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貧樂道,知足者常樂
安貧樂道,知足者常樂
許由是堯舜時代的賢人,據(jù)說,堯帝想要把君位傳給他,但是許由拒絕說:“子治天下,天下既已治也,而我猶代子,吾將為名乎?名者,實之賓也,吾將為賓乎?鷦鷯巢于深林,不過一枝;偃鼠飲河,不過滿腹。歸休乎君,予無所用天下為!庖人雖不治庖,尸祝不越樽俎而代之矣。”由此可見許由不但德行至高,而且安貧樂道,易于滿足。而對于“鷦鷯巢于深林,不過一枝;偃鼠飲河,不過滿腹”,南懷瑾先生是這樣認為的:“這個比喻是說小人物,小境界,只要自己覺得滿足就可以了,再找一個環(huán)境去滿足是不必要的。”
明朝時,江西金溪有一個人叫胡九韶,他的家中比較貧困,每日努力教書、耕作,也僅能糊口。但是他每天日落時總要到家門口焚香叩拜,感謝上天賜給他一日的清福。他的妻子笑著說:“我們一日三餐都是菜粥,又怎么能稱得上是清福呢?”他則說:“我要慶幸自己生在太平盛世,沒有戰(zhàn)爭災禍,而且慶幸我們全家人都能安居樂業(yè),沒有挨餓受凍,還要慶幸家里床上沒有病人,監(jiān)獄中沒有囚犯,這不是清福又是什么呢?”《佛遺教經(jīng)》上曾說:“若欲脫諸苦惱,當觀知足。知足之法,即是富樂安穩(wěn)之處。知足之人,雖臥地上,猶為安樂。不知足者,雖處天堂,亦不稱意。不知足者,雖富而貧。知足之人,雖貧而富。不知足者,常為五欲所牽,為知足者之所憐憫。”胡九韶不但知足常樂,而且平日還能存有一份感恩之情,這樣的胸懷和境界真可以稱之為圣人了。
有一天早上,小和尚來到寺廟的廚房,發(fā)現(xiàn)師父得到了五個饅頭,大師兄也得到了五個饅頭,而自己只有三個饅頭。悶聲不響地吃過早飯后,小和尚就來到了寺廟的大樹下歇息,這時他越想越覺得不公平,越想越覺得生氣。師父得五個饅頭,他覺得很應該,可是大師兄為什么也得五個饅頭,這不是和師父平起平坐,而且又把自己看低了嗎?這不行,他必須想辦法解決這件事情。
于是,第二天一大早,他就找到了師父,也要五個饅頭。師父問他:“你能吃下五個饅頭嗎?”小和尚馬上大聲地說:“能!我要五個饅頭!”
師父看了看目光堅決的小和尚,點頭同意了。很快,吃飯的時間到了,師父把自己的饅頭拿了兩個給小和尚。早飯結束后,小和尚果真把五個饅頭吃完了,他拍著圓滾滾的肚皮,驕傲地對師父說:“師父,您看,五個饅頭我都吃下去了。我能吃五個饅頭,以后每天早上我都像大師兄一樣要五個饅頭!”師父微笑著說:“沒錯,你現(xiàn)在是吃下去五個饅頭,但是明天早上你要不要吃五個饅頭,還是等會兒再說吧!”
吃過早飯沒多久,小和尚就覺得身體不舒服,肚子脹也口渴,然后他就去喝了半碗水。后來他的肚子越來越脹,還有點疼,進而越發(fā)難受起來,根本沒法像平時那樣挑水、掃地、念經(jīng)。
這時,正巧走過他身邊的師父看到了,對他說:“平時你吃三個饅頭,今天你卻吃了五個饅頭,你多得到了兩個,但你卻并沒有享受到這兩個饅頭的好處,相反,它們給你帶來了原來不曾有的痛苦。人生在世,得到不一定就是享受。千萬不要把眼光盯著別人,更不要與人攀比,不貪、不求、自然知足,方能自然常樂。”小和尚捂著肚子點點頭,說:“師父,以后每天早上我還是吃三個饅頭!”
