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dāng)前位置:華人佛教 > 凈土宗 > 凈土經(jīng)論 >

從“難信之法”說起

  諸佛稱贊釋迦牟尼佛不可思議功德:“釋迦牟尼佛。能為甚難希有之事。能于娑婆國土五濁惡世。劫濁見濁煩惱眾生濁命濁中。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為諸眾生。說是一切世間難信之法。”

  此中有兩件不可思議功德之事,一是于五濁惡世成佛,一是說此往生凈土難信之法。蕅益大師解說第一不可思議云:“諸佛功德智慧,雖皆平等,而施化則有難易。凈土成菩提易,濁世難。為凈土眾生說法易,為濁世眾生難。”解說第二不可思議云:“為濁世眾生說漸法猶易,說頓法難。為濁世眾生說余頓法猶易,說凈土橫超頓法尤難。為濁世眾生說凈土橫超頓修頓證妙觀,已自不易。說此無藉劬勞修證,但持名號,徑登不退,奇特勝妙超出思議第一方便,更為難中之難。故十方諸佛,無不推我釋迦偏為勇猛也。”釋迦牟尼佛給我們這些濁惡眾生說漸法,我們?nèi)菀茁犑?因為修持漸法有循序漸進的過程可依,眾生執(zhí)著實有的習(xí)氣很重,看見有種種的次第過程,于是容易聽受漸法。給我們說不歷次第頓悟自心的法,我們不容易信受,于是勞煩釋迦牟尼佛為說種種譬喻,我們因位相信所譬喻的易見易信的事情,所以也能對頓悟自心依理信解。然而,我們?nèi)菀讓?ldquo;此五陰元重疊生起。生因識有滅從色除。理則頓悟乘悟并銷。事非頓除因次第盡!楞嚴(yán)經(jīng)】”這樣頓悟頓修,依自力斷煩惱出三界生死的“余頓法”容易信受,對乘佛愿力往生凈土,不必依自力斷除煩惱,卻能帶惑往生凈土橫出三界生死的橫超頓法就很難信受了。因為眾生很難信受的緣故,所以佛給我們說“凈土橫超頓修頓證妙觀,已自不易。說此無藉劬勞修證,但持名號,徑登不退,奇特勝妙超出思議第一方便,更為難中之難。”“故十方諸佛,無不推我釋迦偏為勇猛也。”此為諸佛所贊二不可思議也,而于五濁惡世成佛是難,說凈土信愿持名橫超一法則更是難上加難。

  蕅益大師接下來說超脫五濁。佛在楞嚴(yán)經(jīng)中說五陰解脫之法,全仗眾生自力修證,“色陰盡者見諸佛心”尚未了事,勤苦修習(xí)方登不退。而持念佛名仗佛慈力往生一法,則“無藉劬勞修證,但持名號,徑登不退”,速離五濁,得阿鞞跋致三不退轉(zhuǎn)。此經(jīng)云:“眾生生者。皆是阿鞞跋致。”二經(jīng)同出佛口,卻是此法于了脫生死更為勝妙。若無有信愿,但持名號僅是“頓修頓證妙觀”,若不往生未必能憑自力于此生得阿鞞跋致,只有“凈土橫超”的“頓修頓證妙觀”信愿真切持佛名號帶業(yè)往生才能得阿鞞跋致,豈非他力大于自力?此事涉及佛智與佛愿,大師全依圣言量所述,自不能解,九界亦如此,唯佛能知也。因為這是涉及佛智,佛智者非菩薩所有,故曰非九界自力所能信解也,凈土他力法門也不是九界一切自力修行了生脫死的法門所能夠比擬的。大師之所以能信能說,全以世尊金口之圣言量為依據(jù)。至于佛智,則【佛說無量壽經(jīng)】云:爾時慈氏菩薩白佛言。世尊。何因何緣。彼國人民胎生化生。佛告慈氏。若有眾生。以疑惑心修諸功德。愿生彼國。不了佛智。不思議智。不可稱智。大乘廣智。無等無倫最上勝智。于此諸智疑惑不信。然猶信罪福修習(xí)善本。愿生其國。此諸眾生生彼宮殿。壽五百歲。常不見佛不聞經(jīng)法。不見菩薩聲聞圣眾。是故于彼國土。謂之胎生。若有眾生。明信佛智乃至勝智。作諸功德信心回向。此諸眾生于七寶華中自然化生加趺而坐。須臾之頃。身相光明智慧功德。如諸菩薩具足成就。復(fù)次慈氏。他方諸大菩薩。發(fā)心欲見無量壽佛。恭敬供養(yǎng)及諸菩薩聲聞之眾。彼菩薩等。命終得生無量壽國。于七寶華中自然化生。彌勒當(dāng)知。彼化生者智慧勝故。其胎生者皆無智慧。于五百歲中。常不見佛不聞經(jīng)法。不見菩薩諸聲聞眾。無由供養(yǎng)于佛。不知菩薩法式。不得修習(xí)功德。當(dāng)知此人。宿世之時。無有智慧疑惑所致。

