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華人佛教 > 佛教故事 > 哲理故事 >

讓容忍歸來

讓容忍歸來

  季老將人們是否應該使用“忍”字訣分成了兩種情況:第一種就是遇到了攸關國家榮辱及存亡的大事件,對于這種情況,季老堅定地主張頑抗到底,訣不妥協(xié)。換句話說,在這種時候如果還恪守“忍”字訣,就是缺乏基本的民族意識,就是賣國投敵。在這方面,眾多革命志士的選擇已經(jīng)為今人指明了正確的道路,已無需贅言。

  還有一種屬于日常生活的范疇,于此季老的觀點也很明確,該忍的時候就要忍。正如法國文學家雨果所說的那樣:“最高貴的復仇是寬容。”與其為了一點雞毛蒜皮的小事拼個你死我活,還不如“一笑泯恩仇”。

  有時候容忍不僅能夠換來別人的尊重,還能為自己的生存積蓄力量。忍是人生的最大智慧,畢竟與社會、與眾人相比,個體是極為渺小的存在,一時的忍耐能夠換來更長久的逍遙自在,懂得暫時忍耐的人是真正懂得生活真諦的人,是真正的聰明人。

  清太祖努爾哈赤還是少年的時候,就顯示出他英勇不凡的超脫氣質,平日里他尊敬長輩、兄友弟恭,得到了很多人的好評。但由于他的母親早逝,父親就又娶了一個新婦。努爾哈赤的這位繼母為人刻薄蠻橫,經(jīng)常欺負他,家里最辛苦的活兒永遠都是努爾哈赤在做,即使如此,繼母依舊對他冷言冷語,努爾哈赤在家中受盡了繼母的虐待。

  努爾哈赤一直容忍著繼母的所作所為,但繼母還不罷休,竟然對努爾哈赤的父親進讒言,將他趕出了家門。努爾哈赤離家時只有19歲,父親卻只給了他一點微薄的錢財,但努爾哈赤并沒有怨恨父親,與他大吵大鬧,而是自己一個人在外以打獵采集為生。

  努爾哈赤聰明開朗,很快就結識了不少漢人,并學會了漢語和漢字,在工作閑暇的時候,他還讀了很多漢書。就這樣,努爾哈赤在外的生活過得有聲有色。

  父親得知努爾哈赤如此聰慧上進,開始后悔自己將他趕出家門的事情。于是他找到努爾哈赤準備再偷偷分給他一些財產(chǎn),但努爾哈赤卻婉言謝絕了。

  如果沒有努爾哈赤對繼母的容忍,也許他早在幼年時就已被繼母害死;如果沒有努爾哈赤對父親的忍耐,也許他連那極為微薄卻救他性命的錢財都得不到。所以努爾哈赤是一個懂得忍一時之氣,換取無限希望的智者。

  容忍別人是一種美德,容忍自己則是阻塞了修身養(yǎng)性的捷徑。北宋的范氏家族是一個很有聲望的家族,從范仲淹到范純仁再到范正平,范家人的風骨在那個時代被演繹得淋漓盡致,這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他們領悟了“忍”字的兩面性。范純仁在教育孩子時曾說過:“即使身為愚人,在要求別人的時候也是清醒的;即使是一個智者,在容忍自己的時候也是糊涂的。只有用苛求別人的心來苛求自己,用容忍自己的心去容忍別人,才能成為真正的圣賢之人。”由此可見,容忍也是要分對象的,對別人多一些容忍是德行,對自己容忍則是一種惡習。

  除此之外,容忍也是分境界的。容忍的最高境界莫過于“無氣”,“無氣”用普通話來說就是不生氣。

  從前有一個老婦人,她常因一些瑣事生氣。后來,她自己也感覺到這樣是錯誤的,就打算找高人來開解自己。為此,她還特地到山上找了一位得道的禪師。

  禪師聽了老婦的話,沒有作聲,只是對著她微微一笑,就帶著老婦到了后院的一個房間,等老婦進去后,他迅速地把門鎖了起來,然后自己翩然離去。

  禪師的行為讓老婦傻了眼,等她緩過神來,禪師已經(jīng)不見蹤影了,她只好站在房間中對著外面破口大罵。過了一段時間,老婦見禪師并沒有理會自己,就不斷地討?zhàn)垼MU師聽見后能夠放了自己。又過了一段時間,老婦見哀求也無效就只好自己在房間中生悶氣。

  這時,禪師從暗處走了出來,他隔著房門對老婦說:“你現(xiàn)在還生氣嗎?”老婦聽后,憤憤地說:“我怎么敢和禪師您生氣呢,如今受了罪,我也只是氣我自己不應該到這里來。”禪師聽后,嘆了一氣說道:“連自己都不懂得原諒,怎么能夠悟到心靜的珍貴呢?”說完,禪師就離開了。

  一會兒,禪師又來問老婦是否還在生氣,老婦回答:“因為沒辦法,所以不氣了。”禪師只好又開解老婦說:“表面來看,你不生氣了,實際上你的氣還壓在心中,如果這樣的氣爆發(fā)出來會更危險。”老婦聽了沒有回答,只是靜靜地坐在房間中思考禪師的話。

  禪師不久后又來了,這次婦人對他說:“大師,我想明白了,這種事情根本不值得我生氣,所以我不生氣了。”禪師卻說:“你還是沒能摒除心中之氣,因為你尚且知道值不值得的事情。”

  這一次,婦人在房間里坐了很久,禪師也沒有再出聲。直到日斜西山之時,婦人才沖著門外問道:“大師,氣究竟是什么東西呢?”說完,門外的鎖“哐當”一下被打開了,禪師將手中的熱茶潑在地上,婦人望著此情此景,終于了悟。

  其實,別人讓你受的氣只是他的一種情感垃圾,你若全盤接受了,就是用他的穢物污染了自己。人生有太多值得人們去感受的美好,為了這樣的污穢而污了自己的清寧實在是一件非常不值得的事情。

  這一次,婦人在房間里坐了很久,禪師也沒有再出聲。直到日斜西山之時,婦人才沖著門外問道:“大師,氣究竟是什么東西呢?”說完,門外的鎖“哐當”一下被打開了,禪師將手中的熱茶潑在地上,婦人望著此情此景,終于了悟。

  其實,別人讓你受的氣只是他的一種情感垃圾,你若全盤接受了,就是用他的穢物污染了自己。人生有太多值得人們去感受的美好,為了這樣的污穢而污了自己的清寧實在是一件非常不值得的事情。

  人的一生都在享受社會的容忍,這種容忍常體現(xiàn)為自由,而這種自由與每個人都有著或多或少的聯(lián)系。可人們在享受著這種自由的時候,卻很少想過要時刻保持一種容忍別人的氣度。如果人們不能做到容忍的最高境界——“無氣”的狀態(tài),至少也要對此有一份清醒的認識,身懷一份感恩之心,學會為自己、為別人“忍氣吞聲”一回。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