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嚴法師:我們早就統(tǒng)一了 統(tǒng)一在
2月15日,臺灣法鼓山創(chuàng)辦人圣嚴法師追思法會暨植存在法鼓山舉行。圖為參加追思法會暨植存的臺灣地區(qū)領導人馬英九、蕭萬長隨眾僧和信眾送圣嚴法師舍利函前往植存區(qū)。
2月15日,臺灣法鼓山創(chuàng)辦人圣嚴法師追思法會暨植存在法鼓山舉行。圖為參加追思法會后,法鼓山眾僧與信眾及馬英九、蕭萬長等送圣嚴法師舍利函前往植存區(qū)植存。
早在臺海局勢緊張的本世紀初,圣嚴法師就曾表示“我們早就統(tǒng)一了,統(tǒng)一在中國佛教”
“起,恭送法鼓山開山,上圣下嚴老和尚,起駕!”
在阿彌陀佛的誦念聲中,2009年2月8日上午9時58分,圣嚴法師入殮蓋棺。
當日,臺灣苗栗下起小雨,超過2公里的法鼓山道路兩旁,約3萬人在雨中夾道相送。法師靈車開過,信眾俯身叩首,再抬頭時,不少人面上淚水雨水早已匯成一片。
雖然8日在黃歷上不宜火化安葬,但圣嚴法師沒有忌諱,“日日都好日”。2月15日一代高僧的法體將在法鼓山環(huán)保生命園區(qū),分裝進5只環(huán)保紙袋,進行植葬,融進沃土。
在生命最后的清醒中,弟子問:師父,您會再來人間嗎?
“會,我會乘愿再來!
風雪中的行腳僧
圣嚴法師精通禪修、重視戒律,是“四百年來臺灣最具影響力的五十位人士”之一。
2008年12月31日,圣嚴被發(fā)現(xiàn)罹患泌尿道癌癥不治,住院3天后在返回法鼓山途中往生,享年80歲。生前,圣嚴拒絕換腎,認為為來日無多的自己“用一腎等于浪費一個,非常不慈悲,還不如給需要用的人”。
他原本主張“臭皮囊”燒了干凈,連棺材都不需要,更不需讓人瞻仰, “開放兩天悼念”是對凡人世俗之心的“通融”。圣嚴交代弟子將自己的往生辦成法事,一切極簡。
可他的突然圓寂,還是震動了臺灣全島,以及整個中華佛教界。今年1月4日凌晨起,法鼓山大殿開放各界瞻仰法相。臺灣首富郭臺銘、云門舞集創(chuàng)辦人林懷民、天主教臺灣區(qū)總主教洪山川等都前往來見圣嚴最后一面。全球各地信眾都紛紛做出表示,如華人巨星李連杰、林青霞便當即飛往臺灣。中共中央臺灣工作辦公室、國務院臺灣事務辦公室主任王毅也發(fā)去唁電,致以深切哀悼。
圣嚴法師俗名張保康,江蘇南通人,在故居的狼山廣教禪寺出家,十三歲,圣嚴上山做了小沙彌,只為了神話故事而去“筑夢”。出家后的圣嚴歷經廣教寺、上海大圣寺、上海靜安寺佛學院,英文、數(shù)學、國文、佛學打下一定基礎。
當時大陸動蕩,圣嚴認為選擇從軍是最容易到臺灣的路,參軍后他被派往通信連負責后勤。1949年5月19日圣嚴從上海外灘碼頭隨軍前往臺灣,2天后在高雄上岸。1953年報名參加李辰冬博士主辦的中國文藝函授學校小說班,老師有謝冰瑩、沈櫻等著名作家。由于文筆好被調到國防部,后開始接觸太虛大師“人成即佛成”以及印順法師的“人間佛教”。1960年結束十年軍旅生涯,他于東初老人座下再度剃度,法派字號為“慧空圣嚴”。
之后近40歲的圣嚴獲贊助到日本東京立正大學進修,雖只有小學四年級學歷卻以苦讀6年,獲文學博士學位。1985年創(chuàng)辦中華佛學研究所,1989年開創(chuàng)法鼓山道場。
