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不斷地覺察自己的內(nèi)心
人活著,說得通俗一點,就是吃喝拉撒睡,如此而已。
那我們?yōu)槭裁催要來禪修?其實,禪修的過程就是讓我們從行、住、坐、臥中去提升自身的境界、高度,從而活出與眾不同的人生。
禪修所能夠給予我們的是一種智慧,是對人生、對事物理解的一種思維方式的轉(zhuǎn)變。很多人把禪修想得很復(fù)雜,甚至非常神秘,認為它是一件曲高和寡的事情,它和生活永遠脫離,這些想法都是片面的。
禪修不在于每天念多少經(jīng),也不在于做了多少早晚功課,更不在于每天晚上給佛供一杯水,第二天清晨給佛燒一炷香。把學(xué)佛等同于焚香沐浴、吃齋念佛的形式,這是不究竟的,問題在于我們有沒有在這個過程當(dāng)中去感悟一些東西。
禪宗要求我們“明心見性”,可見心性的改變才是最為關(guān)鍵的。
為什么要誦經(jīng)?那是因為經(jīng)文能教我們?nèi)ジ惺苋松闹晾怼槭裁匆ス┧?因為水是清凈之物,水?a href="/remen/shengming.html" class="keylink" target="_blank">生命的根本,水中存在著很多人性的奧秘,等待我們?nèi)グl(fā)現(xiàn)。
在我們的生活中,如果不能適時自我肯定、自我贊美,也不能夠欣賞他人,那么問題就會接踵而至,身體、事業(yè)、家庭可能會危機重重,最后讓我們“度秒如年”。
禪修就要感悟這些,要學(xué)會從佛陀的言談舉止之中去感悟生命的真諦,從萬事萬物和諧共通的一面來認識我們的人生。
我們看到桌子、椅子、房子,似乎覺得物物都不相同,但是它們實際上都有共通的一面。有人說,是無常;有人說,是空性、活在當(dāng)下以及惜緣。
事實上,只有當(dāng)我們這樣思考的時候,問題才能稱其為問題,也才具有價值。只有經(jīng)過思考的問題才能進入我們的心靈,才有可能在我們的生活中體現(xiàn)出來。否則,我們的生活狀態(tài)是不會改變的。
蘇東坡和佛印禪師是好朋友。有一天蘇東坡問佛印:“你看我打坐的時候像什么?”
佛印禪師說:“像菩薩。那么你覺得我打坐的時候像什么呢?”
蘇東坡為了激他一下,就說:“像一坨屎。”說完以后,佛印沒有辯解,蘇東坡十分得意,認為佛印吃了啞巴虧;厝ヒ院笏笱笞缘玫匕堰@件事情告訴了他的妹妹蘇小妹。
蘇小妹想了一下,反而嘲笑他說:“佛印是菩薩,因此他看你就像菩薩。那么哥哥你自己是什么是不是很清楚了呢?”這就是唯識宗所講的“萬法唯識”,你具有什么心念就顯現(xiàn)什么。
禪修要求我們不斷地從心性上去轉(zhuǎn)變:轉(zhuǎn)凡夫為圣人,轉(zhuǎn)染污為清凈,轉(zhuǎn)有相為無相,轉(zhuǎn)俗諦為真諦。在烈日下曬,要轉(zhuǎn)變自己的內(nèi)心為清涼;在冬天用冷水洗衣服,要轉(zhuǎn)變自己的內(nèi)心為溫泉。
有一回,我把滿滿一箱書搬上五層樓,感覺很累,快到第五層的時候,覺得自己幾乎支撐不住了。當(dāng)時,我提醒自己:“我要堅持。”當(dāng)我集中了念力的時候,就不再覺得它很沉,反而覺得很舒服。因為我把排斥的心轉(zhuǎn)換為接受,當(dāng)我能夠接受這種狀態(tài)的時候,內(nèi)心就是平和的,心也就打開了。
在我們的生活中,難免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有的人會侮辱你,有的人會責(zé)罵你,有的人會用輕蔑的眼神看你,有的人會陷害你,各種各樣的風(fēng)波都會來沖擊你——八面來風(fēng),種種不同。如果你碰到像《世說新語》里的左思一樣的遭遇,一群女人認為你相貌實在過于丑陋而朝你吐口水,你會怎么樣呢?是不是也會像他一樣“委頓而返”?如果別人罵你一句,你就怒發(fā)沖冠,那么狗咬了你一口,你是不是也要趴下去咬狗一口呢?
