 三歲小孩都懂得的道理,八十高齡也未必做得到
- 愚人食鹽的原文和譯文及道理
- 迦旃延尊者度化惡生王的故事
- 心平氣和 自度度人
- 馬需調(diào)教,樹要修剪,人需約束
- 心性要平和柔和
- 用實際行動展現(xiàn)自己的魅力、體現(xiàn)自己價值
- 從來不丟東西的婦人,只因她前世做了這件事
- 世俗王子從圣人走向神壇,釋迦牟尼佛的一生簡介
- 盲人摸象告訴我們一個什么道理?
- 《大方等如來藏經(jīng)》萎花喻的故事
- 人生不管是順境還是逆境,都要用好心情來對待
- 借花獻佛的由來,釋迦牟尼前身以花供養(yǎng)燃燈佛
- 以感恩的心面對世界
- 以平等心面對蕓蕓眾生,是菩薩的道德
- 梁武帝與佛教有什么關(guān)系,四次舍身入寺的是哪個寺?
- 佛陀度化慳貪長者修大布施
- 宋文帝問法求那跋摩的故事
- 知足并感恩,要知道別人的好并懂得回報
- 盲人打燈籠,即與人方便,也與己方便
- 禪師救蝎子,不因天性而放棄天性
- 從惜福看窮三代還是富三代
- 大乘心難發(fā),不愿再發(fā)大乘心的舍利弗
- 聽經(jīng)的蛤蟆,命終后脫離畜生道,上升四天王宮
- 學(xué)佛貴在實行,堅持不懈地去修一個法門,終會成功
- 熟悉經(jīng)藏的比丘與精進修道的比丘
- 佛教歷史上與水陸法會有因緣的高僧
- 借事磨練,善用其心,讓心走出煩惱的牢獄
- 薄拘羅尊者,五次被后母加害,卻都毫發(fā)無損
- 馬鳴菩薩抵億金的故事
- 人活著根本不需要很多,少欲知足自得安樂
- 九月初四,弘一大師圓寂日,德行與精神常存我們心間
- 釋迦牟尼佛修忍辱,忍辱仙人與歌利王的故事
- 舍棄對五欲的貪著,成功飛出籠子的鴿王
- 寺廟為什么喜歡種銀杏?佛珠變銀杏的故事
- 鳩摩羅什是誰?東晉高僧鳩摩羅什的一生
- 短暫的快樂與長久的快樂,你選擇哪個?
- 三年不吃飯的出家人
- 急性子與慢性子,人與人要學(xué)會理解和忍耐
- 因果報應(yīng)
- 佛典故事
- 禪宗公案
- 佛學(xué)故事
- 百喻經(jīng)故事全集譯注
- 阿彌陀佛的故事
- 善財童子五十三參簡介
- 民間故事
- 地藏經(jīng)感應(yīng)
- 金剛經(jīng)感應(yīng)事跡
- 一行禪師:《故道白云》
- 孝的故事
- 金剛經(jīng)故事
- 人和動物的感人故事
- 佛咒感應(yīng)
- 智慧故事
- 心經(jīng)故事
- 戒邪淫故事
- 地藏經(jīng)故事
- 心經(jīng)故事
- 十大弟子傳
- 地藏王菩薩的故事
- 大悲咒感應(yīng)事跡
- 楞嚴(yán)經(jīng)故事
- 觀世音菩薩傳
- 480位禪宗大德悟道因緣
- 感恩的小故事
- 玉琳國師
- 禪理故事
- 《欲;乜瘛钒自捊
- 動物寓言故事
- 藥師佛感應(yīng)錄
- 因果日記
- 心經(jīng)感應(yīng)事跡
- 百業(yè)經(jīng)故事集
- 改變命運的方法
- 禪宗開悟
- 觀音心咒感應(yīng)錄
- 放下就是快樂
- 念佛感應(yī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