赈灾救济
在家居士戒律问答

智海法師答:見解清空,才受法義。見解是世智辯聰還是對佛法理解?

智海法師答:不正確的見解,一定要排除了。先入為主的成見一定要排除,如果是相應于法的就和諧。如果不相應于法,就不能和諧。比如,一個客人先到你家里做客,和你單獨相處,你們倆無論怎么相處都很融洽,不管你們怎么相處,都不會發(fā)生矛盾。但是,后來的客人,能不能得到先來客人的融洽接待呢?能不能和諧相處呢?我們內心也是這樣,你先讓一個見解入住內心,單獨看它,不會有什么,但是,佛法見解入住,還能和諧相處嗎?

修行智慧一定是能夠包容、能夠和諧的智慧,所以要把自己錯誤的、狹隘的見解清空,才能領受法義。但是,這個很難啊。你在世間接受了見解,又比如你先領受小乘佛法的見解,又沒有圓融的理解,就會排斥他法。整體的佛法一定是圓融的,人天乘、聲緣乘、菩薩乘的佛法都是圓融的。每一步都是整體的、圓融的安立在次第過程當中的。

我在講因果明鏡論時還遇到一個問題,平時說,佛法都是平等的。那么,我們在講業(yè)果關系時,我們在說事物門時,說到每一個法門它針對不同的根基。那么,在這種差別當中怎么理解佛法的平等性呢?其實,空性和顯現都是不矛盾的。一切顯現都體現空性,一切空性都呈現于顯現。

我們講《法華經》時,講到會三歸一。三乘佛法是從名言上來安立的,旋安立旋掃除。名言上存在,但是真實過程當中,沒有三乘的界限,哪怕一乘法也只是名言安立。當你打破這種種概念,就一切都圓融了。佛的整體目標就是教導我們成佛。只不過我們現在根基還不相應,佛陀就安立了人天乘接引我們,最終,都是接引我們畢竟成佛。所以,三乘佛法是一乘的,不是三乘,而且一乘也要回歸到最真實的佛法。

比如一個人,單獨的頭是你呢,還是腳是你呢?我們一般人都知道,人是一個整體,我們要從整體上認知。如果割裂了,就找不到完整的自我。

還有,古詩里也講到,“若言琴上有琴聲,放在匣中何不鳴。若言聲在指頭上,何不于君指上聽?”

心實際上很奇妙,當我們的心與一個不和諧的見解融合在一起時,不和諧的見解不是你的心,但是能夠控制你的心。真是心量小嗎?其實,是狹隘見解局限住了你的心。所以,要轉變的,正是你的狹隘見解。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