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大藏經(jīng)首頁大乘般若部大乘寶積部大乘大集部 大乘華嚴部大乘涅槃部大乘五大部外重譯經(jīng)宋元入藏諸大小乘經(jīng)
小乘阿含部小乘單譯經(jīng)大乘單譯經(jīng)大乘律小乘律 大乘論小乘論宋元續(xù)入藏諸論 西土圣賢撰集此土著述

大方廣佛華嚴經(jīng)疏鈔會本第三十三

  大方廣佛華嚴經(jīng)疏鈔會本第三十三 盟十

  唐于闐國三藏沙門實叉難陀 譯

  唐清涼山大華嚴寺沙門澄觀撰述

  佛子菩薩摩訶薩復(fù)以法施所修善根如是回向

  第三門愿成依果文分為二先總明后其一一下別顯今初十句一牒前起后。

  愿一切佛剎皆悉清凈以不可說不可說莊嚴具而莊嚴之一一佛剎其量廣大同于法界純善無礙清凈光明諸佛于中現(xiàn)成正覺一佛剎中清凈境界悉能顯現(xiàn)一切佛剎如一佛剎一切佛剎亦復(fù)如是。

  后正顯愿相一愿清凈二愿莊嚴三分量普周四純善五無障礙六具凈光七有佛現(xiàn)八融攝九舉一例余一剎之展量同法界一剎之卷顯現(xiàn)無余展卷無礙是一佛剎如一佛剎剎剎皆然準上華藏及后人嚴塵塵尚然況復(fù)剎剎。

  其一一剎悉以等法界無量無邊清凈妙寶莊嚴之具而為嚴飾。

  第二別顯中分二先顯寶嚴后如寶莊嚴下類顯余嚴今初分三初總標次所謂下別顯三是為菩薩下總結(jié)。

  所謂阿僧只清凈寶座敷眾寶衣阿僧只寶帳寶網(wǎng)垂布阿僧只寶蓋一切妙寶互相映徹阿僧只寶云普雨眾寶阿僧只寶華周遍清凈阿僧只眾寶所成欄楯軒檻清凈莊嚴阿僧只寶鈴常演諸佛微妙音聲周流法界阿僧只寶蓮華種種寶色開敷榮曜阿僧只寶樹周匝行列無量妙寶以為華果阿僧只寶宮殿無量菩薩止住其中阿僧只寶樓閣廣博崇麗延袤遠近阿僧只寶卻敵大寶所成莊嚴妙好阿僧只寶門闥妙寶瓔珞周匝垂布阿僧只寶窗牖不思議寶清凈莊嚴阿僧只寶多羅形如半月眾寶集成。

  二中復(fù)二先通顯寶嚴后佛子下別明人寶嚴前中以阿僧只數(shù)但有九十四數(shù)以晉經(jīng)皆云無量阿僧只初有數(shù)事但云無量則阿僧只言非是數(shù)中之一但是無數(shù)之言若定是數(shù)便為限局今就九十四內(nèi)寶樹之中有無量妙寶以為華果為一宮殿中有無量菩薩為二初段顯因之后有無數(shù)寶藏為三一一瓔珞中百千菩薩上妙莊嚴為四下寶枝中有不思議鳥為五寶華中有無量菩薩為六足滿百數(shù)文中分二初十八事略明顯勝初略明。

  如是一切悉以眾寶而為嚴飾離垢清凈不可思議無非如來善根所起具足無數(shù)寶藏莊嚴。

  如是一切下舉因顯勝。

  復(fù)有阿僧只寶河流出一切清凈善法阿僧只寶海法水盈滿阿僧只寶芬陀利華常出妙法芬陀利聲阿僧只寶須彌山智慧山王秀出清凈阿僧只八楞妙寶寶線貫穿嚴凈無比阿僧只凈光寶常放無礙大智光明普照法界阿僧只寶鈴鐸更相扣擊出妙音聲阿僧只清凈寶諸菩薩寶具足充滿阿僧只寶繒彩處處垂下色相光潔阿僧只妙寶幢以寶半月而為嚴飾阿僧只寶幡悉能普雨無量寶幡阿僧只寶帶垂布空中莊嚴殊妙阿僧只寶敷具能生種種微細樂觸阿僧只妙寶旋示現(xiàn)菩薩一切智眼阿僧只寶瓔珞一一瓔珞百千菩薩上妙莊嚴阿僧只寶宮殿超過一切妙絕無比阿僧只寶莊嚴具金剛摩尼以為嚴飾阿僧只種種妙寶莊嚴具,F(xiàn)一切清凈妙色阿僧只清凈寶殊形異彩光鑒映徹阿僧只寶山以為垣墻周匝圍繞清凈無礙阿僧只寶香其香普熏一切世界阿僧只寶化事一一化事周遍法界阿僧只寶光明一一光明現(xiàn)一切光。

