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藏經(jīng)
《地藏經(jīng)》,中文版本是唐朝高僧實叉難陀翻譯的。又稱《地藏菩薩本愿經(jīng)》、《地藏本愿經(jīng)》、《地藏本行經(jīng)》、《地藏本誓力經(jīng)》。收於《大正藏》第十三冊。 經(jīng)中記載了釋迦牟尼佛在忉利天宮(欲界六天的第二層天),為母親摩耶夫人說法!兜夭亟(jīng)》是一部記載著萬物眾生其生、老、病、死的過程,及如何..[詳情]
地藏菩薩本愿經(jīng)白話解釋
【像法之中,有一婆羅門女,宿福深厚,眾所欽敬,行住坐臥,諸天衛(wèi)護。其母信邪,常輕三寶。是時圣女廣設方便,勸誘其母,令生正見。而此女母,未全生信。不久命終;晟駢櫾跓o間地獄!
﹝解﹞「在那位佛的像法時代中間,有一位婆羅門種族的女子,因前世的宿福,積得很深厚,所以大眾都很欽佩、很敬重他。他行住坐臥的時候,也有各天的天神來保衛(wèi)護持他的。但是他的母親,相信了邪道,看輕佛法僧三寶的,是在這時候,圣女廣大的說出方便法門,來勸他的母親,叫他發(fā)生正真的見識,來信佛法。然而這位女子的母親,還不能夠生出完全相信的心來。但是沒有多久,他的母親命終了,他的魂神也就墮落在無間地獄里。
﹝釋﹞像法,是佛的法運,不同正法時代的一樣真確,不過還算像個樣子;這等時間,佛早已入涅槃,但有佛像住世,所以叫像法。婆羅門是劫初梵天降下來的種族,猶如我國的道教。這個女子是精勤修行而寡欲的處女,前世也很歡喜行善事,積德很深,所以今世也生性很寬厚,人家都會欽佩他;而且他心術也是極端正,所以行住坐臥,沒有不端正而威嚴的。他還能孝順父母、敬重三寶,自然感應諸天鬼神來保障、來護持他;有這種種端正行為,自然可稱做圣女,眾人那會不來恭敬他呢!因為他很孝敬,所以見他的母親相信邪教、看輕三寶的罪,是很重的,他就來想各種的方便法子,和順的、慢慢的來奉勸他的母親,來相信佛法的正道;但是他母親外貌是像相信了,心里仍舊沒有相信,這就是不完全相信,所以死了還是要墮落到地獄里去。地獄是在地下受苦的地方,猶如牢獄,在這地獄受苦,常時不休息的,叫做無間。
【時婆羅門女,知母在世,不信因果,計當隨業(yè),必生惡趣。遂賣家宅,廣求香華,及諸供具。于先佛塔寺,大興供養(yǎng)。見覺華定自在王如來,其形像在一寺中,塑畫威容,端嚴畢備。時婆羅門女瞻禮尊容,倍生敬仰。私自念言:佛名大覺,具一切智,若在世時,我母死后,儻來問佛,必知處所!
﹝解﹞「自從他母親死過以后,在這時,婆羅門女知道他母親活在世上的時候,是不信因果的,若應當隨他所造的罪業(yè)去計算,那么我的母親必定要生到三惡道里面,去嘗惡趣味了。但是婆羅門女是一位孝女,豈有母親墮到惡道里去,有不去救的道理么?所以他就想出救他母親的好方法來了。遂把他家里所有的東西,以及屋宅田產(chǎn)都賣去了,把賣下來的錢,再去很廣遍的搜求購買許多好的香、好的花,以及種種供養(yǎng)佛的器具,親自拿了這一類東西,到各處先前人所造的佛像、寶塔、寺塔里,大興起供養(yǎng)佛的善事來。有一天,見一尊覺華定自在王如來,他的形像在一個寺院里,無論是塑的、是畫的,都是有威德的容貌,端正莊嚴,沒有一種不齊備的。這時婆羅門女見到了,就去瞻望禮拜這尊佛的容貌,加倍的生出一種恭敬信仰的心來。他自己私下默默的想念著,在心內(nèi)說:『佛的名號叫做大覺,具足一切的智慧,倘若這尊佛還活在世上,我母雖然已經(jīng)死過了,倘若來問這尊佛,他一定會知道我母親神魂所在的地方!
