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華人佛教 > 禪宗 > 禪宗思想 >

都是一輪月

  見山不是山,見水何曾別。

  山河與大地,都是一輪月。

  這首傳法偈是宋朝初年的著名禪師三交智嵩所作,大家常稱他四川并州承天院三交智嵩禪師。其為范陽人,生卒年不詳,與首山省念法師,浮山法遠法師同時代人。

  據載三交智嵩曾拜在河南汝洲首山省念門下,首山省念常誦《法華》,專修頭陀,承接延沼之法,開堂于河南首山。其山高險峻絕,條件艱苦,且家風孤奇,機鋒峭峻,參玄之徒,望風而退,常常只有二十余人。但法席名揚天下,有志之士不畏艱難,慕名而來,苦修苦參,而人才輩出。

  三交智嵩在這種情況下投于首山門下,一天,三交問首山:“如何是佛法大意。”首山曰“楚王城畔汝水東流。”三交突然心胸頓開,即明佛意,于是作偈三首:

  要用直須用,心意莫定動。

  三歲獅子吼,十方沒狐種。

  我有真如性,如同幕里隱。

  打破六門關,顯出毘盧印。

  真骨金剛體可垮,六塵一拂永無遮。

  廊落世界空為體,體上無為真到家。

  首山見到三交所作的偈,便問三交說:“這三頌是你作的嗎?”三交答:“是。”首山又說:“可能有人教過你三十二變吧?”三交答:“我不是狐貍精。”首山就說:“愛惜你的眉毛。”三交即曰:“你撥了多少?”首山便用棒打他。

  禪就是這么神秘,不可言傳,只可意會。三交問師父首山什么是佛法大意,首山不能直言,言者不是禪,只能暗喻,只能意味。楚王城外汝水東流,汝水東流,任其自然,勇往直前,無掛無礙,這就是佛法,這就是禪。

  “愛惜你的眉毛”,即指正確理解佛法,禪林常用眉須脫落指誤解佛法而招致的結果,這是禪林的習慣用語。

  有一僧問三交:“學習佛法的人該怎么用心?”三交答:“光剃頭,凈洗缽。”僧又問:“什么是他該走的地方?”三交曰:“僧堂前,佛殿后。”

  一天三交上堂,口誦本文開頭的這首傳法偈。“見山不是山,見水何曾別。”看到山而不是山,看到水為何還有區(qū)別,這就是一種心態(tài)使然。我們常到外地去看水,看湖,看月,雖然大家都在看同樣的山水,但每個人看的感覺,看的收獲卻大不一樣,有看出了美麗,有看出了喜悅,有看了沉思,也有啥都沒有看出來。

  “山河與大地,都是一輪月。”山河也好,大地也罷,風景雖然不同,但都是同一個月亮照耀,為什么大家看同樣的風景,而會有不同的感覺呢?問題不是風景,而是我們的心,有些人只是用眼睛看風景,而有些人是用心在看,從自己的心里去看眼前的一切,才能看出大自然的本來面目。

  “明月影在地,泉清光徹天。何須分上下,空寂是吾禪。”一輪明月,光瀉大地,一汪清泉,映徹天月,天上地下,一片空寂,這種意境,“都是一輪月”。這恰是我們追求的本來面目。

  三交回答僧人問學佛如何用心時說“光剃頭,凈洗缽”,就是說從自己做起,把自己周圍的事干好,就是用心學佛。那到什么地方呢,“僧堂前,佛殿后”,也是說禪就在我們的周圍,在我們生活中,不必他求,都是一輪月。

  我們往往在現實生活中,被許多花花綠綠的假相所迷惑,我們不但不醒悟,還執(zhí)迷不悟地去追求,這樣就在生活中失去了自我,迷失了自我就有了“見山不是山,見水何曾別”的幻覺。生活本來不復雜,是我們自己看得太復雜,想得太復雜,我們應該“山河與大地,都是一輪月”才行。(作者:蔣譜成)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