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做噩夢
為何做噩夢?(不可以身受,所以在夢中代為消業(yè))
藥上菩提薩埵白佛言:“世尊,云何初發(fā)意菩提薩埵而見夢也?”
佛告藥上菩提薩埵言:“善男子,初發(fā)意菩提薩埵,于其夢中多見怖畏。何以故?凈一切業(yè),不可以身而受眾苦,以是罪故,夢見怖畏。”
藥上白佛言:“世尊,初發(fā)心菩提薩埵,夢中見何等怖?”
佛告藥上菩提薩埵:“善男子,其人夢見熾然火聚,彼菩提薩埵應作是念:‘以此火聚,燒我一切煩惱。’藥上,是名第一夢見怖畏。又見水流垢濁不凈,彼初發(fā)心菩提薩埵應作是念:‘漂我一切結縛煩惱。’藥上,是名初發(fā)心菩提薩埵第二夢見大怖畏也。”
藥上菩提薩埵白佛言:“世尊,見何怖畏?”
佛告藥上菩提薩埵言:“于其夢中自見剃發(fā)。藥上,菩提薩埵見已不應恐怖。何以故?應作是念:‘剃貪嗔癡墮六道生。’善男子,如是菩提薩埵不墮地獄,不墮畜生,不墮餓鬼,不墮龍中,不墮天中。藥上,初發(fā)心菩提薩埵,惟生清凈佛國土中。”
佛告藥上:“當來末世后五百歲,有諸菩提薩埵,心愿菩提,以發(fā)心故,得眾多人毀辱打罵。藥上,于彼但應為其說法:‘菩提薩埵不應起于嗔恚之心。
——摘自《僧伽吒經》
復次彌勒。若諸菩薩于往昔中。造不善業(yè)應墮惡道。于彼未來末世之中法欲滅時。聞是法門。好樂受持。以是因緣。或以病苦怖畏交煎。先世罪業(yè)即得除滅。
諸根不具。受諸苦惱。生邪見家。顓愚聚會。生下賤家。為人所使。生貧窮家。衣食歉乏。生慳貪家。不能拯濟。若有所說。人不信受。王法所加。怨敵會遇。親知厭棄。心多憂惱。慈悲法會。而多障阻?v欲說法。人不樂聞。所欲資生。飲食衣服。臥具醫(yī)藥。及看視人。不逢惠施。貧窮親附。豪富棄捐;虮粣喝藖硐鄫苼y。憎嫉殘害。所修善法。不能增長。或于夢中。見諸惡相。 以是輕微諸苦逼迫。先世罪業(yè)即得消滅。
——摘自《佛說大乘智印經》卷第四
或夜得惡夢。以現(xiàn)受故彼等惡業(yè)悉得除滅。
彼人若能一日一夜斷食誦此心咒。彼人重罪現(xiàn)世輕受。或一日間得寒熱病;驈投栈驈腿栈驈退娜;驈推呷盏煤疅岵 ;驈脱弁椿虻枚;虼烬X疼痛或舌齶疼痛;驈托耐椿驈透雇;蛳ネ椿蛎{痛腰脊肋痛;蚧贾Ч(jié)疼痛或得痔病;虼笮”憷煌ɑ蛳铝 ;蚧际肿慊蝾^。痛或患瘡癬或患白癩大癩甘瘡皰瘡反華瘡惡毒瘡月食瘡;虻醚虬d諸鬼病等;蛑抵渚滓暗婪N種言說;驗樗鞫粗;驗橐炎鞫;虮患辖翟诶为z或被他打或被他殺;蛩诳肆R詈毀辱或被誹謗。世尊我今略說;蛑瞪砜谝鈽I(yè)逼切。或夜得惡夢。以現(xiàn)受故彼等惡業(yè)悉得除滅。
- 上一篇:禪宗大意·八
- 下一篇:汾陽無德禪師語錄(卷下2)
- 佛說人生哲理 佛說人生感悟的句子
- 維摩詰所說經原文
- 這樣回向最有效
- 打坐的方法 初學打坐的正確方法
- 禪宗小故事十三則
- 神奇的求財方法
- 馬祖道一:想盡辦法令弟子開悟
- 《信心銘》釋義
- 禪宗公案大全
- 禪修打坐時是睜眼好還是閉眼好?
- 令人開悟的佛教禪詩一百首!
- 為什么要上香
- 如何戰(zhàn)勝心魔?