﹝釋﹞凡是一個人死去到幽冥界里,善惡都是根據(jù)活在世上所做事情所定的。謗毀三寶、不信因果的罪,是很重大的,所以孝女計算他母親一定要墮入三惡道里去。家業(yè)屋宅等,都是他父母的遺產(chǎn);但是置產(chǎn)業(yè),即是作罪業(yè)的根源,因為慳貪心不盛,產(chǎn)業(yè)就置不成了,邪見也發(fā)不起了;現(xiàn)在孝女把他統(tǒng)統(tǒng)賣了,就是消滅他父母罪業(yè)的根源;再把賣去的錢,買種種供養(yǎng)具,也就是代他父母將功贖罪的一個好方法。香有潛通法界的能力;華表示以因克果的意義;所以這兩種是供佛最要緊的。佛有三十二種好相,這覺華定王如來都齊全的,所以孝女一見就很感動,憑著一片孝心,至誠專意的瞻禮他。瞻是目不動睛的望著佛祈禱;禮是五體投地的膜拜;現(xiàn)在孝女瞻了又拜、拜了又瞻,加倍恭敬,還不動唇舌的私心默念,要求佛指示他母親的下落。敬念的孝心既然長久了,感動也到了極巔,自然要流出悲哀的淚來了。
【時婆羅門女垂泣良久,瞻戀如來。忽聞空中聲曰:泣者圣女,勿至悲哀,我今示汝母之去處!
﹝解﹞「這時候婆羅門女垂下頭泣得很長久,心里還不住的祈禱、瞻望、依戀這尊如來,一定要求這尊如來指示他母親所在的地方,忽然聞得空中憑空的發(fā)出說話的聲音來說:『悲泣的圣女呀!勿要過于悲哀了,我現(xiàn)今指示你母親所在的去處吧!』
﹝釋﹞孝女既然有這樣長久懇切的情態(tài),自然能使感應交道,動佛的慈悲,來指示他。泣是無聲流淚。因眼瞻佛容、意戀如來,在這種長久的沉靜中,所以能聞到佛來安慰他、指示他的說話;也就是傾家興大供養(yǎng)、行孝道,感召的報應。圣女,是稱他是正直賢德的女子。
【婆羅門女合掌向空,而白空曰:是何神德,寬我憂慮。我自失母已來,晝夜憶戀,無處可問知母生界。時空中有聲,再報女曰:我是汝所瞻禮者,過去覺華定自在王如來,見汝憶母倍于常情眾生之分,故來告示。婆羅門女聞此聲已,舉身自撲,支節(jié)皆損,左右扶侍,良久方蘇。而白空曰:愿佛慈愍,速說我母生界。我今身心將死不久。時覺華定自在王如來告圣女曰:汝供養(yǎng)畢,但早返舍,端坐思惟吾之名號,即當知母所生去處。】
﹝解﹞「婆羅門女一聽到這話,立時合掌向著空中,而且望空的說:『這是何處來的神靈?有這樣的大恩德,來寬慰我憂愁的思慮,我自從失了母親以來,無論晝夜,終是憶記著、眷戀著我的母親,但是無處可以去問,知道我母親現(xiàn)在所生的境界!贿@時候,聞得空中又有聲,再來告訴圣女說:『我就是你所瞻禮,已經(jīng)過去的覺華定自在王如來。見你憶念你的母親,加倍的過于平常情性眾生的情分,所以來告示你知道!黄帕_門女聞了這佛的聲音,舉了全個的自己的身體,望空撲了過去,這猛力的一撲,把四支的骨節(jié)都跌損傷了。經(jīng)了他左右的侍女扶持起來,已是昏暈過去,又經(jīng)過了許多時候,方才蘇醒轉(zhuǎn)來,而且還要向空中祈禱說:『愿佛發(fā)慈悲憐愍我,從速說出我母親現(xiàn)在所生的境界,因為我現(xiàn)在身體和心,離將死已經(jīng)不長久了。』這時,覺華定自在王如來又告訴圣女說:『你供養(yǎng)的事做罷,但要早些回返到家里,端正的坐定,思念我的名號,即當使你知道你母親現(xiàn)在所生的去處!
