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的佛家過午不食飲食法
所謂的過午不食,是佛陀為出家比丘制定的戒律。在律部中正確的說法叫“不非時食”。也就是說不能在規(guī)定許可以外的時間吃東西。這個時間就是在太陽到正中午后,一直到次日黎明,這段時間是不允許吃東西的。但是身體有特殊需要的除外(例如病人)。正中午指的不是中午十二點,是以太陽升到正中天為準。
趙樸初老居士在《佛教常識答問》中寫道:按照佛制,比丘午后不吃食物。原因有兩個:1、比丘的飯食是由居士供養(yǎng),每天只托一次缽,日中時吃一頓,可以減少居士的負擔;2、過午不食,有助于修定。這個制度,今天南方國家仍普遍實行。最嚴格的只喝白水,連牛奶、茶、椰子水都不喝。但一般的僧人午后可以喝茶、果汁,也可以吃糖。我國漢族禪宗僧人從古有自己耕種的習慣,由于勞動的緣故,晚上非吃東西不行。所以在多數(shù)寺廟中開了過午不食的戒,但是被視為‘藥食’,但持過午不食戒的僧人為數(shù)也仍不少。
如本法師著《佛學問答》寫道:過午不食的好處極多,是故佛陀制定之:
一、食欲少,能減低男女愛欲之心。
二、能得身心輕安,讓腸胃得到適當休息。
三、易入禪定(梵語dhyana)。
四、有更充裕的時間可修行悟道。
五、欲得解脫(梵語vimokso),食欲必然凈化故。
六、三世諸佛皆依過午不食。
持過午不食有如上所述之好處,有理念而持午,人人皆可行之,持之以恒,即可得到持午之功德與利益,無有限制。
過午不食初學者的操作步驟:
1.早上要吃得好,中午吃得飽,晚餐吃得少。
2.絕對不可以吃宵夜。
過午不食過階段者的操作步驟:
1.吃飯時間改為早上5:00-下午1:00。
2.先從每周一天過午不食,連續(xù)四周后再調整一次。
3.當連續(xù)一個月過午不食后,可停五天,接著再二個月過午不食,停五天
以此類推,連續(xù)五個月過午不食,再休息五天,經過以上幾個過程,差不多就能穩(wěn)住過午不食的習慣了。
4.一般最慢七個月內便可漸漸習慣過午不食。
過午不食要堅持5個重要的飲食原則:
一日二餐:早餐吃好,午餐吃飽,不用擔心吃的太多,以飽為原則。
午后禁食:吃過午餐2-3小時后就不要進食,但可以喝水,咖啡,茶,及低熱量的飲料。
食物比例:碳水化合物:蛋白質:脂肪=4:3:3,其中碳水化合物的3/4為蔬菜水果,1/4為淀粉類食物。蛋白質以植物性為主,植物性蛋白質:動物性蛋白質=2:1
低熱量水果:如果晚上真的很餓,可以吃少量。
過午不食的減肥原理是:
早餐:(進食)——胰島素分泌下降——饑餓感產生
午餐:(進食)——胰島素分泌下降——饑餓感產生
空腹期:(不進食)——進入燃燒脂肪期
有一句養(yǎng)生口訣是這樣念的:早上吃的像個皇帝,中午吃的像個將軍,晚上吃的像個乞丐。(由于晚上運動少,晚飯是不易多吃的)古語說:“晚飯只喝湯強似吃藥方”就是這個道理!
過午不食受到減肥人士熱捧的六大理由是:
1.簡單——不用刻意挑剔食物,不用斤斤計較熱量。
2、方便——面對外食,雖然不能挑剔種類,但是可以選擇不吃。
3.彈性——原則上,下午2點以后不能進食,但若是午餐吃的早,時間可以調整。
4.明顯——臉蛋、下巴、腹部、粗腰、瘦身效果都可見。
5.健康——精神好,不容易疲倦,身心輕盈!
