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華人佛教 > 佛學入門 > 佛學常識 >

四大菩薩的精神就是大乘佛教的精神

四大菩薩的精神就是大乘佛教的精神

大乘佛教的根本是什么?

  在漢傳佛教的范圍里,觀世音菩薩乃至四大菩薩的知名度,超過了釋迦牟尼佛。不信佛的人,只知道《西游記》里有個如來佛。我曾經(jīng)開玩笑,如來佛能夠出點名,還沾了孫悟空的光?墒牵绻阏f“觀世音菩薩”的名字,大家都知道就是那個拿著瓶子的菩薩。

  曾經(jīng)有位研究觀世音菩薩信仰的人,說過一句話:“觀世音菩薩撐起半個亞洲的信仰。”這句話說得很到位!但我想說,中國佛教是大乘佛教。大乘佛教的根本是什么呢?就是四大菩薩——文殊菩薩、普賢菩薩、觀世音菩薩、地藏王菩薩。

  這四大菩薩,各有一個象征。文殊菩薩象征智慧,普賢菩薩象征大行(héng),觀世音菩薩象征慈悲,地藏王菩薩象征大愿。也就是說,大智、大行、大悲、大愿,就是這四大菩薩。把這四大菩薩的精神合起來,才是成佛的根本;缺少一個,都不能成佛。

  這四大菩薩的精神,是大家修學佛法的綱領。

第一,文殊菩薩象征智慧。

  什么是智慧呢?解釋起來可以有很多種:無我是智慧,沒有執(zhí)著是智慧,放下是智慧,退步、忍辱也是智慧。實際上,我剛才說的你只要做到一個,那就是智慧。關鍵是你在具體的生活中能不能做到。你在生活中,往往把小事鬧成大事,這就是沒有智慧。

  雖然智慧有很多種表現(xiàn)形式,但它最根本最核心的精神,就是“無我”。大家的障礙、煩惱,都是因為“有我”。一個報道講:一個女的家庭主婦,在煮飯的時候發(fā)現(xiàn)沒有味精了。這邊正炒著菜,于是打電話給老公說:“回來的時候順便帶包味精啊!”老公說:“行!沒問題。”

  一會兒老公回來了,可忘了買味精。妻子就生氣了,嚷嚷:“你看你一天干了啥?這么大個人還不如一頭豬!讓你買包味精都忘了,你還有什么出息?”老公一聽也火了:“你那么兇干嘛?你是煮飯的,自己不買味精讓我買!”兩人就這樣吵了半天,飯也沒吃。到了晚上,妻子就是想不通,跳樓自殺了。

  如果她能學點佛法,有點智慧,就不會選擇自殺。如果她的老公能有點智慧,說句對不起,今天忘了買,不吃味精也一樣,沒關系!他們還會吵嗎?不吵她還會去跳樓嗎?如果大家在生活和修行中能有智慧,很多問題都能解決。

第二,觀世音菩薩象征慈悲。

  在生活中,大家很多時候缺少慈悲心。曾經(jīng)有人對我說:“今天的人好像慈悲心都挺好的!”我問他:“為什么?”他說:“你看那人養(yǎng)條狗都叫它兒子,他多么愛它!”真的是這樣嗎?他雖然養(yǎng)了這條狗,看起來好像也給它吃得好,甚至每天還給它梳頭發(fā),擦香香,只差沒給它拉雙眼皮了。好像是挺有愛心,挺慈悲的?梢坏┻@只狗不聽話的時候,他就會罵:“這個死狗!短命的!”這是有慈悲心的表現(xiàn)嗎?不是。可學佛法的人不同。學佛的人真正按照觀世音菩薩的慈悲精神,來對待一切眾生。他們的內(nèi)心是平等的,寬容的。

第三,普賢菩薩象征大行。

  什么是大行呢?普賢菩薩有十大愿,從“一者禮敬諸佛”到“十者普皆回向”。但是在這十大愿里最重要的,是每一條愿都有這樣幾句話:“念念相續(xù),無有間斷,身語意業(yè),無有疲厭。”為什么“行”字要念作héng呢?因為這幾句話都體現(xiàn)了行(héng)的精神——堅韌、堅持、不退縮。永遠保持向上的精神狀態(tài),這叫大行。

  有個地方的匾額上寫著四個“行”字。這四個字到底應該怎么讀,考倒過很多人。有位老者告訴我,應該念作:(行háng)(行háng)行(xíng)行(héng)。前面兩個“行”字念háng,就是各行各業(yè);第三個“行”字念xíng,就是做;第四個“行”字念héng。意思是:不論是哪行哪也,想要成就都得有耐性,有韌勁,要堅持不懈,才能有出息。