﹝釋﹞孝女本來是很記憶他母親的,并且急于要知道他母親,生在什么地方、什么道里的心都很切,現(xiàn)在一聽得佛的說話,自然不顧身體的撲拜過去了;況且此身本為母親的遺體,既然死了我的母親,我這身體還有什么可惜呢?外身既已跌傷了,內(nèi)心又是這樣憂苦,自知不久將要死了;但是死是不要緊的,我母現(xiàn)在究竟生在什么去處?那是一定要知道的,所以忍了疼痛,依舊望空的祈禱,佛來憐愍他,從速的告訴他母親現(xiàn)在所在的地方。因為他既有這樣至誠的孝心,佛自然也可憐他,預備告訴他了。
【時婆羅門女尋禮佛已,即歸其舍。以憶母故,端坐念覺華定自在王如來。經(jīng)一日一夜!
﹝解﹞「這時,婆羅門女聽了佛的話,趕緊把遍處的佛都瞻禮供養(yǎng)罷了,即刻回到他的家里。因為憶念他母親的緣故,所以很端正的趺坐好了,專心的念覺華定自在王如來。這樣念到經(jīng)過一日一夜。
﹝釋﹞孝女能專心憶念他母親,自然依佛的教飭,也專心一意去念佛。因他具有這種至誠的專一心,所以能和佛心相契合了。所以須一日一夜的意義,古注說,日是表示孝女覺悟心的光明;夜是表示他母親不信因果癡迷心的晦暗。
【忽見自身到一海邊,其水涌沸,多諸惡獸,盡復鐵身,飛走海上,東西馳逐。見諸男子女人百千萬數(shù),出沒海中。被諸惡獸爭取食啖。又見夜叉,其形各異,或多手多眼,多足多頭,口牙外出,利刃如劍。驅(qū)諸罪人,使近惡獸。復自搏攫,頭足相就,其形萬類,不敢久視。時婆羅門女以念佛力故,自然無懼。】
﹝解﹞「正在念佛的時間,忽然瞧見自己的人身,到了一重海的邊上。但見這海里的水,像滾湯一樣的涌沸著,許多兇惡的獸,都是鐵做的身子,飛一般的在海上東趕到西、西趕到東,很快的馳逐。又瞧見許多的男子和女人,有百千萬數(shù)的多,一時浮出海面來,一時沒入海中去,又被這許多兇惡的獸,像爭奪一般的,把這些男女取來吃食。還瞧見有許多夜叉,他們的形狀各各不同的,有的生了許多手許多眼,許多頭許多足,口里的牙齒,都向外露出,鋒利得像刀劍一般,驅(qū)逐這許多受罪的人,使他們跑近惡獸一邊去,好叫獸把他們咬吃;而且自己也用手像捉蟲一般,把他們搏攫過來,把攫來的人隨便玩弄,或把人的頭和足都團在一塊兒,或把他拉長來,或把他撕了、折斷了拋去。這種種玩弄的狀態(tài),是有千萬種的樣子,孝女也不敢久視。但這時,婆羅門女仗著念佛,得佛力保護的緣故,瞧到這種形狀,自然也沒有什么恐懼了。
﹝釋﹞因孝女一心念佛,念到入定,自然使心地光明,更仗了佛力,所以可見到這種境界。夜叉,是行走很迅疾、舉動很敏捷的鬼,又還能飛行空中;但是種類也很多的。搏,是用手擊撲;攫,是用爪捉持的樣子。
【有一鬼王,名曰無毒,稽首來迎,白圣女曰:善哉菩薩!何緣來此?】
﹝解﹞「有一個鬼王名叫做無毒,見了圣女,對他叩了頭來迎接他,而且對圣女說:『善哉菩薩,為什么緣故會到此地來?』
﹝釋﹞凡是有福德的,方才可以稱王。這鬼王有什么福德呢?因這個鬼,存心肯憐愍人,不肯毒害人的,所以稱王,也就叫他做無毒。但是這無毒鬼王,也是菩薩所化的,不是那有這種憐愍人的慈心呢?稽首,是把首叩到地上一刻兒。善哉,是歡喜的稱贊。
【時婆羅門女問鬼王曰:此是何處?無毒答曰:此是大鐵圍山西面第一重海。】
﹝解﹞「這時婆羅門女,就問這鬼王說:『這是什么地方?』無毒回答說:『這里就是大鐵圍山的西面第一重海!
