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演禪師詩偈中的禪趣
法演禪師常居深山,過著清淡、貧寒的苦行生活。但他安貧樂道,怡然自得。他寫的《山居》和《自貽》詩,正記述和表達(dá)了其生活情形和精神境界。如《山居》詩:
床是柴棚席是茅,
枕頭葛怛半中凹。
霜天索寞人投宿,
睡到天明手腳文。
對常人而言,見道后的禪師生活、精神境界是不可知的謎,幽居在深山的生活更鮮為人知。在這里,法演禪師以白描的方式,向人們作了一番展示。其實禪師的生活與守山的老農(nóng)并沒有多大的區(qū)別,同樣是那么清淡、貧寒。但艱苦是修行人的優(yōu)良傳統(tǒng),艱苦才能磨煉人的意志,甘于清貧,才能安貧樂道,樂道才能其樂無窮。因此法演禪師又在《自貽》詩中又寫道:「白云堆里古家風(fēng),萬里霜天月色同。林下水邊人罕到,方知吾道樂無窮!
法演寫的山居詩很多。山居不僅保持禪家的“古家風(fēng)”,更重要的是堅持修持,對自己的行、住、坐、臥,應(yīng)極講究,要維護(hù)僧人的自我形象,佛教的形象,只有這樣才能以身作則,教化眾生。由于這是以身作則的大事,所以稱之為“四威儀”。而法演禪師通過他所寫的這四首《山中四成儀》的詩偈,生動形象地表現(xiàn)出禪師的那種既平淡又活潑的精神世界和山居生活。
《行》
山中行攜籃,
采蕨稱幽情。
牧童唱罷胡茄曲,
子規(guī)枝上一聲聲。
這是一幅白描的“春山采蕨圖”。“行”不是外出散步,而是去“采蕨”、去勞作。但在勞作中很有“幽閑情趣”,聽罷牧童唱過了《胡笳曲》,接著欣賞“子規(guī)”(杜鵑鳥)美妙的叫聲。這樣的情致,更顯得生機(jī)盎然。充分表現(xiàn)了勞作時的歡快、達(dá)觀的心情。
《住》
山中住萬迭,
千重誰伴侶?
縱使知音特地來,
云深必定無尋處。
唐代著名詩僧賈島曾寫下「松下問童子,言師采藥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處。」的詩篇,可是賈島是客,是由外聯(lián)想到內(nèi);而法演禪師是主人,由內(nèi)而聯(lián)想到外……出家人居住的最佳選擇是深山,須翻越“千重山”,穿過“萬迭云”。知音來訪,也無處可尋。禪家為什么要選擇深山修行呢?目的是為了排除世俗的紛擾,便于專心修持,保持“白云堆處古家風(fēng)”的傳統(tǒng)風(fēng)范。
《坐》
山中坐月夜,
霜天寒雁過。
爐炎撥盡未成眠,
報曉靈禽清耳朵。
禪師自然要坐禪,并常常以坐代臥,日日都坐,四時都坐,不過這里所描寫的只是“秋坐”。秋夜坐禪是心靈與宇宙交流的最佳時光。秋高氣爽,星月皎潔,太虛澄澈,萬籟諸寂。陣陣的寒雁從霜天飛過,不知不覺坐到“靈禽報曉”,耳目為之一新,以迎接黎明的到來。
《臥》
山中臥一片,
清光高鑒我。
但得身心到處閑,
多年布衲從教破。
“住”的是千重山,萬迭云,那么“臥”的地方也自然就是這里了?蛇@又是多么大的“一片”啊!禪師們四大皆空,內(nèi)外澄徹,無睡無醒,清光高鑒,無論行、住、坐、臥都是與禪心打成一片的,與萬事萬物打成一片的。這樣的“清光”真是無所不照,無所不“鑒”!心潔白安然,衲衣破了任它去罷,對身心毫無影響,把心靈融化于宇宙中。
法演雖說在偏僻的深山修行,但他常到城市邑中去走走、看看、坐坐。他不認(rèn)為“世俗紅塵”能使人受到污染,“凈土”倒是可以感化“世俗”的。如他寫的《邑中州座偈》,很明確地說明這一點:
