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華人佛教 > 佛學入門 > 佛與人生 >

在學習中改變在做事中成長

\

  通過本周的修學,我認識了禪修的重點在于改變我們的心,打坐或者其他方式只是禪修的一種輔助手段,只要保持觀照正念,隨處都是禪修。在三級修學模式中,禪修分為觀察修和安住修,通過聞思法義,如理思惟,對自己的人生重新進行審視,看清自己的不足,然后樹立正見,并且在不斷反復的修習中,自然運用正見,并成為習慣,直到心態(tài)和生命品質的完全改變。

  以前都一直不懂如何運用觀察修和安住修,通過學習導師的開示,我明白了自己之前一直都在運用觀察修和安住修,只不過是凡夫心的觀察和安住,是增長凡夫的品質。真是不修不知道,一觀嚇一跳!

  依導師所教導的,我也非常愿意把觀察修和安住修落實在平常的做事中。例如,在寺院或書院做事,我一直觀察著別人的成長,看到師兄們在進步,對于做得非常好的師兄,一直思惟他們是如何成長的,明白了他們勇于承擔,努力做事,任勞任怨,而且學習上“真誠、認真、老實”,所以成長得很快。

  但曾經有一段時間,我用凡夫心去看、去分辨,對于書院或者寺院里的某些師兄,我內心喜歡或看得順眼的師兄們,我就覺得他們好得不得了,甚至一些不好的地方我也會往好的方面去思維,很容易去原諒或者寬容;反之,對于心有芥蒂的師兄,或者對一些師兄有不滿情緒,我就不是那么一回事了,就算他們做得再好再圓滿,我也不屑一顧,反而覺得沒什么了不起,有一種他們好像都是很做作、很假的感覺,不會用隨喜、贊嘆的心去看待。如果再碰上哪個師兄做錯事情的話,我就好像有種幸災樂禍的心情。今天觀察到自己的這些心行,感覺自己真的好可怕,這真的是我自己嗎?

  就這樣,長久以來在凡夫的心行中浸染著,我形成了慣性思惟,認為自己不必那么“做作”,那么“假”,所以做事也不那么積極了,碰到事情也會逃避了,不認真對待了,對待師兄也開始“隨意”而不是之前的“隨喜”了。最終,我“安住”在了凡夫的心行上,導致了后面修學上的不得益。

  這是我自己的觀念的禪修,是立足凡夫心行的。

  導師開示的對于眾生的心行上的“如母念恩”,讓我覺察到凡夫心的增長,輔助材料思維引導題里著重強調了我們要如何去除這種障礙。通過反觀自己最近的心行,我意識到如果還是去觀察別人的不足,不去隨喜別人的功德,就算別人做得再好,我也會“雞蛋里面挑骨頭”。而且,自己如果不去承擔,不在做事、自修和共修中努力成長,自己到頭來還是“用不上”佛法,法還是法,凡夫心還是凡夫心。

  在成就菩提心的道路上,舍凡夫心、發(fā)菩提心是一個艱難的過程。但我有幸在三級修學里成長,在這個過程中,通過不斷學習和如理思惟,重新去認識、掌握、落實八步驟三種禪修,并在服務大眾的過程中,舍凡夫心、培養(yǎng)菩提心,我相信也有信心我最終會達到生命品質的改變。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