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華人佛教 > 佛學入門 > 佛與人生 >

人為什么會生活在患得患失之中?

常暘法師:人為什么會生活在患得患失之中?

我為什么老是活在患得患失中?

  我們?nèi)死鲜窃谶@種患得患失當中,主要對很多事物不能清晰地認識,特別是心中的那種幸福感,我們老是在抓著它。其實這種感覺你抓的越緊,反而失去的會越多。

  我們很多人對幸福都有一些外在的條件。比如說有些人祈愿一家人能團圓,大家都能身體健康,孩子都能乖巧聽話,而且又有一個好工作。甚至有些人這一些都想要。如果沒有辦法全部擁有,或者說不能在同一時間內(nèi)全部擁有,是不是就不能幸福了呢?

  其實我們不能把這個幸福寄托于外在,如果你寄托在外在,那這種幸福肯定是脆弱的,因為一切它都在無常變化當中。這是我們凡夫的一個思考模式出了問題。一個人哪能一直都身體健康呢,他必然要生老病死;一個人哪能外面的事情都順著你的意去發(fā)展呢,那是不可能的。所以我們要換個角度來看,沒有誰不在無常變化中,與其被動的去接納這種變化,不如我們?yōu)檫@種變化做好心理準備,不再自己欺騙自己。

  所謂曾經(jīng)那種幸福感應該是永恒的,你這種永恒的期待本身就是一個大妄想,事實每一分每一秒它都在變。當你能接受這種變,因緣變化的時候,你反而會找到正確的應對方式?梢钥邕^這個情緒的陷阱,獲得這個幸福的能力。

  我們知道生命是變化無常以后,其實我們有兩個選擇:變好、變壞。這是一個方向性的問題,人生不能沒有方向。如果你確定了如何讓你的生命越變越好的方向的話,那你就要為之付出越來越好的因。不要像很多人就乞求生命走向光明越來越好,但是他種的因,卻是讓自己的生命是墮落的,那因果不相應。所以我們每個人找到方向目標,然后從當下的每一件事情去做起,把自己的思維轉換好,多種善因善緣。

  特別重要的一個思維是什么呢?每一件事情發(fā)生了,我們先要把這個情緒安住。我們身口意三業(yè)做出去的事情,是要對這件事情有幫助,而不是對這件事情添亂,或者使這件事情越來越惡劣,發(fā)展到一些不好的方向。其實我們很多人,一發(fā)生事情以后就隨著自己的情緒,然后做出的抉擇多數(shù)都是惡性循環(huán)的。

  所以這個感受很重要,當這個感受來臨的時候,我們要靜下心來觀察一下,為什么會有這個感受?如果這件事情來了,其他人是什么感受?你反問一句自己,這個時候你可能會有答案。因為我們這種感受是跟我們自己的業(yè)力息息相關。

  你看到一個人,有些人講這個人染了個紅頭發(fā),你看上去你覺得很不舒服。但是你反問一下自己:“唉,別人看到他是不是會不舒服呢?”所以你當看到自己的感受,你就要告訴自己這是我們自己的業(yè)力,我們覺得他這樣很不好看,是因為違背了你所謂的審美要求。

  但是你一定要明白一件事情,不管你喜歡與不喜歡,外面的事情它都在發(fā)生,它不會因為你不喜歡而不來到你的身邊。其實我們有太多的喜歡與不喜歡,那你的煩惱就會特別多。我們看一個人的檔次,就是他對很多事物都不是特別執(zhí)著,他遷就能力很強,不會情緒波動特別大,愛恨分明。

  學佛的人要知道什么是對是錯,但是不要把這個情緒顯示的淋漓盡致。其實你喜歡的東西越多,你的煩惱也會越多;你討厭的東西越多,你的煩惱也會越多。我們修行的人要把心中的嗔恨心先化掉,然后把自己喜歡的東西慢慢淡化,那樣的話你的情緒就會越來越穩(wěn)定,你感知幸福的能力就會越來越強。

  當你這個心的頻道穩(wěn)定以后,你這種患得患失就會不存在。情緒波動大對外在的事情有過度的美好要求,你患得患失就越嚴重。所以,人一定要有認識真相的能力,當你明白了萬事萬物本身就是如此的發(fā)展,你認識真相的能力越強,你內(nèi)心就會越平靜。

文章轉自微信公眾號:如是我聞報德寺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