反復(fù)地問自己,問自己為什么,這就是禪修。從凡夫轉(zhuǎn)變?yōu)槭ト,就是要不斷地覺察自己。
當(dāng)別人拿著一個幾萬元的名牌包的時候,你會不會心動?當(dāng)別人開著幾百萬元的跑車從你身邊經(jīng)過時,你會不會露出羨慕的眼神?當(dāng)別人享受著幾千萬元的豪宅時,你會不會感到不舒服?當(dāng)別人在幾千人的會場上坐在主席臺的位置上時,你會不會有所幻想?我們想要學(xué)佛、修禪,就要在面對各種狀況的時候不斷覺察自己的心,看住自己無妄的念頭。缺乏反思的人將永遠執(zhí)迷于世間的名聞利養(yǎng),做它們的奴隸。
有人說,學(xué)佛的人很消極、很頹廢,好像不食人間煙火。但是我覺得,學(xué)佛的人應(yīng)該是更加積極才對。一個對世界產(chǎn)生厭離心的人是無法成佛的,如果你都不愛這個世界,那么怎么會有“同體大悲,無緣大慈”的思想呢?怎么能夠度化其他眾生呢?所以《地藏經(jīng)》說:“地獄未空,誓不成佛。”
學(xué)佛最重要的精神品質(zhì)體現(xiàn)在哪里?體現(xiàn)在付出、奉獻、寬容、布施。我們常說的“為人民服務(wù)”體現(xiàn)的不也正是這種精神品質(zhì)嗎?
很多人學(xué)佛,越學(xué)越自私,為什么會這樣呢?
上次有一個居士到我們寺院來,他說學(xué)佛以后就一直在對比,是誦《地藏經(jīng)》的功德大,還是誦《普門品》的功德大呢?是修阿彌陀佛的福報大,還是修藥師佛的福報大呢?他總是不斷地在對比,哪一點對他有好處,他就修哪一個法門。他有一天聽說繞塔的功德最大,于是就天天去繞塔。他覺得自己繞塔的功德還不夠,于是讓自己養(yǎng)的貓也跟著他一起繞塔。這樣,他覺得自己和貓都有了功德,才略略感到安心。
有一個老太太跟我說她吃的是全素。有一次她的女兒請她到家里去做客,她就跟她女兒說,去做客可以,但是我過去你要買一個新鍋,還要買新碟子、新碗,煮全素的菜我才去。
還有些居士,每天堅持做早晚課,每天都拿一個木魚,敲得左鄰右舍不得安寧;或者整天在家里燒高香,熏得周圍的鄰居都受不了。這是什么狀態(tài)?
如果大家學(xué)佛以后,只是形式上做到位了,但是自己的性格、品德卻還是跟原來一模一樣,甚至變本加厲;如果原來自己的性格就比較狹隘,學(xué)佛以后還用另外一個套子把自己套起來,然后總是跟別人說這也不能做,那也不能做,讓周圍的人比以前更累、更不安寧,那就有問題了。
如果敲木魚、燒香,給左鄰右舍增添了很多煩惱,那么你不僅沒有功德,而且還造了很多業(yè);如果一個人為了吃素而給家里人造成了很多負擔(dān)的話,也是一樣沒有多少功德。
學(xué)佛究竟是為了改變自己、提升自己、放開自己,還是讓自己神神叨叨呢?我們走入佛門,我們閱讀書籍,我們聽聞思想,但如果我們不能以此提升自己的話,還不如不學(xué)。學(xué)得越多,你的“所知障”就越嚴重。學(xué)了一輩子也只能是恍恍惚惚,無法自救,更不用說度他人了。
- 仁德上人:修心五言偈
- 凈慧法師:在禪堂內(nèi)保持精進心與自己的無明煩惱習(xí)氣拼搏
- 大安法師:佛教“牧!笔鞘裁匆馑迹烤褪窃谛扌
- 仁德上人:佛法重實質(zhì) 修心很重要
- 界文法師:佛教是如何看待慈心禪的?
- 界文法師:如何禪修?禪修前的準(zhǔn)備工作
- 大安法師:誦經(jīng)時身體發(fā)熱是怎么回事?
- 界詮法師:時刻謹記,修行中最根本的就是這四個字
- 靜波法師:廣學(xué)博究,突破自己的狹隘
- 惟海法師:禪修的類型
- 圣嚴法師:三種常見有關(guān)開悟的錯誤觀念
- 慧燈法師:真正的刻薄是不斷的慣著自己
- 寬見法師:如何按時持誦經(jīng)典為好?