﹝釋﹞我們的堿水海外面,有一座山,就是大鐵圍山。這山?jīng)]入水里有三百十二由旬,出水外也有三百十二由旬,山的四邊都是水,這周回的水,有三十六億八千四百七十五由旬,第一重海,就在這中間。
【圣女問曰:我聞鐵圍之內(nèi),地獄在中,是事實不?無毒答曰:實有地獄!
﹝解﹞「圣女又問他說:『我聽說鐵圍山的里面,有地獄在這中間,這是實在的事情么?』無毒回答說:『實在有地獄的。』
﹝釋﹞實有地獄,這意義是地獄本來是虛設的,因為世間上的眾生,身做惡事、口出惡言、意起惡念,又喜烹殺來祀鬼神,因為積成種種的惡,造成實在的地獄了。
【圣女問鬼王曰:我今云何得到獄所?無毒答曰:若非威神,即須業(yè)力,非此二事,終不能到!
﹝解﹞「圣女又問鬼王說:『我現(xiàn)今為什么得到這地獄的地方來?』無毒回答說:『倘若不是有威德神通的人,也即須要有業(yè)力的人,不是有這二種事的人,終不能到這地方的。』
﹝釋﹞圣女自己想,我是敬信佛法的人,一身沒有罪業(yè),為什么也會到地獄里來呢?所以起了疑心來問鬼王。有威德神通的人,方才可以到地獄中來,或是救度人、或是來游觀;犯了身口意三惡業(yè)的人,因臨終時受了業(yè)力的牽纏,到這地獄里來受苦報的。
【圣女又問:此水何緣,而乃涌沸,多諸罪人及以惡獸?無毒答曰:此是閻浮提造惡眾生新死之者,經(jīng)四十九日后,無人繼嗣,為作功德,救拔苦難。生時又無善因。當據(jù)本業(yè)所感地獄,自然先渡此海。海東十萬由旬,又有一海,其苦倍此。彼海之東,又有一海,其苦復倍。三業(yè)惡因之所招感,共號業(yè)海,其處是也!
﹝解﹞「圣女又問鬼王說:『這海水是為什么緣故而會涌沸的?又為什么有這許多的罪人,以及各種惡獸?』無毒回答說:『這都是我們的閻浮提世界,造惡作業(yè)的眾生,是新死的人,經(jīng)過四十九日以后,沒有人繼嗣,給他做功德,替他救拔應受的苦難;活的時候又沒有樂善好施的因緣。應根據(jù)他在世本來所造的惡業(yè),去受他自己所感召的地獄,自然一定要先度過這一重海;這海的東面過去十萬由旬,又有一重海,他的苦楚還要比這重海加一倍;這重海的東面,還有一重海,他的苦楚又要加一倍;這三重海,都是眾生三業(yè)惡因所感召成的,總共的名號,就叫業(yè)海,這地方就是!