6.體質佳——只要能持續(xù)進行半年至1年,就能完全改善為“吃不胖體質”。
這里還要提醒女孩子們少吃佛家認為不適當?shù)氖澄铮缛嗽斓氖澄铮浩、運動飲料。含有刺激性的食物:煙、酒、咖啡等。燒烤類的油炸類的食物不吃,對肝不好。糯米、炒面、炒飯不食。太多調味料的不食,含有防腐劑、抗氧化劑、防霉劑等食物會破壞肝,腦神經系統(tǒng),因而不食。蛋類容易滋生細菌,最好不食。
恰當?shù)氖澄飫t有:抗癌蔬菜:芥藍菜、高麗菜、花菜等,以及豆腐、水果、白米、燕麥片等淀粉質的,以粗鹽代替醬油,以蒸者調理食物,口渴最好喝開過的溫開水。在吃食物的時候要細嚼慢咽,而實施過午不食的時候不要急功近利,讓自己的身體慢慢適應習慣才好。
具體操作十大原則:
天然健康的飲食原則:雜食,慢食,素食,早食,淡食,冷食,鮮食,潔食,生食,小食。
雜食
雜食充分體現(xiàn)食物互補的原理,是獲得各種營養(yǎng)素的保證。可先從每天吃10種、15種食物做起。
慢食
“一口飯嚼30次,一頓飯吃半個小時”有多重效應:健腦、減肥、美容、防癌。
素食
原意為“基本吃素”,而不是一點葷也不吃,這也是人的消化系統(tǒng)結構所決定的進食原型。
素食是防治文明病的核心措施。
早食
即三餐皆需早。早餐早食是一天的“智力開關”;晚餐早食可預防十余種疾病。
淡食
包括少鹽、少油、少糖等內容。一個“淡”字可解。
冷食
吃溫度過高的食物,對食道健康有害。低溫可延壽,冷食還可增強消化道功能。
鮮食
絕大多數(shù)食物均以新鮮為上,許多“活營養(yǎng)素”可得以保持。提倡“鮮吃鮮做”、“不吃剩”。
潔食
“干凈”包括無塵、無細菌病毒以及無污染物。
生食
并非一切均生食,而是“適合生食的盡量生食”。
小食
21世紀進餐制以日進五餐或六餐為宜,三頓正餐外的小餐(上午10點、下午16點及20點左右)稱為“小食”,具多重功效。它與平時所說的零食有別,后者無定時定量的概念,導致與正餐的矛盾。
- 最全的燒香圖解,燒香有何含義與講究?
- 皈依之后需要注意什么嗎 皈依佛門后的注意事項
- 開天眼后究竟能看到什么?
- 楞嚴咒簡介,什么人不能念楞嚴咒?
- 常犯邪淫者得十種苦報 從婚后出軌事件看出的因果報應
- 地藏經簡介,地藏經主要講什么?
- 《華嚴經》簡介,大方廣佛華嚴經講什么?
- 佛教基礎知識
- 最簡單的三皈依儀式-如何授三皈五戒居士儀軌
- 持咒打坐的方法 持咒打坐的姿勢圖
- 為什么要學佛?有什么用呢?
- 心經簡介,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內容介紹
- 心經入門
- 2020年佛教節(jié)日一覽表
- 佛教唱贊時法器打法
- 什么是佛教?佛教的精髓是什么?佛的定義呢?
- 為什么要燒香拜佛?燒香的含義是什么?
- 什么是咒語?佛教最神奇的九個咒語
- 佛教名詞
- 準提咒簡介,準提咒功德及妙用
- 學佛前要了解的基本內容
- 佛教和印度教的區(qū)別
- 持咒是什么意思?如何持咒?
- 佛咒入門
- 文殊菩薩心咒簡介
- 皈依是什么意思?皈依三寶又是什么意思?
- 誦經有訣竅嗎?誦經的十二條訣竅
- 初入佛門該怎樣修行?
- 在家燒香有什么講究?一些禁忌千萬不要觸碰!