  蕅益大師一一舉五濁,及各個度法,如:“劫濁者,濁法聚會之時。劫濁中,非帶業(yè)橫出之行,必不能度。見濁者,五利使,邪見增盛。謂身見,邊見,見取,戒取及諸邪見;杳零闆],故名為濁。見濁中,非不假方便之行,必不能度。煩惱濁者,五鈍使,煩惑增盛。謂貪,瞋,癡,慢,疑,煩動惱亂,故名為濁。煩惱濁中,非即凡心是佛心之行,必不能度。眾生濁者,見煩惱所感粗弊五陰和合,假名眾生。色心并皆陋劣,故名為濁。眾生濁中,非欣厭之行,必不能度。命濁者,因果并劣,壽命短促,乃至不滿百歲,故名為濁。命濁中,非不費時劫,不勞勤苦之行,必不能度。”末法五濁更甚,眾生更難度脫,正法之時得度的圣人很多,但是末法更漸,情況就大不相同了。不說眾生多不能自度,即使有能自度者也是如鳳毛麟角,所以即使再頓悟頓修之法都不要人人去依行。很多法的確非常殊勝,修持的時候也得到很大的效用。就好比修禪法,很多人都知道如何去修持,也得到一定的心凈,也對治了不少習(xí)氣。但是,末學(xué)曾聽到一些修行人尚有夢見蛇的情況,于是哭泣,說是自己嗔恨的根根還未斷。為何平時不哭夢見了才哭呢?若是平時能發(fā)現(xiàn)自己尚有嗔心則夢見后也不會哭,就因為是平時自以為斷盡了,一旦從一些顯示中才明白嗔心未斷,肯定會哭了。但是若一直不清醒自己尚未斷除嗔恨,卻盲目自安,會有什么樣的后果?無始以來的貪嗔癡習(xí)氣,豈是容易斷的,而且若有未斷盡,就必定還須受生,不能此生即出三界生死。若入胎又恐有入胎之謎、隔陰之昧,則成了未經(jīng)鍛燒又被風(fēng)雨打濕掉的胚磚一般。就是這一生,多者也就三萬六千日,若出家則時間較多,若在俗則世務(wù)纏身,又要吃飯睡眠,真正用來勤修五停心觀等助道方便的時間有多少,何況很多人尚不解修。修行必須要對治習(xí)氣,即使一日兩日一年半年能無所執(zhí)著也不濟事。遇到境界時,煩惱該來的還是要來。一段時間的泛泛放下,修持又不如念佛一般綿密,如何能得無生法忍?即使在世間鍛煉歷境煉心,但是無始以來所積之習(xí)氣甚多,現(xiàn)在一世所歷之境界甚少,何時得以銷除得去?雖說一智能滅萬年愚,但是智光暫明暫滅,若不自己照見無明則不信此,若不識無明又何須更說。必須勇猛精進加功用行,勤修方便斷諸習(xí)氣,亦無斷性可得,才有出離生死的希望。但是障緣偏多,如佛法中說世間之牢獄猶有赦免罪人的時候,世間的家獄卻是囚禁眾生永無赦免之時。

  蕅益大師分別指出:“劫濁中,非帶業(yè)橫出之行,必不能度”,“見濁中,非不假方便之行,必不能度”,“煩惱濁中,非即凡心是佛心之行,必不能度”,“眾生濁中,非欣厭之行,必不能度”,“命濁中,非不費時劫,不勞勤苦之行,必不能度”。

  指出度脫五濁的方便全在信愿持名求生凈土一法,如“帶業(yè)橫出之行”、“不假方便之行(出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即凡心是佛心之行”、“欣厭之行(欣求極樂厭離娑婆也)”、“不費時劫,不勞勤苦之行(求生凈土之種種行門也)”。

  “復(fù)次只此信愿莊嚴(yán)一聲阿彌陀佛,轉(zhuǎn)劫濁為清凈海會。轉(zhuǎn)見濁為無量光。轉(zhuǎn)煩惱濁為常寂光。轉(zhuǎn)眾生濁為蓮華化生。轉(zhuǎn)命濁為無量壽。”信愿持名往生凈土,則蓮花化生、入蓮池海會、證常寂光土、得無量光壽。故云:“故一聲阿彌陀佛,即釋迦本師于五濁惡世,所得之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法。今以此果覺,全體授與濁惡眾生,乃諸佛所行境界。唯佛與佛能究盡,非九界自力所能信解也。”于此土信愿持名一聲阿彌陀佛是因,在因時“潛通佛智、暗合妙道”,以因地心契果地覺,更有其余佛功德于念佛人身上顯現(xiàn),“如染香人。身有香氣”;依信愿持名一聲阿彌陀佛往生極樂世界是果,得成佛之果,也即得釋迦本師于五濁惡世所得之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信愿持名一聲阿彌陀佛,就是令眾生成正覺之法。釋迦本師把能讓我們成正覺的方法與依此方法所成正覺的成果,都全體給了我們。我們做的事卻很簡單,“無藉劬勞修證,但持名號”、“不費時劫,不勞勤苦”,只要真信切愿,勉力持名,就能往生凈土。一經(jīng)往生,于佛果覺全體獲得。

  所以說非九界自力所能信解也。此有二義,一是凈土他力法門非是一切修行自力法門者所能信解,凈業(yè)行人雖然能信,然而亦不能解也,唯佛能解。信愿一法念于他佛,持名一行兼念于自佛,故而離佛很近,此為親種子,得佛速也。若初見性僅念自佛不念他佛,則離成佛尚遠(yuǎn),此大概是末學(xué)聽聞華嚴(yán)經(jīng)十地菩薩地地不離念佛之所指也。二是九界皆未成佛,何由能解佛智?即使蕅益大師著此要解,也是深信佛智,依整體的圣言量而說也。

  南無阿彌陀佛

相關(guān)閱讀
精彩推薦