- 《金剛經》的十大威力
- 景德傳燈錄
- “即心是佛”的參禪之道
- 慧可斷臂求法是真的嗎?二祖斷臂求法的故事
- 六祖慧能_禪宗慧能大師的一生
- 打坐導致性欲沖動,怎么辦
- 臨濟宗歷代傳人
- 十惡八邪
- 看別人不順眼是自己修養(yǎng)不夠
- 《禪門日誦》簡介
- 千休萬休皆不如一休
- 參透生死令人動容 圣嚴法師圓寂前曾拒絕換腎
- 禪定境界分別為哪九個層次呢?
- 佛教中的禪宗五祖是誰?禪宗五祖弘忍大師介紹
- 佛家經典禪語
- 一生絕不能做的兩件事
- 心口不一 貴耳賤目
- 馬祖道一:對佛像吐痰也是菩薩境界
- 指月錄
- 野狐禪公案三則
- 龐蘊居士的神奇故事
- 上無片瓦蓋頭,下無寸土立足
- 聽雞蛋和你講話
- 在修道路上,管好你的這些動物和這條蟲子
- 月在佛教中的寓意
- 大和尚“絕情”度貧母
- 禪宗七祖
- 禪宗的起源與二十八代祖師
- 禪修已收納所有佛法
- 佛法工夫在于覺不覺悟
- 修行者每天發(fā)四弘誓愿的用意
- 修佛法者,首先立堅志
- 佛教并非都勸人割愛出家
- 一會善一會惡不能長久,唯有懺悔慚愧才可長久
- 看清因緣才能在修行的同時影響他人
- 非空非有 即空即有
- 信佛就要明白世法的值不值得當中是覺悟還是顛倒
- 游報恩寺,讓白居易暫離紅塵,享受了無盡禪味
- 希運禪師古詩《塵勞迥脫》解釋
- 從五言律詩《余住無方所》看拾得無牽無掛,逍遙自在
- 寒山和尚的大乘佛詩《嗔是心中火》講了什么?
- 王維的《過香積寺》表達了什么?
- 心本無生因境有
- 當說別人時要不斷地省察自己
- 道謙禪師送信開悟的故事
- 聽其言,觀其行,辨其心
- 用心去看世界
- 禪宗成就的是什么佛?
- 不能自我反省,再卓越超群也只能英雄氣短
- 心有一絲掛礙就不能自在
- 禪宗與其他宗派的區(qū)別,禪宗的特色
- 現(xiàn)前修為最終一念圓滿
- 《修心要論》是弘忍作的嗎,是本什么樣的書?
- 真正理解了佛法才是真修行
- 三界內外是空無物的
- 佛法講最后圓滿身不依據身份背景做佛事
- 深悟深參心行處
- 從禪詩《飯覆釜山僧》看詩人王維供養(yǎng)僧人飯食
- 持佛號的心是始覺 所持的佛號是本覺
- 白話詩僧王梵志《我有一方便》蘊蓄的佛理和處世哲理
- 自己要覺悟好人生
- 時而轉彎,時而放平
- 學會自利利他
- 詩僧王梵志詩作《城外土饅頭》解說
- 從有求到無求 從有學到無學
- 佛法在世間 不離世間法
- 唐代詩人綦毋潛夜宿龍興寺的的所見所聞
- [放生起源]寺院設立放生池在經典或傳統(tǒng)上有什么根據?
- [感應故事]心經故事
- [白茶]什么是白茶,有哪些品種?
- [白茶]什么是白茶?白茶的簡單介紹
- [佛與人生]面對別人的批評,應該怎么做?
- [佛學常識]八關齋戒的解釋、戒相、功德利益
- [佛學常識]袈裟是什么意思?為什么叫福田衣?
- [佛學常識]為什么把佛法僧三者稱為“寶”?
- [佛學常識]為什么要皈依三寶?歸投三寶令身心安穩(wěn)
- [人物故事]佛教貧女供燈的故事與啟示
- [佛經故事]釋迦牟尼佛和菩提達多的雙頭鳥故事
- [佛學常識]食存五觀指的是什么?
- [人物故事]阿育王的小王妃須阇哆,持戒穿素服得寶珠
- [禪宗公案]老修行人“三十年不冒煙”的故事
- [佛經故事]富孩子變窮孩子,《法華經》窮子喻的故事
- [佛學常識]布施的意思與種類
- [佛經故事]伽尸比丘尼身披袈裟出生的因緣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