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dāng)前位置:華人佛教 > 禪宗 > 禪宗思想 >

四種禪宗常用的話頭

四種禪宗常用的話頭

  參任何話頭,千萬不能和自我中心連在一起,若是參到最后總是圍繞著自我,將會成為一個傲慢心、自私心非常強的人。所以如果自己發(fā)明了話頭,要先去請教師父這句話頭能不能參?否則最好還是老老實實地用師父建議的話頭。以下是四種禪宗常用的話頭:

1.念佛的是誰?

  習(xí)慣念佛者在開始參話頭之前,可以先念佛,但是念了幾句之后,便要提起話頭連續(xù)地問:「念佛的是誰?」但是當(dāng)你在問「念佛的是誰?」時,卻自我回答:「念佛的是我!」雖然常識上是自己在念佛,但這個「我」是妄想、執(zhí)著、煩惱的我,不是智慧、清凈、無我的「我」,所以這個答案毫無力量,不是正確的。此時該怎么辦?還是要立刻提起話頭。

  若是感覺問「念佛的是誰?」問得很無聊,或是自己已經(jīng)沒有在念佛,所以對于問「念佛的是誰?」覺得奇怪時,可以改念佛號,直到無聊的感覺消失后,才再提起話頭。若是又覺得無聊,就再念佛,但是念佛的時間不要太長,清清楚楚地知道自己在念佛之后,即提起話頭來參。

  念佛者參的話頭是「念佛的是誰?」。這是因為宋朝之后,許多禪修者也念佛,稱為「禪凈雙修」――以念佛求生凈土,以參禪明心見性。明心見性者同樣發(fā)愿往生凈土,而發(fā)愿往生凈土者也需要明心見性,所以參「念佛的是誰?」。

2.未出娘胎前的本來面目是誰?

  另外,習(xí)慣數(shù)息者若是一開始無法馬上參話頭,也可以先以數(shù)息法來放松身心,在數(shù)了幾次之后,便開始參話頭。不一定要等到完全沒有妄念才參話頭,否則,整個禪修期間可能都只是在數(shù)呼吸,而沒有機會參話頭了。當(dāng)你清楚知道自己在數(shù)呼吸,心念比較平穩(wěn)時,就可以開始參話頭。此時心里也許仍然有雜念、妄想,不過沒有關(guān)系,要以話頭來替代妄想。數(shù)息者所參的話頭,我的建議是「未出娘胎前的本來面目是誰?」。

  何謂「未出娘胎」?不要自以為:「未出娘胎前我是個鬼、是個靈魂、是中陰身、是第八識……」或是認為需要去修神通,修成神通后,就能知道過去世的自己究竟是誰,或是去問能知三世的算命仙,這些想法都是妄念、是魔。所謂「未出娘胎前的本來面目是誰?」的意思是「沒有生與死的本來面目是誰?」。

  何謂「沒有生與死」?「出娘胎」是生,有生就有死,死了之后可能又會再出娘胎!改锾ァ怪傅氖鞘裁矗咳说哪锾ナ翘,動物的娘胎也是胎,眾生生死之中打滾,即是出娘胎。我們從無始以來就有生命,那么,我們在無始以前是什么?所以,參「未出娘胎前的本來面目是誰?」,是要參「無始以前還有什么?」、「還沒有開始生與死之前是什么?」,若是自問自答:「無始以前是真如、是佛性、是如來藏……」凡是給話頭任何答案或名詞,都是錯的。既然任何答案都是不對的,那還要繼續(xù)問下去嗎?要。用話頭將一切執(zhí)著、妄想、雜念全部打得粉碎,在毫無余地、沒有退路的時候,本來面目是什么?像這樣問下去,就是在參話頭。

3.拖著死尸走的是誰?

  另一句話頭是「拖著死尸走的是誰?」。我們這個身體只要一口氣上不來,就成為死尸。而當(dāng)身體正在動的時候,到底是誰在動呢?如果是身體,可是身體常常在變化,如果是心念,心念也常常在變動;也有人說是靈魂、有人說是元神,更有人說是佛教所謂的第六識、第七識、第八識,或稱為神識,但是這都不能解釋拖著死尸走的是誰,那么究竟是什么在拖著死尸走?其實問這句話的目的,并不是要問你的神識是什么,或者你一生又一生的業(yè)力是什么,而是問拖著這個死尸的本來面目是誰?這與「未出娘胎前的本來面目是誰?」問的是同樣的東西。

4.什么是無?

  若是覺得「未出娘胎前的本來面目是誰?」或「拖著死尸走的是誰?」句子太長,可以參比較簡短的話頭,例如「無字公案」的「無」,也就是「什么是無?」。

  「無字公案」源自唐朝趙州從諗禪師與弟子的應(yīng)答。有一天,一位弟子問趙州禪師:「一切眾生都有佛性,狗有沒有佛性?」趙州禪師只回答一個字:「無!挂磺斜娚杂蟹鹦,而狗也是眾生,當(dāng)然也有佛性,但是趙州禪師卻回答「無」,為什么?這個「無」究竟是有佛性還是沒有佛性?趙州禪師不再回答,而是要弟子自己去參。其實,趙州禪師所說的「無」,指的是佛性。但是,真的有佛性這樣?xùn)|西嗎?沒有。這是因為眾生執(zhí)著,為了方便度化眾生,所以才權(quán)巧方便說有佛性,事實上沒有一樣?xùn)|西叫做佛性!阜饋矸饠,魔來魔斬」,執(zhí)著有佛性,要斬;說「無」就是佛性,也不對,只要有任何回答都是魔,都要斬。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