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量壽經

《無量壽經》全稱《佛說無量壽經》,亦稱《大阿彌陀經》(參閱漢譯版本),是凈土宗的基本經典之一,為“凈土五經一論”中的一經,凈土宗的大部分修行方法均可在該經中找到理論依據。經中介紹阿彌陀佛(無量壽佛)所發(fā)諸大愿(依版本不同而數量不一,最多為四十八愿...[詳情]

當前位置:華人佛教 > 佛經大全 > 無量壽經 >

關于《無量壽經》的翻譯史與會集現象

智隨法師:關于《無量壽經》的翻譯史與會集現象

一、《無量壽經》翻譯史

  在中國佛經翻譯史上,《無量壽經》總共經過了十二次翻譯,可以說是翻譯次數之最。這是翻譯史上的一個奇跡,說明這部《無量壽經》與我們中國非常有緣,以致于從印度來的祖師大德,不斷地翻譯這部經典,即使前面已經有人翻譯出來了,后面的祖師大德還要再進行翻譯。

  最早開始翻譯這部經,應該是從東漢時期開始,東漢也是佛教傳到中國來的起始階段,直到宋朝的時候,佛經翻譯都還在持續(xù)。不過,到宋朝時翻譯就進入尾聲了,宋朝過后就沒有再翻譯佛經了。原因是印度的佛教大概在我國唐朝時期遇到法難,以后就逐漸失傳了,法難時大量的印度高僧大德往西藏走,佛法開始傳到西藏去了,而漢地因為戰(zhàn)爭的原因,絲綢之路幾乎中斷,佛法往漢地的傳播因此受到影響。

  從唐代末期到宋朝初期,還有一部分經典傳到中國,又相續(xù)地翻譯了一些,之后再傳到中國的經典就非常少了!稛o量壽經》翻譯的最后一個版本,也是宋朝時期翻譯的,宋法賢法師翻譯的《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經》。從東漢到宋朝,《無量壽經》總共被翻譯了十二次,歷時近一千年,可見這部經典貫穿了整個佛經翻譯史,是歷史上非常重要的一部經典。無論是印度來的高僧,還是中國的祖師大德,乃至普通的信眾,都非常關注這部經典。

  《無量壽經》雖然經過了十二次翻譯,但是現在保存下來的只有五種譯本,其他的七種版本已經失傳了。佛教史上有很多珍貴的寶貝,因為世事無常,世間人的善根又淺薄,對寶貝不認識,再加上人為地破壞、損壞,以及風雨侵蝕,很多重要的文物,像經本、古跡、古老的寺院等,這些古代佛教的珍貴遺產大多都失傳了,消失了,或者被破壞掉了。

  保存下來的這五種譯本中,大家共同推崇的,認為義理最完整的,就是我們這次要學習的康僧鎧翻譯的《佛說無量壽經》,簡稱康本。這個版本無論是在文字義理上,還是整個思想體系方面,都是最佳的。所以從古到今,大家學習《無量壽經》,基本上依循的都是康僧鎧的譯本。

  曇鸞祖師《往生論注》里面引用的經文,以及善導大師五部九卷里引用的經文,都是康僧鎧的版本,說明從古至今,大家依循的都是康僧鎧的《無量壽經》譯本。

  這是關于經文翻譯史的一個簡單說明。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