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修止觀?

  師父,阿彌陀佛,弟子剛上過止的禪修課,其中有無所緣及有所緣的修法,而有所緣的禪修有一項則為念頭的禪修,仁波切教導只要保持覺知及放松,在日常生活中可隨境界不同,做各種的禪修轉(zhuǎn)換,只要保持覺知即達到止的禪修,而念佛法門是有所緣禪修之一,如此該如何選擇入門達到止的禪修,或是如仁波切所教念頭,聲音種種方式,契入隨自己的所處,當下境界而改變呢,請師父開示,阿彌陀佛?

  明證法師開示:所謂止,止息妄念,所謂觀,觀察正念,我們念佛觀察佛號,觀察佛號這個念是正念,由于全神貫注觀察佛號 ,所以,其他的念頭不起來了,就達到了止的目的,止和觀是在一起的,并不沒有分開,往往都是用觀的方法達到止的目的,你在集中力量念佛的時候你的貪瞋癡還在嗎?所以,可以熄滅貪瞋癡,因此叫做勤修戒定慧,熄滅貪瞋癡,只是一個定,就可以伏住煩惱,不能消滅,但當下煩惱就不會現(xiàn)起,所以說這一句佛號非常有力量,所謂像一顆清水珠,清水珠入水,水不得不清,非常有力量,問題是你肯不肯念,隨處境界,然后進行觀察,這是另外一種方法,因為他會,隨緣遇到不同境界的時候,立刻進行觀察,而觀察佛號是不管任何境界,都只攀緣一句佛號,法門不太一樣,并不是說,其他的就不觀察,光是止,不是的,必須作觀,然后才能達到止的目的,隨境界不用止只要保持覺知,覺知是什么,覺知就是觀,并不是沒有觀,由于有觀,才能達到止的目的,這是肯定的,不過不是針對一個境界,而是隨緣遇到不同的境界,進行觀察,止和觀這兩個法門,是貫徹修行始終的法門,任何修行不會離開止和觀,止就奢摩陀,觀就是毗婆舍那,止觀雙運就叫禪,這是在修定的上面說的禪,而不是禪宗的禪,由于止觀法門貫穿修行的始終,所以,不是止偏重一點,就是觀偏重一點,要不然就是均衡,就是這樣,全部止息的時候不作觀,那就是定的境界,在定境當中,如果把這個定力,在做事的時候用起來,那就又是觀,所以,六祖大師說,定和慧要等持,當你止的時候是以定為主,并不是說慧沒有了,慧呢比較安靜的狀態(tài),當你用慧的時候,定力就顯在慧上,慧起作用的時候并不是說定就沒有了,六祖說得非常辨正。

  摘自明證法師《佛學問答2》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