﹝釋﹞閻浮提,一株大樹的王,周圍有七由旬,高百由旬,四布的枝葉有五十由旬。我們的世界叫南贍部洲,也依這大樹王立名的。凡是人死了每七日一變化,閻王定罪,雖是照活時的惡業(yè)據(jù)定,但是也要過七七日方才判實;若這七七日內(nèi),有承繼的孝順子孫,每一七替他念佛拜懺,將功補過,自然把他應受的苦難,都救拔了;若七七日內(nèi),無人承繼去替他救拔,自然要受苦受難了。但是受這利害的苦難,也都是自己三業(yè)惡因所感召的,F(xiàn)在我把這三業(yè)惡因來說一說,使得諸君都可以改惡向善。
一是身業(yè),身所做的惡事有三種:第一是殺生,無論最小的蚊子跳虱,也不能去弄殺他;第二是偷盜,就是人家的一梗草,你沒有問人家討過,也不可以拿的;第三是邪淫,除了正式妻妾以外,其他都不可犯的。
二是口業(yè),口所犯的惡業(yè)有四種:一是妄語,就是說謊;二是綺語,就是談婦女的穢褻;三是兩舌,就是搬弄是非;四是惡口,就是咒罵。
第三是意業(yè),意所犯的惡業(yè)也有三種:一是貪欲,就是貪得而不肯知足的欲望;二是嗔恚,就是怒目發(fā)火;三是愚癡,就是不信佛法,去信邪說。由這身口意三業(yè),做出了十種惡因,再由這三業(yè)惡因,去感召成三重倍加苦的業(yè)海,以及種種的地獄,叫作惡的人,去自作自受。
【圣女又問鬼王無毒曰:地獄何在?無毒答曰:三海之內(nèi),是大地獄,其數(shù)百千,各各差別。所謂大者具有十八,次有五百,苦毒無量。次有千百,亦無量苦!
﹝解﹞「圣女又問無毒鬼王說:『你說鐵圍山里實有地獄的,那么現(xiàn)在地獄在什么地方呢?』無毒回答說:『三海的里面,都是大地獄,他的數(shù)目幾百幾千的多,這幾千幾百的地獄,都不相同,每一個地獄有各式各樣的差別。所說大的具有十八重,次一等的有五百重,他里面所受的毒痛的苦難,和施刑狠毒,是說不盡的;再次一等的,還有千百重的小地獄,也有說不盡的痛苦!
﹝釋﹞據(jù)經(jīng)論上說,地獄可以分三類把他都收攝盡了:一是熱獄;二是寒獄;三是邊獄。熱獄有八重,在我們閻浮海的底下重迭而居的;寒獄也有八重,在鐵圍山的底下,仰上居住的;邊獄分山間、水間、曠野三處居住的。
十八大地獄,分八熱、八寒、一正、一邊,照十八泥犁經(jīng)上說,第一重名光就居,他的人和人一相見,大家就互相斗殺,雖然殺傷了,也不肯死的,人又生得很長大,人間三千七百五十歲,他只有一日;(三十日為一月,十二月為一年,經(jīng)過一萬歲,就是人間的一百三十五億歲。以下十七重地獄的苦,和歲數(shù)的長,倍倍加增。)第二重獄名居虛倅略,這里的一種苦,已經(jīng)要當一重的二十種苦了;第三重獄,名桑居都;第四重獄,名樓;第五重獄,名房卒;第六重獄,名草鳥卑次;第七重獄,名都盧難但;第八重獄,名不盧半呼;第九重獄,名烏竟都,是寒冷凍身的;第十重獄,名泥盧都;第十一重獄,名烏略;第十二重獄,名烏滿;第十三重獄,名烏藉;第十四重獄,名烏呼;第十五重獄,名須健居;第十六重獄,名末都干直呼;第十七重獄,名區(qū)逋途;第十八重獄,名陳莫。這十八重獄中,每一重分別作十八隔,從寒冰獄,到飲銅獄止,總共三百四十二隔,鬼王所說千百是總約的統(tǒng)計。
總之地獄都是人的惡業(yè)所感召的,人有了無窮無盡各式各樣的罪惡,由自然的感召,也造成無窮無盡、各式各樣的地獄了。受地獄的苦難、大小、重輕,也依他在世時,所作的惡業(yè)大小、重輕而定的。
【圣女又問大鬼王曰:我母死來未久,不知魂神當至何趣?鬼王問圣女曰:菩薩之母在生習何行業(yè)?圣女答曰:我母邪見,譏毀三寶,設或暫信,旋又不敬。死雖日淺,未知生處。】
﹝解﹞「圣女又問大鬼王說:『我的母死了到這里來,還沒有許久,不知道他魂神應到何種惡趣里去受苦?』鬼王就問圣女說:『菩薩的母親生在世間時,習何種行業(yè)的?』圣女回答道:『我的母親信邪見的,并且譏誚謗毀佛、法、僧三寶,設或暫時相信佛教,旋又不相信了,現(xiàn)在雖是死得不多日子,也已經(jīng)不知道他所在的地方了?』
﹝釋﹞圣女既知道地獄在此處,但是仍舊見不到他母親,所以又要問鬼王了。魂是氣的神,人死了,他一個不死的神魂,就是鬼。行是叫做進趣;業(yè)是人所造的善惡。造何種善,得何種善報;造何種惡,得何種惡報;報應分明,絲毫不差的。所以鬼王先要問明白了他母親的行業(yè),以便查尋。三寶,佛相端嚴俱備為佛寶;三乘圣教為法寶;出家修持為僧寶。
【無毒問曰:菩薩之母,姓氏何等?圣女答曰:我父我母俱婆羅門種。父號尸羅善現(xiàn),母號悅帝利!