  后復(fù)有下八十二事廣顯于中分五第一二十四事唯以外寶為嚴其間三兩亦標以事名釋以法門且從多判。

  復(fù)有阿僧只寶光明清凈智光照了諸法復(fù)有阿僧只無礙寶光明一一光明周遍法界有阿僧只寶處一切諸寶皆悉具足阿僧只寶藏開示一切正法藏寶阿僧只寶幢如來幢相迥然高出阿僧只寶賢大智賢像具足清凈阿僧只寶園生諸菩薩三昧快樂阿僧只寶音如來妙音普示世間阿僧只寶形其一一形皆放無量妙法光明阿僧只寶相其一一相悉超眾相阿僧只寶威儀見者皆生菩薩喜樂阿僧只寶聚見者皆生智慧寶聚阿僧只寶安住見者皆生善住寶心阿僧只寶衣服其有著者生諸菩薩無比三昧阿僧只寶袈裟其有著者才始發(fā)心則得善見陀羅尼門。

  二復(fù)有阿僧只寶光明下有十五事標以事名釋以法門欲顯即事成法門故。

  阿僧只寶修習其有見者知一切寶皆是業(yè)果決定清凈阿僧只寶無礙知見其有見者得了一切清凈法眼阿僧只寶光藏其有見者則得成就大智慧藏。

  三寶修習下三事唯約法門顯即法可貴非要托事。

  阿僧只寶座佛坐其上大師子吼阿僧只寶燈常放清凈智慧光明阿僧只寶多羅??次第行列繚以寶繩莊嚴清凈其??復(fù)有阿僧只寶干從身聳擢端直圓潔阿僧只寶枝種種眾寶莊嚴稠密不思議鳥翔集其中常吐妙音宣揚正法阿僧只寶葉放大智光遍一切處阿僧只寶華一一華上無量菩薩結(jié)跏趺坐遍游法界阿僧只寶果見者當?shù)靡磺兄侵遣煌宿D(zhuǎn)果阿僧只寶聚落見者舍離世聚落法阿僧只寶都邑無礙眾生于中盈滿阿僧只寶宮殿王處其中具足菩薩那羅延身勇猛堅固被法甲胄心無退轉(zhuǎn)阿僧只寶舍入者能除戀舍宅心阿僧只寶衣著者能令解了無著阿僧只寶宮殿出家菩薩充滿其中阿僧只寶珍玩見者咸生無量歡喜阿僧只寶輪放不思議智慧光明轉(zhuǎn)不退輪阿僧只寶跋陀??因陀羅網(wǎng)莊嚴清凈阿僧只寶地不思議寶間錯莊嚴阿僧只寶吹其音清亮充滿法界阿僧只寶鼓妙音克諧窮劫不絕。

  四寶座下二十二事約于事寶能成法門或顯依中有正明雜莊嚴。

  阿僧只寶眾生盡能攝持無上法寶阿僧只寶身具足無量功德妙寶阿僧只寶口常演一切妙法寶音阿僧只寶心具清凈意大智愿寶阿僧只寶念斷諸愚惑究竟堅固一切智寶阿僧只寶明誦持一切諸佛法寶阿僧只寶慧決了一切諸佛法藏阿僧只寶智得大圓滿一切智寶阿僧只寶眼鑒十力寶無所障礙阿僧只寶耳聽聞無量盡法界聲清凈無礙阿僧只寶鼻常嗅隨順清凈寶香阿僧只寶舌能說無量諸語言法阿僧只寶身遍游十方而無掛礙阿僧只寶意常勤修習普賢行愿阿僧只寶音凈妙音聲遍十方界阿僧只寶身業(yè)一切所作以智為首阿僧只寶語業(yè)常說修行無礙智寶阿僧只寶意業(yè)得無障礙廣大智寶究竟圓滿。

