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dāng)前位置:華人佛教 > 禪宗 > 禪宗思想 >

“不可”補證

  拙編《禪宗詞典》收入“不可”詞條,釋其義為:難道,表示反問。這是未見他人揭示過的義項。詞典體例,釋例從簡,今細(xì)加考論以證成之。

  “不可”作為疑問副詞,多置句首;句末或有“耶,邪”等疑問助詞,前后配合,表示反問語氣,例如: 1.不可離文字言語別有意耶【《景德傳燈錄》卷二八《慧海和尚》,《大正藏》卷五一,443c!?

  2. 問:“如何是諸佛師?”師曰:“不可更拗直作曲邪?”【《五燈會元》卷四《長沙景岑禪師》,208頁。】

  3. 老僧這里有什么佛法與你諸人說?自是你諸人上得山來云:我修行學(xué)道,是佛向上人。且問你,佛向下人作什么模樣?不可老僧這里有佛向上人、有佛向下人來向諸人說邪【《古尊宿語錄》卷三五《大隨神照禪師語錄》,659頁!?

  4. 不可只是老僧是善知識邪?遍地眾生總是善知識【同上書,662頁!。

  “也”和“去也”也是這類反問句常用的句末疑問助詞,例如:

  5. 巖頭問講僧:“見說大德會教,是否?”曰:“不敢。”巖頭舉拳曰:“是甚么教?”曰:“是權(quán)教。”頭曰:“苦哉!我若展腳問你,不可道是腳教也?”【《五燈會元》卷十四《大洪守遂禪師》,897頁。】

  按例中巖頭禪師將“權(quán)”字諧音為“拳”。

  6.此心此佛,悉是假名。既是假名,一大藏教所說者豈是真耶?既不是真,不可釋迦老子空開兩片皮掉三寸舌去也【《大慧普覺禪師語錄》卷三,《大正藏》卷四七,822b!?

  有時句末使用其他疑問標(biāo)志,例如: 7. 又因一日,翠微在法堂行道次,師而近前接禮,問曰:“西來密旨,和尚如何指示于人?”翠微駐步,須臾,師又進曰:“請和尚指示。”翠微答曰:“不可事須要第二杓惡水漿潑作摩?”【《祖堂集》卷六《投子和尚》,111a。】

  8. 你或若問老僧也,則隨汝根機與汝說,不可教老僧亂道得么【《古尊宿語錄》卷三五《大隨神照禪師語錄》,659頁!。

  例中“作摩”與“得么”均具表疑問語氣之作用。有些例句末尾沒有疑問標(biāo)志,如:

  9. 僧問保福:“只如雪峰有甚么言教,便似羚羊掛角時?”福云:“我不可作雪峰弟子不得?”【《五燈會元》卷七《雪峰義存禪師》,386頁。按保福系雪峰弟子。】

  此例保福答語在《景德傳燈錄》里錄作:“莫是與雪峰作小師不得么?”(卷十六《雪峰義存禪師》。小師:弟子。)兩句對照,可見“不可”與“莫是”同義,均表反問,相當(dāng)于“難道”。

  “不可”原有“不可以,不能夠”等義,在句中含否定語氣。其表反問語氣的用法正是由其否定用法演變而來。由否定語義的詞兒轉(zhuǎn)變?yōu)榉磫柛痹~,這種情況在漢語史上屢有所見。就唐宋而言,除上文已舉“莫是”例外,又如“不成”、“不然”、“叵”等詞原均含否定語義,也都引申出反問副詞用法,示例如下:

  10. 若無人可問時,不成便休也【《朱子語類》卷一三三,中華書局,1986年。】?

  11. 百世孤芳肯自媒,直須詩句與推排,不然喚近酒邊來【辛棄疾:《浣溪沙·種梅菊》詞,轉(zhuǎn)引自張相《詩詞曲語辭匯釋》卷四“不然”條,張氏釋作“不成,難道”,中華書局,1979年!?

  12. 張柬之初與楊元琰共乘艫江中,私語外家革命事。柬之執(zhí)政引為右羽林將軍,謂曰:“江上之言,君叵忘之?”【王若虛:《新唐書辨中》,轉(zhuǎn)引自《漢語大詞典》“叵”字條,該典釋作“豈,難道”!

  這些同時代類似的詞義引申現(xiàn)象,可作為考辨“不可”新義及其得義之由的旁證。尤其是第15例的“叵”字,古人認(rèn)為是“不可”的合音字,《說郛》卷四九引宋代俞文豹《唾玉集·俗語切腳字》:“不可,叵字,即《釋典》所謂二合字。”洪邁《容齋三筆》卷十六《切腳語》說同。“叵”與“不可”的類同用法可互為助證。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