白云相送出山來,
滿眼紅塵撥不開。
莫謂城中無好事,
一塵一剎一樓臺。
這是一首境趣極高的偈頌,有些出家人為了躲避萬丈紅塵,所以步人萬仞深山。但是真正的禪師卻認(rèn)為人間亦是“道場”。“莫謂城市無好事”一句寫得非常好,使人對世俗紅塵有了一個正確的認(rèn)識。不要認(rèn)為“世俗紅塵”就是“罪惡深淵”,這樣的認(rèn)識是片面的,“一塵一剎”既是紅塵也是凈土。
「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離世覓菩提,恰如求兔角。」法演禪師的行化正是這一思想的實踐。正由于這樣的原因,法演禪師結(jié)識和團(tuán)結(jié)了一大批士大夫群體,與他們的感情都非常深厚,正如他在《寄舊知》詩中說:「隔闊多年未足疏,結(jié)交豈在頻相見。從教山下路崎嶇,萬里蟾光都一片!顾麑懡o士大夫朋友的詩大致分兩方面內(nèi)容,一是記述彼此深厚情誼的思念,二是規(guī)勸身任官職士大夫朋友要淡薄功名利祿,看破紅塵是非,修行身心,求大福分。如《送黃景純》:
秋云秋水兩依依,
塞雁聲聲渡翠微。
多向洞庭青草岸,
楚天空闊不知歸。
黃景純是法演禪師的好友,官遷湖南之時,法演寫此詩相送。“依依”和“聲聲”道出了禪師與朋友的離別之情,而后兩句則是禪師希望朋友外面天地廣闊,一定要大有作為才不辜負(fù)之大好人生。這雖是首送別詩,可禪師牢牢把握住了愁怨和激昂,失意和得意的情凋轉(zhuǎn)動,極其得體。
又如《送朱大卿》詩:
但得心閑到處閑,
莫拘城市與溪山。
是非名利渾如夢,
正眼觀看一瞬間。
古人云“身安為富,心安為貴”,身心得閑,那是有大福分、大修養(yǎng)的人才得以享受的。人們求道,歸根到底是在萬丈紅塵中得個“閑”字。而禪宗修行,貴在心字,安則不動,故不論城市和山林,不論在家與出家。而對于是非名利,能不能看得破,是心“閑”與否的尺度之一。禪師在這里奉勸人們忘名利、甘淡薄,身心安閑,定會得大自在。
從以上所列舉的禪詩中我們可以看出,法演禪師的禪法是運(yùn)用于日常生活當(dāng)中的,是活潑而自然的,只要你心在于禪,則處處都是真如法相,連行住坐臥都離不了禪。法演禪師自證悟后,前后開法四十佘年,使楊歧派禪法大盛,座下弟子最著名的有佛果克勤、佛鑒慧懃、佛眼清遠(yuǎn)等三人,時稱“三佛”。而他們共同的特點就是以詩喻禪、以禪人詩,并以此來弘揚(yáng)佛法,度化眾生。
- 上一篇:“禪”的最高境界是不“著相”!
- 下一篇:茶禪世界里,充斥著茶人的無限生機(jī)
- 佛說人生哲理 佛說人生感悟的句子
- 維摩詰所說經(jīng)原文
- 這樣回向最有效
- 打坐的方法 初學(xué)打坐的正確方法
- 禪宗小故事十三則
- 神奇的求財方法
- 馬祖道一:想盡辦法令弟子開悟
- 《信心銘》釋義
- 禪宗公案大全
- 禪修打坐時是睜眼好還是閉眼好?
- 令人開悟的佛教禪詩一百首!
- 為什么要上香
- 如何戰(zhàn)勝心魔?
- 《金剛經(jīng)》的十大威力
- 景德傳燈錄
- “即心是佛”的參禪之道
- 慧可斷臂求法是真的嗎?二祖斷臂求法的故事
- 六祖慧能_禪宗慧能大師的一生
- 打坐導(dǎo)致性欲沖動,怎么辦
- 臨濟(jì)宗歷代傳人
- 十惡八邪
- 看別人不順眼是自己修養(yǎng)不夠
- 《禪門日誦》簡介
- 千休萬休皆不如一休
- 參透生死令人動容 圣嚴(yán)法師圓寂前曾拒絕換腎
- 禪定境界分別為哪九個層次呢?