  五寶眾生下十八事顯于內(nèi)身六根三業(yè)皆名為寶并圓明可貴故此上諸事或純或雜或依正無礙皆以事事無礙法門因所感故若將一因各對一事如以寂忍為因所感寶衣等恐繁不顯觀者思之復(fù)將一因成一切果四句融通義如常說。

  佛子菩薩摩訶薩于彼一切諸佛剎中于一佛剎一方一處一毛端量有無量無邊不可說數(shù)諸大菩薩皆悉成就清凈智慧充滿而住如一佛剎一方一處一毛端量如是盡虛空遍法界一一佛剎一一方一一處一一毛端量悉亦如是。

  二人寶嚴者法華云彼國何故名曰大寶莊嚴其國中以菩薩為大寶故所以楚魏之朝亦不以金玉為珍而以賢臣為寶遍法界微塵之處有多菩薩可謂大心嚴剎也(法華云者即第二經(jīng)譬喻品中授舍利弗記云其劫名大寶莊嚴何故名曰大寶莊嚴其國中以菩薩為大寶故所以楚魏等者其文出國語)。

  是為菩薩摩訶薩以諸善根而為回向普愿一切諸佛國土悉具種種妙寶莊嚴。

  三結(jié)成寶嚴可知。

  如寶莊嚴如是廣說如是香莊嚴華莊嚴鬘莊嚴涂香莊嚴燒香莊嚴末香莊嚴衣莊嚴蓋莊嚴幢莊嚴幡莊嚴摩尼寶莊嚴次第乃至過此百倍皆如寶莊嚴如是廣說。

  二類顯余嚴有十一事一一皆有上之百事并前一百則一千二百言次第乃至過此百倍者若言嚴事過者則不應(yīng)言皆如寶嚴若準晉經(jīng)云衣蓋幢幡乃至百事莊嚴即以香等為百過此倍之三字譯者不妙若別理通者以前寶嚴但列百事非止唯百應(yīng)過百倍則百百為萬表圓融萬行則應(yīng)回文云摩尼寶嚴皆如寶莊嚴如是廣說次第乃至過此百倍理則無違(若言嚴事過者然嚴事即是所成謂座幡幢蓋等百事其寶香華鬘等即是能成能成如金銀銅鐵及泥木等所成如以金為佛菩薩華鬘等百事以銀為百事亦然能成有十一各各能成所成百事今云若嚴事己過者則不應(yīng)言皆如寶莊嚴者寶嚴有百事今過百倍即成一萬何言如寶如寶但有百事耳下引??經(jīng)即是能成為百如金銀銅鐵等為百事故云即以香等為百事等是能成故言過此倍等者謂但列香等百事何要過此百倍之言以無可過故若過寶嚴事百倍則有可過次云若別理通者為順今經(jīng)故欲令過前嚴事百倍則有萬矣而亦文不便故應(yīng)回過此百倍向?qū)毲f嚴下則能成唯十一所成各萬則成十一萬兼前一百有十一萬一百嚴事)。

  佛子菩薩摩訶薩以法施等所集善根為長養(yǎng)一切善根故回向為嚴凈一切佛剎故回向為成就一切眾生故回向為令一切眾生皆心凈不動故回向為令一切眾生皆入甚深佛法故回向為令一切眾生皆得無能過清凈功德故回向為令一切眾生皆得不可壞清凈福力故回向為令一切眾生皆得無盡智力度諸眾生令入佛法故回向為令一切眾生皆得平等無量清凈言音故回向為令一切眾生皆得平等無礙眼成就盡虛空遍法界等智慧故回向為令一切眾生皆得清凈念知前際劫一切世界故回向為令一切眾生皆得無礙大智慧悉能決了一切法藏故回向為令一切眾生皆得無限量大菩提周遍法界無所障礙故回向為令一切眾生皆得平等無分別同體善根故回向為令一切眾生皆得一切功德具足莊嚴清凈身語意業(yè)故回向為令一切眾生皆得同于普賢行故??向為令一切眾生皆得入一切同體清凈佛剎故??向為令一切眾生悉觀察一切智皆趣入圓滿故回向為令一切眾生皆得遠離不平等善根故回向為令一切眾生皆得平等無異相深心次第圓滿一切智故回向為令一切眾生皆得安住一切白法故回向為令一切眾生皆于一念中證一切智得究竟故??向為令一切眾生皆得成滿清凈一切智道故??向。