﹝解﹞「無毒又問圣女說:『菩薩的母親姓氏,以及何種等級?』圣女回答說:『我的父親和我的母親都是婆羅門的種族,父親號叫尸羅善現(xiàn),母親號叫悅帝利。』
﹝釋﹞三代以前,姓氏分為二種的,用姓稱婦人,以表其婚姻;用氏以分別貴賤,貴的有氏,賤的只有名沒有氏。印土有剎帝利(五種)、婆羅門(凈行)、吠奢(商賈)、戌陀羅(眾庶)四姓。尸羅是梵語,我們叫性善,是說好行善道;善現(xiàn)是我們的華語。這名氏雖然好,但是存心不好,都是邪執(zhí)謗正的。鬼王問清了行業(yè),再問姓氏種族,那自然更容易查明白了。
【無毒合掌啟菩薩曰:愿圣者卻返本處,無至憂憶悲戀。悅帝利罪女生天以來,經(jīng)今三日。云承孝順之子,為母設供修福,布施覺華定自在王如來塔寺。非唯菩薩之母得脫地獄,應是無間罪人,此日悉得受樂,俱同生訖。鬼王言畢,合掌而退!
﹝解﹞「無毒合著掌,報告菩薩說:『愿圣者回返到本來的地方去,不要過于憂愁記憶你的母親,也不必過于怨哀戀念你的母親。你的母親悅帝利罪女,脫離地獄,生到天上去以來,已經(jīng)至今有三天了。天上下示,說是承孝順的子女,為他母親設供修福,布施覺華定自在王如來塔寺的功德。不但菩薩的母親得脫地獄,應該在這無間地獄受苦的罪人,這一日都得受著快樂,俱同他生訖完了!还硗跽f罷,合著掌退去了。
﹝釋﹞鬼王起先不知道是什么人,一聽是悅帝利罪女,那就知道這位是大孝女,所以要合掌恭敬起來。因孝女有這樣的大孝心,自然感動了佛,也自然感動天了,所以天下詔示,叫他的母親上天去,連同地獄的罪人都上天去。你想孝的功德弘大不弘大呢?因此古人要說,「百行孝為先」了。凡是孝,第一要隨順父母的心意,還要好好服侍他,使父母心中快樂,F(xiàn)在孝女起首,勸母信正道;中間,憶母為興供養(yǎng)布施;末了,救母出苦上天;像這樣的大孝順,是從古未有的呀!
【婆羅門女尋如夢歸。悟此事已,便于覺華定自在王如來塔像之前,立弘誓愿:愿我盡未來劫,應有罪苦眾生廣設方便,使令解脫!
