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法蓮華經

《妙法蓮華經》,簡稱《法華經》,(梵語:Saddharma Pu??arīka Sūtra),後秦鳩摩羅什譯,七卷二十八品,六萬九千馀字,收錄於《大正藏》第9冊,經號262。梵文Saddharma,中文意為「妙法」。Pundarika 意譯為「白蓮花」,以蓮花(蓮華)為喻...[詳情]

什么是法華信仰?

什么是法華信仰?

  《法華經》是早期大乘佛教的重要經典之一。形成時代大約在公元1世紀前后,時值新興的大乘佛教與舊有的小乘佛教之間展開激烈爭論的時期!斗ㄈA經》站在大乘佛教的立場上,通過調和大、小乘之間的矛盾,把小乘思想融合于大乘思想之中。大乘佛學認為一切佛法都是“般若”所出,但般若玄妙,難以理解,而《法華經》就因妙法難解,借比喻而彰明教義。

  相傳早在三國時期,江南已有《法華經》選譯本,F存譯本共有三種:其一,是竺法護翻譯的《正法華經》;其二,是鳩摩羅什翻譯的《妙法蓮華經》;其三,為闍那崛多和達摩笈多共同翻譯的《添品妙法蓮華經》。其中流傳面最廣、影響最大的是鳩摩羅什譯《妙法蓮華經》。“妙法”意為所說教法微妙無上,“蓮花”比喻經典的純潔無瑕。經名即是以出淤泥而不染的蓮花比喻此經的圣潔美麗。全經共分二十八品,即二十八章。敦煌藏經洞保了的大量《法華經》寫本,以鳩摩羅什譯本最多,大約有二千六百余件。敦煌壁畫中的法華經變,也多是依據鳩摩羅什譯本繪制的。《法華經》是最受廣大佛教信徒歡迎的漢譯大乘佛教經典之一!陡呱畟鳌氛齻髋c旁出附件的四百九十六名僧人中,譯寫、誦念、弘傳《法華經》的高僧占十分之一以上。南北朝時期,許多高僧以精通《法華經》著稱。隋代智顗創(chuàng)立天臺宗,更是以《法華經》為理論基礎。隋唐時期,隨著天臺宗發(fā)展和大量法華經疏流行,法華信仰達到了高峰。

  敦煌地處佛教東漸的要道上,法華信仰出現也很早。東晉時已有人在敦煌抄寫《法華經》。北朝時期《法華經》寫本持續(xù)流行,F存的敦煌寫經中以《法華經》比重最大!斗ㄈA經》能在中國廣泛流行,與其核心義理有很大關系。《法華經》屬大乘佛教經典,強調一佛乘思想,因為小乘只管自我解脫,唯有大乘才主張普渡眾生,使一切眾生都能成佛!斗ㄈA經·方便品》提出的“開、示、悟、入”,指出諸佛出現在世間的目的,是令眾生開顯佛知見—佛的智慧(開),將佛知見顯示給眾生(示),使眾生悟得本有的佛知見(悟),使眾生入佛知見之道(入),也就是使眾生覺悟自身本有的佛性,從而得救?墒牵娚念I悟力不同,釋迦牟尼為了讓他們領會成佛的唯一教法——一佛乘,便在《法華經》提出許多“方便法門”,引導眾生成佛!斗ㄈA經》一再強調,十方佛土之中,唯有一佛乘。釋迦佛講二乘、三乘,只是為了教化眾生的善巧方便方法!斗ㄈA經》信仰深入民間,幾乎家喻戶曉的另一原因,是塑造了一個萬能的、大慈大悲、救苦救難的觀世音菩薩。在大乘佛教的千萬菩薩中,恐怕沒有一個菩薩的知名度能夠超過觀世音菩薩。而法華經變也不斷渲染觀世音救難的事跡。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