  第三二門回向所為中初一門應(yīng)為眾生后門應(yīng)為菩提今初有二十三句初之二句文雖在初義通二處第三成就眾生是為總句下皆是別始自信心終成種智其文并顯。

  佛子菩薩摩訶薩以諸善根普為一切眾生如是回向已復(fù)以此善根欲普圓滿演說一切清凈行法力故回向欲成就清凈行威力得不可說不可說法海故回向欲于一一法海具足無量等法界清凈智光明故回向欲開示演說一切法差別句義故回向欲成就無邊廣大一切法光明三昧故回向欲隨順三世諸佛辯才故回向欲成就去來現(xiàn)在一切佛自在身故回向為尊重一切佛可愛樂無障礙法故回向為滿足大悲心救護一切眾生常無退轉(zhuǎn)故回向欲成就不思議差別法無障礙智心無垢染諸根清凈普入一切眾會道場故回向欲于一切若覆若仰若粗若細若廣若狹小大染凈如是等諸佛國土常轉(zhuǎn)平等不退法輪故回向欲于念念中得無所畏無有窮盡種種辯才妙法光明開示演說故回向為樂求眾善發(fā)心修習諸根轉(zhuǎn)勝獲一切法大神通智盡能了知一切諸法故回向欲于一切眾會道場親近供養(yǎng)為一切眾生演一切法咸令歡喜故回向。

  二應(yīng)向菩提中明因圓果滿大用無盡亦顯可知。

  佛子菩薩摩訶薩又以此善根如是回向所謂以住法界無量住回向以住法界無量身業(yè)回向以住法界無量語業(yè)回向以住法界無量意業(yè)回向以住法界無量色平等回向以住法界無量受想行識平等回向以住法界無量蘊平等回向以住法界無量界平等回向以住法界無量處平等回向以住法界無量內(nèi)平等回向以住法界無量外平等回向以住法界無量發(fā)起平等回向以住法界無量深心平等回向以住法界無量方便平等回向以住法界無量信解平等回向以住法界無量諸根平等回向以住法界無量初中后際平等回向以住法界無量業(yè)報平等回向以住法界無量染凈平等回向以住法界無量眾生平等回向以住法界無量佛剎平等回向以住法界無量法平等回向以住法界無量世間光明平等回向以住法界無量諸佛菩薩平等回向以住法界無量菩薩行愿平等回向以住法界無量菩薩出離平等回向以住法界無量菩薩教化調(diào)伏平等回向以住法界無量法界無二平等回向以住法界無量如來眾會道場平等回向。

  第四回向?qū)嶋H有二十九句皆云法界皆理事無礙法界也皆云住者智契即事之理無所住故住即入義以安住故法界無二即是等義初云無量住者一切善根皆是所住今以無住之住便同法界無量他皆仿此。

  佛子菩薩摩訶薩如是回向時安住法界無量平等清凈身安住法界無量平等清凈語安住法界無量平等清凈心安住法界無量平等諸菩薩清凈行愿安住法界無量平等清凈眾會道場安住法界無量平等為一切菩薩廣說諸法清凈智安住法界無量平等能入盡法界一切世界身安住法界無量平等一切法光明清凈無畏能以一音盡斷一切眾生疑網(wǎng)隨其根欲皆令歡喜住于無上一切種智力無所畏自在神通廣大功德出離法中。

  第三回向成益文有十句皆言安住者由上智契故能得安也身等即差別事法今即平等清凈平等清凈即是法界無盡法界清凈即是所得智能安住全同法界由八安住成后二用一一音普斷物疑二上住佛德佛德雖多略舉其四謂十力四無畏十自在六神通名廣大德對上種智為佛二嚴是出離法。