﹝解﹞「婆羅門女,俄而如做夢一般的歸來了。覺悟了這事情后,便于覺華定自在王如來塔像的前面,立了弘大的誓愿說:『愿我盡未來的劫數(shù),為應有罪惡苦果的眾生,廣遍的設立便利方法,使令他們都能解脫應受的苦趣!弧
﹝釋﹞尋是俄頃。因孝女本來在家里端坐念佛入定的,俄頃像做夢醒了一般,便悟到因果報應、業(yè)海地獄的種種事情,所以頓時便發(fā)起道心來。再到覺華定自在王如來塔像的前面,立下弘誓大愿,情愿盡未來劫,設方便法門,救盡一切受苦眾生,在后再來成佛,以報覺華定自在王如來救度他母親,脫苦上天的大恩德。
- 上一篇:地藏菩薩本愿經(jīng)講義
- 下一篇:地藏菩薩本愿經(jīng)綸貫
- 地藏經(jīng)注音版
- 無量壽經(jīng)注音
- 妙法蓮華經(jīng)全文
- 《心經(jīng)》誦讀、讀誦的步驟
- 《金剛經(jīng)》全文-金剛經(jīng)原文、譯文及釋意
- 地藏經(jīng)原文
- 楞嚴經(jīng)白話文
-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jīng)全文
- 觀世音菩薩普門品念誦及回向儀軌
- 《妙法蓮華經(jīng)觀世音菩薩普門品》全文
- 佛說阿彌陀經(jīng)注音版
- 普賢行愿品原文
- 藥師經(jīng)原文
- 金剛經(jīng)注音版
- 妙法蓮華經(jīng)注音
- 觀世音菩薩普門品注音版
- 無量壽經(jīng)原文
- 楞嚴經(jīng)注音
- 金剛經(jīng)原文
- 圓覺經(jīng)原文
- 無量壽經(jīng)原文
- 妙法蓮華經(jīng)原文與白話文對照版
- 楞嚴經(jīng)全文
- 普賢行愿品注音版
- 《心經(jīng)》全文-心經(jīng)全文注音及譯文
-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jīng)全文
- 普門品儀軌,觀世音菩薩普門品完整儀軌
- 金剛經(jīng)全文及譯文
- 華嚴經(jīng)原文
- 無量壽經(jīng)全文
- 地藏經(jīng)解釋-地藏經(jīng)全文白話解釋
- 心經(jīng)注音版
- 維摩詰經(jīng)原文
- 十善業(yè)道經(jīng)原文
- 心經(jīng)的作用和好處,心經(jīng)有什么作用?
- 觀世音菩薩普門品(全文)
- 佛說阿彌陀經(jīng)原文
- 《心經(jīng)》全文、心經(jīng)譯文解釋
- 無量壽經(jīng)白話文
- 金剛經(jīng)譯文
- 圓覺經(jīng)講的是什么內(nèi)容?圓覺經(jīng)概說
- 《大寶積經(jīng)》共有多少卷,是誰翻譯的?
- 楞嚴經(jīng)是怎么來的?楞嚴經(jīng)的由來故事
- 佛經(jīng)的序分、正宗分、流通分是什么意思?
- 玄奘大師版《心經(jīng)》講記
- 念地藏經(jīng)期間總做噩夢,這是為什么?
- 《華嚴經(jīng)》是怎么來的,是誰從龍宮帶出來的?
- 念經(jīng)時,可以跟著文字去理解內(nèi)容,感受景象嗎?
- 《六祖壇經(jīng)》的四種版本
- 維摩詰經(jīng)主要講了什么?
- 華嚴經(jīng)是大乘經(jīng)典嗎,有哪些漢譯本?
- 真正的佛在哪里?真如自性是真佛,邪迷三毒是魔王
- 《壇經(jīng)》處凡愚而不減,在賢圣而不增的意思
- 《法句經(jīng)》偈頌:人生在世間,應實行善德的講解
- 百佛名經(jīng)注音版
- 增一阿含經(jīng)是誰翻譯的,多少卷,講什么?
- 《華嚴經(jīng)》偈語“汝等眾生,不能自救”是什么意思?
- 妙法蓮華經(jīng)是誰說的?
- “空”與“色”相依相存,無有差異
- 《法華經(jīng)》的四安樂行是指什么意思?
