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時處處都可以修心
時時處處都可以修心
經(jīng)常會看到一些感人的文章,就想和大家一起分享。正所謂“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離世覓菩提,恰如求兔角!毕蚍鸬呐笥,不一定非要出家修行,只要有心,從身邊的小事做起,時時處處都可修心。
下面的這篇文章中,只是因為多說了一句話,卻不僅讓人體會到了溫暖,而且還種下了很多善果。
一位儲戶急匆匆地來到銀行柜臺前。她手里拿著幾張銀行存單遞給工作人員,要求將這些錢全部取出來,一起匯到這個賬號上。工作人員看到這幾張存單都是定期,還沒有到期,如果這時候取出來一定損失不小。再一看,這位儲戶神情緊張,焦慮不安,好像有什么心事。再說,這個銀行賬號好像也是外地的,將這么多的錢一下子匯到外地干什么?看到這里,這位工作人員抬起頭來,她和顏悅色地對儲戶說到,您把這么多錢一下子匯到外地買什么?儲戶說,不買什么,就是趕緊將這些錢轉到這個賬戶上。工作人員笑道,那干什么?這樣一取一轉您可就損失了一大筆利息了。儲戶說,我也沒有辦法,剛才我收到一條手機短信,說我的銀行存單賬號發(fā)現(xiàn)了問題,必須要立刻轉存到這個指定的賬號上,否則,我的存款將全部作廢。工作人員立刻警覺起來,說到,這是什么短信,您讓我看看。儲戶將她的手機遞了過去,工作人員一看,立刻告訴她,這是一個騙局,是想將您存單上的錢騙走。儲戶聽了,感激地對銀行工作人員說,幸虧您及時提醒,否則,我的損失可就大了。工作人員笑道,我只不過是多說了一句話。
在一家醫(yī)院掛號處。一個鄉(xiāng)下打扮的女人,背上背著個孩子。她掛完號,沒有馬上離開,而是拿著掛號單將眉頭緊緊地皺著,好像有什么心事。這一幕,被掛號處里面的工作人員看見了,只見她欠起身,向外面的人說道,您掛號的門診從左邊的那個樓梯口上去,往右邊笫一扇門就是的了。那個鄉(xiāng)下婦女聽了,臉上立刻露出感激的神色,忙不迭地說到,謝謝!謝謝!我正愁著不知往那走呢,這墻上雖然畫著各種指示標志,可是,我卻越看越糊涂,多虧了您告訴我。掛號的女同志微笑道,這沒什么,我看到您猶豫不決的樣子,就猜想您大概遇到困難了,就多說了一句話。
一輛公交車徐徐開進了車站。一些乘客拿出月票或者硬幣,依次而上。這時,一個臉色黝黑,頭發(fā)零亂,衣著樸素,手里提著鼓鼓囊囊一只蛇皮袋的人,也要跟著上車。司機看見了,扭過頭去,對著那人說道,這是輛空調車,要投2塊錢硬幣的。那人聽見了,立刻收住了腳,臉也一下子紅了,忙說道,謝謝,我差點兒上錯了,我等一下,再上一塊錢的公交車。那人下車后,車上有人對司機說,您干嗎要告訴他是空調車呢?司機笑道,我看那人像個進城打工的民工,急急忙忙的樣子,就多說了一句,鄉(xiāng)下人進城打工掙點錢不容易!
有時,自己多說了一句話,也許就會給他人帶來一種豁然開朗的美好。生活中,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一種清醒、一種優(yōu)勢、一種明鏡,當看到別人的困惑、無奈和沮喪時,不三緘其口,作深沉狀。而是多說一句話,就這一句話,就會給他人帶來一種陽光和明媚,少走許多彎路。多說一句話,折射出的是人性中的一種善良和美德。他人往往需要的并不多,只需您多說一句話。真的。
- 上一篇:同學聚會聚得是什么?
- 下一篇:如何變不利為有利?
- 仁德上人:修心五言偈
- 大安法師:佛教“牧!笔鞘裁匆馑?就是在修心
- 仁德上人:佛法重實質 修心很重要
- 界詮法師:時刻謹記,修行中最根本的就是這四個字
- 靜波法師:廣學博究,突破自己的狹隘
- 慧燈法師:真正的刻薄是不斷的慣著自己
- 明海法師:最難的便是管理自己的心!