有人說:“知足者人貧心富,不知足者人富心貧。”如果世人都像故事中的小和尚一樣,見到別人手中的東西比自己的多,也不根據(jù)自己的實際情況,就希望獲得同等多的東西,到最后只能是令自己痛苦。
風流才子唐伯虎曾在《桃花庵歌》中寫道:“但愿老死花酒間,不愿鞠躬車馬前。車塵馬足富者趣,酒盞花枝貧者緣。若將富貴比貧者,一在平地一在天;若將貧賤比車馬,他得驅馳我得閑。別人笑我忒瘋癲,我笑他人看不穿。不見五陵豪杰墓,無花無酒鋤作田!”古人這種安貧樂道、自給知足的樂觀情懷,對我們很有啟迪。
世人常說“多福多壽”,其實知足就是福,懂得知足的人,他得到的幸福和快樂一定比那些不知足的人要多。如果你還不清楚什么是福,什么是知足,那么就請記住這首《知福歌》,一定會讓你受益匪淺:
還不清楚什么是福,什么是知足,那么就請記住這首《知福歌》,一定會讓你受益匪淺:
人生盡受福,何苦不知足。
思量愚昧苦,聰明就是福。
思量饑寒苦,飽暖就是福。
思量勞累苦,清閑就是福。
思量離別苦,團圓就是福。
思量刀兵苦,太平就是福。
思量牢獄苦,安分就是福。
思量出外苦,在家就是福。
思量無妻苦,有妻就是福。
思量無后苦,有子就是福。
思量疾病苦,健康就是福。
思量死去苦,活著就是福。
財少莫嫌貧,平安就是福。
有財莫吝嗇,布施能增福。
無官一身輕,逍遙享清福。
做官莫貪財,為民就是福。
貧賤莫埋怨,積善能得福。
福祿系于心,心正得大福。
縱觀世間人,個個都有福。
可憐世間人,幾個會享福。
日日在享用,福中不知福。
有福要能知,能知才享福。
有福要惜福,惜福才有福。
奉勸世間人,不要不知足。
知足最吉祥,知足是真福。
富貴非外求,自求必多福。
- 上一篇:做事要識時務,做人要適可而止
- 下一篇:撥云則見月,要看破浮華的表面
- 因果報應
- 嫖娼有報應嗎?真實的嫖娼報應
- 佛典故事
- 禪宗公案
- 邪淫現(xiàn)世報:二男女車上縱欲釀車禍被燒死
- 我懺悔,我的報應來了-淫人妻者,妻淫人
- 學佛與富貴
- 與賣淫女風流一次 70歲花心老漢染惡疾
- 被燒死的蛇
- 佛學故事
- 百喻經(jīng)故事全集譯注
- 善財童子五十三參簡介
- 邪淫的隱形果報 誰都逃不掉
- 念地藏經(jīng)招鬼?不敢念地藏經(jīng)的請進來
- 民間故事
- 大難不死 意外獲得足以致富的特異功能
- 一行禪師:《故道白云》
- 鳥為食亡,人為色死
- 孝的故事
- 金剛經(jīng)故事
- 一盆洗腳水的警示
- 損友導淫 精盡喪命
- 佛教因果報應的真實案例
- 淫色最容易觸犯,不斷淫欲心難清靜
- 人和動物的感人故事
- 善護口業(yè),免遭大難
- 智慧故事
- 心經(jīng)故事
- 戒邪淫故事
- 這兩個因果故事,讓你了解什么是業(yè)障
- 兩性關系
- 地藏經(jīng)故事
- 十大弟子傳
- 為老公念心經(jīng),菩薩真的加持為其開智慧了
- 學會心平氣和
- 夫妻姻緣天注定,能改變嗎?