  佛子是為菩薩摩訶薩第十住等法界無量回向。

  三佛子下依釋結(jié)名。

  菩薩摩訶薩以法施等一切善根如是回向時。

  大文第二菩薩下位果分三初標得因次成滿下列其所得三如是等下結(jié)得之相。

  成滿普賢無量無邊菩薩行愿悉能嚴凈盡虛空等法界一切佛剎令一切眾生亦得如是具足成就無邊智慧了一切法。

  二中略顯三種果滿一因果利益滿。

  于念念中見一切佛出興于世于念念中見一切佛無量無邊自在力。

  二于念念下見佛自在滿初總標。

  所謂廣大自在力無著自在力無礙自在力不思議自在力凈一切眾生自在力立一切世界自在力現(xiàn)不可說語言自在力隨時應(yīng)現(xiàn)自在力住不退轉(zhuǎn)神通智自在力演說一切無邊法界俾無有余自在力出生普賢菩薩無邊際眼自在力以無礙耳識聞持無量諸佛正法自在力一身結(jié)跏趺坐周遍十方無量法界于諸眾生無所迫隘自在力以圓滿智普入三世無量法自在力。

  后所謂下別顯皆以體用理量俱無障礙是佛自在(皆以體用等者理量即如理智如量智佛地論第三亦名二修一如理修二如量修世間所知唯有二種一人二法若能通達此二空者則永證得真如實際是故名為理量(總釋二修)如理修者不壞人法如此人法本來妙極寂靜為性故無增無減離有離無寂靜者性清凈法本來無生凈心不執(zhí)名為滅諦是心有自性清凈及煩惱惑障如此兩法無漏界中善心惡心獨自行故于一念中兩心不相應(yīng)故乃至如此而知名如理智(別釋初修會歸理智)如量修者究竟窮達一切境界名如量智若見一切眾生乖如境智則成生死若符境智則得涅盤以是義故名為如量(別釋量智即第二修)至初地菩薩得此二智以通達遍滿法界理故生死涅盤二法俱知(二智起種也)又此兩智是自證知見由自得解不由他得但自得證知名自證知見(明自證非池也)又此二智有二種相一者無著二者無礙言無著者見眾生界自性清凈名為無著是如理智相言無礙者能通達觀無量無邊界是如量智相(二智相別)又此二智復(fù)有二義如理智為因如量智為果言如理為因者能作生死及涅盤因如量智為果者由此智故知于如是真俗等法具足成就(因果義別)又如理智是清凈因如量智是圓滿因清凈因者由如理智三惑寂滅圓滿因者由如量智三德圓滿(二因不同)釋曰前文頻有理量二智此方廣釋)。

  又得無量清凈所謂一切眾生清凈一切佛剎清凈一切法清凈一切處遍知智清凈遍虛空界無邊智清凈得一切差別言音智以種種言音普應(yīng)眾生清凈放無量圓滿光普照一切無邊世界清凈出生一切三世菩薩行智清凈一念中普入三世一切諸佛眾會道場智清凈入無邊一切世間令一切眾生皆作所應(yīng)作清凈。

  三又得下清凈果滿由凈惑障見性凈故亦先標所謂下別文顯可知。

  如是等皆得具足皆得成就皆已修治皆得平等皆悉現(xiàn)前皆悉知見皆悉悟入皆已觀察皆得清凈到于彼岸

  三結(jié)能得之相平等者離能所知故余并易了。

  爾時佛神力故十方各百萬佛剎微塵數(shù)世界六種震動所謂動遍動等遍動起遍起等遍起踴遍踴等遍踴震遍震等遍震吼遍吼等遍吼擊遍擊等遍擊。

  大文第六從爾時佛神力下瑞應(yīng)分于中二先動地生信。

  佛神力故法如是故雨眾天華天鬘天末香天諸雜香天衣服天珍寶天莊嚴具天摩尼寶天沉水香天栴檀香天上妙蓋天種種幢天雜色幡阿僧只諸天身無量百千億不可說天妙法音不可思議天贊佛音阿僧只天歡喜音咸稱善哉無量阿僧只百千那由他諸天恭敬禮拜無數(shù)天子常念諸佛希求如來無量功德心不舍離無數(shù)天子作眾妓樂歌詠贊嘆供養(yǎng)如來百千阿僧只諸天放大光明普照盡虛空遍法界一切佛剎現(xiàn)無量阿僧只諸佛境界如來化身出過諸天。