- 《法句經(jīng)·智者品》偈頌:智者不為得失心動
- 《維摩詰經(jīng)》的漢譯本與注疏
-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jīng)是誰翻譯的?心經(jīng)譯者玄奘大師
- 佛語法門經(jīng)注音版
- 法華經(jīng)是誰翻譯的?妙法蓮華經(jīng)譯者鳩摩羅什介紹
- 《無量壽經(jīng)》三輩往生是通途菩提心還是凈土菩提心?
- 《法句經(jīng)》偈頌:此心難覺察,隨欲望流轉(zhuǎn)的解讀
- 《心經(jīng)》的大智慧
- 圓澄禪師翻跟斗作禮講《金剛經(jīng)》
- 《父母恩重難報經(jīng)》提倡孝道的偈語
- 《六祖壇經(jīng)》中的兩處“念”是指什么?有什么不同?
- 佛說菩薩行五十緣身經(jīng)注音版
- 大方等如來藏經(jīng)注音版
- 如何擁有幸福的生活?常修慈悲心,煩惱自然無
- 《法句經(jīng)·心品》偈頌:飄浮不定心,不明了正法的講解
- 九品往生出自哪部經(jīng)典?
- 蓮池贊的全文及拼音
- 華嚴經(jīng)有幾個版本?四十華嚴、六十華嚴、八十華嚴
- 菩薩生地經(jīng)注音版
- 從《壇經(jīng)》片段,瞻仰學習六祖大師的嘉言懿行
- 妙法蓮華經(jīng)全文
- 地藏經(jīng)原文
- 楞嚴經(jīng)白話文
- 妙法蓮華經(jīng)注音
- 無量壽經(jīng)原文
- 楞嚴經(jīng)注音
- 金剛經(jīng)原文
- 華嚴經(jīng)原文
- 金剛經(jīng)譯文
- 妙法蓮華經(jīng)譯文
- 楞嚴經(jīng)原文
- 瑜伽師地論原文
- 華嚴經(jīng)譯文
- 地藏經(jīng)譯文
- 心經(jīng)講解
- 心經(jīng)譯文
- 南懷瑾:《金剛經(jīng)說什么》
- 六祖壇經(jīng)原文
- 瑜伽師地論譯文
- 六祖壇經(jīng)譯文
- 楞嚴經(jīng)講解
- 楞嚴經(jīng)譯文
- 金剛經(jīng)講解
- 大般涅槃經(jīng)原文
- 俱舍論原文
- 地藏經(jīng)講解
- 地藏經(jīng)譯文
- 楞嚴經(jīng)原文
- 楞伽經(jīng)譯文
- 涅槃經(jīng)原文
- 無量壽經(jīng)譯文
- 瑜伽師地論白話文
- 瑜伽師地論講記
- 解深密經(jīng)原文
- 阿彌陀經(jīng)原文
- 地藏經(jīng)白話文(王智隆居士)
- 成唯識論原文
- 維摩詰經(jīng)譯文
- 大般涅槃經(jīng)白話文
- 華嚴經(jīng)講解
- [放生起源]寺院設立放生池在經(jīng)典或傳統(tǒng)上有什么根據(jù)?
- [感應故事]心經(jīng)故事
- [白茶]什么是白茶,有哪些品種?
- [白茶]什么是白茶?白茶的簡單介紹
- [佛與人生]面對別人的批評,應該怎么做?
- [佛學常識]八關齋戒的解釋、戒相、功德利益
- [佛學常識]袈裟是什么意思?為什么叫福田衣?
- [佛學常識]為什么把佛法僧三者稱為“寶”?
- [佛學常識]為什么要皈依三寶?歸投三寶令身心安穩(wěn)
- [人物故事]佛教貧女供燈的故事與啟示
- [佛經(jīng)故事]釋迦牟尼佛和菩提達多的雙頭鳥故事
- [佛學常識]食存五觀指的是什么?
- [人物故事]阿育王的小王妃須阇哆,持戒穿素服得寶珠
- [禪宗公案]老修行人“三十年不冒煙”的故事
- [佛經(jīng)故事]富孩子變窮孩子,《法華經(jīng)》窮子喻的故事
- [佛學常識]布施的意思與種類
- [佛經(jīng)故事]伽尸比丘尼身披袈裟出生的因緣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