- 寬運法師:修行其實是修心,尋回原本清凈的自心自性
- 圣旭法師:什么才叫真正的修心?修心的功德
- 道偉法師:看似復雜,其實只不過是缺乏訓練
- 星云大師:人人都想行好運,那么如何拒絕霉運呢?
- 如瑞法師:任何時候都不要小看自己
- 妙江法師:妙江法師:都說學佛是修心,那“心”是啥你知道嗎?
- 證嚴法師:修心要誠正信實
- 心律法師:喬布斯去世,「喬不死」永存
- 心律法師:袈裟的功德
- 心律法師:七月十五佛歡喜日的由來
- 賢崇法師:禮佛修心 養(yǎng)生修德
- 賢崇法師:身心是一體 修心乃養(yǎng)生
- 賢崇法師:要不斷地覺察自己的內心
- 星云大師: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冬有雪;若無閑事掛心頭,便是人間好時節(jié)。
- 正如法師:念《心經(jīng)》比《大悲咒》更好嗎?
- 印光大師:安士全書白話解
- 凈慧大師:凈慧法師《楞嚴經(jīng)》淺譯
- 星云大師:星云大師談《心經(jīng)》
- 文珠法師:妙法蓮華經(jīng)
- 大寂尼師:一般人在家里可以讀誦《地藏經(jīng)》嗎?
- 仁清法師:聽說誦大悲咒對鬼不好,請法師開示
- 星云大師:解讀普賢菩薩十大愿王(附普賢行愿品全文)
- 圣嚴法師:關于靈魂與鬼的終極真相
- 夢參法師:夢參老和尚:金剛經(jīng)
- 惟覺法師:修行人應做到的三大精進
- 心律法師:吃虧是福
- 夢參法師:夢參老和尚講地藏本愿經(jīng)
- 心律法師:什么人與佛有緣?
- 文珠法師:大方廣佛華嚴經(jīng)
- 星云大師:千江映月
- 虛云法師:多誦讀《普門品》和《地藏經(jīng)》
- 星云大師:手把青秧插滿田,低頭便見水中天;六根清凈方為道,退步原來是向前。
- 達摩祖師:《破相論》原文
- 永明延壽:宗鏡錄
- 正如法師:誦心經(jīng)比大悲咒功德大嗎
- 凈善法師:凈善法師:看風水與算命能否改變命運?
- 大安法師:無量壽經(jīng)
- 未知:星云大師講解
- 正如法師:梁皇寶懺 慈悲道場
- 明空法師:明空法師:《心經(jīng)》中的般若智慧
- 印光大師:不科學的求子秘方,但是很靈驗
- 星云大師:人身難得今已得,佛法難聞今已聞;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此身?
- 星云大師:朝看花開滿樹紅,暮看花落樹還空;若將花比人間事,花與人間事一同。
- 凈界法師:打坐的時候該怎么念佛?
- 仁清法師:《大悲咒》的九種世間利益
- 正如法師:在家居士受五戒可以搭縵衣嗎?
- 印光大師:命不好者求美好姻緣,有個簡單方法
- 星云大師:人死后生命是怎樣的?
- 星云大師:溪聲盡是廣長舌,山色無非清凈身;夜來八萬四千偈,他日如何舉似人?
- 大安法師:大安法師講解
- 明安法師:把握當下不后悔
- 星云大師:天為羅帳地為氈,日月星辰伴我眠;夜間不敢長伸足,恐怕踏破海底天。
- 凈慧法師:凈慧法師:《妙法蓮華經(jīng)》淺釋
- 如瑞法師:身外之財終舍離,所造之業(yè)如影隨
- 靜波法師:佛法的中道觀
- 濟群法師:明心見性是怎么來的?利根是天生的嗎?
- 如瑞法師:佛性不分南與北,為人不與比高低,廣修;郢@法喜
- 本源法師:學習佛陀冥想靜坐,就可以悟道成佛嗎?
- 靜波法師:深著虛妄法 堅受不可舍
- 濟群法師:人為什么要擺脫痛苦和煩惱,目的是什么?
- 本源法師:出家人與在家信徒要保持距離,才能更好地度化眾生
- 如瑞法師:什么是不善業(yè),為什么要遠離一切不善業(yè)?
- 明海法師:當業(yè)障現(xiàn)前時怎么辦?隨緣了業(yè),究竟解脫
- 濟群法師:如何面對喜歡吃喝玩樂,做不如法事情的朋友?