他自喻為“風雪中的行腳僧”,通過演講、參與國際性會議、舉辦各項國際禪修,還不拘一格地攜手林青霞、張小燕、蔡依林、李連杰等明星拍攝倫理廣告,擔任“你可以不自殺”網站的代言人。
早在臺海局勢緊張的本世紀初,圣嚴就曾表示“我們早就統(tǒng)一了,統(tǒng)一在中國佛教”。2002年,圣嚴親程護送已流失多年的濟南四門塔阿佛石雕佛首歸還大陸。
2008年四川大地震發(fā)生后,圣嚴法師說,“我們中國人講多難興邦、居安思危、臨危不亂”。他立即組織為災區(qū)募捐、捐物、派遣醫(yī)療隊,并親自給國家宗教局局長葉小文打電話了解災情,法鼓山派出的救災隊伍直到去年8月還活躍在災后重建的現(xiàn)場。
藍綠同悼
圣嚴法師關心時局,時常對前來拜訪的政治人物進行開示,政壇上藍綠政治人物當中不少人都自稱是圣嚴法師的信徒。
他曾贈言蕭萬長:“面對它、接受它、處理它、放下它!碑斦䲡r的陳水扁也曾公開說自己把圣嚴法師贈與的“慈悲沒有敵人,智慧不起煩惱”法語奉為從政哲學,只是現(xiàn)在看來陳水扁全沒理解法師的苦心。
2008年2月6日,國民黨與民進黨的“總統(tǒng)”候選人馬英九、謝長廷同時參加法鼓山“除夕撞鐘祈福典禮”撞鐘,圣嚴法師笑指兩人今天不是來交鋒,期待他們能做君子之爭。
事實上,臺灣島內的政治派系爭斗頻繁,實力不時消長,每到選戰(zhàn)關頭,佛教信眾都會成為政治人物拼命拉攏的對象,得到知名宗教組織或者明星宗教人物的支持,無疑拿到鐵票。
目前臺灣佛教的信徒約有548萬,占臺灣人口的23.9%。就佛教團體來看,則以中臺山的惟覺,法鼓山的圣嚴,佛光山的星云,靈鳩山的心道,以及慈濟基金會的證嚴影響力最大,被視作臺灣佛教五座山。
不過,臺灣佛教不少團體組織過于龐大,行事風格過于入世,或多或少引起一些議論。其中慈濟法師的宣傳被不少人視為過度。而星云法師早期與國民黨的密切關系及現(xiàn)在在政治上的發(fā)言有時也被視為不當。惟覺法師除了于選舉期間公開支持國民黨候選人外,其主持的中臺禪寺因過于鋪張浪費及募捐手段等原因而遭到了批評。相比之下,圣嚴一生清謹自持,比較少主動介入政治事務,跟藍綠政治人物保持等距。
聞聽圣嚴法師圓寂,島內政治人物反應迅速,臺灣地區(qū)領導人馬英九第一時間前往吊唁,向法師頒發(fā)“總統(tǒng)”褒揚令。臺灣副領導人蕭萬長、國民黨主席吳伯雄、民進黨主席蔡英文、“內政部長”廖了以、“陸委會”主委賴幸媛、“行政院長”劉兆玄、蘇貞昌和前副領導人呂秀蓮等藍綠政要都前往捻香悼念。
站在圣嚴遺體前的馬英九,說出第一句話“我是英九”之后便哽咽,遺憾沒有更多的機會向師父學習、請教,盛贊圣嚴給臺灣和世界帶來正面力量,“生與死都是世人的榜樣”。
在2009年除夕撞鐘的錄像里,已經走到生命盡頭的圣嚴大師,在極大的病痛中對金融危機中的臺灣人做了最后一次開示:“只要有信心,就可以在失望中看見希望,在艱苦的環(huán)境下創(chuàng)造快樂,在不景氣的年代里擁抱幸福。”(稿源:中新社)
- 佛說人生哲理 佛說人生感悟的句子
- 維摩詰所說經原文
- 這樣回向最有效
- 打坐的方法 初學打坐的正確方法
- 禪宗小故事十三則
- 神奇的求財方法
- 馬祖道一:想盡辦法令弟子開悟
- 《信心銘》釋義
- 禪宗公案大全
- 禪修打坐時是睜眼好還是閉眼好?
- 令人開悟的佛教禪詩一百首!
- 為什么要上香
- 如何戰(zhàn)勝心魔?
