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華人佛教 > 佛學入門 > 佛學常識 >

“和尚”與“法師”有什么分別?

“和尚”與“法師”有什么分別?

和尚、法師兩者意義如下:

  和尚:

  在古印度稱師長為Upadhyaya,音譯為鄔波陀耶或鄔波遮耶,省音為烏社、和尚等。意為親教師、博士等。古又意譯為近誦、力生。其義為弟子受業(yè)于師,經常近隨于師受經誦經,仗師之力而生法身、智慧功德。和尚有兩種:一是出家的受業(yè)和尚,俗稱剃度和尚;二是受比丘戒的壇上和尚,俗稱戒和尚或得戒和尚。若接某和尚衣缽法流者亦可稱他為法和尚或得法和尚。對女性和尚的稱呼與男性和尚相同,只在前冠一“尼”(梵語陰性詞綴-ni)稱作尼和尚以表女性,F在有稱尼僧、尼和尚為尼姑。依據律制,和尚之尊稱原本限于僧,到西晉懷帝永嘉四年(310),西域佛圖澄來洛陽,深受石勒、石虎敬重,號曰大和尚,這是國王公卿稱僧人為和尚之始。唐代有鑒真大和尚、不空大和尚的尊稱,是指傳戒和傳法和尚。漢地佛教叢林(僧團)里的職稱有嚴格規(guī)定,全寺僧人稱這個大僧團的住持一人為和尚,其余僧人則不能稱和尚。和尚任期已滿,則稱退居和尚,俗稱老和尚。由于佛教在中國歷史悠久,和尚一詞深入民間,一般俗人不知佛教內部的稱呼,凡見僧人都一律稱作和尚,按其年齡大小稱小和尚、大和尚和老和尚。有些鄉(xiāng)村地方知其俗姓者,甚至冠以俗姓稱某和尚等,這是極不妥當的。

  法師:

  指精通佛教教義,又能如法修行,并善于為他人演說教法的僧尼。比如精通經律論三藏的,稱三藏法師。就廣義講,佛在世時,許多外道分別論師都在宣講他們的教義,也被稱為法師。佛“十號”中有天人師一號,也就是說,佛是為天人等說法的大法師。佛教經論中,對于法師的資格有其特定的含義,其運用也非常廣泛。如《法華經·法師品》說:受持、讀、誦、解說、書寫共五種法師!掇q中邊論》說十種法師。法師又是菩薩的異名,如《瑜伽師地論》和《大乘莊嚴經論》說:法師(說法者)即菩薩十六種異名之一。在中國佛教史上,一般只對出家僧人尊稱為法師。道教受了佛教的影響,道士善于苻箓祈禳諸法術者,亦稱為法師,如《唐六典》:“道士修行有三號,其一曰法師,其二曰威儀師,其三曰律師。”

  按上二意,既稱和尚,當會佛法,若說法師,則不僅指的是和尚。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