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dāng)前位置:華人佛教 > 佛學(xué)入門 > 在家修行 >

念佛人為什么還會生。咳绾蚊鎸膊。

佛欣法師:念佛人為什么還會生。咳绾蚊鎸膊。

二、身體生病,念佛人如何應(yīng)對?

  雖然輪回大病已經(jīng)解決,但是生病畢竟很苦,當(dāng)疾病來臨,念佛人要如何應(yīng)對解決呢?

  1.心態(tài)認(rèn)識

  首先,要從心態(tài)上建立正確的認(rèn)識。

 。1)接受感恩,安心念佛

  我們要接受疾病,以平常心對待。生病是人生常態(tài),也是自然規(guī)律,以平常心看待,就不會埋怨佛了。一切的事情,當(dāng)我們接受的瞬間,就變簡單了。

  除了接受,還要善待。把疾病當(dāng)成生命的一部分,我們要善待疾病,與它和平共處,而不是一味抵抗,除之后快。對待疾病溫和些,也許就能減少很多因過度治療、錯誤治療帶來的苦果。

  不僅善待,還要感恩。是疾病讓我們看清娑婆世界苦的本質(zhì),看清身體的無常,從而念佛求生極樂世界,自然要感恩。

 。2)重罪輕報,作還債想

  我們的生死大病,阿彌陀佛已經(jīng)根治了,身體的疾病,有點兒像吃藥后排病反應(yīng)。

  畢竟我們有無量無邊的業(yè)力,如果不念佛,將來還有無量劫的病苦等著我們,現(xiàn)在念佛了,無量劫的苦只剩下一點兒。

  所以,生病就是重罪輕報。

  我們生病,要作還債想,曾經(jīng)傷害無數(shù)眾生,欠下無數(shù)命債,身體的病苦,就當(dāng)是對傷害過眾生的一種償還吧,將來成佛了,就有好的因緣度化他們。

  何況,念佛人生病,也在阿彌陀佛的光明護佑中,已經(jīng)被佛減弱了很多,有彌陀的陪伴,再重的病也不會恐懼,畢竟等待我們的是往生成佛。

 。3)凈土行人,患病偏樂

  念佛人患病的心情,不僅不會恐懼,還會歡喜。就像法然上人說的:

待曉天之商客,警雞鳴猶喜;

欣凈土之行人,得病患偏樂。

  古代商人,晚上睡覺,最期盼天亮,可以早早出門做生意。所以,哪怕睡得再香,美夢被雞叫聲驚醒,都會很歡喜:“幸好有雞叫聲,把我從夢中叫醒,才能早早出門做生意。”

  念佛求生凈土的人,本來就是期盼著早些離開娑婆世界,一直在等阿彌陀佛發(fā)個信息,通知往生的日子。

  生病就是阿彌陀佛的來信,通知我們輪回的夢快醒了。

  生病的時候,就要想這是阿彌陀佛為我們敲響往生的時鐘,在告訴我們——往生的日子就要來臨了,輪回的漫漫長夜就要結(jié)束,凈土的光明就在眼前。

  因此,疾病來臨,看到的是極樂世界的音訊,自然歡喜。而且越重的病,說明離回家的時間越近,病苦也會成為了期盼。

  2.應(yīng)對方法

  雖然生病是凈土的音訊,但是歸期未定啊,我們也不知道這一病是一天還是一年,也不知道這是普通的病,還是馬上就往生的病。

  當(dāng)疾病到來的時候,我們該怎么應(yīng)對呢?是找醫(yī)生看病,求病好?還是一心念佛,求往生?

 。1)念佛求往生,是生命根本

  我們念佛的根本目的,就是要求生極樂世界。不管是生病還是健康,一切境遇都要念佛求往生,這是貫穿一生的。

  念佛求往生的心,從發(fā)起來的那一刻起,就變成了我們的生命,融入我們的骨髓。

  不是說生病的時候才要求往生,也不是說生大病要求往生,小病就不求往生,而是求往生的心永遠(yuǎn)不要隨外界改變。

  不能因為病了才求往生,病好了就不求往生了。

 。2)隨緣找醫(yī)生,任憑佛安排

  當(dāng)疾病來了,我們還是希望減輕病苦,希望病好。那么,求病好,是找醫(yī)生,還是念佛靠阿彌陀佛呢?

  如果只是簡單外感,也許喝兩劑桂枝湯就好了,這時找醫(yī)生開藥,也不會影響信仰。如果不去看醫(yī)生,也許小病變成重病,反而埋怨阿彌陀佛,這就沒道理了。就像餓了要吃飯,不可能因為念佛還餓,就怪阿彌陀佛。

 。3)重病求往生,病愈會更快

  每個人的因緣業(yè)力不同,阿彌陀佛的救度方案也不同,不一定念佛都能病好的。

  (4)一切交給佛,彌陀有安排

  娑婆世界,苦也像空氣一樣充斥在我們身邊,不是生病了才苦,健康的時候,空氣也是苦的味道。

  今生是娑婆最后一生,未來的日子,我們可以向阿彌陀佛祈求不生病,但我們也要相信,即使生病,難以承受,佛也會陪伴在我們身旁,為我們安排一切。

  南無阿彌陀佛!

文章轉(zhuǎn)自微信公眾號:阿彌陀佛與我同行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