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珠的穿法及意義
佛珠也叫念珠,一串標準的佛珠應該由母珠,子珠,隔珠,弟子珠,記子留和一些飾物組成!穿佛珠也是很有講究的,尤其是三通穿法!
佛珠的穿法
佛珠的三通是這樣穿的:
1.準備好彈力線、剪刀、打火機、珠子、細銅絲(細魚線 細鐵絲都可以)
2.把彈力線內芯往外抽點 用剪刀剪去,把外邊的棉線拉直,用打火機燒一下,用手捻一下
3.把珠子用導線串在彈力線上
4.將細銅線彎成弧狀,從三通珠子上邊孔穿下來
5.把三通珠子穿在整串珠子上邊
6.把彈力線的另一端穿過彈力線另一端,再穿過細銅線的中間
7.回抽彈力線,讓幾個接觸點拉到三通珠中間,然后拉三通珠上邊的細銅線
8.串上佛塔和小珠子
接下去的就是佛珠打結——中國節(jié)打法
佛珠的意義
佛珠一般由108顆念珠組成,在第7顆、21顆、54顆、87顆、101顆用其他顏色或大小的珠子隔開,稱為:隔珠或數取。一般來說隔珠要比子珠稍大,數量可以采用1到3顆不等,并且不計算在108顆之內。54顆的佛珠要在第27顆前加隔珠,27顆、18顆的佛珠則要在每9顆加一粒隔珠。
記子留是指每串弟子珠的末端所附的比弟子稍大的一些珠;蛘唢椢,也可用金剛結代替,目的是防止弟子珠滑落。在佛珠的開始處的母珠上又附有2根粗帶子,在每根帶子上又串有十枚小金剛環(huán)或十顆小珠,以十顆為一串,如同算盤。采用十進位,代表佛教十波羅密。即:施、忍、精進、禪定、般若、方便、愿、力、智、戒。
佛珠的每一部分都有其特殊的意義。母珠(佛頭)代表:佛寶;貫串整串珠的繩子代表:法寶;小珠代表:僧寶……一串佛珠共有:2佛、4如來、4涅磐、8菩薩、6波羅密、4天王、29天、1四天王子、1杭珠弟子、1地神、18地獄、1師長、1施主、28星宿組成,共108顆。
它的意義是:1為善財童子、2為愛染明王、3為不動明王、4為善密童子、5為地藏菩薩、6為釋迦牟尼佛。
掛珠通常是指一百零八粒以上可以掛在頸項上的念珠。使用掛珠很有講究,通常出家人之中,只有住持、長老、法會主持者及當家?guī)煵拍軖熘樽;或者出?a href="/remen/shoujie.html" class="keylink" target="_blank">受戒十年以上的師父才可掛珠子。念珠的須子,如果是當家?guī),須子掛在右邊;知客須子掛在左邊;主持大和尚須廣掛在背后,稱為拖珠。在家居士是絕對不可以掛念珠的。念珠掛在頸上掛一圈;如果手上拿著一定要是兩圈;如放在臺案上,一定要放三圈,才合規(guī)矩。
念珠是修行的工具,念佛、持咒存乎一心。“靜慮離妄念,持珠當心上”。佛珠的數量、構造和質料都只是助道的助緣,不可過于著相和執(zhí)著:“相由心生,境由心轉,心系諸佛,珠可助道。”以佛、道教為主要宗教的中國,戴手珠的習慣來自于佛教的念珠,念珠又稱作佛珠、數珠等,是人們在念佛時紀錄的工具。而念佛是修行佛道基本方法之一,掐算著捻念珠誦經持咒念佛,就能生諸種功德,其最大的利益在于可讓人凝聚精神、方便修行。在中國民間即使非佛教徒也有配戴佛珠的習慣,因為非佛教徒亦多相信手戴佛珠可保平安。
念珠種類大致分成手珠、持珠及掛珠三大類。念珠也稱作佛珠、誦珠、咒珠、數珠等。這里提及的手珠一般是戴在手腕上,亦可隨時拿在手上掐捻念佛。念珠的顆數除了常見經書所戴的顆數外,亦有視乎手腕粗細及珠子的大小而定。
經書所載的掛珠、持珠及念珠的顆數大致分為1080顆,表示十法界各有一百零八種煩惱,合成為1080種煩惱。十法界包括迷的六界,即地獄、餓鬼、XX、修羅、人間及天上,是六道輪回的世界。后四界是圣者悟的世界,即聲聞、緣覺、菩薩及佛界。
108 顆——表示求正百八三昧,斷除一百零八種煩惱。 一百零八種煩惱一般說法是六根(眼、耳、鼻、舌、身、意)各有苦、樂、舍三受,合為十八種。六根各有好、惡、平三種,合為十八種,總計三十六種,再以過去、現在、未來三世合為一百零八種煩惱。
54 顆—— 表示菩薩修行的五十四個階位,即是十信、住、十行、十回向、十地、四善根因地。
42 顆——表示菩薩修行過程的四十二種階位,即是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覺及妙覺。
36 顆 —— 與 108 顆意義相同。為便于攜帶將 108 顆分為三份。
27 顆 —— 表示小乘修行四向四果之二十七賢位,即前四向三果之十八有學與第四果阿羅漢之九無學。
21 顆 —— 表示十地、十波羅蜜、佛果等二十一位。
18 顆 —— 表征十八界(六根、六塵、六識),迷時被十八界轉,悟時轉十八界。
14 顆 —— 表示觀音菩薩的十四無畏。
- 上一篇:佛教怎么看命中注定?
