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了解佛教徒嗎?
這個世界上存在著這樣一群人,他們可能剃光頭,也可能不剃,他們焚香,禪坐,他們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喝酒。若是出家眾則需遵守更多的戒律。他們相信善有善報,惡有惡報。相信因緣法。他們傳遞智慧。理論上,佛教徒是這樣的人。據說地球上存在著三億多這樣的人。
也許你很容易辨認出家的佛教徒,因為他們有特殊的制服。但很難辨認在家的佛教徒,很多人喜歡在家里擺上觀音像,或是在車里掛一串念珠。但這不表示他就是佛教徒。若僅從外表來看,那些在家的佛教徒不像伊斯蘭教徒那樣易于辨認。
你期待的佛教徒是溫文爾雅的,清心寡欲的,見錢眼不開的,理論上佛教徒似乎應該是如此。但是你遇到的佛教徒可能和你的期待恰恰相反,太多的人向我抱怨他遇到的佛教徒和他的期待不符。為什么學佛的人還這么大脾氣?你是怎么學的?為什么那個出家人老是盯著女孩子看?對此你大可不必奇怪,我倒是覺得,如果佛教徒都如你所期待的那樣完美,那他們就不叫佛教徒了,你應該叫他們佛。
你知道,佛教徒是一群向佛學習的人,但大多數佛教徒不是佛,他們有各種毛病的凡人,你喜歡的他們也喜歡,你討厭的他們也討厭,你有的小心眼他們也會有。貪嗔癡慢疑,應有盡有。
這一點不會因為他在某一天宣誓成為佛教徒而立即發(fā)生改變。(要成為一個名義上的佛教徒并不困難,有時候只需要花點錢。)無數的歷史事實證明一個人在經過佛教的系統(tǒng)訓練之后會改變,但這種改變通常比較漫長。有時候修行就像是兩個人面對面拉一根繩子,如果你稍有松懈,就會被對方拉過去。
所以,你應該原諒那些讓你失望的佛教徒,他們是希望自己變得完美的人。如果一個人希望變得完美,那表示他還不完美。期待所有的佛教徒如佛陀一般完美只會讓你自己失望。
況且,依照歷史記載,那些曾經在佛陀身邊生活過的人一樣認為佛陀不完美,善星比丘就是這樣的人。
最不理智的事情就是通過佛教徒的行為判研佛教的價值,就像宗薩親哲仁波切所說的那樣:佛教徒與佛教是兩回事,正如民主黨人與民主是兩回事一樣。
從有記載的佛教歷史我們可以獲知,宣稱自己是佛教徒的人曾經做出很多可怕的事情:當菩提達摩在廣州登陸的時候,中國佛教徒并未做好迎接禪宗的心理準備。雖然達摩多數時間是獨自坐在一個山洞里,但是求法的人還是絡繹不絕。這足以使一些人的心中毒,嫉妒促使一些佛教徒干出極端不智的事,他們在達摩的飲食里面下毒。同樣的事情也發(fā)生在藏傳佛教的密勒日巴身上。中國禪宗的六祖甚至面臨著其他佛教徒的追殺。做出這些事的都是佛教徒。所以你要知道,雖然理論上佛教徒是一群希望自己變得完美的人,但有時候他們會控制不住自己。但必須承認的是,要控制自己并非易事。能夠時刻觀照自己心念不隨念轉的人即使在佛教圈里也不特別多。但這不應該被認為是佛教的錯。佛教里有菩提達摩這樣的人,也有給他下毒的人。佛教不會拒絕任何人,包括下毒的人。
還存在著另一種情況,就是你對佛教徒抱有錯誤的期待和認知,你認為佛教徒必須是什么樣的人(那只是你對佛教徒的定義,未必是佛教徒真正的定義),但那很可能是你對佛教錯誤認知所導致的狹隘想法(譬如有些人堅持認為佛教徒必須過清苦的生活才是正統(tǒng)的佛教徒,他們顯然不知道佛教徒里曾經有過維摩詰居士這樣的超級富豪。他們甚至無法接受比丘使用手機)。雖然佛教有各種戒律,但在某些時候佛教徒并無固定的行為規(guī)范,大乘尤其如此。為了利益眾生,你可以去做任何事。認為必須如何才是佛教徒是非常錯誤的認識。悉達多太子當初離開皇宮,并不是希圖制造另一個囚籠。
但是不要以為我這么說表示我比其他佛教徒更好,其實,我大概是你能看到的比較糟糕的佛教徒。雖然我經常在網上教誡大家不要浪費時間在無益之事上面,但我偶爾也會在網上看電視劇到后半夜;雖然我訓練自己去愛一切眾生,但到目前為止,我最愛的還是自己。雖然在少數時候,我也會愛別人勝過自己。
所以,我是你能見到的比較糟糕的佛教徒。你有過的我都有,我相信多數佛教徒都處于這種狀態(tài),他們是有待改善的凡夫,有向善的愿望,但同樣具備凡夫所有的習氣。他們有時候是天使,有時候是魔鬼。所以你不應該對他們過于苛刻。大多數佛教徒是和你一樣的人。
無論如何,在這個物質泛濫的世界上,還有人愿意去做這件事,愿意每天拿出一點時間去修行,愿意拿出自己為數不多的錢去放生,這是一個奇跡。不管他做得好不好,重要的是他在做,你身邊有多少人愿意去做這些事?可能非常非常地少。無論如何,這是一群愿意趨向于真理的人。雖然他們距離完美尚有距離,重要的是他們有變得完美的意向。在我們的時代,這樣的人已經快像恐龍一樣滅絕了。再過幾千年,佛陀的教法就會在這個世界上消失,那個時候,你再也無法看到這群人,那個叫悉達多的男人也曾經是我們這樣的人。和我們有著一樣的無明,一樣的貪嗔癡。但他后來成了佛。
我不太確定佛教徒里有多少人真正相信自己可以成佛。但我不認為這個比例會很高。我知道我身邊的人只有少數幾個確定自己可以成佛。其他人只是出于想讓自己過得更好的目的來做這一切。我自己非常相信和確定這件事。并為此而努力。
在這個時代,能夠相信成佛的人即使在佛教徒里也不多見。那些相信自己能成佛并為此而努力的佛教徒尤為珍貴,雖然他們有各種各樣的毛病,但他們是未來佛。你不能要求他們在很短的時間內洗干凈自己穿了幾百年的褲子,不是嗎?
