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近賢慧者

  親近賢慧者

  無論在您得意或失意時,會給您啟迪,為您指示正路,陪伴著您,與您共策共略度過人生。相反的,您若是遇人不淑,結(jié)交的都是酒肉朋友,下場肯定就不得善終。人生旅途,需要良友,結(jié)伴同行。學(xué)佛道路上亦是需要個法侶,輔助共勉。風(fēng)雨同路。人生路途是一條漫長及坎坷不平的道路,一生中有著諸多起伏不定的時運。時而得意,時而失意,個人成敗得失的關(guān)鍵,往往會是因受了身旁的人所影響。如果您所結(jié)交的朋友是賢慧者,必定會在您的生活中給以扶持與支援。

  親近善知識,是佛徒學(xué)法首要之條件。佛陀教導(dǎo)眾生祛惡就善,故在第一吉祥法里先說遠離愚癡人,后說親近賢慧者。所謂的賢慧者,就是指具有正智、 正見、 確知、 明了與實觀的人。即對一切事物的道理,能明辯是非、 正邪,有抉擇取舍的辯識,其思想行為都有高度涵養(yǎng)。同時具備能示模范,教化指導(dǎo)他人的條件。在佛教里通稱此類人為善知識 (kalyana-mitta)。

  在《瑜伽師地論》六十四卷里記載著佛陀教示門徒學(xué)習(xí)佛法應(yīng)抱持的理念:

  「當(dāng)知歸依,有四正行:一親近善士,

  二聽聞正法,三如理作意,四法隨法行!

  親近善士,即親近有知識的人。所謂的善士是指一個德行圓滿的良友,并非指一般普通的朋友。佛教里所稱的善知識是指導(dǎo)我們修善斷惡,離一切苦,得一切樂的導(dǎo)師。

  在《增一阿含經(jīng)》的 「九眾生居品」里,有著這么一段佛陀與阿難尊者的對話。

  爾時阿難,白世尊言:「所謂善知識者,即是半梵行之人也,將引善導(dǎo),以至無為!狗鸶姘㈦y: 「勿作是言!言善知識者,即是半梵行之人! 所以然者?夫善知識之人,即是全梵行之人,與共從事,將視好道。我亦由善知識,成無上正等正覺,以成道果,度脫眾生,不可稱計,皆悉免生老病死。以此方便,知夫善知識之人, 全梵行之人也!

  此段對白,就足以說明善知識對行法者的重要性。就如我們求學(xué)時期的老師,細心殷勤地善護教導(dǎo)著學(xué)生,直到培育他們成材為止。佛陀在世時,經(jīng)常勉勵那些新學(xué)門徒要向諸得道弟子,如舍利佛、大迦葉及目犍連尊者等看齊,并親近他們學(xué)習(xí)佛法。佛陀本身也自認如果過去沒有親近善知識,在菩薩道中就沒有辦法得到燃燈佛的授記,無法問津於成覺證果。

  尊師重道

  修學(xué)佛法的人,當(dāng)親近善知識時,在態(tài)度上就要抱著良師難遇,明師難訪的尊重心,好好學(xué)習(xí)。而不是懷著狐疑猜測的心態(tài)去衡量對方,或是以刁難的方法來試探對方。時下佛徒,有者要求過高,對師的要求有著諸多崇高理想的條件。要如何物色一位理想的善知識呢?佛陀舉出了善知識必需具備的七項條件:

  一。俱足正信

  對三寶有堅定不移的信心。其本身在佛法修持上必有所體證,也就說對四禪八定,無常、苦、 無我三法印,慈悲喜舍等有所體證;蚴且證得預(yù)流初果 、六神通及八解脫等的善知識。

  二。安住禁戒

  即是一個行為品德清高,守道清白的行法者。

  三。具足多聞

  即對佛陀教法,多所聽聞通達。對於來求法的人,皆能隨其所問,給以充足解答。并且在講解時,於文義善巧,於眾多妙法,能善受持。言善通利、 意善尋思、 見善通達。

  四。性多哀愍

  身為一位善知識,他必需擁有一顆哀憐悲愍眾生之心。由於不忍眾生在生死苦海里受盡熬煎,在他的心底,常抱著眾生苦即我苦,眾生樂即我樂的心態(tài)來對待眾生。從以下二點,可以看出一位善知識的哀愍心態(tài):

  (一)心無厭倦: 即對於弟子善能教導(dǎo);弟子所作的善行與才華能給以贊嘆鼓勵。本身的個性耐力是勤勞精進,為大眾說法教示時,不辭勞倦,無所怨言。

  (二)善能堪忍:一位善知識,在生活周遭里,碰上任何逼迫苦事,先檢討自己是否有任何過失,并以業(yè)報思想為理念,不會隨意怨他責(zé)人,發(fā)生憤恚?v然是遭輕陵毀辱,也堪能忍受。而自己本性沒有改變,守持以有情著想的宗旨,顧慮對方的利益為主。

  五。正智正慧

  善知識對佛教的經(jīng)典與教法必需有深入的研究與心得。擁有能夠辯別出世間法及出世間法、 俗法及圣法的淵博知識。同時亦具足能識別出追隨者的品性與根機之功夫,在教誡授法上投其所好,攝其所適,成就其材的教導(dǎo)能力。

  六。有慚恥心

  一位善知識,必然具有崇重賢善的格性。所謂的崇重賢善即是對於具有賢德的人,他能生起恭敬,對於一切有漏無漏的善法亦生起崇重。因了這崇賢重善的心理,善知識就會羞恥過惡不作。常持謙虛態(tài)度,以禮待人,平易近人。

  七。懷羞愧意

  一個具有羞愧心的善知識,他是懷有輕拒暴惡的特性。這輕拒暴惡是指對於世間的法律、 輿論、 呵斥、譏毀等引起的惡法惡行,和自己厭嫌的惡染法都持有一股強烈的抗拒而不愿接近。因了這理念,他是非常慎重於自己的言行與態(tài)度。同時也是一個莊重的人。

  「善財童子」是北傳大乘教法里一位顯赫的求法者,他的五十三參,學(xué)道求法的精神是我們后學(xué)人最追隨典范人物。他的法跡可從世界七大奇觀之一的「波羅浮屠」古跡中窺視一二。

  「善人則親近之,助德行於身心」,親近善知識能夠使學(xué)法者引生信根、聞 、施、戒、智慧諸善功德。佛陀形容這種接觸就好像月亮盛滿,光明漸增。冀望此吉祥之二「親近賢慧者」 引領(lǐng)您往如意處。

  「莫近惡知識 亦莫愚從事 當(dāng)近善知識 人中最勝者 人本無有惡 習(xí)近惡知識 后必種惡根 永在暗冥中」

  念師恩

  「一日為師,終身為父」。學(xué)佛的人能遇名師,扶持引導(dǎo),趣向正道,得於成就佛果。對於善知識的德惠,學(xué)子必須銘記在心。要存感恩之心,念恩師之德。對於善知識之恩德,佛陀有如下的譬喻:

  猶如慈母, 出生一切佛法種故。

  猶如嚴(yán)父, 廣大利益親屬故。

  猶如乳母, 守護不令作惡法故。

  猶如教師, 示諸善法所應(yīng)學(xué)故。

  猶如善導(dǎo), 能示甚深妙法故。

  猶如良醫(yī), 能治種種煩惱病故。

  猶如勇將, 殆除一切識恐怖故。

  猶如船師, 令度眾生大瀑流故。

  猶如商主, 令到一切智寶州故。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