- 《金剛經》的十大威力
- 景德傳燈錄
- “即心是佛”的參禪之道
- 慧可斷臂求法是真的嗎?二祖斷臂求法的故事
- 六祖慧能_禪宗慧能大師的一生
- 打坐導致性欲沖動,怎么辦
- 臨濟宗歷代傳人
- 十惡八邪
- 看別人不順眼是自己修養(yǎng)不夠
- 《禪門日誦》簡介
- 千休萬休皆不如一休
- 參透生死令人動容 圣嚴法師圓寂前曾拒絕換腎
- 禪定境界分別為哪九個層次呢?
- 佛教中的禪宗五祖是誰?禪宗五祖弘忍大師介紹
- 佛家經典禪語
- 一生絕不能做的兩件事
- 心口不一 貴耳賤目
- 馬祖道一:對佛像吐痰也是菩薩境界
- 指月錄
- 野狐禪公案三則
- 龐蘊居士的神奇故事
- 上無片瓦蓋頭,下無寸土立足
- 聽雞蛋和你講話
- 在修道路上,管好你的這些動物和這條蟲子
- 月在佛教中的寓意
- 大和尚“絕情”度貧母
- 禪宗七祖
- 禪宗的起源與二十八代祖師
- 禪修已收納所有佛法
- 佛法工夫在于覺不覺悟
- 修行者每天發(fā)四弘誓愿的用意
- 修佛法者,首先立堅志
- 佛教并非都勸人割愛出家
- 一會善一會惡不能長久,唯有懺悔慚愧才可長久
- 看清因緣才能在修行的同時影響他人
- 非空非有 即空即有
- 信佛就要明白世法的值不值得當中是覺悟還是顛倒
- 游報恩寺,讓白居易暫離紅塵,享受了無盡禪味
- 希運禪師古詩《塵勞迥脫》解釋
- 從五言律詩《余住無方所》看拾得無牽無掛,逍遙自在
- 寒山和尚的大乘佛詩《嗔是心中火》講了什么?
- 王維的《過香積寺》表達了什么?
- 心本無生因境有
- 當說別人時要不斷地省察自己
- 道謙禪師送信開悟的故事
- 聽其言,觀其行,辨其心
- 用心去看世界
- 禪宗成就的是什么佛?
- 不能自我反省,再卓越超群也只能英雄氣短
- 心有一絲掛礙就不能自在
- 禪宗與其他宗派的區(qū)別,禪宗的特色
- 現(xiàn)前修為最終一念圓滿
- 《修心要論》是弘忍作的嗎,是本什么樣的書?
- 真正理解了佛法才是真修行
- 三界內外是空無物的
- 佛法講最后圓滿身不依據(jù)身份背景做佛事
- 深悟深參心行處
- 從禪詩《飯覆釜山僧》看詩人王維供養(yǎng)僧人飯食
- 持佛號的心是始覺 所持的佛號是本覺
- 白話詩僧王梵志《我有一方便》蘊蓄的佛理和處世哲理
- 自己要覺悟好人生
- 時而轉彎,時而放平
- 學會自利利他
- 詩僧王梵志詩作《城外土饅頭》解說
- 從有求到無求 從有學到無學
- 佛法在世間 不離世間法
- 唐代詩人綦毋潛夜宿龍興寺的的所見所聞
- [放生起源]寺院設立放生池在經典或傳統(tǒng)上有什么根據(jù)?
- [感應故事]心經故事
- [白茶]什么是白茶,有哪些品種?
- [白茶]什么是白茶?白茶的簡單介紹
- [佛與人生]面對別人的批評,應該怎么做?
- [佛學常識]八關齋戒的解釋、戒相、功德利益
- [佛學常識]袈裟是什么意思?為什么叫福田衣?
- [佛學常識]為什么把佛法僧三者稱為“寶”?
- [佛學常識]為什么要皈依三寶?歸投三寶令身心安穩(wěn)
- [人物故事]佛教貧女供燈的故事與啟示
- [佛經故事]釋迦牟尼佛和菩提達多的雙頭鳥故事
- [佛學常識]食存五觀指的是什么?
- [人物故事]阿育王的小王妃須阇哆,持戒穿素服得寶珠
- [禪宗公案]老修行人“三十年不冒煙”的故事
- [佛經故事]富孩子變窮孩子,《法華經》窮子喻的故事
- [佛學常識]布施的意思與種類
- [佛經故事]伽尸比丘尼身披袈裟出生的因緣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