- 寬見法師:去道場禪修可以提高定力、智慧嗎?
- 界文法師:慈心禪與正念禪
- 能弘法師:點滴禪修,積功累德
- 凈因法師:禪修的真正動機是什么?離苦得樂
- 濟群法師:禪修是心地功夫,而不僅僅是腿功
- 明海法師:最難的便是管理自己的心!
- 明一法師:放下包袱,以無所求心一門禪修
- 星云大師: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fēng)冬有雪;若無閑事掛心頭,便是人間好時節(jié)。
- 正如法師:念《心經(jīng)》比《大悲咒》更好嗎?
- 印光大師:安士全書白話解
- 凈慧大師:凈慧法師《楞嚴經(jīng)》淺譯
- 星云大師:星云大師談《心經(jīng)》
- 文珠法師:妙法蓮華經(jīng)
- 大寂尼師:一般人在家里可以讀誦《地藏經(jīng)》嗎?
- 仁清法師:聽說誦大悲咒對鬼不好,請法師開示
- 星云大師:解讀普賢菩薩十大愿王(附普賢行愿品全文)
- 圣嚴法師:關(guān)于靈魂與鬼的終極真相
- 夢參法師:夢參老和尚:金剛經(jīng)
- 惟覺法師:修行人應(yīng)做到的三大精進
- 心律法師:吃虧是福
- 夢參法師:夢參老和尚講地藏本愿經(jīng)
- 心律法師:什么人與佛有緣?
- 文珠法師:大方廣佛華嚴經(jīng)
- 星云大師:千江映月
- 虛云法師:多誦讀《普門品》和《地藏經(jīng)》
- 星云大師:手把青秧插滿田,低頭便見水中天;六根清凈方為道,退步原來是向前。
- 達摩祖師:《破相論》原文
- 永明延壽:宗鏡錄
- 正如法師:誦心經(jīng)比大悲咒功德大嗎
- 凈善法師:凈善法師:看風(fēng)水與算命能否改變命運?
- 大安法師:無量壽經(jīng)
- 未知:星云大師講解
- 正如法師:梁皇寶懺 慈悲道場
- 明空法師:明空法師:《心經(jīng)》中的般若智慧
- 印光大師:不科學(xué)的求子秘方,但是很靈驗
- 星云大師:人身難得今已得,佛法難聞今已聞;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此身?
- 星云大師:朝看花開滿樹紅,暮看花落樹還空;若將花比人間事,花與人間事一同。
- 凈界法師:打坐的時候該怎么念佛?
- 仁清法師:《大悲咒》的九種世間利益
- 正如法師:在家居士受五戒可以搭縵衣嗎?
- 印光大師:命不好者求美好姻緣,有個簡單方法
- 星云大師:人死后生命是怎樣的?
- 星云大師:溪聲盡是廣長舌,山色無非清凈身;夜來八萬四千偈,他日如何舉似人?
- 大安法師:大安法師講解
- 明安法師:把握當(dāng)下不后悔
- 星云大師:天為羅帳地為氈,日月星辰伴我眠;夜間不敢長伸足,恐怕踏破海底天。
- 凈慧法師:凈慧法師:《妙法蓮華經(jīng)》淺釋
- 如瑞法師:身外之財終舍離,所造之業(yè)如影隨
- 靜波法師:佛法的中道觀
- 濟群法師:明心見性是怎么來的?利根是天生的嗎?
- 如瑞法師:佛性不分南與北,為人不與比高低,廣修;郢@法喜
- 本源法師:學(xué)習(xí)佛陀冥想靜坐,就可以悟道成佛嗎?
- 靜波法師:深著虛妄法 堅受不可舍
- 濟群法師:人為什么要擺脫痛苦和煩惱,目的是什么?
- 本源法師:出家人與在家信徒要保持距離,才能更好地度化眾生
- 如瑞法師:什么是不善業(yè),為什么要遠離一切不善業(yè)?
- 明海法師:當(dāng)業(yè)障現(xiàn)前時怎么辦?隨緣了業(yè),究竟解脫
- 濟群法師:如何面對喜歡吃喝玩樂,做不如法事情的朋友?
