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華人佛教 > 佛學入門 > 佛學常識 >

佛珠的穿法及意義

佛珠的穿法及意義

  佛珠也叫念珠,一串標準的佛珠應該由母珠,子珠,隔珠,弟子珠,記子留和一些飾物組成!穿佛珠也是很有講究的,尤其是三通穿法!

佛珠的穿法

  佛珠的三通是這樣穿的:

  1.準備好彈力線、剪刀、打火機、珠子、細銅絲(細魚線 細鐵絲都可以)

  2.把彈力線內芯往外抽點 用剪刀剪去,把外邊的棉線拉直,用打火機燒一下,用手捻一下

  3.把珠子用導線串在彈力線上

  4.將細銅線彎成弧狀,從三通珠子上邊孔穿下來

  5.把三通珠子穿在整串珠子上邊

  6.把彈力線的另一端穿過彈力線另一端,再穿過細銅線的中間

  7.回抽彈力線,讓幾個接觸點拉到三通珠中間,然后拉三通珠上邊的細銅線

  8.串上佛塔和小珠子

  接下去的就是佛珠打結——中國節(jié)打法

佛珠的意義

  佛珠一般由108顆念珠組成,在第7顆、21顆、54顆、87顆、101顆用其他顏色或大小的珠子隔開,稱為:隔珠或數取。一般來說隔珠要比子珠稍大,數量可以采用1到3顆不等,并且不計算在108顆之內。54顆的佛珠要在第27顆前加隔珠,27顆、18顆的佛珠則要在每9顆加一粒隔珠。

  記子留是指每串弟子珠的末端所附的比弟子稍大的一些珠;蛘唢椢,也可用金剛結代替,目的是防止弟子珠滑落。在佛珠的開始處的母珠上又附有2根粗帶子,在每根帶子上又串有十枚小金剛環(huán)或十顆小珠,以十顆為一串,如同算盤。采用十進位,代表佛教十波羅密。即:施、忍、精進、禪定、般若、方便、愿、力、智、戒。

  佛珠的每一部分都有其特殊的意義。母珠(佛頭)代表:佛寶;貫串整串珠的繩子代表:法寶;小珠代表:僧寶……一串佛珠共有:2佛、4如來、4涅磐、8菩薩、6波羅密、4天王、29天、1四天王子、1杭珠弟子、1地神、18地獄、1師長、1施主、28星宿組成,共108顆。

  它的意義是:1為善財童子、2為愛染明王、3為不動明王、4為善密童子、5為地藏菩薩、6為釋迦牟尼佛。

  掛珠通常是指一百零八粒以上可以掛在頸項上的念珠。使用掛珠很有講究,通常出家人之中,只有住持、長老、法會主持者及當家?guī)煵拍軖熘樽;或者出?a href="/remen/shoujie.html" class="keylink" target="_blank">受戒十年以上的師父才可掛珠子。念珠的須子,如果是當家?guī),須子掛在右邊;知客須子掛在左邊;主持大和尚須廣掛在背后,稱為拖珠。在家居士是絕對不可以掛念珠的。念珠掛在頸上掛一圈;如果手上拿著一定要是兩圈;如放在臺案上,一定要放三圈,才合規(guī)矩。

  念珠是修行的工具,念佛、持咒存乎一心。“靜慮離妄念,持珠當心上”。佛珠的數量、構造和質料都只是助道的助緣,不可過于著相和執(zhí)著:“相由心生,境由心轉,心系諸佛,珠可助道。”以佛、道教為主要宗教的中國,戴手珠的習慣來自于佛教的念珠,念珠又稱作佛珠、數珠等,是人們在念佛時紀錄的工具。而念佛是修行佛道基本方法之一,掐算著捻念珠誦經持咒念佛,就能生諸種功德,其最大的利益在于可讓人凝聚精神、方便修行。在中國民間即使非佛教徒也有配戴佛珠的習慣,因為非佛教徒亦多相信手戴佛珠可保平安。

  念珠種類大致分成手珠、持珠及掛珠三大類。念珠也稱作佛珠、誦珠、咒珠、數珠等。這里提及的手珠一般是戴在手腕上,亦可隨時拿在手上掐捻念佛。念珠的顆數除了常見經書所戴的顆數外,亦有視乎手腕粗細及珠子的大小而定。

  經書所載的掛珠、持珠及念珠的顆數大致分為1080顆,表示十法界各有一百零八種煩惱,合成為1080種煩惱。十法界包括迷的六界,即地獄、餓鬼、XX、修羅、人間及天上,是六道輪回的世界。后四界是圣者悟的世界,即聲聞、緣覺、菩薩及佛界。

  108 顆——表示求正百八三昧,斷除一百零八種煩惱。 一百零八種煩惱一般說法是六根(眼、耳、鼻、舌、身、意)各有苦、樂、舍三受,合為十八種。六根各有好、惡、平三種,合為十八種,總計三十六種,再以過去、現在、未來三世合為一百零八種煩惱。

  54 顆—— 表示菩薩修行的五十四個階位,即是十信、住、十行、十回向、十地、四善根因地。

  42 顆——表示菩薩修行過程的四十二種階位,即是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覺及妙覺。

  36 顆 —— 與 108 顆意義相同。為便于攜帶將 108 顆分為三份。

  27 顆 —— 表示小乘修行四向四果之二十七賢位,即前四向三果之十八有學與第四果阿羅漢之九無學。

  21 顆 —— 表示十地、十波羅蜜、佛果等二十一位。

  18 顆 —— 表征十八界(六根、六塵、六識),迷時被十八界轉,悟時轉十八界。

  14 顆 —— 表示觀音菩薩的十四無畏。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