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dāng)前位置:華人佛教 > 佛教故事 > 人物故事 >

狗和象成為好友 原本溫馴的象為何在數(shù)夜間變得異常暴怒

\

  一時(shí),佛在祇園精舍,因?yàn)橛幸粌?yōu)婆塞天天都到精舍看訪一位比丘,且每次都是坐談到黃昏后才回去,而那位比丘也都會送行那位優(yōu)婆塞一段路后才又回到精舍。眾比丘見到了這兩人的交誼那么深厚,便好奇地問佛說:「世尊!世間的朋友交誼,哪有像這兩人這樣深厚的?」佛告訴大家說:「各位比丘!此二人的交誼深厚,其實(shí)并非始于今日,他們在宿世多生以前,交誼就已經(jīng)非常深厚了。」。

  「很久以前,有一位國王養(yǎng)著一只寶象。有一只狗為了覓食,常跑到象舍吃象所吃剩下的東西,久而久之就和象親昵起來,最后狗與象竟然同睡在一起,而且還在一起玩。

  有一天,狗被人捉走了,象因?yàn)橐姴坏焦放笥,就因此不吃東西,也不洗浴。國王知道了此事后,就派一位大臣來察看原因。當(dāng)那位大臣來到象舍,看見象孤獨(dú)地在悲傷,但又察不出象有什么疾病,于是便問管象的人,最近是否有發(fā)生什么事。管象者告訴說:『這只象曾與一只狗很要好,但是那只狗現(xiàn)在已被人捉走了!淮蟪冀K于知道了象悲傷的原因,于是設(shè)法又將那只狗捉回來。當(dāng)象又看到狗回到象舍后,很高興地跑來用鼻子把狗卷住,放在自己的頭上,哭叫了一陣,然后才將狗放下來,兩者一起吃飯洗浴。

  佛說:「各位比丘!當(dāng)時(shí)的象和狗就是現(xiàn)在那位比丘和優(yōu)婆塞,那位大臣就是我。他們兩人的交誼如此深厚,從前生就已是這樣了。

  凡夫心性因無明愛染而漸成習(xí)氣,一世又一世,竟不覺知所受是苦⑤,而甘愿沉淪在欲惑的苦海里。」。

  由于當(dāng)時(shí),在精舍里有一位比丘,經(jīng)常受到他人的勸誘而心性不定,竟然天天跑到提婆達(dá)多的精舍里飽食美味后,才又跑回到佛的精舍來。佛又因此告訴大家一個(gè)故事。

  「很久以前,有一位國王養(yǎng)著一只寶象,性情溫馴而從不傷害他物。

  有一天夜里,一群盜賊來到象舍旁邊坐著集議地說:『這樣做就可以打開門窗……這樣做就可以殺掉守衛(wèi)員……這樣做就可以搬走寶物……這樣做就無人敢來抵抗……!灰贿B數(shù)夜,那群盜賊都來象舍旁邊集會討論。那只象由于聽?wèi)T了盜賊們的談話,便學(xué)習(xí)了他們的殘暴,從此不再溫馴聽話,反而還常粗暴地破壞一切生物。

  人們以為象瘋了,便跑去告訴了國王。國王因此派了一位大臣來察看原因。

  大臣來到象舍,在仔細(xì)地察看完象的身體后,發(fā)覺到這象并未生病,于是在推想:『也許是有誰曾對象講了什么話,使他生氣或是他自己聽了什么話而學(xué)習(xí)了起來……』。

  大臣便去問管象的人說:『是不是有人曾在這里講話談?wù)撨^?』管象的人說:『在夜里好像常有群盜賊到這里會議過。』。

  大臣知道了原因以后,回去告訴國王說:『象的身體無病,只是因?yàn)槁犃艘蝗罕I賊們的談話,所以也跟著學(xué)了起來,才變得如此粗暴不馴。』。

  國王說:『那么,在有什么方法能使象變得溫馴些?』大臣說:『大概要請一些有德的沙門⑥來坐在象舍里談?wù)?a href="/remen/shuofa.html" class="keylink" target="_blank">說法才能有效!挥谑谴蟪颊埩藥孜簧抽T來坐在象舍里談?wù)摚骸翰粦?yīng)打人或殺人,要能慈悲忍辱,儀態(tài)應(yīng)該端莊溫和……』象在聽了這些沙門的道德談?wù)撜f法后,便又變得很溫馴。

  大臣見到這種情景后,便不禁地感嘆:『這放縱自心而茫然隨境之無常的習(xí)氣真是可怕!』」。

  佛說:「各位比丘!當(dāng)時(shí)的象就是現(xiàn)在那位心性不定的比丘,而那位大臣就是我。那位比丘容易受人勸誘而常改變志節(jié),這種不定的心性習(xí)氣是始于多生以前,而放逸沉迷至今。眾生終日隨緣,心因境轉(zhuǎn),妄惑煩惱不變,如鐵漸生銹,銹垢終將自食其身,因造業(yè)(生銹)不斷,而死喪不絕(銹垢自食其身)。

  諸佛如來,悉知眾生自性清凈,只是因?yàn)楸豢蛪m煩惱之所覆蔽,而不能顯出明鏡般的自性。所以常作如是思惟:『客塵煩惱⑦不入眾生清凈界中。此外障覆蔽是由無明虛妄思惟所引起,我等應(yīng)為一切眾生說深妙法,除其煩惱障,不應(yīng)生出卑劣輕慢心。以無量悲智于一切眾生,生尊重心,起大師敬!。

  菩薩摩訶薩行波羅密時(shí),亦應(yīng)作如是思惟:『我當(dāng)勇猛勤修精進(jìn),為一切眾生說甚深無量波羅密,以除其無明煩惱。一切眾生皆有清凈自性,是故于彼,勿生卑劣輕慢想,應(yīng)當(dāng)尊重,以彼即我?guī)煟?a href="/remen/rufa.html" class="keylink" target="_blank">如法恭敬。』。

  作如是心,即是菩薩摩訶薩大智大悲之心!。

  注:⑤即「四念處」:

  念生命是苦(觀苦),參閱76頁注⑤苦諦之八苦。

  念生命是空(觀空),或觀人身不凈,以息滅愛欲。

  念生命無常(念死),或觀心無常,心念剎念生滅,無有常住。

  念生命無我(破執(zhí)),或觀法無我,一切法皆為因緣生起之幻相。

 、蕖干抽T」是印度對于各類出家修行人的通稱,意思是息心凈志或勤修息煩惱。為別于外道沙門,所以佛教的出家人又稱為「沙門釋子」,意思是釋迦牟尼佛座下的出家弟子

 、摺缚蛪m煩惱」即色聲香味觸法等六種塵境,由眼耳鼻身意等六根進(jìn)入身中,污染成識心,而隨無明煩惱分別,所以才有生死輪回。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