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dāng)前位置:華人佛教 > 禪宗 > 禪宗思想 >

參禪的最佳時間和地點

  有些人對我說:老師,我是想修行啊!可是我沒有時間哪!我說不然!不要說給你八小時,給你四小時,沒人打擾你,關(guān)在你房里,你就會感覺到難過了,一會兒想打電話問候老朋友,一會兒又想寫信……簡直受不了,果真沒時間嗎?不相信試試看,你就知道。

  學(xué)法不是時間多寡的問題,有的人有時間他不修行,他活得很難過。我講一個笑話:我有一個朋友在上班時工作很忙,退休回到家里不幾天就生病了,總是感到很無聊,生活方式突然改變,好像處處不對勁。他坐在沙發(fā)上喊不舒服,躺在床上喊頭痛。他太太很聰明,眉頭一皺,計上心來,給他在客廳旁邊擺個辦公桌,準(zhǔn)備了筆、紙、墨盒、印泥盒、卷宗等一應(yīng)俱全。早上在卷宗里寫個簽條:謹(jǐn)檢呈老大、老二本次月考成績單乙份,恭請核閱。他看了以后說:大寶此次功課退轉(zhuǎn),酌情減發(fā)零用錢一半。二寶此次平均超過八十分,多發(fā)獎金五百元。晚上的卷宗里寫的是:謹(jǐn)擬具明(星期二,十八日)菜單乙份,是否可行,恭請核示。他看呀看地點點頭,拿筆批了個可字。翌晨,夫人又來了個:謹(jǐn)檢呈本日中央日報、聯(lián)合報、中國時報各一份,敬請鈞閱。(哄堂大笑)他很高與,當(dāng)然每天都給他泡杯茶擺到辦公桌上,他腿一翹,嘿!健康恢復(fù),情緒也好了,的確生活方式跟過去差不多嘛!批閱卷宗、呈閱報紙、泡茶,照樣發(fā)號施令或獎或懲,有啥不對?這雖然是個笑話,顯然人閑了也不是件好事。你說你因為忙而不能學(xué)法,這是遁詞。你說需要時間多才好,時間多了,你受得了嗎?

  也有人問我:什么地方學(xué)法最好?你看到處靈氣很壞、空氣污染、噪音太多,怎么能修行?定、靜、安、慮、得嘛!他說:我想到山上去修行好不?我說:我贊成你去,但是你必須要最少一個禮拜不回家,若能做到,我發(fā)一千元獎金。這家伙是到山里去了,不過未到一個禮拜、兩天就回來了。他解嘲地說:你看!晚上找不到一個人聊天,蚊子又多,很多不知名的小蟲,打死了又來一批,坐在里頭也沒人理我,看書嘛!看不進(jìn)去,打坐嘛!腿酸腰痛,這怎么個修法嘛!于是我就回來了。所以修行不應(yīng)該選擇時地。

  你若問我什么時候好修行?就是現(xiàn)在!什么地點好修行?就在眼前!眼前你不修行,現(xiàn)在你不修行,你便永遠(yuǎn)都不可能修行了。

  一個人在深山里修行,這的確是好,但要有這個福氣,如果沒這個福氣,很難。記得讀小學(xué)時教科書有一課,大家做饅頭,叫這個挑水,那個磨面,大家都分工了,只有猴子不肯做事,最后蒸熱了大家都吃,猴子也要吃,大家說不給你吃,為什么?不做工的沒飯吃。你不做工,你光修行,誰給你飯吃,所以要有這個福氣。

  總而言之,十字街頭好修行。古人大澈大悟以后,回到城市向酒樓、賭坊、戲院、花街來驗心,看在這些場合心是不是會動、會亂,定力會不會退失?你我如果在自己的崗位上素位而行,隨時修行、隨地修行、有空就修行,這就行了。

  關(guān)于修行是什么?很多人都會聯(lián)想到:一位老和尚在深山古廟坐在蒲團(tuán)上,正襟危坐,眼睛半開半閉,燈光半明半暗,這是“黑白來”,這不是修行,這樣子既不衛(wèi)生,也容易心亂。若說修行是打坐,那也不然,有個故事說:

  馬祖當(dāng)初只管打坐,誰來了也不理。一天南岳懷讓大師走到山上,看到這個山上有一股靈氣,發(fā)現(xiàn)有真修行的人,就問附近的僧人:此地有沒有修道的人哪?答說:哪個不是修道的人!那個和尚以為出家就是修道,不然!其實還沒有見到道怎么修?“聽說后山有個和尚,平常人們跟他打招呼,他也不理。這個家伙怪怪的,恐怕與眾不同吧!”

  南岳禪師是六祖的首席大弟子,到了后山,跟他(馬祖)打招呼,他也不理。南岳這老頭很絕,你不理我,我有辦法!就拿個磚頭在他旁邊磨呀磨的煩死人。不理不行了,不理他不走啊!于是問道:師父!你磨磚頭干什么?大師說:我磨它作鏡子啊!馬祖說:磚頭怎能磨成鏡子呢?那么你打坐干什么?我打坐成佛呀!我磨磚不能成為鏡子,你打坐又怎么成佛呢?佛無定相嘛!馬祖說:那我就不懂了,要怎樣才能成佛呢?我打個比方:如果車要是不走,你是打車,還是打牛?馬祖說:當(dāng)然打牛呀!你這樣打坐卻是在打車嘛!馬祖當(dāng)下豁然。

  各位由此可以知道,真正修行,像馬祖那樣在深山里結(jié)庵,身心不動,誰來也不理,遠(yuǎn)離我相、人相、眾生相尚且不是修行,怎樣才是真正的修行呢?

  釋迦牟尼佛的大慈大悲,在能平等的普度眾生;菩薩的可敬,在于熱情熾然而又超越自我,完全為眾生而獻(xiàn)出心力。離開本來面目的參究,離開對眾生的悲憫,根本就不是修行,若是心灰意冷,果然敗種焦芽。

  在深山修行固然不是好地方,等到老年退休以后再修行,表層意識已經(jīng)硬化,修行就來不及了。各位看到很多老年人罹患失心癥,什么是失心癥?跟小朋友搶糖果吃,在馬路上解小便,你見過沒有?像這樣老了以后,腦細(xì)胞僵化了,還能修行嗎?

  如果你問我什么時間修行最好?什么地點最好修行?這無須找風(fēng)水先生。我看到報上說一個人為了修行,找了一個風(fēng)水最好的地方,活人住在那里就長生不老,死人埋葬了,下一代會大富大貴,沒有這個事,當(dāng)初釋迦牟尼坐在菩提樹下沒有看風(fēng)水。所以修行不是個神秘的名詞,不是限定對象的一種行為,而是人人可以修行,人人應(yīng)該修行,人人有責(zé)任修行。因為,修行只是修正你的想念與行為,也就是孟子講的“行有不得,反求諸己。”當(dāng)你做一件事情,做不通的時候,不要向別人抱怨、發(fā)牢騷,應(yīng)該反過來向自己求答案,為什么他做得通,我做不通?一定是我錯了,一定是某些地方不合適。

  所以修行的時間是現(xiàn)在,修行的地點是跟前,修行的方法就是修正自己的想念和行為。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