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聽聞佛法當中,覺得說法的師父在講解上,如有矛盾的地方應(yīng)該如何做呢?

如果聽聞佛法當中,覺得說法的師父在講解上,如有矛盾的地方應(yīng)該如何做呢?

明證法師開示:跟誰矛盾,是跟經(jīng)典矛盾呢,還是跟你矛盾呢?這你沒有說清楚,如果說和經(jīng)典矛盾,你怎么知道呢,那意思就是你和經(jīng)典不會矛盾了,意思是你開悟了,你都能夠理解,如來真實義了,是不是這樣,也未必吧,如果你真做到了,你就不問這個問題了。所以,我們聽人家講經(jīng)說法的時候,就吸取他里邊好的地方,和經(jīng)典相應(yīng)的地方,不好的地方知道就過去,因為我們真的沒有時間管那么多別人的事情,怎么管得過來呢,邪師說法如恒河沙,在末法時期,能夠講得好的,沒有歪理邪說的不太多,現(xiàn)在講歪理的也不是很多,因為講法的人本身就很少,大多都是敲敲打打唱唱念念,熱熱鬧鬧做個佛事,反正你歡喜我高興,大家都輕松快樂,是不是,修行要快樂,你看大家快樂嘛,快樂就是修行,你看大家都是好人吧。誦經(jīng),吃素,放生的都是好人,好人就是佛法,這就是邪知邪見,都是世法,不是佛法,佛法不是講這個的,但是佛法又不離世間法,法法都是佛法,沒有一個不是的,這就看你學到哪種程度了,對法是怎么理解的,那我們呢,根據(jù)某個人講法的情況,我們會知道他哪些是對的,哪些是錯的,我們聽正確的,不正確的,放過去不管就完了,但是如果你想開悟,你一定要知道他錯在哪里了,否則的話,以后你錯了你也不知道,那你怎么開悟呢,開悟里面有一個標準,就是于諸方大師不疑,就是對于別的法師,他講得對和不對,你沒有疑惑,對就知道對,錯就知道錯,乃至于對的里面有錯的,都能挑出來,錯的里面有對的,也能知道,都沒有問題,所以,這個標準就高了一點,一定要知道,并不是說不管它,而是說,你學得不太好的時候,你管那么多事,你也管不了,你也不清楚,所以,這個地方要看你到哪種程度了,你是不是具有這個判斷能力,說不定講正法的,你會認為他講錯了,這是非常容易犯的錯誤,為什么,因為眾生智慧下劣,不怎么強,你一聽,不對,他講錯了,其實人家正是講對了,你不知道,你會說講錯了,那是你錯了,人家并沒有錯,所以,這個問題還是滿嚴重的,要好好地思惟,說一千道一萬,要在生活當中落實修行,戒定慧三個方面把握住就好,持戒,就持五戒,在持戒之前,或者在持戒的同時要懺悔業(yè)障,就像今天我們講懺悔,要反復懺悔,差不多要做三個月的功夫,在這三個月當中,可不能忘了念佛,因為念佛念得好,所以做的錯事才能想起來,這兩件事你可不要分開,大的沒問題,幾天之內(nèi)想得就差不多了,小的可不容易想起來,因為人的記性不好,你說說昨天你都干了啥,你說不會的,人的記性是不得的,你寫一寫,這個禮拜你都做什么了,你恐怕連哪天,都想不起來了,搞不清楚了,人的記性差得太遠了,所以,一定要不斷地加強反復地薰習。

摘自明證法師《答疑解惑2》

編輯注:在藏傳佛教中,更是如此,上師對面前弟子的開示可能不會依照法本來進行,而做有對治的引導。但有些初學的弟子就認為上師怎么前言不符后語?其實在佛經(jīng)中,也有類似的情況,佛陀同樣會根據(jù)不同弟子的根器而講解,雖然是同一主題,卻能講出幾種境界。歸根到底,還是我們的智慧不夠,不能以我見來隨便批判師父們,這樣是不對的。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