- 皈依證怎么辦理?辦皈依證后的忌諱是什么?
- 女眾出家前須知,一生只有一次出家機會
- 往生咒簡介,念往生咒要注意什么?
- 給去世的人上香的規(guī)矩
- 楞嚴經簡介,楞嚴經大致在講什么?
- 求佛有沒有用?為什么說佛菩薩可以保佑人?
- 觀自在是什么意思?怎么理解?
- 金剛經入門
- 佛教因果定律
- 清心咒簡介
- 涅槃是什么意思?涅槃的四種分類分別指什么?
- 鹿野苑是佛的什么地方?
- 為什么要修習八正道?八正道的重要性
- 怎么知道一個人有沒有大福報?
- 為什么得道的人很自在而普通人不能?
- 心存佛念 不忘念佛
- 弘法利生道場的人才應當順于法去成就保護
- 假如有人問自己幸福嗎?怎么回答才好?
- 怎么轉煩惱?
- 佛法里怎么看待人與人交往?
- 佛教法器磬的作用是什么?
- 生病后感覺沒精進、學習落后了,對不起師父怎么看?
- 慧遠大師的《廬山東林雜詩》解釋
- 什么叫做“三藏法師”?
- 妨礙善行,損耗錢財?shù)牧N過失,在家佛教徒要防范
- 世間的孝有幾種,子女怎么做才是世間最圓滿的孝道?
- 放下過去,期待明天,對未來心存一份期望
- 四真道行是什么意思?佛說四圣諦的目的
- 有方法抹去過去的記憶嗎?
- 佛教的橫三世佛指的是哪三個佛?
- 感覺勸別人念佛很難,怎么辦?
- 父母與孩子是什么關系,佛弟子如何與家人相處?
- 信仰的核心是以利益安樂眾生
- 圓滿供養(yǎng)一切成就供養(yǎng)的因緣
- 能無欲無求地度過此生挺好,可做起來不容易怎么辦?
- 舉心動念成善惡,善觀其心,止惡念向善念
- 大乘佛教與小乘佛教的區(qū)別
- 佛教忍辱法門的五個層次
- 一切的煩惱皆源于心,心態(tài)決定你所看到的世界
- 娑婆世界教主釋迦牟尼佛一生簡介
- 什么是和尚,和尚的稱謂是如何來的?
- 應該怎樣做慈善,平衡與工作生活的關系?
- 如何勸說愛說臟話的親友?
- 彌勒菩薩為什么是未來佛?
- 普皆回向是什么意思?凈業(yè)行人如何回向?
- 居士每日應該做哪些功課、定課?如何實修?
- 何謂慈悲?
- 什么叫隨喜功德?
- 人生迷茫怎么辦?
- 在家人可以直呼師父名字嗎?
- [夢參法師]佛菩薩在哪里?怎么修行才能得到加持?
- [綠茶]仙居碧綠是什么茶?仙居碧綠茶介紹
- [禪宗公案]行亦禪,坐亦禪,語默動靜體安然!
- [人物故事]跋諦為何每天三呼快樂
- [哲理故事]動物尚知多“護子”,何人能免有私心
- [佛與人生]知足常足,知止常止
- [佛學常識]四圣諦的含義與內容
- [凈界法師]有欲望就能快樂嗎?怎么滅欲望?
- [楞嚴咒]百丈懷海禪師與楞嚴咒
- [禪茶]什么是斗茶?斗茶的內容、程序、評比標準
- [禪宗思想]文字禪風出現(xiàn)的社會根源是什么?
- [生活故事]命運要自己來改變掌握
- [人物故事]禪是離不開生活的
- [在家修行]在家佛弟子應該帶著什么樣的觀念來參加八關齋戒?
- [佛學常識]什么是“禪”?
- [夢參法師]地藏菩薩功德不可思議,地藏菩薩分身去了哪里?
- [花茶]花茶有什么功效?不同的花茶分別有哪些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