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華人佛教 > 佛學入門 > 佛學常識 >

佛教的二十諸天

佛教的二十諸天

  在佛教中,有二十天神,也叫“二十諸天”,是佛教著名的護法天神,本來是古印度神話中的二十位天神,司職罰惡護善,后來納入佛教神祗系統中,成為護持佛法的神。

  “諸天”的意思是“眾多天”、“許多天”。“天”是梵文Deva的意譯,音譯為“提婆”。是佛教五趣(地獄、餓鬼、畜生、人、天)之一;六道(地獄、餓鬼、畜生、阿修羅、人、天)之一;十界(又稱“六凡四圣”,即地獄、餓鬼、畜生、阿修羅、人、天、聲聞、緣覺、菩薩、佛)之一。

  “諸天”是諸位尊天的簡稱,也是神的異名。唐朝藏《金光明經疏》說:“外國呼神名為天。” 二十諸天的出身和職能如下:

  第一位:大梵天王(Maha—brahma),是婆羅門教、印度教的創(chuàng)造之神。

  傳說他原來有五個腦袋,后被濕婆毀去一個,剩下四個頭各面向一方,四只手分別持經典、蓮花、匙子、念珠或缽,通常坐在蓮花座上,坐騎是一只天鵝或七只鵝拉的一輛車。

  在佛教中,大梵天作了釋迦牟尼的護法神,位于“諸天”之首。漢化佛教中的大梵天形象通常為一中年中國帝王像,侍立于釋佛身邊,常持白拂子,或持蓮花。

  第二位:帝釋天(1ndra),音譯為“釋迦提醒因陀羅”意為“能天帝”。

  他居住在六欲天第二重須彌山頂中央——帝釋天中央的善見城里。在中國寺院里,帝釋天的形象常被塑為男作女相的少年帝王像。

  第三位:多聞天王(Vaisramana)為四大天王之一。

  中國神魔小說中的托塔李天王就是由他演化而成的。

  第四位:持國天王,音譯為:提頭賴吒”,四大天王之一。

  第五位:增長天王,音譯“毗琉璃”,四大天王之一。

  第六位:廣目天王,音譯“毗留博叉”,也是四大天王之一。

  第七位:密跡金剛。即“夜叉王”,哼哈二將就是他演化成的。

  第八位:自在天(Mahesvara)音譯“摩醯首羅”,即濕婆。

  是婆羅門教和印度教的三大主神之一,另二位是大梵天和毗濕奴。他是毀滅之神、甘行之神和舞蹈之神。

  在佛教中他成了護法神,住色界十七天之頂,是三千磊千世界之主。漢化佛教中,他的形象常為五個頭、三只眼、四只手,手中分別持三股叉、神螺、水罐和鼓,有的為手持拂子、鈴、杵、矩尺。面作菩薩相,著菩薩裝,坐像還要騎著白牛。還有的為二臂、十八臂。較少見的還有三面像,正面天王形,左面天女形,右面夜叉形。

  第九位:散脂大將(Pancika),又譯作散脂修摩。

  意為“密神”,又名“夜叉大將”、“藥叉大將”。是北方毗沙門天王的八大將之一。統領二十八部眾,巡行世間,賞罰善惡。塑像多為金剛武將模樣。一些寺廟將他與密跡金剛塑在一起,密跡白面善相,散脂金面怒相,故人們常將他們這一組搭檔當作了哼哈二將。

  第十位:大辯才天(Sarasti),音譯“薩羅薩伐底”。

  又稱辯才天、大辯才功德天,為主智慧福德之天神。因其善辯得名,又因其能發(fā)美音善歌詠,稱為妙音天或美音天!短烊战洝氛f他是男性;《最勝王經》和《不空索經》則說是女性。

  佛寺中的造像常將之作女菩薩相,菩薩衣著,有八臂,旁六臂分執(zhí)火輪、劍、弓、箭、斧、 索等。中兩臂合十。腳下有獅、虎、狐、豹等野獸。

  第十一位:大功德天(Laksmi),音譯為“摩訶什密”。

  又稱為功德天女和吉祥天女。是毗濕奴大神的妻子、愛神的母親。典型造像是舉左手捻如意珠,右手施無畏印。背后有七寶山,頂上現五色云,云上一六牙白象,象鼻絞動一瑪蹈瓶,瓶中傾出寶物。常有一老年胡人裝束的咒師緊跟在旁,手把長柄香爐,為其念咒,令寶瓶出寶。

  第十二位:韋陀天神,有人認為是寶健陀(Skanda)的訛略。

  唐代高僧道宣曾夢見一神,該神自稱:“弟子是韋將軍,諸天之子,主領鬼神,如來欲入涅架,敕弟子護持贍部遺法。”自此,就有了韋陀護法神。韋陀是南天王部下八將軍之一,居三十二將之首,受佛囑托,保護出家人,護持佛法。韋陀是中國佛教創(chuàng)造的人物,所以其造像也具典型的中國特色,身披金甲,頭戴金盔,手執(zhí)金剛杵,一副中國青年武將的裝束。

  第十三位:堅牢地神”(Prthivi),梵文音譯“比里底毗”。

  意為堅牢如大地;故名堅牢地神,又名“地天”。他的職責是保護大地及地上一切植物免受災害。近代其造像為一女神形像,左手持盛滿鮮花的缽或谷穗,所以又為大地神女。

  第十四位:菩提樹神,即守護菩提樹的天神。

  因釋迦牟尼在菩提樹下成佛,菩提樹因此成了佛教的圣樹。在寺院中,菩提樹神的造像一般為手持帶葉樹枝的中國古裝妃子像。

  第十五位:鬼子母神(Hariti),梵文音譯為河梨帝母。

  又名“暴惡母”、“歡喜母”。在中國民問將她當作送子娘娘供奉。在佛寺中,造像為漢族中年婦女,身邊圍繞著一群小孩,手撫或懷抱著一個小孩。

  第十六位:摩利支天(Maricideva),意為“光”、“陽焰”。

  具有隱形的神通,能救人于厄難。在佛寺的造像為一天女形像,手執(zhí)蓮花,頭頂寶塔,坐在金色的豬身上,周圍環(huán)繞著一群豬。

  第十七位:日宮天子(Surya),音譯為“蘇利耶”、“修利”、“修野”等。

  佛經中又稱其為“日天”、“寶光天子”、“寶日天子”等。曾作為印度古代宗教的太陽神,后來毗濕奴取代了他成為太陽神,他被佛教吸收過來作了護法神。在中國佛寺中,他被塑成中年帝王像,手持蓮花,冠上有一日輪,日輪中常有一烏鴉。

  第十八位:月官天子(Cardre),梵文音譯為“旃陀羅”、“戰(zhàn)達羅”。

  又名“月天”、“大白光神”、“月天子”、“野鬼形神”、“寶吉祥”等。原是南亞民族的月神,后被佛教錄取為護法神。漢化佛教中常被塑為中青年后妃像,冠上嵌滿月,月中常有兔形。

  第十九位:娑竭羅龍(Sdgara),意為“咸海之龍”。

  在中國佛寺中,常被塑成身穿帝王服的龍王像。他的女兒就是比他名氣大得多的八歲便立地成佛、輔佐觀世音普渡眾生的龍女。

  第二十位:閻摩羅王(Yamaraja),意思是“雙王”。

  據說原為兄妹倆,都司職管轄地獄,兄治男犯,妹治女犯。又稱“閻羅”、“閻羅王”等。中國民間俗稱“閻王”、“閻王爺”。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