- 如瑞法師:每個人的福報都是自己修來的
- 本源法師:人與人之間的相處,要保持一定的距離
- 濟群法師:佛教對世界的認識——因緣因果
- 如瑞法師:護念他人善用心,學佛慈悲須踐行
- 本源法師:如何報答佛陀的恩德?依教奉行就是對佛最好的報恩
- 濟群法師:真正完美的人生,需要具足這八種圓滿
- 本源法師:只有無漏的福德,才是真正的功德
- 如瑞法師:印光大師是后世佛弟子學習的榜樣
- 理海法師:無論哪種供養(yǎng),都離不開善用一顆歡喜的心
- 如瑞法師:敬畏因果,努力修正自己的行為、語言和心念
- 正慈法師:一人獨坐、內心空閑,無甚雜思
- 本源法師:皈依三寶是踏入佛門的第一步
- 靜波法師:跳出三界得解脫
- 濟群法師:如何呵護發(fā)起普利眾生的愿心,使發(fā)心不消退?
- 覺真法師:人與眾生的關系,是佛教倫理的核心和主體
- 本源法師:每個念佛人在極樂世界都有一朵蓮花
- 濟群法師:佛教是宿命論嗎,我們這一生的努力有用嗎?
- 本源法師:為什么有人對佛法深信不疑,有人卻生不起信心?
- 佛源法師:什么是外道?心外求法是外道
- 明海法師:學佛人多拜幾個師父,去極樂的幾率也就越大,對嗎?
- 界文法師:為什么說皈依三寶就可以找到依靠?
- 星云大師:善事要盡心盡力去做,惡事則要毫不猶豫的斷除
- 西行法師:佛號代表佛智與法界
- 懺云法師:一念凈心的寶貴性!
- 道堅法師:佛教所說的業(yè)報是什么意思?業(yè)報的意思
- 西行法師:極樂世界的神秘面紗
- 夢參法師:造什么業(yè)就感什么果!
- 夢參法師:地獄到底有多苦?都是自招的業(yè)報
- 天因法師:學法就是為了導正心念
- 妙法蓮華經(jīng)
- 夢參老和尚講地藏本愿經(jīng)
- 千江映月
- 宗鏡錄
- 無量壽經(jīng)
- 星云大師講解
- 大安法師講解
- 印光大師講解
- 凈界法師講解
- 星云大師文章
- 解脫之道講記
- 夢參法師講解
- 印光大師文章
- 圓覺經(jīng)講記
- 虛云法師文章
- 凈界法師文章
- 四圣諦講記
- 圣嚴法師講解
- 大乘百法明門論講記
- 心經(jīng)的人生智慧
- 定慧之路
- 楞嚴經(jīng)輕松學
- 佛法修學概要
- 摩訶止觀
- 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jīng)
-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jīng)解說
- 體方法師講解
- 印光大師傳奇
- 大方廣圓覺經(jīng)講義
- 解深密經(jīng)語體釋
- 大安法師文章
- 六祖大師法寶壇經(jīng)
- 修習止觀坐禪法要
- 華嚴經(jīng)要義
- 雜阿含經(jīng)選集新版
- 妙境法師講解
- 慈悲三昧水懺講記
- 印光文鈔全集
- 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jīng)講記
- 夢參法師文章
- [放生起源]寺院設立放生池在經(jīng)典或傳統(tǒng)上有什么根據(jù)?
- [感應故事]心經(jīng)故事
- [白茶]什么是白茶,有哪些品種?
- [白茶]什么是白茶?白茶的簡單介紹
- [佛與人生]面對別人的批評,應該怎么做?
- [佛學常識]八關齋戒的解釋、戒相、功德利益
- [佛學常識]袈裟是什么意思?為什么叫福田衣?
- [佛學常識]為什么把佛法僧三者稱為“寶”?
- [佛學常識]為什么要皈依三寶?歸投三寶令身心安穩(wěn)
- [人物故事]佛教貧女供燈的故事與啟示
- [佛經(jīng)故事]釋迦牟尼佛和菩提達多的雙頭鳥故事
- [佛學常識]食存五觀指的是什么?
- [人物故事]阿育王的小王妃須阇哆,持戒穿素服得寶珠
- [禪宗公案]老修行人“三十年不冒煙”的故事
- [佛經(jīng)故事]富孩子變窮孩子,《法華經(jīng)》窮子喻的故事
- [佛學常識]布施的意思與種類
- [佛經(jīng)故事]伽尸比丘尼身披袈裟出生的因緣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