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否定生命嗎?

印順法師:佛教否定生命嗎?

佛教否定生命嗎?

  大凡宗教都具有出世間的傾向,因為宗教乃是對宇宙人生究竟真理與真相的追求、思索、體悟。因此,任何宗教都不可能滿足于充滿痛苦與缺憾的現(xiàn)實世界,也不可能停留在僅對短暫而狹隘的人類生活現(xiàn)狀有所改善的功利主義目的,它必然要求超越現(xiàn)實生活的束縛,乃至超越一切時空的限制,去追求更寬闊、更理想、更完美的彼岸世界。因此,任何宗教在究竟的意義上都必須否定或者說揚棄現(xiàn)實人生。雖然,在特定的意義上,彼岸與此岸融為一體;雖然,在特定的意義上,現(xiàn)實世界也是圓滿的。

  相對其它宗教而言,佛教出世間的特色是比較鮮明的。在佛教看來,現(xiàn)實世間,或者說世俗人生,是充滿痛苦、煩惱的淵藪。相傳釋迦牟尼為悉達多太子時,外出看見的是生老病死的人生痛苦面目,是弱肉強食的眾生生存悲劇。更深層次的思考,他發(fā)現(xiàn)世間的一切無常、無我,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露電。因此,不管是大乘、小乘、入世、出世,佛教首先強調(diào)的是,對于現(xiàn)實世間和世俗人生,要發(fā)起厭離心、出離心,因此,佛教對生命意義的看法肯定具有消極、悲觀的一面或者說悲劇的色彩。但是,大乘常、樂、我、凈的圓滿觀點,才是佛教的落腳點和歸宿。當然,不論是苦、空、無我、無常,還是常、樂、我、凈,無論是輪回苦海,還是圓滿果海,佛陀的各種觀點都是應機說法,但佛陀最后的觀點、佛陀對宇宙人生的最終信念,無疑不是悲觀消極的,而是非常圓滿光明的,這應是大乘佛教的究竟旨趣。

  盡管佛教的出世間特色比較鮮明,但是,應該看到,出世間的傾向,屬于宗教的超越性的來生或永生信仰的表現(xiàn),屬于一切宗教的共同特征。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