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華人佛教 > 佛學入門 > 佛學常識 >

不惡口不兩舌的果報

不惡口不兩舌的果報有多殊勝?

  不惡口,止前惡言加人之惡行,行軟語之善。過去處事待人接物言語不善,容易得罪人,得罪人自己還不知道。言語,古人非常重視,孔夫子教學四科,第一個是德行,第二就是言語。言語是禍福之門,說的人無心,聽的人有意。傷害別人的言語,人家會記恨,記恨在心,將來有機會他就來報復你,你不知道禍從哪來的,所以言語是最容易得罪人的。

  勸善規(guī)過都要用軟語,要用柔和,否則的話,你的好朋友跟你就疏遠了。雖然他有過失,你勸他是好意,但是你的言詞態(tài)度不行,對方能不能接受?老師教學生都不例外,我跟李老師十年,他老人家教訓學生,絕對不是當著大眾,學生犯了過失,他把他叫到房間裡面去勸導他。勸導,把利害得失分析給他聽,學生覺悟了,對老師感恩。如果在大庭廣眾當中你去喝斥他,不一定會感激你,雖然知道錯誤,你讓他沒面子,他就會懷恨在心。

  連教學,在現前這個時代都不能得罪學生,現在甚至于父母教子女也不敢得罪他。為什么?他不懂得孝道,所以確實會引起叛逆的行為,F在這個社會,殺父親、殺母親已經不算是新聞了,常常有。這個在過去是不可能發(fā)生的,現在這個社會常有。我們的言語態(tài)度能不謹慎嗎?不謹慎,自己惹來的禍害不能怪人。普賢菩薩教給我們禮敬諸佛,對一切眾生都要恭敬,這個很有道理,學生恭敬老師,老師也恭敬學生。不能像從前老師對學生那么認真教,不行了,找不到這種學生。

  父母對兒女也不例外,現在是都把他當作朋友看待,尊卑上下之禮沒有了,從小沒有學過,他也沒有看到過,你要用尊卑之禮來待人,你就錯了。在古代可以,現代不可以了。這個要不要恢復?要,怎么恢復?現在人真正要留意,好好的學習,總得叁代、四代之后才能恢復。道德仁義恢復了,社會安定了,天下太平了,絕對不是短時間能夠做得到的,要做,如果要不做,這世界會毀滅。我們做得很辛苦,知道果報要在二、叁代之后才能看見,我們這一代看不見。這是一樁莫大功德之事,應該做,必須要做,從自己做起就對了,不要期望別人。

  「不兩舌」,兩舌是挑撥是非,止住以前「搆斗兩邊之惡行」。這兩個人關係很好,他在當中挑撥,讓彼此發(fā)生猜疑,最后變成冤家對頭。擅于兩舌的這些人,他造的這個罪業(yè),地獄裡有拔舌地獄,拔舌地獄就是兩舌惡業(yè)所感得的。

  再不給人挑撥是非了,「當行和合之善」。確實心裡面念念希望一切眾生,擺在我們眼前的,不同的國家、不同的族群、不同的文化、不同的宗教信仰,全是一家人。念念希望大家互相敬愛、互相關懷、互相照顧、互助合作,不要有分別、不要有執(zhí)著,這個世界多美好!這樁事情能不能做到?從我自己去做,我能做到。但是我們只有付出,絕不求別人這樣對待我,我們就做得很歡喜、很快樂。如果樣樣都求我對你好,你也要對我好,那你的煩惱就來了。

  我對他好,他為什么對我不好?我對他好,他沒有感受到我對他好;換句話說,我對他好還不夠,他還沒有感受到,他哪一天感受到了,他就會對我很好。因為人同此心,心同此理,決定不求果報,所以只問耕耘,莫問收穫。我們的收穫在哪裡?我們的收穫在極樂世界,我們的收穫不在娑婆世界,在極樂世界。怎么知道?因為阿彌陀佛他老人家對遍法界虛空界一切眾生如是如是,我們跟阿彌陀佛同一樣的心、同一樣的愿、同一樣的行為,你就想想看,我們來生肯定是極樂世界,不是別的地方,所以這個果報你說多殊勝!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