- 吃虧是在給自己積福
- 梅蘭芳父親傾囊布施 終獲善報
- 當代最受歡迎的佛學大師及其代表作
- 智商不高 卻很幸福
- 西天二十八祖之九祖伏馱密多的故事與傳法偈
- 心有多大幸福就有多深
- 慳與舍,墮落轉生為牛的弟弟與成就阿羅漢果的哥哥
- 以「慈悲觀」離「瞋念」
- 一串佛珠 無限祝福
- 曹溪一覺 了知生死不相干
- 云居簡和尚的故事
- 菩薩的化身
- 算命與改運的故事
- 一個奇怪的老人
- 想做什么就抓緊去做吧!
- 鸚鵡婆羅門的白狗
- 不生病的人
- 善不等于被傷害
- 濟公是真實存在的嗎?濟顛和尚的神奇?zhèn)髡f
- 濟公和尚重建凈慈寺的神話傳說
- 缺點的功德
- 菩薩與鳥窩
- 偽善世界不可信
- 惡婦害婆終害己
- 同樣供養(yǎng)跛腳修行人,善人得金銀,惡人得毒蛇
- 文殊菩薩仗劍刺佛的故事
- 《慈悲三昧水懺》的神奇來歷
- 愚人集牛乳喻的原文、譯文、寓意
- 鴿王自救,貪欲是人性中致命的弱點
- 道信大師倒插柏的傳說
- 武則天、獻明肅皇后和玉泉寺的故事
- 施者的放下
- 遇事不加分析,妄下判斷,只會犯下可笑的錯誤
- 持蓮觀音是什么菩薩?持蓮觀音的故事
- 三歲小孩都懂得的道理,八十高齡也未必做得到
- 愚人食鹽的原文和譯文及道理
- 迦旃延尊者度化惡生王的故事
- 心平氣和 自度度人
- 馬需調教,樹要修剪,人需約束
- 心性要平和柔和
- 用實際行動展現(xiàn)自己的魅力、體現(xiàn)自己價值
- 從來不丟東西的婦人,只因她前世做了這件事
- 世俗王子從圣人走向神壇,釋迦牟尼佛的一生簡介
- 盲人摸象告訴我們一個什么道理?
- 因果報應
- 佛典故事
- 禪宗公案
- 佛學故事
- 百喻經(jīng)故事全集譯注
- 善財童子五十三參簡介
- 民間故事
- 一行禪師:《故道白云》
- 孝的故事
- 金剛經(jīng)故事
- 人和動物的感人故事
- 智慧故事
- 心經(jīng)故事
- 戒邪淫故事
- 地藏經(jīng)故事
- 十大弟子傳
- 楞嚴經(jīng)故事
- 觀世音菩薩傳
- 480位禪宗大德悟道因緣
- 感恩的小故事
- 玉琳國師
- 禪理故事
- 《欲;乜瘛钒自捊
- 動物寓言故事
- 因果日記
- 百業(yè)經(jīng)故事集
- 改變命運的方法
- 禪宗開悟
- 放下就是快樂
- 禪宗小故事
- 南傳法句經(jīng)故事集
- 孝親尊師故事
- 佛典寓言
- 殺生故事
- 摩登伽女與阿難的故事
- 名人勵志故事
- 紀曉嵐寫的因果故事
- 邪淫惡報感應錄
- 世間百態(tài)
- 星云大師故事
- [華嚴經(jīng)]以水盥掌,當愿眾生,得清凈手,受持佛法
- [如瑞法師]發(fā)愿后要做到不忘初心,不偏離目標
- [普洱茶]什么是茶頭,是怎么形成的?
- [禪宗公案]心不安,達摩傳授佛法的公案
- [生活故事]你就是你自己
- [哲理故事]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 [佛與人生]人生如何才能展現(xiàn)舉重若輕的本領呢?
- [佛學常識]地藏菩薩有何來歷
- [星云大師]醫(yī)病良方
- [紅茶]什么是云南紅碎茶?
- [禪宗思想]《十牛圖頌》的思想基礎是什么?
- [生活故事]契理容易契機難
- [哲理故事]上了哪個坡,就唱哪個歌
- [佛與人生]如何評價一個人?
- [佛學常識]地藏菩薩的名稱何來
- [星云大師]識得面目
- [綠茶]夏天喝什么茶清熱解暑?綠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