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剛經(jīng)

《金剛經(jīng)》是佛教重要經(jīng)典。根據(jù)不同譯本,全名略有不同,鳩摩羅什所譯全名為《金剛般若(bōrě)波羅蜜經(jīng)》,唐玄奘譯本則為《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經(jīng)》, 梵文 vajracchedika-praj?āpāramitā-sūtra。《金剛經(jīng)》傳入中國后,自東晉到唐朝共有六個譯本,以鳩摩羅什所譯《金剛般若波羅蜜經(jīng)》最為流行..[詳情]

中國最早的石刻《金剛經(jīng)》在哪里?

\

中國最早的石刻《金剛經(jīng)》在哪里?

  《金剛經(jīng)》全名《金剛般若波羅蜜經(jīng)》,是佛教的一部重要經(jīng)典,先后有六位譯經(jīng)大師翻譯,即六種漢譯本,依次為鳩摩羅什本、菩提流支本、真諦本(這三種全名一致,均為《金剛般若波羅蜜經(jīng)》)、達磨笈多本(全名《金剛能斷般若波羅蜜經(jīng)》)、玄奘本(全名《金剛能斷分》)和義凈本(全名《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經(jīng)》),其中后秦鳩摩羅什的譯本流傳最廣,影響也最大。

  龍門石窟現(xiàn)存《金剛經(jīng)》四處,三處摩崖刻經(jīng),一處石碑,其中僅一處有明確紀年,為唐高宗龍朔三年(663)刻,鳩摩羅什譯本,是中國唐代有紀年的最早石刻《金剛經(jīng)》,也是中國有紀年的最早石刻鳩摩羅什譯本《金剛經(jīng)》,位于西山北段429龕。

  429龕方形平面,平頂,頂前部及北壁外側殘。正壁造優(yōu)填王像一軀,施說法印,倚坐方臺上。兩側壁表面磨光,滿刻《金剛經(jīng)》,楷書,滿行53字,字口方形,邊長2厘米。北壁因外側崩塌,導致經(jīng)題與前數(shù)行不存,刻經(jīng)面殘寬50厘米,存經(jīng)文21行。南壁保存較好,刻經(jīng)面寬140厘米,高110厘米,經(jīng)文59行,落款1行。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