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佛教?

圣嚴法師:如何理解佛教?

圣嚴法師:如何理解佛教?

  對于中國人而言,不論他信不信佛,在日常生活及習俗之中,多多少少,均有佛教的成分在內(nèi)。相對地,中國的佛教,也不全同于印度或其它國家的佛教;因為佛教到了中國之后,經(jīng)過近兩千年的發(fā)揚光大,早已接受了中國文化的影響,形成了中國化的佛教。所以中國佛教,是外來的文化,也是中國自身的文化。可是,當佛教深入中國的民間而成為普遍化的信仰之后,對于佛教的根本面貌,反而不為大眾所知;大眾所知的民間佛教,乃是為求現(xiàn)世利益而供觀音菩薩,為求死后安樂而供地藏菩薩,為了消災祈福而念藥師、彌陀;钪臅r候,為了求財、求壽、求子、求福、求平安,而到寺院敬香許愿;死了之后,即由親屬請了出家的僧尼,為之誦經(jīng)超度。一般人所知的佛教,大約僅僅如此。當然,這些觀念和現(xiàn)象,站在作為宗教信仰的功用上說,佛教并不反對,只是佛教的內(nèi)容和佛教的根本精神,并不僅是如此。

  這也難怪,縱然是中國的知識分子,自佛教于兩漢之間,由西域傳到中國以來,雖有不少的人接受了佛教,且為佛教的弘揚和實踐作了偉大的貢獻。但是眾所周知,所謂儒釋道三家的優(yōu)劣論爭,尚在其次,而以儒家或道家的立場,主張毀佛滅釋的史實,也是歷歷可數(shù)。他們所據(jù)的理由是「尊王攘夷」,為了維護中國的國粹,就不得不打倒或消滅來自印度的佛教。這些知識分子,大多不先要求自己理解佛教,便豎起了滅佛的招牌,例如唐代的韓愈,便是典型人物。有些是先有了儒勝釋劣的成見,再來閱讀佛書,并進而采用佛理來充實他們的儒學思想,但仍抱著入主出奴的觀念,排斥佛教,此如宋朝的朱熹,也是典型人物。此后所謂宋明的理學家,無不走著崇儒闢佛的思想路線,他們所持的理由,總以為佛教是出世遁世之學,儒家才是入世治世之學。道家則更有趣,排斥佛教,卻又模仿佛經(jīng)的形式,抄襲佛典的內(nèi)容,編造成道教的經(jīng)典。實則,佛教傳入中國之前,僅有方士而尚無道教,毋寧說中國的道教,是由佛教哺育而成的中國宗教;中國的儒學也由于佛教的滋潤而開出了宋明理學的新境界。所以說誰是入世治世?誰是出世遁世?根本難以分辨。如說儒者治世,中國的政治,歷代多以儒學為主,可是王朝的興替治亂,始終都在變動之中,更可以說,近世中國之衰弱,便是整個中國文化所造成的,難道儒教沒有責任嗎?反而是佛教始終以在野的立場,盡化風易俗的義務(wù),未嘗有政治權(quán)力的野心,卻從未逃避現(xiàn)實。假如說,佛教果真是消極避世的話,一般人信佛之后,便會脫離世俗,那么還有誰來向世俗的大眾做宣化的工作呢?假如無人入世宣化佛的教法,佛教不唯不能傳來中國,來了中國也無能深入民間而成為最普遍化的宗教。

  當然,現(xiàn)代的知識分子,不會再以中國的儒家為正統(tǒng)而來排拒佛教;但也不是絕對沒有,只是這種思想已不合時代潮流,因為儒家本身也正遭受著各種角度的攻擊,我們倒要反過來同情儒學的處境了。比如今天的世界潮流中,雖有很多歐美及日本的學者研究儒家思想,但其絕不會以儒家的兒孫自居,儒家所說的「道統(tǒng)」觀念,在他們是無法承受的。至于佛教,在世界各地都有人在研究、在信仰、在實踐,雖然也有不少學者僅將佛教當作學術(shù)研究,卻有著更多的人在研究佛教,也信仰佛教。