- 下一篇:如何念佛和持咒?
- 最全的燒香圖解,燒香有何含義與講究?
- 皈依之后需要注意什么嗎 皈依佛門后的注意事項
- 開天眼后究竟能看到什么?
- 楞嚴咒簡介,什么人不能念楞嚴咒?
- 常犯邪淫者得十種苦報 從婚后出軌事件看出的因果報應
- 地藏經簡介,地藏經主要講什么?
- 《華嚴經》簡介,大方廣佛華嚴經講什么?
- 佛教基礎知識
- 最簡單的三皈依儀式-如何授三皈五戒居士儀軌
- 持咒打坐的方法 持咒打坐的姿勢圖
- 為什么要學佛?有什么用呢?
- 心經簡介,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內容介紹
- 心經入門
- 2020年佛教節(jié)日一覽表
- 佛教唱贊時法器打法
- 什么是佛教?佛教的精髓是什么?佛的定義呢?
- 為什么要燒香拜佛?燒香的含義是什么?
- 什么是咒語?佛教最神奇的九個咒語
- 佛教名詞
- 準提咒簡介,準提咒功德及妙用
- 學佛前要了解的基本內容
- 佛教和印度教的區(qū)別
- 持咒是什么意思?如何持咒?
- 佛咒入門
- 文殊菩薩心咒簡介
- 皈依是什么意思?皈依三寶又是什么意思?
- 誦經有訣竅嗎?誦經的十二條訣竅
- 初入佛門該怎樣修行?
- 在家燒香有什么講究?一些禁忌千萬不要觸碰!
- 皈依證怎么辦理?辦皈依證后的忌諱是什么?
- 女眾出家前須知,一生只有一次出家機會
- 往生咒簡介,念往生咒要注意什么?
- 給去世的人上香的規(guī)矩
- 楞嚴經簡介,楞嚴經大致在講什么?
- 求佛有沒有用?為什么說佛菩薩可以保佑人?
- 觀自在是什么意思?怎么理解?
- 金剛經入門
- 佛教因果定律
- 清心咒簡介
- 涅槃是什么意思?涅槃的四種分類分別指什么?
- 心底的亮色
- 見善則遷,有過則改
- 說起來容易,活起來不容易
- 人生總在成長
- 抬頭是天,腳下是路
- 偈語是怎樣形成的?
- 一路走來一路忘
- 因為哭過,笑才燦爛
- 假如生命能夠穿越
- 無論過去將來多美,記得珍惜眼前
- 日子還長,你要好好走
- 往事一壇老咸菜
- 對人生最好的表白
- 突然白頭,且斷妄想
- 幽默是智慧的光芒在閃現
- 好心情為生活著色,用好心情迎接每一天
- 心在風中,望紅塵種種
- 人生轉瞬即逝,不如憐取眼前人
- 人生有哪些來源?
- “忍”是一種擔當,忍之為德,在于負重
- 人生有什么體驗?
- 如何才能做個名副其實的“觀自在”?
- 人要放大一些什么?
- 精神的營養(yǎng)
- 知足的意義
- 謙虛是待人處世一種不卑不亢的態(tài)度
- 煩惱都是自找的
- 人生最大的幸福是放得下
- 開發(fā)心地,幫助自己、幫助他人
- “期待”對人生有什么重要?
- 從今天做起,凡事把握當下、活在當下
- 如何決定人生的方向?人生方向的原則
- 人生的“路”
- 居家生活中,如何保持一顆歡喜心?
- 佛教的這六事為什么能讓人得度?
- 人生八不可
- 人生真的有“十全”嗎?十全人生
- 三品人生,你要過哪一品的人生呢?
- 怎樣美化人生?
- 如何評價一個人?
- [星云大師]修橋鋪路又齋僧,戒殺放生第一因的解釋
- [普洱茶]普洱茶“越陳越香”嗎?
- [華嚴經]寧受無量苦,得聞佛聲音,不受一切樂,而不聞佛名
- [禪宗典藏]《祖堂集》的價值何在?
- [生活故事]信徒的捐贈
- [哲理故事]眼睛不要總是睜得那么大
- [佛與人生]心底的亮色
- [佛學常識]偈頌的術語
- [星云大師]滾滾紅塵古路長,不知何事走他鄉(xiāng)的解釋
- [六祖壇經]《壇經》中對于“不二法門”是如何解釋的?
- [紅茶]滇紅工夫茶屬于什么茶?
- [禪宗公案]騎牛覓牛是什么意思?
- [生活故事]舍得舍得有舍有得
- [哲理故事]藍天白云常自在,行云流水心無礙
- [佛與人生]見善則遷,有過則改
- [佛學常識]偈頌有哪些形式?偈頌的形式
- [星云大師]春日才看楊柳綠,秋風又見菊花黃的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