- 如瑞法師:每個人的福報都是自己修來的
- 本源法師:人與人之間的相處,要保持一定的距離
- 濟群法師:佛教對世界的認識——因緣因果
- 如瑞法師:護念他人善用心,學(xué)佛慈悲須踐行
- 本源法師:如何報答佛陀的恩德?依教奉行就是對佛最好的報恩
- 濟群法師:真正完美的人生,需要具足這八種圓滿
- 本源法師:只有無漏的福德,才是真正的功德
- 如瑞法師:印光大師是后世佛弟子學(xué)習(xí)的榜樣
- 理海法師:無論哪種供養(yǎng),都離不開善用一顆歡喜的心
- 如瑞法師:敬畏因果,努力修正自己的行為、語言和心念
- 正慈法師:一人獨坐、內(nèi)心空閑,無甚雜思
- 本源法師:皈依三寶是踏入佛門的第一步
- 靜波法師:跳出三界得解脫
- 濟群法師:如何呵護發(fā)起普利眾生的愿心,使發(fā)心不消退?
- 覺真法師:人與眾生的關(guān)系,是佛教倫理的核心和主體
- 本源法師:每個念佛人在極樂世界都有一朵蓮花
- 濟群法師:佛教是宿命論嗎,我們這一生的努力有用嗎?
- 本源法師:為什么有人對佛法深信不疑,有人卻生不起信心?
- 佛源法師:什么是外道?心外求法是外道
- 明海法師:學(xué)佛人多拜幾個師父,去極樂的幾率也就越大,對嗎?
- 界文法師:為什么說皈依三寶就可以找到依靠?
- 星云大師:善事要盡心盡力去做,惡事則要毫不猶豫的斷除
- 西行法師:佛號代表佛智與法界
- 懺云法師:一念凈心的寶貴性!
- 道堅法師:佛教所說的業(yè)報是什么意思?業(yè)報的意思
- 西行法師:極樂世界的神秘面紗
- 夢參法師:造什么業(yè)就感什么果!
- 夢參法師:地獄到底有多苦?都是自招的業(yè)報
- 天因法師:學(xué)法就是為了導(dǎo)正心念
- 妙法蓮華經(jīng)
- 夢參老和尚講地藏本愿經(jīng)
- 千江映月
- 宗鏡錄
- 無量壽經(jīng)
- 星云大師講解
- 大安法師講解
- 印光大師講解
- 凈界法師講解
- 星云大師文章
- 解脫之道講記
- 夢參法師講解
- 印光大師文章
- 圓覺經(jīng)講記
- 虛云法師文章
- 凈界法師文章
- 四圣諦講記
- 圣嚴法師講解
- 大乘百法明門論講記
- 心經(jīng)的人生智慧
- 定慧之路
- 楞嚴經(jīng)輕松學(xué)
- 佛法修學(xué)概要
- 摩訶止觀
- 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jīng)
-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jīng)解說
- 體方法師講解
- 印光大師傳奇
- 大方廣圓覺經(jīng)講義
- 解深密經(jīng)語體釋
- 大安法師文章
- 六祖大師法寶壇經(jīng)
- 修習(xí)止觀坐禪法要
- 華嚴經(jīng)要義
- 雜阿含經(jīng)選集新版
- 妙境法師講解
- 慈悲三昧水懺講記
- 印光文鈔全集
- 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jīng)講記
- 夢參法師文章
- [放生起源]寺院設(shè)立放生池在經(jīng)典或傳統(tǒng)上有什么根據(jù)?
- [感應(yīng)故事]心經(jīng)故事
- [白茶]什么是白茶,有哪些品種?
- [白茶]什么是白茶?白茶的簡單介紹
- [佛與人生]面對別人的批評,應(yīng)該怎么做?
- [佛學(xué)常識]八關(guān)齋戒的解釋、戒相、功德利益
- [佛學(xué)常識]袈裟是什么意思?為什么叫福田衣?
- [佛學(xué)常識]為什么把佛法僧三者稱為“寶”?
- [佛學(xué)常識]為什么要皈依三寶?歸投三寶令身心安穩(wěn)
- [人物故事]佛教貧女供燈的故事與啟示
- [佛經(jīng)故事]釋迦牟尼佛和菩提達多的雙頭鳥故事
- [佛學(xué)常識]食存五觀指的是什么?
- [人物故事]阿育王的小王妃須阇哆,持戒穿素服得寶珠
- [禪宗公案]老修行人“三十年不冒煙”的故事
- [佛經(jīng)故事]富孩子變窮孩子,《法華經(jīng)》窮子喻的故事
- [佛學(xué)常識]布施的意思與種類
- [佛經(jīng)故事]伽尸比丘尼身披袈裟出生的因緣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