  很久以來,最大的困難,乃是無法使得沒有宗教需求的人接受佛法。不信宗教和反宗教,有三種原因,一種是他們覺得宗教的信仰,對于自己無關(guān)緊要,不反對他人信仰,自己則不希望信仰;像這一種人,或可能當其遭遇世事的打擊、變故之時,在無可告援之際,會想到某一宗教的信仰,對自己可能有用,也可能終其一生,不會進入宗教之門。另有一種人對宗教抱有所謂「迷信」的成見,所以反對宗教;但當他們在求知的原則下,接觸宗教的人士或閱讀宗教的書物,經(jīng)過一段審察的時間之后,就很可能改變反宗教的態(tài)度,如要他選擇那一個宗教,作為終身的信仰,我可斷定他們將是選擇佛教,因為在所有的各宗教中,佛教在表面上雖也不無迷信的色彩,佛教的教義,卻是最不迷信的。再說第三種人,乃是屬于某種主義或思想的忠實信徒,他們對于宗教,打內(nèi)心起,就存有極深的偏見,要他們不反對宗教,甚至信仰宗教的可能性,縱然是有,也很渺茫。這是世間相的相反處,也是相成處;沒有惡,顯不出善,沒有惡,也無需要善;宗教是為需要的人而存在,卻是為了無宗教信仰的大眾而產(chǎn)生宗教。有了反宗教的人,始能促使宗教精神的勵煉與升華;有了反對佛教的人,才能為佛教帶來新生的機運,所以,在大乘佛教的立場看惡魔,惡魔乃是修持逆行的大菩薩化現(xiàn)。因此,在佛教的立場,唯有盡其在我地努力弘化,絕不憎惡外來的打擊者與毀謗者。

  以上所說的三種人,第一種人假如接受了宗教,那是不論什么宗教,都有可能成為他們信仰的對象;第二種人如果接受宗教,必然是選擇佛教;第三種人終身不信宗教,佛教也不將他們視作惡魔。但是,佛教徒們自己以惡魔的身分來摧毀佛法者,歷史上不曾有過;因為若非大菩薩的化現(xiàn),擁護佛教、修行佛法唯恐不及,豈敢破壞佛法!佛陀也曾再三叮嚀:佛子愛護佛法,應(yīng)當比愛護他自己的身命還重要。

  不過,已如前述,中國人之信仰佛教者,占的比數(shù)很多;真正理解佛教者,占的數(shù)目則很少了。原因是一般人所接觸的通俗的佛教信仰,已經(jīng)變?yōu)樯穹鸹煜踔帘毁H為低級的或原始宗教的鬼神信仰;加上少數(shù)的知識分子,在文字上對佛教加以歪曲的描述。所以,純正的佛教信仰是什么?雖已有著佛教的三藏教典,做過極多的解釋工夫,然對現(xiàn)代的一般人而言,讀通佛教的經(jīng)論,固屬不易,讀完三藏教典,也沒有必要。因此,有許多人,希望以最經(jīng)濟的時間,即能理解佛教,對佛教得到一個基本的認識,這種概要性的、通俗性的佛教著作,以前不是沒有,唯其多局限于中國佛教的宗派介紹,或僅就某一個觀點介紹,或僅以某一階層的人作為介紹的對象而著筆。那些書,當然都是值得閱讀的文字,所感不足的是未作通盤性的介紹;因為,我們要理解佛教,最好從佛教之所以發(fā)生在印度的社會及時代背景為始,然后認識佛陀的人格、佛陀的思想、佛陀的教團,以及教團的發(fā)展和演變,歷史的傳流與擴張。佛陀的教義,經(jīng)過長時間的傳述及注釋,加上廣闊面的繁衍及發(fā)揚,本質(zhì)雖然未變,形態(tài)卻因時、地、人物的不同而有了各式各樣的表現(xiàn);在這些形態(tài)之中,確有真正的佛教教義,不過也有不少是和真正的佛教并不相應(yīng)的東西,我們應(yīng)向讀者承認這些事實,并指出這些事實。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