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他人苦難感到痛苦,是內(nèi)心力量還不夠嗎?

弘恩法師:面對他人苦難感到痛苦,是內(nèi)心力量還不夠嗎?

問題:

  當下疫情如此嚴重,內(nèi)心感到恐慌,面對他人的苦難感到無力和痛苦,是內(nèi)心的力量還不夠嗎?如何才能幫助他人幫助自己?請師父開示。

弘恩法師:

  這的確是自己內(nèi)心的力量不夠,一是容易為當前這種境界所轉(zhuǎn)。第二是雖然有一定悲心,但這種悲心也不夠,悲心不夠的話就會老是考慮自己,范仲淹說“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我們?nèi)菀滓驗橥馕锒a(chǎn)生感傷,所以會有無力感,好想幫助他人但是幫不了啊,所以這種感覺都是我們內(nèi)心悲和智都不具足,定和慧都不充足的緣故。

  那么要想幫助別人,首先自己要好好地修行,不斷的長養(yǎng)自己的善根、福德、智慧。如果自己內(nèi)心的福德智慧增長的話,遇到這些問題自己也會有一種信念,如果一個人福德足夠的話,譬如說這次疫情,他就會覺得我能為眾生做很多這種布施,譬如給大家提供一些口罩之類的這些緊缺的物資,福德夠了我們就能有這些渠道,具足這種受用,因為現(xiàn)在很多人連口罩都買不到。那么定慧力夠了呢,不管遇到什么樣的人,我們就能幫他掃除內(nèi)心的惶恐,幫他排憂解難,解開他內(nèi)心的煩惱和掛礙。

  所以說起來還是我們修行不得力,遇到境界就會為境所染、為境所惑,就容易生起種種的擔憂、焦慮,所以努力增長自己心地的功德,這是當務(wù)之急,也是我們這一生,一個學佛人刻不容緩的一種使命。有句偈語說:“人身難得今已得,佛法難聞今已聞,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此身。”

  所以通過種種的觀察,自己內(nèi)心有這么多種種的焦慮、擔憂、無力和痛苦,更應(yīng)該生起一種出離心,如果不生出離這種痛苦只會越來越重。

  如果遇到任何的境界自己都會善用其心,都會善巧的回轉(zhuǎn)這樣就好了,不論遇到什么樣的境界,善的境界,惡的境界我們都要善巧的回轉(zhuǎn),如果不會回轉(zhuǎn)呢,可以去讀誦《華嚴經(jīng)。凈行品》,凈行品中一百四十一大愿,把我們生活中遇到的境界基本都涵蓋了,遇到任何的境界,不同的人,不同的事,我們怎么樣的用心,怎么樣的轉(zhuǎn)念,這都是我們修行中可以入手的地方,譬如說做正念觀照,很多人不會,說把佛號提起來,他提起來的時候還是不行,不得力,如果用《華嚴經(jīng)。凈行品》的智慧那就會很殊勝。

  所以說大家放下這種種的掛礙,努力的學佛,增長自己的智慧,這才是當前我們最應(yīng)該做的,而不是說遇到這種境界去愁,去苦,愁和苦只能增加我們的痛苦,與我們解決問題出離生死苦惱一點都沒有幫助,所以要有這種抉擇的智慧,依靠佛法,祈禱三寶。

  文章轉(zhuǎn)自微信公眾號:山東大靈巖寺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