  大行的精神凡夫很難辦到。菩薩度眾生從不喊累,從不休息;而凡夫剛剛做了一點事,就喊著休息。女的到了五十五,男的到了六十歲就退休了。菩薩有退休這一說嗎?沒有。菩薩是“身語意業(yè),無有疲厭,念念相續(xù),無有間斷。”從來沒有停止的時候。普賢菩薩代表的就是耐性和堅持不懈的精神。

第四,地藏菩薩象征大愿。

  這里的“愿”是什么愿?是代眾生受苦的愿。愿所有眾生受的苦,都由我一個人承擔。這就是地藏菩薩的精神! 5.12地震過后,有人跑來找我,說:“我今天要到廟里來燒香!”我問他為什么。他告訴我:“學佛真好!那天我去旅游,剛走那個地方就垮崖了,砸死五個。我多幸運,真是菩薩保佑!”

  從常理上講,這種理解是正常的。但如果從地藏菩薩的精神來講,就不符合菩薩精神。如果是菩薩,一定會想:那塊石頭砸到我多好!如果我的死能夠挽救別的生命,能讓他們活著,那就好了!如果普通人講出這樣的話,一定會被認為是高燒四十度。為什么菩薩就能做到呢?因為菩薩的精神和愿力太強大,有著超于常人的力量。

  四大菩薩:文殊、普賢、觀音、地藏。四大精神:大智、大行、大悲、大愿。這就是中國佛教的根本,也是菩薩行的根本。

  如果你想成佛,就要發(fā)菩提心,度眾生。在密教里,把菩提心分為愿菩提、行菩提、勝義菩提。“愿菩提”和“行菩提”都是世俗的菩提心。因為還有我、有眾生,所以并不究竟。“愿菩提”,就是發(fā)心利益一切有情眾生的愿望。“行菩提”,就是把這種愿望變成具體的行動,能夠真正去利益眾生。

  “勝義菩提”,就是最終達到無我的精神狀態(tài)!金剛經(jīng)》里講的“三輪體空”就是這種狀態(tài)。當你在度眾生的時候,沒有“我”在度“眾生”,沒有“眾生”在被“我”度,也沒有度眾生的“辦法”。比如:你家門口有個乞丐,然后你給了他五毛錢。這時候,沒有一個“我”在給錢,沒有真實、具體的“我”;沒有一個“乞丐”在接收,只不過是一個肉體;也沒有“錢”在被給,不耽著給的東西。

  事實上,很多人在給了錢以后,就后悔得不得了。可如果大家有這種“三輪體空”的狀態(tài),還會因為給了五毛錢,然后發(fā)現(xiàn)乞丐是假的,而氣得捶胸頓足嗎?還會悔恨地說:“又上當了!早知道,我買顆糖吃也不給他”嗎?

  這種“三輪體空”的狀態(tài),用今天的話簡單講,就是“學雷鋒,做好事,不留名”。大家能辦到嗎?上中學的時候,我所在的班里有個同學經(jīng)常學雷鋒,做好事不留名。老師上課時問:“是誰做的好事呀?”沒有同學回答,他也不回答。但是時間長了,他還是沒能忍住。有一次,我和他聊天:“這人真好,經(jīng)常做好事,可我們一直都不知道是誰。”結(jié)果他說:“因為我們關系好,就告訴你吧,都是我做的!”

  這一句“都是我做的!”就說明還有“我”。這就是世俗菩提心,而不是勝義菩提心。因此,勝義菩提心指的是無我的境界、三輪體空的境界。但是,世俗菩提心和勝義菩提心又是統(tǒng)一的,因為先“有”才能“無”。

  如果用哲學的方法來比較,我覺得:文殊菩薩的智慧是菩提心的體,觀世音菩薩的慈悲是菩提心的相,普賢菩薩的大行是菩提心的用,地藏王菩薩的愿是菩提心的根。有了體、相、用、根,就成為了一體。

  前面已經(jīng)講了,大乘佛教的基石就是四大菩薩。事實上,四大菩薩的精神,正是修學大乘佛道的綱領。這四種精神不僅是統(tǒng)一的整體,也是菩提心的具體表現(xiàn):“大悲”和“大行”,相當于行菩提;“大愿”,相當于愿菩提;而“大智”,相當于勝義菩提。因此,四大精神就在菩提心之下統(tǒng)攝和落實。想要落實菩提心,第一個就是發(fā)愿,這也是給大家講《怡山發(fā)愿文》的原因。

  來源:宗性法師《怡山發(fā)愿文》講記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