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dāng)前位置:華人佛教 > 佛學(xué)入門 > 入門須知 >

實際的因果和“因果的故事”之間的不同

\

一、萬法皆空,因果不空

  佛教內(nèi)人士常常說一句佛子們都比較熟悉的話,所謂“萬法皆空,因果不空”。有愛思考的人聽了,就產(chǎn)生疑問:“萬法皆空,因果不空”,為什么啊?難道因果不屬于萬法之一嗎?如果因果不是萬法,它是什么?如果它是萬法之一法,為什么萬法都空,獨它不空?這不是矛盾嘛,因此比較困惑。

  實際上,這兩個“空”的概念不同。前者的“空”是指無自性,后者的“空”是指不存在、沒有。如果你將這兩句中的“空”都理解為“不存在”、“沒有”,就會產(chǎn)生疑惑。萬法皆空,是說“一切事物沒有自性”;因果不空,是講“緣起現(xiàn)象一直存在”。因此,這八個字的總體意思是:萬事萬物都沒有自體,但緣起現(xiàn)象卻永遠(yuǎn)存在。萬法皆空——性空,因果不空——緣起,“萬法皆空,因果不空”實際說的是“性空緣起(緣起性空)”,佛教的核心思想之一。

  事物正是因為沒有自體——萬法皆空,所以才會有看起來起起滅滅的現(xiàn)象——因果不空;如果萬法是有自體的——萬法不空,那么,將沒有世間如此豐富變化的現(xiàn)象,世間將是死寂一片,因果從此將空滅去。所以,這兩句話不矛盾,它說的是緣起法,是對緣起現(xiàn)象的真實描述。

二、兩種因果:普通人和佛菩薩眼中的因果不同

  因果這種現(xiàn)象非常明顯和常見,因此大家都在說因果,你也說因果,我也說因果;雖然都在說因果,但普通人的認(rèn)識和佛菩薩的認(rèn)識卻大相徑庭,甚至完全相反。

  普通人的認(rèn)識,因果是真實的,因是真實的,果是真實的,因而,因生果是真實的,生是真生,實生;因為感覺生是真實的,所以滅也是真實的,生是實生,故滅也是實滅。所以,在常人的眼里,因果變成了斷常見,世間生生滅滅,你去我來,個個不同,個個真實。

  但佛菩薩的認(rèn)識,卻與此不同。在諸佛菩薩眼中,因沒有自性,果沒有自性,因而,因生果,生不真生;果生而因滅時,滅也不是真滅。所以,在佛菩薩眼中,因果是如幻的,就好像因果是老天和人玩的游戲,就好像因果是老天拋灑在人們眼邊的障眼法。

  雖然同是因果,眾生因之看出來生生滅滅,諸佛菩薩看出來不生不滅;眾生看到諸法因果真實歷然,佛菩薩看到因果如幻。因為看到的因果不同,對這世界的反應(yīng)也不同。眾生因看到果實生實滅,因而產(chǎn)生了恐懼執(zhí)著;諸佛菩薩因看到因果如夢如幻,因而個個欣然,享受妙樂。這是佛菩薩和普通人對因果看待及反應(yīng)的不同。

  歸根到底,普通人和佛菩薩的根本不同是自性見。普通人實見法法都有自性(自體),佛菩薩見法法性空,因而同一實然因果,一個看出了生生滅滅,恐懼執(zhí)著;一個看出來了不生不滅,欣然妙樂。這是兩者的差別。

三、因果和心的關(guān)系

  關(guān)于因果,當(dāng)人們觸及到心時又迷惑了。研究心地法門的人常說,“心生種種法生,心滅種種法滅”。到這兒有人就想,既然“心生種種法生,心滅種種法滅”,那么,因果也是一法,豈不是“心生時,因果就有了;心滅時,因果就無了”?若不然,如何叫“心生種種法生,心滅種種法滅”呢。

  此處人們常常想不通,如果“心生種種法生,心滅種種法滅”是真的,那么,心不想時不就沒因果了嗎?如果說心不想就沒因果了,那么,不正和鴕鳥把頭埋進(jìn)沙里而假裝看不見事實相同了嗎?但人們的觀察是,即使心不想因果時因果仍在,就像即使你睡著了地球照轉(zhuǎn)一樣。這顯然這不符合實際。但如果這句不真,那不成了佛菩薩在騙人,打誑語了嗎?人們糊涂在因果和心的關(guān)系上。

  佛菩薩并沒騙人。關(guān)于因果,當(dāng)人們的心生時,生的只是關(guān)于因果的故事,心滅時,滅的也只是關(guān)于因果的概念,不關(guān)實際的因果(注:并不是否定因果)。實際因果不關(guān)人們的因果故事,無論你往它身上添加什么樣的故事,都不能修改它。事實上,離開人心,因果不會自說我是因果,說到底,人們所講的因果,只是一種影像語言,是虛妄的。

  我們應(yīng)該分清,實際的因果和人們所講的“因果的故事”之間的不同。分清這,便可以于因果超越因果。為什么呢?因為實際因果再也不纏上你的情緒、你的概念了,這樣因果粘不住你,你的心也沾不上它,因而就從因果這件事上解脫了。這就是“超越因果”。

  超越因果,是超越的你關(guān)于因果的故事——你也只能超越它,實際的因果不用你超越,也不必超越,因為實際的因果不會對你造成情緒,帶來痛苦。因果不找人的麻煩,都是人找因果的。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