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dāng)前位置:華人佛教 > 佛學(xué)入門 > 佛與人生 >

人身難得,應(yīng)更加努力修行

你知道自己今生的福報有多大嗎

  《法華經(jīng)》里就說了一個譬喻:“盲龜值木”,就是說,一只瞎了眼睛的烏龜,在大海里隨著驚濤駭浪翻上翻下,一會兒沖到東,一會兒沖到西,一會兒又沉入海底,好容易沖上海面吸口氣,立刻又被大浪擊入海底,痛苦不堪。

  如果,在剎那浮上海面的時候,很幸運(yùn)地碰到一塊木板。本來它是瞎的,木板漂在海面上,它根本看不到,也無從去追求,但它瞎碰偶爾碰上了一塊木板。這木板又很湊巧中間有個孔眼。瞎了眼的烏龜,東碰西碰的,竟然碰上了那個孔眼,趕緊把頭從板孔中伸出來,總算能深深地飽吸了一口新鮮的空氣,而且保證它再也不會被打入海底了。這對它說是一種極大的安慰和慶幸!這樣難得的機(jī)會,我們想一想,確實是太難得了!但是,這一輩子是人身,下一輩子再能得人身的,比這個還難!

  這個譬喻還不算,佛經(jīng)里還有一個譬喻:從須彌山的頂上,拿一根線放下來,在須彌山的腳下有一根針,要把這根線從針眼里穿進(jìn)去,這個,我們想一想,更難了!針的眼孔這么小,距離又那么遠(yuǎn),而且線是隨風(fēng)飄動的。一點微風(fēng)就把它飄開了,怎么能穿進(jìn)去呢?但也不能完全排斥說,穿進(jìn)去的機(jī)會,絕對沒有:僅僅是幾億億分之一罷了,這個真是難極了!而我們下一世再得人身,也是這么困難!

  有人反駁了,你說人身那么難得,而現(xiàn)實世界上,我們?nèi)丝谑翘嗔,正在?jié)制人口,不要他生出來,有什么難得?我們說人身難得,是這一輩子是人,下一輩子再做人,極難!至于說人的來源,卻不是說一定是從人道來的,可能有些是天上福氣享完了掉下來的,也有些可能是從地獄里邊苦受完了,放出來的,也可能是從畜生道報受完了,又到人間來的。還有餓鬼道來的,乃至他方世界來的,來源很多。

  所以,我們說的難,并不是說投生人道的來源少而稱難,來源是很多的;但是這一輩子是人,下一輩子再做人,就極難!就你說人很多吧,但那些嬰兒,胎里才三個月,或一個月,或者幾個星期,還沒有來得及出胎做一個人,就被墮胎打掉了,打掉多少?就不知道到底有多少了。暇滿人身難得,從這方面也就看到了,這依舊是說明人身難得的另一個側(cè)面。

  因此,既然我們現(xiàn)在人身難得而得到了,佛法難聞又碰上了,我們就應(yīng)該好好地修行了。一定要珍惜這個來之不易,宿世付了巨大劬勞才獲得的暇滿人身!如果再因循不努力修行的話,人生幾十年,一眨眼過去了,那么,以后再要得到人身,恐怕是絕對困難的了。

  我們學(xué)佛,應(yīng)明確何為真正的價值。和財富、地位相比,擁有人的身份顯然更有價值。當(dāng)然社會上也有很多要錢不要命的莽夫,為賺錢一切都在所不惜。但深究起來,,這些人往往是存有僥幸心理,若必須一對一地交換,一邊是錢,一邊是命,又有誰愿意達(dá)成這筆交易呢?當(dāng)生命和金錢不可兼得時,再貪婪的人也會意識到生命之可貴:若是一命嗚呼,再多的錢又有什么意義呢?無論財富、地位,還是事業(yè)、感情,在死亡前都顯得蒼白無力。對生命即將走到盡頭的人而言,曾經(jīng)孜孜以求的這一切,不再有任何意義。即使我們再執(zhí)著、再留戀、再不舍,也只能兩手空空地離開這個世界。在那個時刻,財富不過是空洞的數(shù)字,事業(yè)不過是逝去的舊夢,家庭不過是難以割舍的牽掛。往往是,生前擁有得越多,離開時的遺憾也就越多。

  所以我們一定要好好地把這個難得暇滿的身體利用起來,做好事。至少受個三皈五戒,下一輩子也不會去惡道受苦,這是最低的要求。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