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學習中改變在做事中成長
通過本周的修學,我認識了禪修的重點在于改變我們的心,打坐或者其他方式只是禪修的一種輔助手段,只要保持觀照正念,隨處都是禪修。在三級修學模式中,禪修分為觀察修和安住修,通過聞思法義,如理思惟,對自己的人生重新進行審視,看清自己的不足,然后樹立正見,并且在不斷反復的修習中,自然運用正見,并成為習慣,直到心態(tài)和生命品質的完全改變。
以前都一直不懂如何運用觀察修和安住修,通過學習導師的開示,我明白了自己之前一直都在運用觀察修和安住修,只不過是凡夫心的觀察和安住,是增長凡夫的品質。真是不修不知道,一觀嚇一跳!
依導師所教導的,我也非常愿意把觀察修和安住修落實在平常的做事中。例如,在寺院或書院做事,我一直觀察著別人的成長,看到師兄們在進步,對于做得非常好的師兄,一直思惟他們是如何成長的,明白了他們勇于承擔,努力做事,任勞任怨,而且學習上“真誠、認真、老實”,所以成長得很快。
但曾經有一段時間,我用凡夫心去看、去分辨,對于書院或者寺院里的某些師兄,我內心喜歡或看得順眼的師兄們,我就覺得他們好得不得了,甚至一些不好的地方我也會往好的方面去思維,很容易去原諒或者寬容;反之,對于心有芥蒂的師兄,或者對一些師兄有不滿情緒,我就不是那么一回事了,就算他們做得再好再圓滿,我也不屑一顧,反而覺得沒什么了不起,有一種他們好像都是很做作、很假的感覺,不會用隨喜、贊嘆的心去看待。如果再碰上哪個師兄做錯事情的話,我就好像有種幸災樂禍的心情。今天觀察到自己的這些心行,感覺自己真的好可怕,這真的是我自己嗎?
就這樣,長久以來在凡夫的心行中浸染著,我形成了慣性思惟,認為自己不必那么“做作”,那么“假”,所以做事也不那么積極了,碰到事情也會逃避了,不認真對待了,對待師兄也開始“隨意”而不是之前的“隨喜”了。最終,我“安住”在了凡夫的心行上,導致了后面修學上的不得益。
這是我自己的觀念的禪修,是立足凡夫心行的。
導師開示的對于眾生的心行上的“如母念恩”,讓我覺察到凡夫心的增長,輔助材料思維引導題里著重強調了我們要如何去除這種障礙。通過反觀自己最近的心行,我意識到如果還是去觀察別人的不足,不去隨喜別人的功德,就算別人做得再好,我也會“雞蛋里面挑骨頭”。而且,自己如果不去承擔,不在做事、自修和共修中努力成長,自己到頭來還是“用不上”佛法,法還是法,凡夫心還是凡夫心。
在成就菩提心的道路上,舍凡夫心、發(fā)菩提心是一個艱難的過程。但我有幸在三級修學里成長,在這個過程中,通過不斷學習和如理思惟,重新去認識、掌握、落實八步驟三種禪修,并在服務大眾的過程中,舍凡夫心、培養(yǎng)菩提心,我相信也有信心我最終會達到生命品質的改變。
- 上一篇:修學讓我享受少欲知足的喜悅
- 下一篇:淺談生命的自覺與自由
- 最全的燒香圖解,燒香有何含義與講究?
- 皈依之后需要注意什么嗎 皈依佛門后的注意事項
- 開天眼后究竟能看到什么?
- 楞嚴咒簡介,什么人不能念楞嚴咒?
- 常犯邪淫者得十種苦報 從婚后出軌事件看出的因果報應
- 地藏經簡介,地藏經主要講什么?
- 《華嚴經》簡介,大方廣佛華嚴經講什么?
- 佛教基礎知識
- 最簡單的三皈依儀式-如何授三皈五戒居士儀軌
- 持咒打坐的方法 持咒打坐的姿勢圖
- 為什么要學佛?有什么用呢?
- 心經簡介,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內容介紹
- 心經入門
- 2020年佛教節(jié)日一覽表
- 佛教唱贊時法器打法
- 什么是佛教?佛教的精髓是什么?佛的定義呢?
- 為什么要燒香拜佛?燒香的含義是什么?
- 什么是咒語?佛教最神奇的九個咒語
- 佛教名詞
- 準提咒簡介,準提咒功德及妙用
- 學佛前要了解的基本內容
- 佛教和印度教的區(qū)別
- 持咒是什么意思?如何持咒?