不要對佛教徒抱太高的期待,那樣你會失望。當然也包括其他事。在任何事情上不要期待,這樣你會過得很輕松。
- 上一篇:注意力是修心的開始
- 下一篇:佛教徒應以怎樣的態(tài)度來賺錢?自利利人
- 最全的燒香圖解,燒香有何含義與講究?
- 皈依之后需要注意什么嗎 皈依佛門后的注意事項
- 開天眼后究竟能看到什么?
- 楞嚴咒簡介,什么人不能念楞嚴咒?
- 常犯邪淫者得十種苦報 從婚后出軌事件看出的因果報應
- 地藏經簡介,地藏經主要講什么?
- 《華嚴經》簡介,大方廣佛華嚴經講什么?
- 佛教基礎知識
- 最簡單的三皈依儀式-如何授三皈五戒居士儀軌
- 持咒打坐的方法 持咒打坐的姿勢圖
- 為什么要學佛?有什么用呢?
- 心經簡介,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內容介紹
- 心經入門
- 2020年佛教節(jié)日一覽表
- 佛教唱贊時法器打法
- 什么是佛教?佛教的精髓是什么?佛的定義呢?
- 為什么要燒香拜佛?燒香的含義是什么?
- 什么是咒語?佛教最神奇的九個咒語
- 佛教名詞
- 準提咒簡介,準提咒功德及妙用
- 學佛前要了解的基本內容
- 佛教和印度教的區(qū)別
- 持咒是什么意思?如何持咒?
- 佛咒入門
- 文殊菩薩心咒簡介
- 皈依是什么意思?皈依三寶又是什么意思?
- 誦經有訣竅嗎?誦經的十二條訣竅
- 初入佛門該怎樣修行?
- 在家燒香有什么講究?一些禁忌千萬不要觸碰!
- 皈依證怎么辦理?辦皈依證后的忌諱是什么?
- 女眾出家前須知,一生只有一次出家機會
- 往生咒簡介,念往生咒要注意什么?
- 給去世的人上香的規(guī)矩
- 楞嚴經簡介,楞嚴經大致在講什么?
- 求佛有沒有用?為什么說佛菩薩可以保佑人?
- 觀自在是什么意思?怎么理解?
- 金剛經入門
- 佛教因果定律
- 清心咒簡介
- 涅槃是什么意思?涅槃的四種分類分別指什么?
- 知足少欲少煩惱
- 多也足,少也足
- 什么是滿足?
- 容易知足是不求上進?
- 知足就不會抱怨
- 現(xiàn)在擁有的就是最好的
- 最自在的生活享受
- 真正的解脫
- 幸福是什么?
- “忙”不是問題
- 都是新的
- 忙中有序地趕工作
- 快不一定就好
- 把工作當成趣味的生活
- 保持平靜的心
- 好壞不放心上
- 工作要懂得隨順因緣
- 面對工作調整,要能夠隨遇而安,別挑三揀四
- 放下身段大有可為
- 別做一行怨一行
- 以諒解解開壓力
- 把希望當成壓力
- 少一點得失心
- 轉壓力為自我期許
- 盡其在我
- 把自己放空一下
- 壓力是成長助力
- 心甘情愿就不苦
- 挫折是正常的
- 不和過去比較
- 化解壓力
- 不求人關心
- 堅持走下去
- 機會總會輪到你
- 讓彈力球變成棉花
- 在機會中發(fā)展與成長
- 盡其在我,雖敗猶成,僥幸而得,雖成實敗
- 自我激勵是成功不可或缺的元素
- 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培養(yǎng)健全的性格
- 對于生活要心存感恩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