- 佛教中的禪宗五祖是誰?禪宗五祖弘忍大師介紹
- 佛家經(jīng)典禪語
- 一生絕不能做的兩件事
- 心口不一 貴耳賤目
- 馬祖道一:對佛像吐痰也是菩薩境界
- 指月錄
- 野狐禪公案三則
- 龐蘊(yùn)居士的神奇故事
- 上無片瓦蓋頭,下無寸土立足
- 聽雞蛋和你講話
- 在修道路上,管好你的這些動物和這條蟲子
- 月在佛教中的寓意
- 大和尚“絕情”度貧母
- 禪宗七祖
- 禪宗的起源與二十八代祖師
- 禪修已收納所有佛法
- 佛法工夫在于覺不覺悟
- 修行者每天發(fā)四弘誓愿的用意
- 修佛法者,首先立堅志
- 佛教并非都勸人割愛出家
- 一會善一會惡不能長久,唯有懺悔慚愧才可長久
- 看清因緣才能在修行的同時影響他人
- 非空非有 即空即有
- 信佛就要明白世法的值不值得當(dāng)中是覺悟還是顛倒
- 游報恩寺,讓白居易暫離紅塵,享受了無盡禪味
- 希運(yùn)禪師古詩《塵勞迥脫》解釋
- 從五言律詩《余住無方所》看拾得無牽無掛,逍遙自在
- 寒山和尚的大乘佛詩《嗔是心中火》講了什么?
- 王維的《過香積寺》表達(dá)了什么?
- 心本無生因境有
- 當(dāng)說別人時要不斷地省察自己
- 道謙禪師送信開悟的故事
- 聽其言,觀其行,辨其心
- 用心去看世界
- 禪宗成就的是什么佛?
- 不能自我反省,再卓越超群也只能英雄氣短
- 心有一絲掛礙就不能自在
- 禪宗與其他宗派的區(qū)別,禪宗的特色
- 現(xiàn)前修為最終一念圓滿
- 《修心要論》是弘忍作的嗎,是本什么樣的書?
- 真正理解了佛法才是真修行
- 三界內(nèi)外是空無物的
- 佛法講最后圓滿身不依據(jù)身份背景做佛事
- 深悟深參心行處
- 從禪詩《飯覆釜山僧》看詩人王維供養(yǎng)僧人飯食
- 持佛號的心是始覺 所持的佛號是本覺
- 白話詩僧王梵志《我有一方便》蘊(yùn)蓄的佛理和處世哲理
- 自己要覺悟好人生
- 時而轉(zhuǎn)彎,時而放平
- 學(xué)會自利利他
- 詩僧王梵志詩作《城外土饅頭》解說
- 從有求到無求 從有學(xué)到無學(xué)
- 佛法在世間 不離世間法
- 唐代詩人綦毋潛夜宿龍興寺的的所見所聞
- [放生起源]寺院設(shè)立放生池在經(jīng)典或傳統(tǒng)上有什么根據(jù)?
- [感應(yīng)故事]心經(jīng)故事
- [白茶]什么是白茶,有哪些品種?
- [白茶]什么是白茶?白茶的簡單介紹
- [佛與人生]面對別人的批評,應(yīng)該怎么做?
- [佛學(xué)常識]八關(guān)齋戒的解釋、戒相、功德利益
- [佛學(xué)常識]袈裟是什么意思?為什么叫福田衣?
- [佛學(xué)常識]為什么把佛法僧三者稱為“寶”?
- [佛學(xué)常識]為什么要皈依三寶?歸投三寶令身心安穩(wěn)
- [人物故事]佛教貧女供燈的故事與啟示
- [佛經(jīng)故事]釋迦牟尼佛和菩提達(dá)多的雙頭鳥故事
- [佛學(xué)常識]食存五觀指的是什么?
- [人物故事]阿育王的小王妃須阇哆,持戒穿素服得寶珠
- [禪宗公案]老修行人“三十年不冒煙”的故事
- [佛經(jīng)故事]富孩子變窮孩子,《法華經(jīng)》窮子喻的故事
- [佛學(xué)常識]布施的意思與種類
- [佛經(jīng)故事]伽尸比丘尼身披袈裟出生的因緣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