- 佛咒入門
- 文殊菩薩心咒簡介
- 皈依是什么意思?皈依三寶又是什么意思?
- 誦經有訣竅嗎?誦經的十二條訣竅
- 初入佛門該怎樣修行?
- 在家燒香有什么講究?一些禁忌千萬不要觸碰!
- 皈依證怎么辦理?辦皈依證后的忌諱是什么?
- 女眾出家前須知,一生只有一次出家機會
- 往生咒簡介,念往生咒要注意什么?
- 給去世的人上香的規(guī)矩
- 楞嚴經簡介,楞嚴經大致在講什么?
- 求佛有沒有用?為什么說佛菩薩可以保佑人?
- 觀自在是什么意思?怎么理解?
- 金剛經入門
- 佛教因果定律
- 清心咒簡介
- 涅槃是什么意思?涅槃的四種分類分別指什么?
- 善根指的是什么?
- 腳踏實地的付出才會有收獲,所有的付出都不會白費
- 佛教戒律是怎樣產生的?戒律的由來
- 忉利天主是誰?
- 授記有幾種方式?授記的四種類型
- 人不要想太多,餓了就吃飯,困了就睡覺
- 佛經中的世尊指的是誰?
- 釋迦牟尼成道是什么意思?
- 覺性是永恒的、沒煩惱、證佛國
- 皈依后做事還是不順,對佛法心灰意冷,該怎么辦?
- 佛教的經變是什么意思?
- 阿彌陀佛圣誕是哪一天?農歷十一月十七恭迎彌陀圣誕
- 剛念經時聲音響亮且快,后來就沒有了,為什么?
- 以佛心來凈化自己內在的妄心
- 嘴笨不會安慰人怎么辦?
- 馬鳴菩薩是誰?馬鳴菩薩的簡介與故事
- 為什么在世間行善的功德勝于極樂百倍?
- 學會順其自然,在晴天時愛晴,在雨天時愛雨
- 念經時可以控制妄念嗎?
- 什么是“五蓋”?菩薩沒有厭怠心
- 趙州和尚是哪個朝代的,哪里人?趙州和尚的簡單介紹
- 什么是莊嚴國土?
- 在家居士怎樣才能讓現(xiàn)在和將來的生活具足幸福安樂?
- 八正道是為人處世乃至成佛的八種正確方法和途徑
- 阿逸多菩薩是誰,是彌勒菩薩嗎?
- 佛教說的隨緣是什么意思?隨緣的含義
- 管好自己,但行好事,莫論他人
- 四大皆空是哪四大,是什么意思?
- 神通有哪幾種?佛教六種神通的簡單介紹
- 求神不如求己,命運是掌握在自己手里的
- 十八不共法是什么意思,指什么?
- 念經時犯困,打盹后又從頭開始念,該怎么辦?
- 人幫人,心靠心,人心是相互的
- 不用花錢的七種結緣方式
- 殺生、妄語、不敬,在家居士不可以做的三件事
- 佛教的四無畏指的是什么?
- 佛教的大慈大悲是什么意思?
- 面對親人的病,家里的經濟條件,心很亂,該怎么辦?
- 什么是信心不逆?
- 在床上哄孩子睡覺能唱彌陀圣號嗎?
- [佛學常識]什么是空想
- [佛經名句]惡自受罪,善自受福,亦各須熟,彼不相待的解釋
- [佛學常識]什么是般若?
- [佛學常識]什么是十力
- [佛學常識]虛空藏菩薩的形象如何
- [佛學常識]阿彌陀佛掌中蓮臺有何象征含義
- [佛學常識]什么是文字禪?
- [佛學常識]佛為阿那律說八大人覺的內容是什么
- [生活故事]根不隨塵,心不在境
- [星云大師]學佛一定要經過佛學院的教育嗎?
- [在家修行]佛說的這七種布施,不用花錢就能做到
- [佛與人生]人不要想太多,餓了就吃飯,困了就睡覺
- [放生起源]寺院設立放生池在經典或傳統(tǒng)上有什么根據(jù)?
- [白茶]什么是白茶,有哪些品種?
- [白茶]什么是白茶?白茶的簡單介紹
- [佛與人生]面對別人的批評,應該怎么做?
- [佛學常識]八關齋戒的解釋、戒相、功德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