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引佛是哪個世界的佛?

  十二光佛,為贊嘆阿彌陀佛光明德用的十二種稱號。即無量光佛、無邊光佛、無礙光佛、無對光佛、焰王光佛、清凈光佛、歡喜光佛、智慧光佛、不斷光佛、難思光佛、無稱光佛、超日月光佛;語出《無量壽經(jīng)》卷上。

  依《無量壽經(jīng)連義述文贊》卷中之解釋,佛光不能計數(shù)故名無量;無緣不照故名無邊;無有人法能障故名無礙;非諸菩薩所及故名無對;光明自在而無更上者故名焰王;由佛無貪善根而現(xiàn),亦能除眾生貪濁之心故名清凈;從佛無嗔善根而生,能除眾生嗔恚癡心故名歡喜;光從佛無癡善根心起,復(fù)除眾生無明品心故名智慧;佛之常光恒為照益故名不斷;光非諸二乘等所測度故名難思;光亦非余乘等所堪說故名無稱;佛光日夜恒照不同娑婆二曜故名超日月。

  除上述十二光佛之通稱外,其它譯本及梵文在名稱、數(shù)目上又有不同的說法。如《大阿彌陀經(jīng)》卷上及《平等覺經(jīng)》卷一中,僅有光明經(jīng)嘆語而不列佛名!洞蟪藷o量壽莊嚴(yán)經(jīng)》卷中、《大寶積經(jīng)》卷十七〈無量壽如來會〉、梵文《無量壽經(jīng)》等,則各舉十三光、十四光、二十光之名,明示佛光之德相。

  又,《大佛頂首楞嚴(yán)經(jīng)》、《九品往生阿彌陀三摩地集陀羅尼經(jīng)》中,則以十二光佛為十二如來之別號,然此均是由《無量壽經(jīng)》而來的一種轉(zhuǎn)說,屬后世之思想。

  阿彌陀三十七號,指阿彌陀的三十七種德號。即無量光、真實明、無邊光、平等覺、無礙光、難思議、無對光、畢竟依、光炎王、大應(yīng)供、清凈光、歡喜光、大安慰、智慧光、不斷光、難思光、無稱光、超日月光、無等等、廣大會、大心海、無上尊、平等力、大心力、無稱佛、婆伽婆、講堂、清凈大攝受、不可思議尊、道場樹、真無量、清凈樂、本愿功德聚、清凈勛、功德藏、無極尊、南無不可思議光等三十七種。此系日僧親鸞于《凈土和贊》之初,依《贊阿彌陀偈》而列出者。其中,無量光、無邊光、無礙光、無對光、光炎王、清凈光、歡喜光、智慧光、不斷光、難思光、無稱光、超日月光等十二種德號,稱為十二光,阿彌陀由于有此光明,故有此德號。

  阿彌陀三尊,指阿彌陀佛及其脅侍觀世音及大勢至。如《觀無量壽經(jīng)》說:“無量壽佛住立空中,觀世音、大勢至是二大士侍立左右,光明熾盛不可具見,百千閻浮檀金色不得為比。”

  關(guān)于脅侍菩薩的方位,一般以觀音在佛的左方,勢至在佛的右方。但在梵文《法華經(jīng)》〈普門品〉的頌文中,觀音在彌陀佛的右方或左方!妒幻嬗^自在菩薩心密言念誦儀軌》卷中及《阿唎多羅陀羅尼阿嚕力經(jīng)》,說右方是觀音,左方是勢至!洞笸恿_尼集經(jīng)》卷二說佛的右方是十一面觀音,左方是大勢至。而《觀無量壽經(jīng)》及《不空罥索神變真言經(jīng)》卷五說佛之左邊有一大蓮華,觀音坐于其上,佛右邊的蓮華上坐大勢至菩薩。這是因為觀音為悲之代表,即下化眾生之義,故置于左方;勢至代表智,意為上求菩提,故安于右方。

  關(guān)于二脅侍的形像,觀音的寶冠中有化佛,勢至的寶冠中有寶瓶。自中古以來,一般是作觀音兩手持蓮臺,勢至合掌。

  阿彌陀大咒,指阿彌陀佛的陀羅尼。出自《無量壽儀軌》。也稱為無量壽佛根本陀羅尼、阿彌陀如來根本陀羅尼或十甘露咒。為真言宗三陀羅尼(阿彌陀大咒、寶篋印陀羅尼、尊勝陀羅尼)之一。

  依《無量壽如來觀行供養(yǎng)儀軌》所載,誦此阿彌陀咒一遍,即滅十惡四重五無間,一切罪障皆悉消滅。若有比丘比丘尼犯根本罪,誦七遍已,即時得還戒品。誦滿一萬遍,則獲得不廢忘菩提心三摩地,菩提心顯現(xiàn)于身中,皎潔圓明猶如凈月,臨命終時,見無量壽如來及無量俱胝菩薩眾來迎,即生極樂世界上品上生,證菩薩位。

  從大本《阿彌陀經(jīng)》來看,阿彌陀佛凈土,在初期大乘的凈土思想中,是富有特色的。法藏比丘立二十四愿(或四十八愿),成立一完善的凈土,作為救濟眾生,來生凈土者修道的道場。在選擇二百十億國土,結(jié)成二十四愿以前,彌陀凈土的根本特性,早已在佛前表示出來,如《阿彌陀(三耶三佛薩樓佛檀過度人道)經(jīng)》卷上說(大正12·300c):“令我后作佛時,于八方上下諸無央數(shù)佛中最尊,智慧勇猛。頭中光明,如佛光明所焰照無極。所居國土,自然七寶,極好。令我后作佛時,教授名字,皆聞八方上下無央數(shù)佛國,莫不聞知我名字者。諸無央數(shù)天人民及蜎飛蠕動之類,諸來生我國者,悉皆令作菩薩、阿羅漢無央數(shù),都勝諸佛國。”

  經(jīng)中所說的二十四愿,或四十八愿,都不外乎這一根本意愿的具體組合。阿彌陀佛的光明,勝過一切佛。佛的光明、名聞(稱),為十方無數(shù)佛國所稱譽,為十方諸天人民稱嘆,所以發(fā)愿往生:這是第二十四愿。阿彌陀佛的特勝,從佛的光明、名聞而表達出來。佛的光明遍照,使一切眾生的苦迫,得到解除,在釋尊入胎、出胎、成佛的因緣中,部派佛教有不同程度的放光傳說。阿彌陀凈土,是重視光明的利益眾生,而予以高度的贊揚。勝過一切佛,是阿彌陀佛的根本愿,所以第十七愿說:“令我洞視(天眼通)、徹聽(天耳通)、飛行(神足通),十倍勝于諸佛。”十八愿說:“令我智慧說經(jīng)行道,十倍于諸佛。”也許這過于特出,不大適合“佛佛平等”的原則,所以這二愿,其他譯本都刪略了。根本意愿中的國土七寶所成,是第三愿,《無量清凈平等覺經(jīng)》沒有這一愿。在凈土本愿思想的發(fā)展中,著重于來生凈土者的功德。凈土思想的重點,不止是理想的自然環(huán)境,而在乎凈土中的德行與進修,圣賢間和平的向道。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