  后佛神力故下興供表行于中三一供因二外事供三阿僧只下內(nèi)事三業(yè)供。

  如于此世界兜率陀天宮說如是法周遍十方一切世界兜率天宮悉亦如是。

  大文第七如于此世界下結(jié)通十方以是通方之說故準上諸會或結(jié)瑞應(yīng)今此結(jié)說故別開章。

  爾時復(fù)以佛神力故十方各過百萬佛剎微塵數(shù)世界外各有百萬佛剎微塵數(shù)諸菩薩而來集會周遍十方咸作是言善哉善哉佛子乃能說此諸大回向佛子我等皆同一號名金剛幢悉從金剛光世界金剛幢佛所來詣此土彼諸世界悉以佛神力故而說是法眾會眷屬文辭句義皆亦如是不增不減我等皆承佛神力從彼土來為汝作證如我來此眾會為汝作證十方所有一切世界兜率天宮寶莊嚴殿諸菩薩眾來為作證亦復(fù)如是。

  大文第八爾時復(fù)以佛神力下證成分云百萬者位過前故。

  爾時金剛幢菩薩承佛神力觀察十方一切眾會暨于法界已善知文義增廣大心大悲普覆一切眾生系心安住三世佛種善入一切佛功德法成就諸佛自在之身觀諸眾生心之所樂及其所種一切善根悉分別知隨順法身為現(xiàn)清凈妙色之身即于是時而說頌曰。

