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華人佛教 > 禪宗 > 禪宗思想 >

怎么樣把知見轉(zhuǎn)成證量?

能弘法師:怎么樣把知見轉(zhuǎn)成證量?

  有人問了個問題:“請問師父,禪宗說‘當下即是,即心即佛’,那怎么樣把知見轉(zhuǎn)成證量呢?”

  現(xiàn)在人容易犯的一個毛病是什么?就是“錯把知見當證量”。祖師都有證量,真修實證,是真正的證悟,真正的悟入自心。我們?nèi)ヂ犠鎺焸兊墓,或者?a href="/fojing/" class="keylink" target="_blank">佛經(jīng)、聽開示,有時候很多很高的知見,你可能聽得明白,但是真面對境界時還是糊涂的,這就是有知見,沒有證量。

  真正有證量,面對境界就不會糊涂了,這是真正能導向解脫,真正有解脫的氣魄。

  那怎樣把知見轉(zhuǎn)成證量?關鍵就是一定要有實修的功夫。沒有實修的功夫,知見再高,也是說食不飽,說吃的說一堆,實際上沒有下嘴,還是餓肚子,那是畫餅充饑。

  實修很重要,也就是要由知起行,由行證知,所以知見和證量之間就是一個“行”,行就是實修、實踐。

  比如說“當下即是”,因為眾生本來是佛,眾生佛性具足,佛性清凈無染,本來解脫。假如你當下這個覺悟的心現(xiàn)前,那就不需要去哪里找,當下即是,解脫就在當下,當下覺悟不迷,哪還有煩惱?但問題是你當下有沒有覺悟?清凈自性有沒有顯現(xiàn)?或者你還是在迷亂、錯亂里?

  你說“當下即是”,可是你在隨業(yè)流轉(zhuǎn),跟著境界跑,那當下是輪回,當下是生死煩惱,當下一點都不是。

  比如有的人去問祖師:“什么是佛?”祖師說:“說話的就是!”什么是佛?你在說話,這就是了,離此別無。假如你悟了,說話確實就是;你不悟,說話就不是。因為你天天在說話,你天天是佛嗎?不是,天天是眾生,你一說話就是貪嗔癡,一說話就是妄想執(zhí)著,怎么會是佛?是魔還差不多。所以說“說話就是”,你悟了,這個話從哪來的?話是從心起的;心從哪里起?心從真心所起。

  所以悟了不迷,當下明明了了、清清楚楚,沒有執(zhí)著分別,這不是真心妙用嗎?這是“佛”在起用,是“佛”的功德流露,不是佛是什么?還用另外找佛嗎?所以得功夫到家,“當下即是佛”就沒有錯。

  “即心即佛”,有的人聽了之后,覺得我知道了,我的心就是佛,我不用學了。他拿著“即心即佛”這一句話就跑了,覺得完成了、畢業(yè)了,但是碰到境界的時候照樣輪回,到時候他就即心不是佛了,就即心是魔了。一起心就是貪嗔癡,一起心就是妄想執(zhí)著,一點佛的樣子都沒有,還是凡夫業(yè)障相,或者明白兩天,第三天就給忘了。

  所以“即心即佛”,這個佛是覺悟,這個心是真心。你說“即心即佛”,那你的真心顯現(xiàn)了嗎?當下顯現(xiàn),才當下是佛。這個真心非關文字、不可思議,是佛的本體,我們的妙心,你做到了就當下是佛,做不到就不是佛。

  另外一個,你悟入真心,真正悟了,那你起用都不離佛,念念不住就是佛,就念念解脫,問題是你做到?jīng)]有?

  所以說“無所住”,你說我知道了,不要執(zhí)著,不要住著在任何境界上,這就是解脫了。但是你碰到境界的時候,是有所住還是無所?妄念起來你執(zhí)著嗎?事情面前你執(zhí)著嗎?頭疼腦熱執(zhí)著嗎?稱贊、毀謗執(zhí)著嗎?譏笑、贊嘆執(zhí)著嗎?順利、不順利執(zhí)著嗎?苦、樂面前執(zhí)著了嗎?執(zhí)著就是有所住,不執(zhí)著是無所住。當下不執(zhí)著真正做到了嗎?做到了就是修。

  修在哪里?修就在當下,觀照當下,覺照現(xiàn)前,能夠真正的無住就是修。為什么要無?因為剎那變異,不可執(zhí)著;因為夢幻泡影,不可執(zhí)著;因為緣起無自性,不可執(zhí)著;因為都是真心顯現(xiàn)的幻境,不可執(zhí)著。你當下的心有沒有這樣覺照而無。坎蛔、無住、不執(zhí)著才是真正的做到了。這個知見就轉(zhuǎn)了,轉(zhuǎn)成了修,修到家就證了。所以知見怎樣轉(zhuǎn)成證量?中間要有修。

  “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注意!觀自在菩薩怎么度一切苦厄?“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行”,就是觀照、覺照當下,功夫到家,就照破了五蘊皆空,功夫不到家,五蘊就照不破。

  所以你有沒有用功夫?qū)嵭?沒有實修,知見永遠是知見,不可能轉(zhuǎn)成證量,不可能了生死。

  我們現(xiàn)在人比較浮躁,容易聽了半截就跑。事實上就是缺乏修,缺乏腳踏實地。還有的人他不聽就瞎修,在那里弄得很累,搞得很起勁,但是修不到點上,白折騰、瞎折騰,這是兩種毛病。

  一個是空談戲論,一個是瞎折騰,這是兩個極端。實際上要怎么樣?互補長短,糾正過來——空談的多修,多修的多聽,這樣的就都對了。理論結(jié)合實踐,要知行合一。前幾天我們講過解行并重,有解還要行,這樣才有可能知見轉(zhuǎn)成證量,“即心即佛”才真的起了大解脫妙用了。

  事實上,不僅是智慧需要去行——實修,戒律也要實修的,定力更要實修,戒、定、慧三個都是要實修的。戒律的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飲酒,乃至八關齋戒、十戒具足戒,你能做嗎?做就是實修。

  假如不殺生說了一堆,你照樣殺,那和做有關系嗎?說不妄語,還老說瞎話,那和做有關系嗎?所以,知道多少就做多少比較好。做一點就能受用一點,否則停留在嘴皮子上,停留在想——自以為是上,不能證悟受用,也不能了生死。

  一下子不能達到,次第慢慢做也行。慢慢修行,快快到。就怕你不老實修行,投機取巧,老說一堆也沒有用。所以禪要真正去下手,不要變成口頭禪,“做”很重要。

  戒律要實修,每一條都要去做,就叫修了;定呢,不論是念佛還是觀呼吸、持咒,都要去用功;慧呢,有了定的功夫,然后起慧觀,來觀照實相,不執(zhí)著身心生滅變異,這樣就能夠轉(zhuǎn)過來,生死就可以了。

文章轉(zhuǎn)自微信公眾號:空中大道場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