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華人佛教 > 佛學入門 > 佛學常識 >

什么是戒牒與度牒?可以隨意給人看嗎?

什么是戒牒與度牒?可以隨意給人看嗎?

什么是戒牒與度牒?

  “度牒”是指由政府發(fā)給僧侶的證明文件,表示其乃依法得到公家經試通過認可,非由私人剃度出家。

  度牒起源于北魏。唐天寶六年(七四七)詔令天下僧尼須經由尚書省祠部出具“祠部牒”的度牒以為證明。出家僧尼須領取度牒后,方可受戒,受戒后再領取戒牒,此皆由官方頒發(fā)。故度牒又稱“祠部牒”。

  僧尼以度牒為身分憑證,可以得到政府的保障,免除稅賦、徭役等。僧侶行腳時,必須隨身攜帶度牒,以便隨時證明其為公度僧侶。至清代為止,代代沿用。

  “戒牒”是指僧尼出家受戒后所得到的證件。根據《釋氏稽古略》卷三載,唐宣宗大中十年(八五六),曾敕任辯章法師為三教首座,命僧尼受戒給牒,此為我國僧尼正式受戒給牒的濫觴。

  明代洪武至永樂年間(一三六八—一四二四),曾三度頒敕僧眾受戒者,須隨身攜帶牒文作為執(zhí)照,遇關津隘口之處,須經驗明才準予放行,戒牒遂成為僧尼的旅行護照。清朝雍正時,戒牒改由傳戒寺院發(fā)給。

“戒牒”可以隨意給人看嗎?

  戒牒并不象度牒那樣具有官方色彩,它是佛教內部的一種管理制度,由僧官機構及其僧官直接簽發(fā),或由傳戒師發(fā)給。戒牒上一般要寫明受戒人,戒名(如菩薩戒等)、日期、傳戒和尚,證戒師、教授師、壇頭、和尚、同學伴侶、同受戒人及受戒發(fā)愿文,未署僧錄等名,或蓋僧官機構的印章。其中證戒師、教授師、伴侶等有時象征性地以佛、菩薩代之,簽署者一般為僧錄等高級僧官。

  “戒牒”,上面會寫明和尚出自何寺廟,師從哪位大師,在哪剃度等信息。

  戒牒只給三種人看,一是寺廟的管理者,這主要是針對外出掛單的僧人;二是公安機關;三是給自己的師父看。

玄奘法師與“度牒”

  唐三藏玄奘法師,在他幼年的時候,因為哥哥陳長捷在東都的凈土寺出了家,有一天,他到凈土寺去探望哥哥,見到梵宇僧樓,不覺生起了清凈莊嚴的感覺;見到相好慈尊,不覺生起了無比的仰慕和崇敬。他從此在心中埋下一顆出家、學佛、弘法、度生的種子。 后來,皇帝下詔在洛陽的一個寺中度僧,玄奘興奮的進去寺中應試,那知是失望的出來,因為他的年齡不足二十歲,所以沒有領到官家的"度牒”。那個時候的度牒就是現在戒牒的前身。玄奘沒有得到度牒,心中懊惱非常!徘徊在洛陽寺的門前,依依的不肯離去。大理卿鄭善果見到了,問他:

  ‘你老在這兒做什么呢?’

  ‘我要度牒出家!’玄奘毫不猶豫的回答。

  ‘為什么一定要出家呢?’鄭善果又問。

  ‘我要遠紹如來,近光遺法’

  玄奘偉大而懇切的志愿,深深的感動了大理卿,因此破例的得到了這個度牒。玄奘得度牒為僧以后,替中國的文化,立下了不朽的功業(yè);替中國的佛教,寫下了光輝的一頁。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