  大文第九爾時金剛下偈贊勸修分于中二先序意。

  菩薩成就法智慧悟解無邊正法門為法光明調(diào)御師了知無礙真實法。

  菩薩為法大導(dǎo)師開示甚深難得法引導(dǎo)十方無量眾悉令安住正法中。

  菩薩已飲佛法海法云普雨十方界法日出現(xiàn)于世間闡揚妙法利群生。

  常為難遇法施主了知入法巧方便法光清凈照其心于世說法恒無畏。

  善修于法自在心悉能悟入諸法門成就甚深妙法海普為眾生擊法鼓。

  宣說甚深希有法以法長養(yǎng)諸功德具足清凈法喜心示現(xiàn)世間佛法藏。

  諸佛法王所灌頂成就法性智藏身悉能解了法實相安住一切眾善法。

  菩薩修行第一施一切如來所贊喜所作皆蒙佛忍可以此成就人中尊。

  菩薩成就妙法身親從諸佛法化生為利眾生作法燈演說無量最勝法。

  后正說偈于中亦二先明第十回向偈后嘆勝勸修前中三十六偈分三初九偈頌所回善根。

  隨所修行妙法施則亦觀察彼善根所作眾善為眾生悉以智慧而回向。

  所有成佛功德法悉以回施諸群生愿令一切皆清凈到佛莊嚴之彼岸。

  次七偈頌回向行后二十偈頌位果二中分三初二偈總頌前文九段回向。

  十方佛剎無有量悉具無量大莊嚴如是莊嚴不可思??以莊嚴一國土。

  次一偈頌回向嚴剎。

  如來所有清凈智愿令眾生皆具足猶如普賢真佛子一切功德自莊嚴。

  成就廣大神通力往詣世界悉周遍一切眾生無有余皆使修行菩薩道。

  諸佛如來所開悟十方無量諸眾生一切皆令如普賢具足修行最上行。

  諸佛菩薩所成就種種差別諸功德如是功德無有邊愿使眾生悉圓滿。

  后四偈頌二段中回向所為。

  菩薩具足自在力所應(yīng)學處皆往學示現(xiàn)一切大神通普詣十方無量土。

  三菩薩具足下頌位果中三初一偈頌見佛自在由己自在方見佛自在。

  菩薩能于一念頃覲等眾生無數(shù)佛又復(fù)于一毛端中盡攝諸法皆明見。

  世間眾生無有量菩薩悉能分別知諸佛無量等眾生大心供養(yǎng)咸令盡。

  種種名香上妙華眾寶衣裳及幡蓋分布法界咸充滿發(fā)心普供十方佛。

  一毛孔中悉明見不思議數(shù)無量佛一切毛孔皆如是普禮一切世間燈。

  舉身次第恭敬禮如是無邊諸最勝亦以言辭普稱贊窮盡未來一切劫。

  一如來所供養(yǎng)具其數(shù)無量等眾生如是供養(yǎng)一如來一切如來亦復(fù)然。

  供養(yǎng)贊嘆諸如來盡彼世間一切劫世間劫數(shù)可終盡菩薩供養(yǎng)無休懈。

  一切世間種種劫于爾所劫修諸行恭敬供養(yǎng)一如來盡一切劫無厭足。

  如無量劫供一佛供一切佛皆如是亦不分別是劫數(shù)于所供養(yǎng)生疲厭。

  法界廣大無邊際菩薩觀察悉明了以大蓮華遍布中施等眾生無量佛。

  寶華香色皆圓滿清凈莊嚴甚微妙一切世間無可喻持以供養(yǎng)人中尊。

  眾生數(shù)等無量剎諸妙寶蓋滿其中悉以供養(yǎng)一如來供一切佛皆如是。

  涂香無比最殊勝一切世間未曾有以此供養(yǎng)天人師窮盡眾生數(shù)等劫。

  末香燒香上妙華眾寶衣服莊嚴具如是供養(yǎng)諸最勝歡喜奉事無厭足。

  等眾生數(shù)照世燈念念成就大菩提亦以無邊偈稱述供養(yǎng)人中調(diào)御者。

  如眾生數(shù)佛世尊皆修無上妙供養(yǎng)如眾生數(shù)無量劫如是贊嘆無窮盡。

  如是供養(yǎng)諸佛時以佛神力皆周遍悉見十方無量佛安住普賢菩薩行。

  次十七偈頌得清凈中一念中普入二世一切諸佛眾會道場智清凈上云入者必在供養(yǎng)故此廣顯此是力能不可頌前愿成所為。

  過去未來及現(xiàn)在所有一切諸善根令我常修普賢行速得安住普賢地。

  一切如來所知見世間無量諸眾生悉愿具足如普賢為聰慧者所稱贊。

  后過去下二偈總結(jié)第十回向然上且依粗相而分菩薩縱任辯才體勢包攝大旨無異故不委論。

  此是十方諸大士共所修治回向行諸佛如來為我說此回向行最無上。

  十方世界無有余其中一切諸眾生莫不咸令得開覺悉使常如普賢行。

  如其回向行布施亦復(fù)堅持于禁戒精進長時無退怯忍辱柔和心不動。

  禪定持心常一緣智慧了境同三昧去來現(xiàn)在皆通達世間無有得其邊。

  菩薩身心及語業(yè)如是所作皆清凈一切修行無有余悉與普賢菩薩等。

  譬如法界無分別戲論染著皆永盡亦如涅盤無障礙心常如是離諸取。

  第二此是下嘆勝勸修通于十向于中九偈分二先六偈舉人就行以嘆勝謂是菩薩所行如來所說六度隨相等行法界離相等行故是超勝。

  智者所有回向法諸佛如來已開示種種善根悉回向是故能成菩薩道。

  佛子善學此回向無量行愿悉成滿攝取法界盡無余是故能成善逝力。

  若欲成就佛所說菩薩廣大殊勝行宜應(yīng)善住此回向是諸佛子號普賢。

  后智者所有下三偈結(jié)嘆勸修。

  一切眾生猶可數(shù)三世心量亦可知如是普賢諸佛子功德邊際無能測。

  一毛度空可得邊眾剎為塵可知數(shù)如是大仙諸佛子所住行愿無能量。

  大文第十末后二偈校量功德德既無限宜可修行然此顯德深勝高遠者一圓融教故二約殊勝愿力故登地已上寄位階差故每結(jié)云若以殊勝愿力復(fù)過于此不可數(shù)知勿謂此深便言地劣第五會竟。

  大方廣佛華嚴經(jīng)?鈔會本第三十三

  音釋

  欄楯

  (欄音闌楯食尹切檻也)。

  延袤

  (袤莫候切亙長也)。

  芬陀利

  (梵語也此云白蓮華芬音分)。

  瓔珞

  (瓔于盈切珞盧各切)。

  聳擢

  (聳息拱切高也擢直角切拔也)。

  迥

  (戶茗切寥遠也)。

  繚

  (憐蕭切纏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